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彦轩 贾安奎 +2 位作者 郭盛菊 石太新 尚好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标本,数字表法随机编号进行FQ-PCR检测Mtb DNA,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等统计指标并进行分析;治疗3周后结脑组盲法行培养和FQ-PCR检测,计算二者阳性检出率;随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结脑组患儿2年后各自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患儿FQ-PCR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为100.0%(117/117)、96.7%(29/30)、99.3%(146/147),诊断指数达196.7%,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相关性分析r=0.9790,两种方法间有相关性(χ2=140.9,P=0.000)。结脑组治疗3周后培养法和FQ-PC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35%(32/117)和58.12%(68/1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00);随访结脑组患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阴性2年后复发结果为:78例培养法阴性患儿复发7例(8.97%),69例FQ-PCR检测阴性患儿未见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6,P=0.0306)。结论FQ-PCR检测脑脊液TB-DNA,准确、简便、快速,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脑,对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比培养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聚合酶链反应 脑脊髓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