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鉴别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姚阳阳 梁长华 +6 位作者 韩东明 崔俊伟 潘犇 王慧慧 魏正琦 甄思雨 危涵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在鉴别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中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在鉴别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中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细菌培养证实的NTM-PD患者和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TB组(75例)和NTM-PD组(5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用于构建临床模型。以CT图像中空洞性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个病灶被纳入研究,然后将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TB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5(26,66)岁,与NTM-PD组年龄[63(54,7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4,P<0.001);PTB组BMI(19.95±2.83)与NTM-PD组BMI(18.78±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15);PTB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IGRA)阳性患者55例(73.33%),NTM-PD组IGRA阳性患者16例(27.5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969,P=0.004)与IGRA(OR=6.026,P<0.001)均是鉴别PTB与NTM-PD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832(95%CI:0.765~0.899)和0.800(95%CI:0.689~0.911);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74(95%CI:0.952~0.996)和0.939(95%CI:0.877~1.000);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93(95%CI:0.986~1.000)和0.995(95%CI:0.985~1.000)。结论:临床特征结合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PTB与NTM-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预测活动性耐药肺结核的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犇 梁长华 +6 位作者 韩东明 崔俊伟 姚阳阳 魏正琦 甄思雨 危涵羽 杨鑫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模型预测肺结核耐药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耐药组88例和药物敏感组146例,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模型预测肺结核耐药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耐药组88例和药物敏感组146例,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病灶进行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勾画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logistics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随后将经过筛选的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和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CT特征相结合,构建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每个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耐药组初治患者48例(54.55%)、复治患者40例(45.45%),树芽征检出率为69.32%(61/88)。药物敏感组初治患者131例(89.73%)、复治患者15例(10.27%),树芽征检出率为81.51%(119/146)。耐药组和药物敏感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史(χ^(2)=37.796,P<0.001)和树芽征(χ^(2)=4.595,P=0.03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CT征象分析中,2名医师对结节及卫星灶、钙化结节、实变、纤维条索、支气管扩张、树芽征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57、0.784、0.818、0.777、0.863、0.781)。应用MRMR和LASSO方法共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作为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临床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760(95%CI:0.687~0.834)和0.820(95%CI:0.704~0.937),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822(95%CI:0.758~0.885)和0.845(95%CI:0.744~0.947),联合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878(95%CI:0.823~0.932)和0.888(95%CI:0.788~0.987)。结论: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性能高于临床模型,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