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硅酸盐制品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强 赵虹霞 +2 位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7-262,共6页
无损分析是文物样品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中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激光拉曼光谱仪(LRS),对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的21件战国晚期到汉代的硅酸盐制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微区物相分析。依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将样品... 无损分析是文物样品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中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激光拉曼光谱仪(LRS),对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的21件战国晚期到汉代的硅酸盐制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微区物相分析。依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将样品划分为铅钡硅酸盐玻璃、钾硅酸盐玻璃、釉砂和铅钡釉砂四类分别进行讨论,并对样品的着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在部分蜻蜓眼和圆环珠蓝色颜料中检测到了中国蓝(BaCuSi4O10)、中国紫(BaCuSi2O6)和中国深蓝(BaCu2Si2O7),同时成功确定了部分样品中存在石英、方解石、碳酸铅、煅棕土、绿土等多种物相;结合考古研究资料,对这些样品的来源进行了简要讨论,其中本实验铅钡硅酸盐玻璃、钾硅酸盐玻璃耳珰和铅钡釉砂为我国自制,而另外1件釉砂可能属于舶来品,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原各地区间,以及中原与西域间有着广泛的文化技术交流。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的相互结合,能够提供硅酸盐制品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文物科学分析中显示出特有的优势,为其考古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 激光拉曼光谱 无损分析 古代玻璃 中国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碱”对出土干缩变形木质文物的润胀复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家昌 柴东朗 +3 位作者 周敬恩 黄霞 杨扬 陈胜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0-1453,1457,共5页
为使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恢复原有形状,采用"活性碱"作为润胀剂,对干缩变形的出土木质文物进行了复原试验,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复原前后的木质成分、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活性碱&qu... 为使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恢复原有形状,采用"活性碱"作为润胀剂,对干缩变形的出土木质文物进行了复原试验,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复原前后的木质成分、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活性碱"处理后,干缩木材试样中木质素的含量、纤维素结晶度明显降低;干缩木材中原本塌陷的细胞腔结构得以恢复,同干缩状态相比,复原后木材体积的最大膨胀值达420%,使得干缩变形的木材试样基本恢复了原有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饱水木质文物 干缩变形 润胀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肇清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的初步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肇清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北22公里、北舞渡镇西南2公里的贾湖村东。遗址发现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仅当作一般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待。1983年春经过试掘才知...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的初步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肇清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北22公里、北舞渡镇西南2公里的贾湖村东。遗址发现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仅当作一般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待。1983年春经过试掘才知是一处单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湖遗址 生产工具 栽培稻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裴李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粮食加工 磨损痕迹 舞阳 农业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考古与文物》创刊100期笔谈 被引量:2
4
作者 安金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9-96,共18页
纪念《考古与文物》创刊100期笔谈(以来稿先后为序)安金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考古与文物》杂志是1980年创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季刊,1982年增改为双月刊,到1997年第2期就出版发行... 纪念《考古与文物》创刊100期笔谈(以来稿先后为序)安金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考古与文物》杂志是1980年创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季刊,1982年增改为双月刊,到1997年第2期就出版发行100期了。从18年的发展历程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 研究成果 考古发掘 文物考古工作 考古资料 西北地区 古文物 文物工作 学术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湖与彭头山稻作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居中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贾湖与彭头山稻作文化比较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贾湖文化是分布于淮河上游地区的前仰韶时代考古学文化,彭头山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中游洞庭湖西岸澧阳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均有距今8000-9000年的历史... 贾湖与彭头山稻作文化比较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贾湖文化是分布于淮河上游地区的前仰韶时代考古学文化,彭头山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中游洞庭湖西岸澧阳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均有距今8000-9000年的历史,近几年来都发现有丰富的稻作文化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贾湖遗址 文化比较 生产工具 古栽培稻 淮河流域 长江中游地区 贾湖文化 考古学文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技术对古瓷釉气泡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严鑫 董俊卿 +3 位作者 李青会 郭木森 卜工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5-2280,共6页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的可行性,实验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五件不同类型的瓷釉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所获得的透明釉层及胎釉结合部位的二维断面图像和三维层析图像,分别进行了瓷釉气泡二维断面和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认为釉层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胎体中的气体在烧制过程中向釉层溢出所致;同时基于像素点计算了气泡的大小,并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观测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还针对不透明釉层中的气泡进行了大小计算、二维断面及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古代瓷釉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像素点计算的气泡大小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测试的结果吻合,近胎釉结合面的胎体切片能很好的反映瓷釉的气泡特征。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利用OCT技术表征瓷釉气泡特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釉层气泡特征的无损检测,特别是对不透明釉层气泡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利用传统显微镜技术对釉层气泡分布研究的局限,为古代陶瓷瓷釉的气泡特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无损成像 瓷釉 三维成像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内乡桑坪组一新禽龙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星 赵喜进 +3 位作者 吕君昌 黄万波 董枝明 李占扬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6-191,共16页
记述了禽龙亚目(Iguanodontia)一个新属种─—诸葛南阳龙(Nanyangosaurus zhugeii)。标本产于河南内乡夏馆镇桑坪组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它的自近裔特征包括:第二掌骨超过第三掌骨和第四掌骨... 记述了禽龙亚目(Iguanodontia)一个新属种─—诸葛南阳龙(Nanyangosaurus zhugeii)。标本产于河南内乡夏馆镇桑坪组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它的自近裔特征包括:第二掌骨超过第三掌骨和第四掌骨长度的90%;第四掌骨远端异常粗壮;指节IV-1长度小于远端横向宽度;第二跖骨近端腹背向长度大于第三跖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阳龙代表亲缘关系与鸭嘴龙超科最为接近的一类鸟脚类恐龙。诸葛南阳龙的发现支持了夏馆盆地红层为早白垩世沉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纪 禽龙亚目 系统发育 诸葛南阳龙 巩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技术研究古汝瓷的呈色和烧制工艺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国霞 谢建忠 +8 位作者 李融武 赵维娟 张斌 高正耀 孙新民 冯松林 贾秀琴 韩松 黄忠祥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用色差仪测量了各种颜色汝瓷釉面的反射光谱 ,用 Mossbauer谱测定了釉中结构铁 (Fe2 + ,Fe3+ )的相对含量和各种釉色的主波长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讨了汝瓷的呈色机理和烧制技术 .研究表明 ,天青汝瓷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 用色差仪测量了各种颜色汝瓷釉面的反射光谱 ,用 Mossbauer谱测定了釉中结构铁 (Fe2 + ,Fe3+ )的相对含量和各种釉色的主波长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讨了汝瓷的呈色机理和烧制技术 .研究表明 ,天青汝瓷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的 ,粉青汝瓷是在中等还原气氛中和稍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 ,豆绿汝瓷是在轻还原气氛中和较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技术 Moessbauer谱 古汝瓷 呈色机理 烧制工艺 中子活化分子 中子活化分析 色差仪 釉面 着色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家治 邓泽群 +4 位作者 吴隽 杜正贤 马东峰 孙新民 郭木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3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 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3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能作为区分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的科学依据.研究还指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虽为《坦斋笔衡》所说的是"袭故京遗制",但也只是在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上受到汝窑的影响.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或是在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窑瓷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窑 窑瓷 南宋 汝官窑瓷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炭化稻米的发现、形态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报章 王象坤 张居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7-134,共8页
应用扩散筛选法,从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L/W为1.88~2.48),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L/W为2.50~3.00)。该遗址文化层14C测... 应用扩散筛选法,从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L/W为1.88~2.48),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L/W为2.50~3.00)。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aBP,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稻米。这一发现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还从古环境及农业起源机制方面,分析了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作文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古气候边缘过渡效应的淮河流域或许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稻米 稻作起源地 形态学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配合物溶胶对金沙遗址出土潮湿古象牙加固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家昌 柴东朗 +3 位作者 周敬恩 黄霞 贺晓东 白玉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62-65,共4页
以自行制备的含钙金属配合物溶胶(CCG)为加固剂,对金沙遗址出土的潮湿古象牙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FT-IR、XRD、DSC-TGA、ESEM-EDAX对加固前后古象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潮湿古象牙经CCG加固后弯曲强度提高了56.36%,失水干... 以自行制备的含钙金属配合物溶胶(CCG)为加固剂,对金沙遗址出土的潮湿古象牙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FT-IR、XRD、DSC-TGA、ESEM-EDAX对加固前后古象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潮湿古象牙经CCG加固后弯曲强度提高了56.36%,失水干燥过程中的崩解现象消失,使潮湿象牙自然干燥后能够保持出土时的原有形貌,含钙配合物溶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潮湿糟朽古象牙加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金沙遗址 出土 潮湿象牙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批河南出土东周至宋代玻璃器的无损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3 位作者 干福熹 胡永庆 程永建 蒋宏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9-15,56,共8页
为探索古代中原地区早期玻璃器的技术起源、发展和成分体系,选取了河南新郑、南阳、荥阳和洛阳等地出土的一批东周至宋代的26件古代玻璃器及1件汉代釉陶器,利用外束PIXE和pXRF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代玻璃器的化学成... 为探索古代中原地区早期玻璃器的技术起源、发展和成分体系,选取了河南新郑、南阳、荥阳和洛阳等地出土的一批东周至宋代的26件古代玻璃器及1件汉代釉陶器,利用外束PIXE和pXRF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代玻璃器的化学成分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东周时期有Na2O-CaO-SiO2和PbO-BaO-SiO2两种体系;汉代有PbO-BaO-SiO2、PbO-SiO2和K2O-CaO-SiO23种体系;唐、宋时期则有Na2O-CaO-SiO2和PbO-K2O-SiO2两种体系。结合以往研究成果,讨论了器物来源、风化对定量分析的影响以及主要的着色离子等相关问题。其中,Na2O-CaO-SiO2体系玻璃为西方舶来品,其他系统的玻璃器为我国自制。由于表面风化,不同成分体系的古代玻璃都存在主要助熔剂的流失现象,流失程度与样品风化程度密切相关。这些玻璃的不同着色特征,与过渡金属元素密切相关。研究为探讨早期中外玻璃贸易和技术交流,以及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化学成分体系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化学组成研究张公巷窑与清凉寺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维娟 郭敏 +7 位作者 谢建忠 李国霞 高正耀 承焕生 张斌 孙新民 郭木森 靳雯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胎、民汝瓷胎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的7种主量化学组分,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清凉寺窑的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但它们的关系比较接近。在清凉寺窑,... 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胎、民汝瓷胎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的7种主量化学组分,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清凉寺窑的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但它们的关系比较接近。在清凉寺窑,汝官瓷和民汝瓷所使用的胎料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公巷窑 清凉寺窑 质子激发X射线 原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DXRF技术研究古名瓷的起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旻 郭敏 +9 位作者 李融武 郭培育 李国霞 赵维娟 孙洪巍 高正耀 谢建忠 温昶 杨大伟 王晓川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的起源关系,用能量色散Χ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量了56个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一维和二维散布分析显示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集中,严和店窑汝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分散,钧官瓷和严和店... 为了解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的起源关系,用能量色散Χ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量了56个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一维和二维散布分析显示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集中,严和店窑汝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分散,钧官瓷和严和店窑汝瓷的胎料来源接近但不相同.钧官瓷的釉料来源比较集中,釉料配方变化较少,严和店窑汝瓷的釉料来源或配方比较分散.用EDXRF测试和化学组分散布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区分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和店窑汝瓷 钧官瓷 EDXRF 化学组成 起源 散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民钧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立 王晓川 +9 位作者 李国霞 赵维娟 李融武 赵青云 孙新民 赵文军 承焕生 孙洪巍 郭敏 谢建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77,共3页
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一组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民钧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应用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民钧瓷釉样品能够很好地分开,但用判别分析难以把3种样品的胎区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钧官瓷 民钧瓷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醇影响青鳉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彦峰 张照斌 胡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前河流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天然和人造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等)污染,其可能对鱼类的渗透压调节和海河洄游产生影响.鱼类鳃内钠钾ATP酶对调节渗透压平衡、适应海河洄游等起关键性作用,有研究表明鱼类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受皮质醇调控.为... 目前河流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天然和人造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等)污染,其可能对鱼类的渗透压调节和海河洄游产生影响.鱼类鳃内钠钾ATP酶对调节渗透压平衡、适应海河洄游等起关键性作用,有研究表明鱼类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受皮质醇调控.为此,论文克隆了青鳉钠钾ATP酶α和钠钾ATP酶β基因的序列片段,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测定方法,研究了盐度的增加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皮质醇对鱼类适应盐度时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15‰盐水的青鳉鳃内钠钾ATP酶α和钠钾ATP酶β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在转入淡水48h后,钠钾ATP酶α和钠钾ATP酶β基因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转入含有100ng·L-1皮质醇暴露水平的淡水中,48h后钠钾ATP酶α基因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100ng·L-1浓度的皮质醇能够显著诱导鳃内钠钾ATP酶α的基因表达,可能干扰渗透压调节,对一些洄游鱼类的溯河过程可能构成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 皮质醇 钠钾ATP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名钧瓷鉴别的INAA和BP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国霞 梁先华 +11 位作者 李融武 赵青云 孙新民 赵文军 赵维娟 孙洪巍 郭敏 谢建忠 高正耀 冯松林 崔鹏飞 杨大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5,共4页
为正确鉴别古今名钧瓷,从古钧台窑和现代孔家钧窑、苗家钧窑、星航钧窑选取钧瓷残片样品40个,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得每个样品胎、釉中25种元素的含量,应用BP神经网络对这些样品的INAA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训练好... 为正确鉴别古今名钧瓷,从古钧台窑和现代孔家钧窑、苗家钧窑、星航钧窑选取钧瓷残片样品40个,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得每个样品胎、釉中25种元素的含量,应用BP神经网络对这些样品的INAA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训练好的网络能较好鉴别未知古钧官瓷和现代高档钧瓷的胎、釉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名钧瓷 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微量元素 BP神经网络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古陶瓷鉴别分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威 王晓川 +4 位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赵维娟 赵文军 郭培育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1,共3页
分析现有古陶瓷数据库在鉴别分析及网络功能上的不足,开发一种基于Web的古陶瓷鉴别分析系统。系统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JSP+JavaBean技术实现数据交互,使用Java调用Matlab鉴别分析模块实现古陶瓷鉴别,并详细阐述了系... 分析现有古陶瓷数据库在鉴别分析及网络功能上的不足,开发一种基于Web的古陶瓷鉴别分析系统。系统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JSP+JavaBean技术实现数据交互,使用Java调用Matlab鉴别分析模块实现古陶瓷鉴别,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所使用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 鉴别分析系统 WEB JAVA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在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家昌 郑元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高了61%;脱水后器物外观尺寸最大收缩率为1.9%;抗吸湿性能提高了29.8%;脱水后器物的强度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丙烯酸树脂 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官亭盆地植物考古调查收获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小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前对于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经济状况存在不同认识。青海官亭盆地的植物考古调查结果显示,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农业皆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辛店文化时期新出现了大麦和小麦等麦类作物,且以大麦为主;辛店文化时期黍的相对... 目前对于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经济状况存在不同认识。青海官亭盆地的植物考古调查结果显示,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农业皆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辛店文化时期新出现了大麦和小麦等麦类作物,且以大麦为主;辛店文化时期黍的相对增加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本次植物考古研究的结果不支持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经济形态是从农业向畜牧业转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亭盆地 青铜时代 植物考古 经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