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和合共生视域下的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冰峰
《美与时代(城市)》
2022年第5期6-8,共3页
分析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之间存在的对立与冲突,立足现行法规与政策,提出让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和合共生的理念,并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际,归纳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城市更新
原真性保护
和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筑环境的空间整体处理手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树鑫
任克彬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74-75,共2页
以往对于建筑融入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中,更多侧重于对建筑形态和表皮的研究。针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建筑与环境整体关系缺失问题,建筑设计应该更关注被人们所使用和感受的建筑空间。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融入整体环境...
以往对于建筑融入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中,更多侧重于对建筑形态和表皮的研究。针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建筑与环境整体关系缺失问题,建筑设计应该更关注被人们所使用和感受的建筑空间。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融入整体环境的空间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构与限定
连系与引导
延伸与层次
秩序和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林省渤海国中京宫殿建筑遗址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海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1期50-58,共9页
1,绪论 1.1导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
1,绪论 1.1导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址
宫殿建筑
吉林省
渤海
文化思想
布局设计
艺术风格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物保护工程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晓川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0期254-255,共2页
介绍了文物保护工程的概念,从最小干预、整体、固定、不确定、工程技术可逆与可辨、公益等方面,阐述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征,指出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征,有利于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工程特征
文物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古民居及其保护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磊
亓艳芝
陈晨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3期77-80,共4页
河南省境内现存古民居数量众多、价值重大。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因地制宜,地域特色鲜明。历代民居的基本要素不变,中原特色均得以保留和传承,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关联性。河南古民居保存形式多样,但因各种因素不断遭到损毁,需要...
河南省境内现存古民居数量众多、价值重大。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因地制宜,地域特色鲜明。历代民居的基本要素不变,中原特色均得以保留和传承,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关联性。河南古民居保存形式多样,但因各种因素不断遭到损毁,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民居
保护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荥阳千尺塔现状勘测及建筑形制研究
6
作者
孙丽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千尺塔又称曹皇后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据《荥阳县志》记载:“宋仁宗建塔于大周山之上。”由于从大周山脚下到塔顶有千尺高度,所以叫“千尺塔”。千尺塔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象肃穆,为研究河南宋代古塔形制和建造技术提供...
千尺塔又称曹皇后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据《荥阳县志》记载:“宋仁宗建塔于大周山之上。”由于从大周山脚下到塔顶有千尺高度,所以叫“千尺塔”。千尺塔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象肃穆,为研究河南宋代古塔形制和建造技术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尺塔
现状勘测
形制研究
宋塔特征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发展与古代建筑保护刍议
7
作者
李光明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5期8-9,共2页
城市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城市自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晚期形成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数量浩大的建筑遗存,然而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古建...
城市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城市自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晚期形成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数量浩大的建筑遗存,然而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古建筑遗存已为数不多。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一些城市中许多本应得到挽救和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化浪潮中屡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保护
城市发展
古代城市
城市化进程
生产力水平
古建筑
文明发展
仰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省西平县宝严寺塔的结构特征与现状分析
8
作者
甄学军
《古建园林技术》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宝严寺塔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东关原宝严寺外,现柏城镇东大街西平县博物馆院内(图1)。
关键词
河南省
结构特征
寺塔
驻马店市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
9
作者
余晓川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6期231-232,共2页
简述了文物保护工程的内容及特性,介绍了三种现代建筑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结合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提出了采用合理的设计管理模式,并对其内容、人员组成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项目设计管理模式对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保护工程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智化寺建筑文化内涵析议
被引量:
3
10
作者
李光明
《古建园林技术》
2013年第4期53-57,45,共5页
明代的建立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对峙时期,成为继汉唐以后第三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同时明代也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与汉唐两代并列,成为在建筑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三个朝代之一。明朝建国时多倚重江浙文士,所继承的是...
明代的建立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对峙时期,成为继汉唐以后第三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同时明代也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与汉唐两代并列,成为在建筑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三个朝代之一。明朝建国时多倚重江浙文士,所继承的是南宋以来江浙的文化传统,在建筑上废弃元官式,以南宋以来汉族在江南形成的建筑传统为主体,逐渐形成南京明官式。永乐帝营建北京,以南京明官式为主体的建筑技术北传,并着意吸收北方建筑的部分特点,最终形成北京明官式建筑风格,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文化内涵
北京
建筑技术
文化传统
建筑传统
北方建筑
建筑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门峡宝轮寺塔现状勘测与三维扫描数字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吕军辉
李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原陕州故城东南隅,因寺已毁,唯塔独存。据清乾隆时期《重修直隶陕州志》记载,寺为唐代僧人道秀所建,金代僧人智秀复建砖塔。另据《古宝轮禅院记》碑文记述,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始建时为木...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原陕州故城东南隅,因寺已毁,唯塔独存。据清乾隆时期《重修直隶陕州志》记载,寺为唐代僧人道秀所建,金代僧人智秀复建砖塔。另据《古宝轮禅院记》碑文记述,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始建时为木塔。现存宝轮寺塔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在原木塔基址上复建的砖塔。宝轮寺塔为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通高26.5米,塔身外形呈优美的抛物线,巍峨挺拔。通过对宝轮寺塔的现状勘测和三维扫描数字化采集,获取了大量数据信息,为今后古塔的预防性保护、修缮与研究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字化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勘测
三维扫描
数据获取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州文庙大成殿整体抬升保护技术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杨予川
《古建园林技术》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古建筑木结构的特点,在充分测算的基础上,设计使用螺杆起臂式抬升设备,在不落瓦、无整体抬升基础平台的前提下,安全地将郑州文庙大成殿整体抬升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古建筑
整体抬升
螺杆式抬升设备
抬升设计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襄城县龙兴寺中佛殿保护修缮设计方案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晓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8期16-17,19,共3页
龙兴寺始建于1299年,中佛殿为寺内现存3座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结构独特,16根石柱支撑了整个屋顶结构,木构件大多为明代构件,为研究古建筑的布局和地方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论文主要根据现状勘察和维修设计原则,阐述了该建筑的维修保护...
龙兴寺始建于1299年,中佛殿为寺内现存3座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结构独特,16根石柱支撑了整个屋顶结构,木构件大多为明代构件,为研究古建筑的布局和地方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论文主要根据现状勘察和维修设计原则,阐述了该建筑的维修保护方法和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兴寺
现状勘察
修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研究
14
作者
孙丽娟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3期19-22,共4页
以河南一县域为试点开展研究,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主题,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务为动力,紧密结合县域地方特点,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应用支撑环境以及政策机制等建设工作,构建数字县域基础地理空...
以河南一县域为试点开展研究,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主题,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务为动力,紧密结合县域地方特点,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应用支撑环境以及政策机制等建设工作,构建数字县域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县域权威、标准、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空间框架
共建共享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阳袁氏小宅、谢家大院建筑群营造设计剖析
15
作者
李银忠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4期67-73,共7页
通过对袁世凯九姨太的住宅——袁氏小宅和谢国桢故居——谢家大院这一组建筑群的实地调研、测绘、设计和文献分析,从建筑群现遗留的院落方位、尺度、平面、空间、建筑和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剖析出建筑群在选址、方位上,注重周围环境和...
通过对袁世凯九姨太的住宅——袁氏小宅和谢国桢故居——谢家大院这一组建筑群的实地调研、测绘、设计和文献分析,从建筑群现遗留的院落方位、尺度、平面、空间、建筑和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剖析出建筑群在选址、方位上,注重周围环境和改善良好小气候的原则,利用周围环境和实用秩序进行功能分区,用方格网控制院落平面布局和尺度,利用视觉、日照等因素进行院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单体布局,试图总结出本组清代、民国建筑群的营造特点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袁氏小宅
谢家大院
选址
平面布
局
尺度控制
空间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安阳天宁寺塔建造工艺及稳定性探析
16
作者
甄学军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天宁寺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塔体自下而上逐层外扩,形成上大下小呈伞状外观。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塔,通过开挖探槽查明了古塔的基础形式和埋深,以了解基础的稳固性;运用MATLAB软件,通过自编程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准...
天宁寺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塔体自下而上逐层外扩,形成上大下小呈伞状外观。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塔,通过开挖探槽查明了古塔的基础形式和埋深,以了解基础的稳固性;运用MATLAB软件,通过自编程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准确获得天宁寺塔的倾斜关键参数;通过对天宁寺塔的现状结构及各种数据分析,明确该塔目前的倾斜和裂缝已经趋于稳定,对塔体结构暂不构成危害;通过对基础的地质勘查分析,得知能够满足该塔的承载力,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未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整体结构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宁寺塔
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古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
17
作者
李建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9期177-177,共1页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飞速。古建筑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监理工作决定了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本文根据实际监理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监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古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
古建筑
工程施工
监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细水干湿循环作用下土遗址的强度特性与孔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
28
18
作者
任克彬
王博
+1 位作者
李新明
尹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2-970,共9页
集中降雨及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毛细水作用是诱发中原地区粉土类遗址掏蚀、滑塌等病害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毛细水作用下其强度特性的劣化规律,以新密古城寨遗址粉土为研究对象,对自制土柱进行多次干湿循环后,取样进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以...
集中降雨及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毛细水作用是诱发中原地区粉土类遗址掏蚀、滑塌等病害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毛细水作用下其强度特性的劣化规律,以新密古城寨遗址粉土为研究对象,对自制土柱进行多次干湿循环后,取样进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以研究其抗剪强度特性,并对部分土样进行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测试以研究其微观结构特征。探讨后者与抗剪强度特性之间的关系。宏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粉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态的影响规律与围压相关;强度及黏聚力在首次干湿循环后增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值均低于原土样,而内摩擦角衰减幅度较小。因此,对于土遗址毛细水影响区域,建议采用干湿循环稳定后的力学参数进行相关计算。结合核磁共振及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发现造成粉土强度及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先强化后衰减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土的中孔孔隙体积先降低后缓慢增大,小孔孔隙体积逐渐增大,二者的调整作用致使土的总孔隙体积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直至稳定。分析认为,粉土强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与黏粒"网架"1次干湿循环后的均匀收缩及后续循环中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干湿循环
土柱
强度特性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强度劣化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
被引量:
4
19
作者
李新明
张浩扬
+3 位作者
武迪
郭砚睿
任克彬
谈云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3-1603,共11页
中原地区处于季冻区,周期性冻结与融化对遗址土体结构有显著影响。为探究石灰偏高岭土(L-MK)在抗冻融循环方面替代天然水硬性石灰(NHL)用于土遗址修复工作的可行性,以石灰、偏高岭土和遗址土为主要原料,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L-MK改...
中原地区处于季冻区,周期性冻结与融化对遗址土体结构有显著影响。为探究石灰偏高岭土(L-MK)在抗冻融循环方面替代天然水硬性石灰(NHL)用于土遗址修复工作的可行性,以石灰、偏高岭土和遗址土为主要原料,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L-MK改良土试样分别进行质量损失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系统研究其强度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并取部分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电镜扫描(SEM)等微观试验,揭示L-MK改良土强度劣化规律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配合比下,L-MK改良土的抗冻性能优于NHL改良土,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L-MK改良土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L-MK改良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软化特征呈减弱趋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单调衰减,但经历30次冻融循环后L-MK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高于NHL改良土3.79倍和1.16倍以上。这与L-MK及NHL改良土生成的水化产物(CSH和C_(4)AH_(13)等)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冻融循环
石灰偏高岭土
水硬性石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洄河石拱古桥运营期结构安全仿真分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杨振威
任克彬
谭亚可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4期87-93,共7页
古代石拱桥建成年代久远,当下部分石拱桥仍是交通要道。古代石拱桥大多根据经验设计,缺少相应规范校核,且受当前交通流量增大、频繁承载甚至超载等交通环境恶化及石拱桥结构与材料性能退化的影响,古代石拱桥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以...
古代石拱桥建成年代久远,当下部分石拱桥仍是交通要道。古代石拱桥大多根据经验设计,缺少相应规范校核,且受当前交通流量增大、频繁承载甚至超载等交通环境恶化及石拱桥结构与材料性能退化的影响,古代石拱桥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以洄河古代石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建立了洄河古代石拱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现行规范标准计算了古桥在重力与单车道车载与双车道车载等最不利荷载作用下,1/4跨、1/2跨和3/4跨等控制截面处的挠度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当前规范体系下,洄河古代石拱桥运营期应力和挠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拱桥结构安全。所得结果可为石拱桥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洄河石拱古桥
有限元
车载
挠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合共生视域下的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冰峰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22年第5期6-8,共3页
文摘
分析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之间存在的对立与冲突,立足现行法规与政策,提出让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和合共生的理念,并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际,归纳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城市更新
原真性保护
和合共生
分类号
TU9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环境的空间整体处理手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树鑫
任克彬
机构
郑州大学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74-75,共2页
文摘
以往对于建筑融入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中,更多侧重于对建筑形态和表皮的研究。针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建筑与环境整体关系缺失问题,建筑设计应该更关注被人们所使用和感受的建筑空间。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融入整体环境的空间处理方法。
关键词
围构与限定
连系与引导
延伸与层次
秩序和变化
Keywords
enclosure and limit
linkage and guidance
extension and layering
order and variation
分类号
TU-02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林省渤海国中京宫殿建筑遗址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海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1期50-58,共9页
文摘
1,绪论 1.1导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
建筑遗址
宫殿建筑
吉林省
渤海
文化思想
布局设计
艺术风格
工程材料
分类号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物保护工程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晓川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0期254-255,共2页
文摘
介绍了文物保护工程的概念,从最小干预、整体、固定、不确定、工程技术可逆与可辨、公益等方面,阐述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征,指出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征,有利于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工程特征
文物建筑
Keywords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eature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古民居及其保护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磊
亓艳芝
陈晨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河南省
巩义市
文物
和旅游局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3期77-80,共4页
文摘
河南省境内现存古民居数量众多、价值重大。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因地制宜,地域特色鲜明。历代民居的基本要素不变,中原特色均得以保留和传承,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关联性。河南古民居保存形式多样,但因各种因素不断遭到损毁,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古民居
保护
河南省
分类号
TU24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荥阳千尺塔现状勘测及建筑形制研究
6
作者
孙丽娟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文摘
千尺塔又称曹皇后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据《荥阳县志》记载:“宋仁宗建塔于大周山之上。”由于从大周山脚下到塔顶有千尺高度,所以叫“千尺塔”。千尺塔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象肃穆,为研究河南宋代古塔形制和建造技术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
关键词
千尺塔
现状勘测
形制研究
宋塔特征
历史价值
Keywords
Thousand-foot Pagoda
Current Status Survey
Architectural Formation Research
Song Dynasty Pagoda Features
分类号
K928.7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发展与古代建筑保护刍议
7
作者
李光明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5期8-9,共2页
文摘
城市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城市自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晚期形成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数量浩大的建筑遗存,然而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古建筑遗存已为数不多。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一些城市中许多本应得到挽救和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化浪潮中屡遭破坏。
关键词
建筑保护
城市发展
古代城市
城市化进程
生产力水平
古建筑
文明发展
仰韶文化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西平县宝严寺塔的结构特征与现状分析
8
作者
甄学军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文摘
宝严寺塔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东关原宝严寺外,现柏城镇东大街西平县博物馆院内(图1)。
关键词
河南省
结构特征
寺塔
驻马店市
博物馆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U-098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
9
作者
余晓川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6期231-232,共2页
文摘
简述了文物保护工程的内容及特性,介绍了三种现代建筑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结合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提出了采用合理的设计管理模式,并对其内容、人员组成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项目设计管理模式对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保护工程
管理模式
Keywords
relics building, preserv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智化寺建筑文化内涵析议
被引量:
3
10
作者
李光明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3年第4期53-57,45,共5页
文摘
明代的建立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对峙时期,成为继汉唐以后第三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同时明代也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与汉唐两代并列,成为在建筑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三个朝代之一。明朝建国时多倚重江浙文士,所继承的是南宋以来江浙的文化传统,在建筑上废弃元官式,以南宋以来汉族在江南形成的建筑传统为主体,逐渐形成南京明官式。永乐帝营建北京,以南京明官式为主体的建筑技术北传,并着意吸收北方建筑的部分特点,最终形成北京明官式建筑风格,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
建筑历史
文化内涵
北京
建筑技术
文化传统
建筑传统
北方建筑
建筑风格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门峡宝轮寺塔现状勘测与三维扫描数字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吕军辉
李楠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基金
河南省委宣传部资助“四个一批”项目。
文摘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原陕州故城东南隅,因寺已毁,唯塔独存。据清乾隆时期《重修直隶陕州志》记载,寺为唐代僧人道秀所建,金代僧人智秀复建砖塔。另据《古宝轮禅院记》碑文记述,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始建时为木塔。现存宝轮寺塔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在原木塔基址上复建的砖塔。宝轮寺塔为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通高26.5米,塔身外形呈优美的抛物线,巍峨挺拔。通过对宝轮寺塔的现状勘测和三维扫描数字化采集,获取了大量数据信息,为今后古塔的预防性保护、修缮与研究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字化信息资料。
关键词
现状勘测
三维扫描
数据获取
对比研究
分类号
K928.7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州文庙大成殿整体抬升保护技术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杨予川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利用古建筑木结构的特点,在充分测算的基础上,设计使用螺杆起臂式抬升设备,在不落瓦、无整体抬升基础平台的前提下,安全地将郑州文庙大成殿整体抬升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古建筑
整体抬升
螺杆式抬升设备
抬升设计
操作技术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襄城县龙兴寺中佛殿保护修缮设计方案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晓刚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8期16-17,19,共3页
文摘
龙兴寺始建于1299年,中佛殿为寺内现存3座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结构独特,16根石柱支撑了整个屋顶结构,木构件大多为明代构件,为研究古建筑的布局和地方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论文主要根据现状勘察和维修设计原则,阐述了该建筑的维修保护方法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
龙兴寺
现状勘察
修缮设计
Keywords
Longxing Templ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air design
分类号
TU29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研究
14
作者
孙丽娟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3期19-22,共4页
文摘
以河南一县域为试点开展研究,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主题,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务为动力,紧密结合县域地方特点,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应用支撑环境以及政策机制等建设工作,构建数字县域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县域权威、标准、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
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空间框架
共建共享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basic geospatial framework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service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阳袁氏小宅、谢家大院建筑群营造设计剖析
15
作者
李银忠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4期67-73,共7页
文摘
通过对袁世凯九姨太的住宅——袁氏小宅和谢国桢故居——谢家大院这一组建筑群的实地调研、测绘、设计和文献分析,从建筑群现遗留的院落方位、尺度、平面、空间、建筑和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剖析出建筑群在选址、方位上,注重周围环境和改善良好小气候的原则,利用周围环境和实用秩序进行功能分区,用方格网控制院落平面布局和尺度,利用视觉、日照等因素进行院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单体布局,试图总结出本组清代、民国建筑群的营造特点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安阳袁氏小宅
谢家大院
选址
平面布
局
尺度控制
空间营造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安阳天宁寺塔建造工艺及稳定性探析
16
作者
甄学军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文摘
天宁寺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塔体自下而上逐层外扩,形成上大下小呈伞状外观。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塔,通过开挖探槽查明了古塔的基础形式和埋深,以了解基础的稳固性;运用MATLAB软件,通过自编程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准确获得天宁寺塔的倾斜关键参数;通过对天宁寺塔的现状结构及各种数据分析,明确该塔目前的倾斜和裂缝已经趋于稳定,对塔体结构暂不构成危害;通过对基础的地质勘查分析,得知能够满足该塔的承载力,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未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整体结构较为安全。
关键词
天宁寺塔
结构
稳定性
分类号
TU25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34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古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
17
作者
李建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出处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9期177-177,共1页
文摘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飞速。古建筑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监理工作决定了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本文根据实际监理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监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古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
古建筑
工程施工
监理工作
Key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work
分类号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细水干湿循环作用下土遗址的强度特性与孔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
28
18
作者
任克彬
王博
李新明
尹松
机构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中原工学院
建筑
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2-97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9226
No.51509274
No.51709290)~~
文摘
集中降雨及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毛细水作用是诱发中原地区粉土类遗址掏蚀、滑塌等病害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毛细水作用下其强度特性的劣化规律,以新密古城寨遗址粉土为研究对象,对自制土柱进行多次干湿循环后,取样进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以研究其抗剪强度特性,并对部分土样进行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测试以研究其微观结构特征。探讨后者与抗剪强度特性之间的关系。宏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粉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态的影响规律与围压相关;强度及黏聚力在首次干湿循环后增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值均低于原土样,而内摩擦角衰减幅度较小。因此,对于土遗址毛细水影响区域,建议采用干湿循环稳定后的力学参数进行相关计算。结合核磁共振及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发现造成粉土强度及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先强化后衰减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土的中孔孔隙体积先降低后缓慢增大,小孔孔隙体积逐渐增大,二者的调整作用致使土的总孔隙体积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直至稳定。分析认为,粉土强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与黏粒"网架"1次干湿循环后的均匀收缩及后续循环中的破坏有关。
关键词
土遗址
干湿循环
土柱
强度特性
核磁共振
Keywords
earthen archaeological site
dry-wet cycles
soil column
strength propertie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强度劣化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
被引量:
4
19
作者
李新明
张浩扬
武迪
郭砚睿
任克彬
谈云志
机构
中原工学院
建筑
工程学院
中原工学院
河南省
环境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工程
研究
中心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3-1603,共11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No.2019GGJS14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No.20ZX009)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509274)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202102310584,No.222102320060)。
文摘
中原地区处于季冻区,周期性冻结与融化对遗址土体结构有显著影响。为探究石灰偏高岭土(L-MK)在抗冻融循环方面替代天然水硬性石灰(NHL)用于土遗址修复工作的可行性,以石灰、偏高岭土和遗址土为主要原料,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L-MK改良土试样分别进行质量损失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系统研究其强度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并取部分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电镜扫描(SEM)等微观试验,揭示L-MK改良土强度劣化规律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配合比下,L-MK改良土的抗冻性能优于NHL改良土,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L-MK改良土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L-MK改良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软化特征呈减弱趋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单调衰减,但经历30次冻融循环后L-MK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高于NHL改良土3.79倍和1.16倍以上。这与L-MK及NHL改良土生成的水化产物(CSH和C_(4)AH_(13)等)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
土遗址
冻融循环
石灰偏高岭土
水硬性石灰
微观结构
Keywords
earthen sites
freeze-thaw cycle
lime-metakaolin
hydraulic lime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U449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洄河石拱古桥运营期结构安全仿真分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杨振威
任克彬
谭亚可
机构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河南
星联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4期87-93,共7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21023105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9274)
2019年度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项目信息化发展专项(xxhfzzx201910)。
文摘
古代石拱桥建成年代久远,当下部分石拱桥仍是交通要道。古代石拱桥大多根据经验设计,缺少相应规范校核,且受当前交通流量增大、频繁承载甚至超载等交通环境恶化及石拱桥结构与材料性能退化的影响,古代石拱桥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以洄河古代石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建立了洄河古代石拱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现行规范标准计算了古桥在重力与单车道车载与双车道车载等最不利荷载作用下,1/4跨、1/2跨和3/4跨等控制截面处的挠度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当前规范体系下,洄河古代石拱桥运营期应力和挠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拱桥结构安全。所得结果可为石拱桥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洄河石拱古桥
有限元
车载
挠度
应力
Keywords
Huihe ancient stone arch bridge
finite element
vehicle loads
deflection
stress
分类号
U448.3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和合共生视域下的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田冰峰
《美与时代(城市)》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筑环境的空间整体处理手法研究
李树鑫
任克彬
《中外建筑》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吉林省渤海国中京宫殿建筑遗址研究
王海
《古建园林技术》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文物保护工程特征
余晓川
《山西建筑》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河南古民居及其保护
陈磊
亓艳芝
陈晨
《古建园林技术》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荥阳千尺塔现状勘测及建筑形制研究
孙丽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城市发展与古代建筑保护刍议
李光明
《美与时代(城市)》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河南省西平县宝严寺塔的结构特征与现状分析
甄学军
《古建园林技术》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
余晓川
《山西建筑》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北京智化寺建筑文化内涵析议
李光明
《古建园林技术》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三门峡宝轮寺塔现状勘测与三维扫描数字化对比研究
吕军辉
李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郑州文庙大成殿整体抬升保护技术
杨予川
《古建园林技术》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襄城县龙兴寺中佛殿保护修缮设计方案
李晓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研究
孙丽娟
《河南科技》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安阳袁氏小宅、谢家大院建筑群营造设计剖析
李银忠
《古建园林技术》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河南安阳天宁寺塔建造工艺及稳定性探析
甄学军
《古建园林技术》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古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
李建
《城市建筑》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毛细水干湿循环作用下土遗址的强度特性与孔隙分布特征
任克彬
王博
李新明
尹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强度劣化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
李新明
张浩扬
武迪
郭砚睿
任克彬
谈云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洄河石拱古桥运营期结构安全仿真分析
杨振威
任克彬
谭亚可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