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县域推进机制——以河南省叶县教育信息化PPP模式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滢 陈文峰 +2 位作者 汪基德 崔亚萌 段宇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3-79,97,共8页
“三个课堂”作为扎根我国本土实践的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方案,其常态化按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三个课堂”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府顶层设计、统筹能力较弱;企业在技术、资源、服务方面供需结构失衡;学校... “三个课堂”作为扎根我国本土实践的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方案,其常态化按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三个课堂”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府顶层设计、统筹能力较弱;企业在技术、资源、服务方面供需结构失衡;学校应用中管理、考核、激励制度融通差。为破解阻碍“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困局,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协调、整合、责任等策略指导下,运用PPP模式,以满足公众需求服务为行动导向和解决问题为治理逻辑起点,构建其常态化按需应用的推进机制:政府协调与整合多主体目标、职能;企业实施“互联网+教育”软硬件数字底座建设,精准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服务支持;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学校因地制宜的创新应用路径。河南省叶县在偏远贫困地区以PPP模式持续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实践证明PPP模式有效地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 常态化按需 整体性治理 P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智库的研究: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慧臣 王玥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69-76,共8页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智库初步形成。智库如何开展相关研究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议题上,教育信息化智库研究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咨询;面向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与评估方案;针对关键...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智库初步形成。智库如何开展相关研究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议题上,教育信息化智库研究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咨询;面向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与评估方案;针对关键问题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学术研究;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教育信息化知识;面向未来教育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以及面向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议。教育信息化智库的研究方式应该以教育现实问题为导向,构建跨学科团队,形成交叉综合的研究,应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国际经验形成本土特色的创新研究。教育信息化智库研究的运行方向是将分析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如何向智库转型,探讨不同类型智库如何开展协作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更好服务教育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库 教育信息化智库 核心议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内涵、特征、运行结构与改进建议——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梁林梅 沈芸 耿倩倩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55,共7页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针对项目实...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首先系统梳理了实践共同体概念发展的两个阶段,接着从作为一种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组织变革管理工具的概念框架视角,总结了成熟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所应具备的五个关键特征;结合已有研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构建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运行结构;最后从目标选择、结构设计、机制创新、文化再造和技术赋能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实施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 实践共同体 运行结构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本土实施与机制创新——以教育部2018年度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林梅 沈芸 耿倩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首先梳理了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及教师共同体的概念,以教育部2018和2019...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首先梳理了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及教师共同体的概念,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研究和总结了实践共同体本土实施在“问题导向-机制创新-模式探索-资源建设-教师成长-均衡发展”六个方面取得的系统成效;深入分析了实践共同体项目在“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协同机制和参与机制”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提出了实践共同体项目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两个薄弱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和优质资源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 实践共同体 本土实施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变革: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林梅 蔡建东 耿倩倩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62,共8页
学习科学将学习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变革视为同等重要的双重使命。为了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与教育实践改进难以同步的现实问题,学习科学共同体在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方法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BIR)。文章在回... 学习科学将学习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变革视为同等重要的双重使命。为了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与教育实践改进难以同步的现实问题,学习科学共同体在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方法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BIR)。文章在回顾DBR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DBIR的四个核心原则;探讨了DBIR所倡导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三元协同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了促进学习科学研究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以新型学习观为基础的“三要素—三层次—三角色”系统变革模型;建议通过更新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的学习观、构建“研究—政策—实践”三位一体的应用学习科学实践共同体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教育政策制定等途径,来达成基础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教育系统变革 教育政策 基于设计的研究(DBR) 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B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规划和创新路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要点与思考 被引量:23
6
作者 兰国帅 李蒲 +3 位作者 黄春雨 李晴文 魏家财 周梦哲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7,共14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的理念、框架、原则和路径,对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规划,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的理念、框架、原则和路径,对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规划,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极为重要。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的发布背景、内容框架、研究目的和问题,从人文主义批判视角论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制定的理念,阐述了制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框架和原则、政策制定的路径,讨论了面向整个部门的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设计,最后提出了《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信息技术政策 教育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MOOC适切性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五洲 汪基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0-66,共7页
从适切性的视角探讨MOOC建设和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适切性的视角,结合"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对大学生的适切性问题。认为&... 从适切性的视角探讨MOOC建设和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适切性的视角,结合"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对大学生的适切性问题。认为"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整体上比较适切大学生学习者,但在容量大小、教学交互、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适切程度相对较低。指出要重视适切性的研究和探讨,建设符合学习者特征的MOOC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适切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教育技术十大领域与权威人物的知识图谱建构研究——基于18种SSCI期刊(1960-2016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兰国帅 汪基德 梁林梅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2期74-86,共13页
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采用引文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挖掘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及权威人物的知识图谱。以期审视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现状,明确国内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为国内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学术批判与研究范式的... 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采用引文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挖掘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及权威人物的知识图谱。以期审视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现状,明确国内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为国内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学术批判与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外教育技术可划分为十大主要研究领域,即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教育、学习科学的交叉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情景化学习、实践社区与知识建构、合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研究;计算机为媒介传播、技术扩散和技术采用研究;教学设计、多媒体认知学习、建构主义与问题解决研究;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媒介与认知影响研究;教育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研究领域 学术群体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的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玥 赵慧臣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4,共10页
为了让社会、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方式有全面认识,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有更具体可参照的方案,本研究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文献资料,分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项目、美国肯塔基大学教育领导力研究院的... 为了让社会、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方式有全面认识,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有更具体可参照的方案,本研究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文献资料,分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项目、美国肯塔基大学教育领导力研究院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项目及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认证考试项目,发现其特点包括:多层次培养目标,满足学习者个别化选择;灵活的入学形式和网络授课,便于学习者安排学习活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体现教育、技术和管理的融合;参照国际标准,培养和构建世界一流师资队伍。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应该根据国家标准,体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特点;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发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宏观作用;选择适当院校,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认证;凸显课程的交叉融合特征,探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学位授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校长 信息化领导力 提升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关键技术实践和未来发展场景——《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 被引量:45
10
作者 兰国帅 魏家财 +4 位作者 张怡 郭倩 张巍方 孔雪柯 王志云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8,共14页
2021年4月25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以及“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五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 2021年4月25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以及“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五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其中,社会趋势包括远程工作和学习、数字鸿沟扩大、心理健康问题;技术趋势包括广泛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增加使用学习技术、促进在线教师发展;经济趋势包括减少高等教育经费、需要新的和不同的劳动力技能、不确定的未来经济;环境趋势包括气候变化、工作差旅减少、可持续发展;政治趋势包括在线全球化增加、民族主义兴起、高等教育公共资金减少,并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六项关键技术和实践,即人工智能、混合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认证、开放教育资源和高质量在线学习,以及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报告使用技术预见方法的“设想替代未来”和“四种场景原型”工具,预测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四种未来发展场景,即增长场景、约束场景、崩溃场景和转型场景。文章系统分析了《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科学使用智能技术,完善教育数据伦理规范,实现数据和技术的双向育人价值;采取混合课程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促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创变;构建高质量的能力微认证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特定技能,精准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关注在线教学质量,研发适切的在线与混合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质量在线学习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 宏观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实践 未来发展场景 混合课程模式 微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玥 赵慧臣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2,共10页
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学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值得借鉴。该研究以美国12所大学提供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项目中硕士阶段的学位课程为样本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课程的... 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学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值得借鉴。该研究以美国12所大学提供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项目中硕士阶段的学位课程为样本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课程的学分要求与设计依据、课程名称、课程描述、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美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有:课程内容选择和学习者多样化;课程名称与课程描述相结合;多元化的课程结构类型;重视研究与实践类型课程。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问题,美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启示包括: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关注课程名称的表述方式,准确运用语言描述课程;选择多学科知识内容,增强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积极促进课程知识融合,树立实践导向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硕士学位课程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机制与策略--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基德 韩雪婧 汪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5,共7页
优质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碎片化治理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于化解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 优质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碎片化治理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于化解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整合目标理念、支撑手段、发展思路、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等核心要素,构建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通过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优化教育数据服务供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整体性区域合作、建立兼容匹配的制度保障体系等策略,推动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全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18种SS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兰国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Ⅲ,绘制《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Education)等教育技术领域18种SSCI期刊2000-2015年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探测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热点主题,包括用数字技术... 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Ⅲ,绘制《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Education)等教育技术领域18种SSCI期刊2000-2015年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探测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热点主题,包括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和大学教学质量研究、远程教育中在线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研究、认知负荷理论相关问题研究、建构主义的情景化学习和知识建构研究、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研究。研究还发现国际教育技术研究渐强型前沿有在线社交网站的社会资本问题研究、TPACK和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渐弱型前沿有技术接受和创新扩散问题、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数字化游戏学习研究;最新前沿是关于在线社交网站的"大五人格"问题、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和虚拟学习环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技术 热点主题 研究前沿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逻辑审视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炳林 王淳 张肖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122,129,共7页
儿童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信息技术融入儿童教育拓展了教育教学工具与空间,对儿童认知发展、思维培养以及儿童个性心理形成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受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及信息技术功能局限性影响,信息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应... 儿童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信息技术融入儿童教育拓展了教育教学工具与空间,对儿童认知发展、思维培养以及儿童个性心理形成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受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及信息技术功能局限性影响,信息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面临一些困境。以发展适宜性为指导,准确理解并把握其内涵,开展儿童教育信息化实践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儿童教育﹔逻辑审视 发展适宜性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的教师教育类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荆京 李钦芳 梁林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9,共7页
教师教育类MOOC的学习者主要是一线教师和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类MOOC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大作业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 教师教育类MOOC的学习者主要是一线教师和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类MOOC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大作业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如何做研究”“英语教学与互联网”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完成方式、提交时间、提交方式、评价方式和是否提供评价量规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这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特点,继而提出教师教育类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五条改进建议:注重个性化学习,智能推荐分层作业;开放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注重反馈与沟通,强化作业的实践性与亲和性;研发作业评价细则,完善评价系统;加强作业的启承性,训练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教师教育类MOOC 大作业设计 教师教育 作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野下“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美国STEAM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83
16
作者 赵慧臣 周昱希 +2 位作者 李彦奇 刘亚同 文洁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1期94-101,共8页
创新人才尤其是"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学科的支持。作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育活动,美国STEAM教育注重活动设计,其要素包括作为学习场所的教室和社区、提供服务支持的教育者、发挥创造性... 创新人才尤其是"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学科的支持。作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育活动,美国STEAM教育注重活动设计,其要素包括作为学习场所的教室和社区、提供服务支持的教育者、发挥创造性的学生、不断优化的课程设置、面向生活世界的主题以及支持实践活动的环境。在STEAM教育活动设计中,学生在准备阶段选择所需的工具与资源,在实施阶段自主完成活动任务,在改进阶段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反思阶段巩固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为提高教育活动设计水平,美国STEAM教育提供面向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人员和面向项目的培训认证。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借鉴美国STEAM教育活动的经验,应做到:立足教育综合改革,把握STEAM教育的目标;多方协同参与,共同开展STEAM教育;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认证,支持STEAM教学;构建满足社会需求跨学科的课程,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支持,优化STEAM的教学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支持创业创新教育,发挥STEAM教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 活动设计 创新能力 培训认证 创新人才 工匠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内容及启示——以美国圣地亚哥郡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慧臣 马悦 +1 位作者 陆晓婷 张艺苇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61,共12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国需不断汲取国际经验以开展本土化STEM教育。为了衡量STEM教育的发展状况,我们需要科学的质量标准评价STEM教育。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学术内容的综合性,STEM思潮和文化,学...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国需不断汲取国际经验以开展本土化STEM教育。为了衡量STEM教育的发展状况,我们需要科学的质量标准评价STEM教育。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学术内容的综合性,STEM思潮和文化,学校、社区和产业的合作,大学与职业准备的关联四方面解读圣地亚哥郡STEM质量标准。其对我国STEM教育的启示包括:支持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提供STEM人力资源保障;学校、社区和产业分工协作,提升STEM教育质量;按照STEM教育发展阶段开展评估,针对性改进教育质量;开展自我评估,探寻改进STEM教育质量的方案;采用列表形式,推进STEM教育质量评估。作者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形成满足本土需要的STEM教育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元宇宙赋能教育:构筑“智能+”教育应用的新样态 被引量:90
18
作者 兰国帅 魏家财 +3 位作者 黄春雨 张怡 贺玉婷 赵晓丽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4,共10页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一代智能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社会形态,元宇宙赋能学习催生学习元宇宙。学习元宇宙是整合模拟技术、增强技术、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学习空间交...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一代智能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社会形态,元宇宙赋能学习催生学习元宇宙。学习元宇宙是整合模拟技术、增强技术、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学习空间交互融通的互联网教育应用和数字化社会生态系统。学习元宇宙赋能教育,将进一步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推动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新契机。目前,学界已开展了教育元宇宙的初期探索研究,但大多属于经验性的假设与设计。且在学习元宇宙研究方面,仍存在学习元宇宙的关键特征、应用场景和风险挑战不够明晰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问题,通过采用场景分析方法,探究了学习元宇宙赋能教育的关键特征和技术架构;剖析了学习元宇宙赋能新型混合学习、虚拟团队协作、游戏化学习、虚拟学习社区、沉浸式图书馆五大教育教学应用案例;明晰了学习元宇宙赋能教育面临的伦理风险、沉迷风险、隐私风险、垄断张力、舆论泡沫和算法压力六大潜在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学习元宇宙赋能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习元宇宙赋能“智能+”教育应用,实现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学习元宇宙 技术架构 应用案例 智能+教育 互联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阻碍、动因与启示——基于斯隆联盟十二年调查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55
19
作者 梁林梅 夏颖越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6,共10页
为了审视与反思近年来众说纷纭的"慕课(MOOC)现象",从而理性地思考和解决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包括慕课)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与主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基于斯隆联盟连续12年对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报... 为了审视与反思近年来众说纷纭的"慕课(MOOC)现象",从而理性地思考和解决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包括慕课)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与主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基于斯隆联盟连续12年对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对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基本样态、阻碍因素和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基本样态为:1)在线教育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认可;2)无论在发展规模、速度还是普及率方面,在线教育已融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3)在线教学质量逐步获得认可;4)院校管理者对慕课大多持观望态度,慕课对美国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作用有限。影响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和社会(雇主)三个方面。推动在线教育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因包括:1)为了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2)解决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局;3)满足新一代学习者对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需求;4)终身学习的普及和强烈需求。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慕课未来发展的启示:1)在发展观上,从将慕课视为一个孤立的互联网事件,"回归"到全球在线教育和开放教育发展的大家庭;2)在功能观上,从将慕课视为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新灵丹妙药,"回归"到在线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终极使命:为21世纪的终身学习和全球终身学习者服务;3)在系统观上,将独立的慕课纳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构建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新体系;4)从远程教育系统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决当前慕课所面临的教学效果及学习者保持率问题;5)在院校层面积极实施混合教学,解决开放教育资源(包括慕课)的有效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隆联盟 高等教育 高校 在线教育 开放教育 网络课程 终身学习 慕课 MOOC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时代的智能教育新生态系统 被引量:158
20
作者 兰国帅 郭倩 +3 位作者 魏家财 杨喜玲 于亚萌 陈静静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共14页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5G将全面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探讨5G赋能智能技术将给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以及反思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并实现智能教育的可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5...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5G将全面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探讨5G赋能智能技术将给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以及反思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并实现智能教育的可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5G赋能智能技术必将构筑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为指导理念,以"5G+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基础,以智能校园、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学习空间平台、智能虚拟助理、立体综合智能教学场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形态为支撑,利用高速发展中的5G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分析技术等智能技术,旨在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育环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通过以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为手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为学生、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适合、精准、便捷、人性化的优质教育服务,形成包含交互式学习、智能学习的"网络化、融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5G将助力移动学习更加"学习泛在化"、人工智能更趋"教育智能化"、混合现实更具"情景真实化"、区块链更具"学习安全化"、虚拟助理更具"服务人性化"、学习空间更具"学习交互化"、学习分析更趋"分析智能化"、混合学习更加"学习高效化"、学习者数字流畅性更具"高水平化"和测量学习更具"测评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智能技术 智能教育 智能生态 5G+AI 数字孪生 虚拟现实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