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纹样蛋白对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性、增殖和胶原合成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朱晓丹 白婧 +1 位作者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镍纹样蛋白(METRNL)对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性、增殖和胶原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活化、增殖,将其分为对照组、TGF-β1组、METRNL组、TGF-β1+... 目的:探讨镍纹样蛋白(METRNL)对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性、增殖和胶原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活化、增殖,将其分为对照组、TGF-β1组、METRNL组、TGF-β1+METRN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率,采用q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平滑肌蛋白(α-SMA)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Ⅲ型胶原和α-SMA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mad2、p-Smad3、Smad2、Smad3、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作用后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表达水平增加,Ⅲ型胶原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Smad2/Smad2、p-Smad3/Smad3升高;METRNL作用后上述指标均降低,且TGF-β1和METRNL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METRNL可减弱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心脏成纤维细胞 镍纹样蛋白 SMAD信号通路 大鼠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揆 沈德新 +9 位作者 赵江涛 秦奋 陈晓伟 于凤仪 吕炎 杨宇 秦臻 高佳敏 陶海龙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江涛 秦臻 +5 位作者 于凤仪 王泽禹 高佳敏 朱揆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接受PCI术的366例中青年AMI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13...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接受PCI术的366例中青年AMI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13~60)个月。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再入院、靶血管重建。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到TyG指数截断值。比较低TyG指数和高TyG指数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对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根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发生MACE 161例。Cox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升高是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HR=2.871,95%CI 1.726~4.775,P<0.001)。结论:TyG指数升高是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 Risk-SCD评分单独及联合LVEF对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栋 秦臻 +9 位作者 于凤仪 高佳敏 王泽禹 路永政 徐彦彦 杨宇 孙钊威 汤毅 桑海强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HCM Risk-SCD评分及其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HCM)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共224例确诊为HCM的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确定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ROC... 目的:探讨HCM Risk-SCD评分及其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HCM)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共224例确诊为HCM的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确定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LVEF联合HCM Risk-SCD评分对SCD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SCD 17例。在调整了BMI、血小板计数等混杂因素后,HCM Risk-SCD评分对于患者生存结局的评估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1.321,95%CI为1.155~1.510,P<0.001)。HCM Risk-SCD评分与LVEF联合后AUC(95%CI)可达0.901(0.878~0.924),而HCM Risk-SCD评分AUC(95%CI)为0.776(0.762~0.790),LVEF AUC(95%CI)为0.683(0.665~0.701),联合后对HCM患者发生SCD的预测价值上升(P<0.05)。结论:HCM Risk-SCD评分联合LVEF可预测中青年HCM患者发生S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HCM Risk-SCD评分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中青年 心源性猝死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泽禹 张增磊 +10 位作者 原瑞霞 秦臻 徐帅 吕炎 于凤仪 张建朝 唐来仪 张力 张辉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全因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臻 原瑞霞 +9 位作者 高佳敏 张增磊 路永政 徐彦彦 郭嘉城 白婧 张力 刘刚琼 张金盈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CM患者3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Cox...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CM患者3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筛选HCM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基于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HCM患者全因死亡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使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效果。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血红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原、非持续性室速是HCM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95%CI)为0.757(0.684~0.85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5 a、7 a全因死亡的AUC(95%CI)分别为0.772(0.695~0.863)、0.818(0.707~0.933)。结论:所构建的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良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列线图模型 全因死亡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静脉血栓风险患者行Micra微型无线起搏器植入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煜 张扬辉 +5 位作者 张辉 张文静 上官佳红 刘刚琼 郑颖颖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经静脉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重要手段^([1])。传统起搏器需要在皮肤下制作人工囊袋容纳脉冲发生器,并将电极导线连接至心腔内部,因此可出现囊袋感染、皮肤破溃、循环系统血栓、电极脱位... 经静脉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重要手段^([1])。传统起搏器需要在皮肤下制作人工囊袋容纳脉冲发生器,并将电极导线连接至心腔内部,因此可出现囊袋感染、皮肤破溃、循环系统血栓、电极脱位、导线断裂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2.4%~21.6%^([2])。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同时伴有高龄、严重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风险等多种传统起搏器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高静脉血栓风险 Micra微型无线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