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峰 林飞 +1 位作者 陈志刚 赵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53-58,共6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发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15%。MINOC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不同发病机制的MINOCA的预后亦不相同。本文结合国内外MINOCA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发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15%。MINOC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不同发病机制的MINOCA的预后亦不相同。本文结合国内外MINOCA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综述了MINOCA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从多个方面对其预后进行阐述,分析其预测因素,为MINOCA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阻塞性 发病机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基因表达对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扬 林飞 +6 位作者 陈志刚 常峥峥 赵奕霖 李东旭 李雪芳 孙四玉 赵国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10-13,32,共5页
目的观察Zeste同源复合物2(EZH2)基因表达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ox-LDL作用12、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观察Zeste同源复合物2(EZH2)基因表达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ox-LDL作用12、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显示,100μg/mL ox-LDL作用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最明显(P均<0.05),因0μg/mL ox-LDL作用24 h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故选择100μg/mL ox-LDL作用12 h作为后续实验条件。将HUVEC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为实验A组(EZH2腺病毒+100μg/mL ox-LDL)、阳性对照A组(对照腺病毒+100μg/mL ox-LDL)、阴性对照A组(100μg/mL ox-LDL)及空白A组(未处理),另一部分分实验B组(EZH2特异性抑制剂GSK126+100μg/mL ox-LDL)、阳性对照B组(1%DMSO+100μg/mL ox-LDL)、阴性对照B组(100μg/mL oxLDL)及空白B组(未处理),均作用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ZH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IL-6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EZH2及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e-NOS)、IL-8、C反应蛋白(CRP)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A组比较,实验A组细胞EZH2 mR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阳性对照A组、阴性对照A组细胞EZH2 m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空白A组比较,实验A组、阳性对照A组、阴性对照A组上清IL-6水平及细胞TNF-α、e-NOS、IL-8 mRNA表达均升高,实验A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空白B组比较,实验B组细胞EZH2 mR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阳性对照B组、阴性对照B组细胞EZH2 m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空白B组比较,实验B组、阳性对照B组、阴性对照B组上清IL-6水平及细胞TNF-α、e-NOS、IL-8 mRNA表达均升高,阳性对照B组、阴性对照B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各组细胞CRP mRNA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EZH2过表达可通过靶向调节炎症因子TNF-α、eNOS、IL-8、IL-6而促进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EZH2表达则具有相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炎症 EZH2 OX-LDL TNF-α e-NOS IL-8 IL-6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奕帛 赵国安 +3 位作者 孟卫正 王秀珑 李东旭 林飞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44-47,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可以减缓AMI的发展,降低死亡率。微小RNA(miRNAs)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等过程,参与心肌梗死后血管重塑。越来越多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可以减缓AMI的发展,降低死亡率。微小RNA(miRNAs)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等过程,参与心肌梗死后血管重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s异常表达可作为AM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对AMI患者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miRNAs在AMI中的治疗作用的最新进展,同时总结了miRNAs作为AMI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小RNA 心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