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水合盐相变材料Na_2CO_3·7H_2O的仿生合成及热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黄保军 何亚星 +2 位作者 蔡金阳 王宇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49,152,共3页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定量滤纸形貌的Na2CO3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材料Na2CO3·7H2O。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定量滤纸形貌的Na2CO3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材料Na2CO3·7H2O。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掺杂NaCl对合成的相变材料Na2CO3·7H2O的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纯度高,且很好地遗传了模板(滤纸)的形貌;Na2CO3.7H2O表现出了良好的储能效果,相变热可达216.8J/g;掺杂NaCl(20mol%)可使Na2CO3.7H2O的相变温度降低5.5℃,而相变热仍然高达177.9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 相变材料 七水合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赵红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4,共3页
以镍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合成NiS微纳米材料。通过研究镍盐、溶剂的种类和比例、醋酸钠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纯度影响获得制备纯净NiS的条件,并将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 以镍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合成NiS微纳米材料。通过研究镍盐、溶剂的种类和比例、醋酸钠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纯度影响获得制备纯净NiS的条件,并将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剂和醋酸钠对产物纯度影响较大,镍盐对产物纯度没有影响;制备纯净NiS的反应条件为:溶剂为乙二醇∶水=1∶5,镍盐0.1mol·L-1,使用醋酸钠;以硝酸镍和氯化镍为原料的NiS带隙能分别为1.65eV和1.63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微纳米材料 水热/溶剂热法 反应条件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可调的PdRh双金属纳米酶用于亚硝酸盐精准高效比色传感
3
作者 唐玉玺 杨启 +7 位作者 直鑫鹏 陈梦媛 刘思源 李嘉昌 刘梓洋 贾会敏 仝玉萍 何伟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且表现出明显的组分依赖性.其中,PdRh_(3)和PdRh分别表现出最强的POD-like和OXD-like活性.酶促动力学分析表明,PdRh_(3)纳米酶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5.65和381.99μmol/L,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8.40×10^(-8)和11.01×10^(-8) mol/(L·s).此外,PdRh_(3)纳米酶的POD-like活性表现出pH依赖性,在pH=5时活性最佳.在此条件下,开发了基于PdRh_(3)纳米酶的比色传感体系,根据445和652 nm处吸光度比值(A_(445nm)/A_(652nm))与亚硝酸根离子(NO_(2)^(-))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溶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pH=5的缓冲溶液和纯水中,该体系检出限分别为0.467和30.523μmol/L,且在多种盐离子干扰下特异性良好,在生物传感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组分调控 类酶活性 亚硝酸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纳米铜对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家凡 贾会敏 +3 位作者 法文君 冯铭华 张治军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在钧瓷釉层中引入纳米级水溶性铜单质,经过同样烧制工艺煅烧后,钧瓷外观呈色和釉层微观结构都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等检测手段,我们系统研究了铜元素的加入对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的... 在钧瓷釉层中引入纳米级水溶性铜单质,经过同样烧制工艺煅烧后,钧瓷外观呈色和釉层微观结构都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等检测手段,我们系统研究了铜元素的加入对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纳米铜单质的钧瓷烧制后,釉层由月白色变为天青色,同时釉层中二氧化硅晶体明显减少,釉层玻璃化;另外,铜元素可以在高温阶段与坯体及釉层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合反应,减少气泡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铜 釉面状态 析晶 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二级结构的Co_3O_4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红晓 李静 +1 位作者 徐慧芳 王淑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107,共7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二级结构的Co3O4纳米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NO3)2...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二级结构的Co3O4纳米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NO3)2·6H2O为1.8mol/L,pH值为8、PEG用量为10g时,可以获得完美二级结构--柿饼状的Co3O4纳米材料,其光学带隙为1.49eV,该结构的Co3O4纳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CO3O4 光学带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O对SrAl_2O_4∶Eu^(2+),Dy^(3+)长余辉荧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聪旭 潘超全 +3 位作者 刘闯 朱旭亮 杨圆明 梁玮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0,共5页
以SrAl_2O_4为基质,一定浓度的Eu^(2+)离子和Dy^(3+)离子为激活离子,通过在基质材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CuO,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一定长余辉效果的荧光材料,并详细研究了纳米氧化铜含量对SrAl_2O_4荧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影... 以SrAl_2O_4为基质,一定浓度的Eu^(2+)离子和Dy^(3+)离子为激活离子,通过在基质材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CuO,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一定长余辉效果的荧光材料,并详细研究了纳米氧化铜含量对SrAl_2O_4荧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分析制备样品的物相及纯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样品的显微形貌变化;采用荧光光谱仪分析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烧制的荧光粉末其物相主要为SrAl_2O_4;添加纳米氧化铜的荧光样品的颗粒与对照组相比结晶程度更高且晶界明显;在添加纳米氧化铜的各组样品均呈现Eu^(2+)对应的绿光发射;伴随纳米氧化铜添加量的增加,其荧光强度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长余辉 铝酸锶 纳米氧化铜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晶CuInSe_2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李静 赵红晓 +1 位作者 赵雨婷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1,共3页
以硝酸铟、硝酸铜及硒粉为原料,以乙醇胺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铜铟硒(CuInSe2,简称为CIS)微纳米晶,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得出了制备CuInSe2纳米晶粉末的... 以硝酸铟、硝酸铜及硒粉为原料,以乙醇胺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铜铟硒(CuInSe2,简称为CIS)微纳米晶,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得出了制备CuInSe2纳米晶粉末的适宜条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Uv-Vi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2 溶剂热法 微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取代的纳米尺寸砷钨氧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性质研究
8
作者 杨玲 苏斌斌 +3 位作者 王宏胜 李金钊 李叶盛 陈睿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1598,共8页
本文基于自组装原理,以Na_(2)WO_(4)·2H_(2)O、亚砷酸钠和LaCl_(3)·6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将稀土金属La~Ⅲ与缺位结构的多钨氧簇构筑单元结合得到了一例新型稀土基砷钨氧簇合物,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 本文基于自组装原理,以Na_(2)WO_(4)·2H_(2)O、亚砷酸钠和LaCl_(3)·6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将稀土金属La~Ⅲ与缺位结构的多钨氧簇构筑单元结合得到了一例新型稀土基砷钨氧簇合物,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光谱(IR)等手段确认了其结构和组成。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59556(14)nm,b=1.22248(4)nm,c=2.24734(9)nm,β=117.1170(10)°,V=8.7923(6)nm^(3),Z=4,其分子式为[(CH_(3))_(2)NH_(2)]_(8)H_(3.56)[{LaO(H_(2)O)_(2)}{WO(H_(2)O)}{W_(0.24)(H_(2)O)_(2)}{AsW_9O_(33)}_(2)]。在该化合物中,聚阴离子簇[{LaO(H_(2)O)_(2)}{WO(H_(2)O)}{W_(0.24)(H_(2)O)_(2)}{AsW_9O_(33)}_(2)]~(11.56-)具有三明治结构,可以看作是由两个{AsW_(9)O_(33)}单元夹心1个{LaO(H_(2)O)_(2)}片段、1个{WO(H_(2)O)}组分和1个{W_(0.24)(H_(2)O)_(2)}片段组成。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该化合物对于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性质,结果表明,在300 W的汞灯照射条件下,该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降解效率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砷钨氧酸盐 一锅法 镧配合物 晶体结构 有机染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烧工艺及氧化铁含量对钧瓷呈色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聪旭 周利航 +3 位作者 陈志峰 法文君 冯铭华 郑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8 74,74,共6页
钧瓷的呈色效果与其高温窑变直接关联,分析其高温釉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可以进一步解释钧瓷的窑变,提高钧瓷釉烧成品率。通过在基体釉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铁,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检测手段... 钧瓷的呈色效果与其高温窑变直接关联,分析其高温釉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可以进一步解释钧瓷的窑变,提高钧瓷釉烧成品率。通过在基体釉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铁,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检测手段,系统分析了氧化铁添加量、施釉方式、釉烧气氛及釉烧温度对钧瓷釉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呈色及分相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气氛下烧制的相同氧化铁含量的钧瓷试片呈色不同;氧化铁含量在1~3%范围内,呈色较好;伴随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钧瓷试片的析晶程度越高;蘸釉的施釉方式制备的钧瓷产品,呈色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料 窑变 呈色 氧化铁 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元素不同物质存在形式及含量对钧瓷呈色及显微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聪旭 刘鹏 +3 位作者 徐辉 王邓 冯铭华 郑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
在钧瓷基釉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铜、氧化铜、硝酸铜,采用相同的烧结气氛和烧结时间进行釉烧,研究在相同的气氛下以不同的铜元素存在形式和添加量对钧瓷釉层显微组织和釉层呈色的影响。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 在钧瓷基釉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铜、氧化铜、硝酸铜,采用相同的烧结气氛和烧结时间进行釉烧,研究在相同的气氛下以不同的铜元素存在形式和添加量对钧瓷釉层显微组织和釉层呈色的影响。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铜元素不同存在形式对钧釉烧样品的显微形貌及分相等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Diffuse reflectance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meter,DRUVS)和分光测色仪(Spectrophotometer,SPM)分析铜元素及其含量对钧瓷釉层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相同含量的铜元素,釉层呈色基本相同,相对而言,以硝酸铜作为添加剂的钧瓷试片釉层表面无明显气泡且呈色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铜元素 硝酸铜 呈色 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金属氧化钕对钧瓷釉层的微观组织及呈色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聪旭 刘鹏 +3 位作者 李吉彬 法文君 冯铭华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0-554,558,共6页
在基体釉料中掺入微量稀土金属氧化钕,采用氧化、还原两种釉烧气体氛围,设定相同的温度控制工艺,研究在不同气氛下氧化钕的添加量对钧瓷釉层的微观组织及呈色影响。通过对釉料进行差热热重分析(TG-DSC),确定升温工艺;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在基体釉料中掺入微量稀土金属氧化钕,采用氧化、还原两种釉烧气体氛围,设定相同的温度控制工艺,研究在不同气氛下氧化钕的添加量对钧瓷釉层的微观组织及呈色影响。通过对釉料进行差热热重分析(TG-DSC),确定升温工艺;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研究釉层的物相及微观组织形貌;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稀土金属氧化钕含量及气体氛围对钧瓷釉层呈色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氧化钕后,不同气氛下钧瓷的呈色不同,氧化气氛下呈蓝色,还原气氛下呈青绿色;釉层中均产生硅钕酸钙析晶,钧瓷呈色是Mie散射和Reyleigh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钕 呈色 微观组织 釉层 钧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钴元素对钧瓷显微结构及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聪旭 徐辉 +3 位作者 宋从俊 法文君 冯铭华 郑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将过渡金属钴元素作为着色剂添加到釉料中,通过控制着色剂的加入量,优化出釉烧后呈现釉色鲜丽且具玉质感钧瓷产品的工艺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分光测色仪等研究外加钴元素对釉层表面呈色变化... 将过渡金属钴元素作为着色剂添加到釉料中,通过控制着色剂的加入量,优化出釉烧后呈现釉色鲜丽且具玉质感钧瓷产品的工艺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分光测色仪等研究外加钴元素对釉层表面呈色变化及釉层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月白釉中添加钴离子及三氧化钴,釉烧后钧瓷产品主要呈色为蓝色;随着钴元素添加比例的增加,釉层颜色加深且釉层气孔明显减少,析晶更加明显;釉层与胎体界面处结合良好,界面处胎体存在少量钴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着色剂 呈色 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在钧瓷釉料中的应用及对釉料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法文君 卢强 +4 位作者 吴亚娟 朱聪旭 冯铭华 李应洲 亓会锁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55-2259,共5页
在钧瓷基础釉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使钧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釉色,但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流釉现象。在传统钧瓷中,适当的流釉可以给瓷器带来艺术的美感,严重的流釉反而影响钧瓷的艺术效果和产品质量。通过在钧瓷釉料中添加纳米SiO_2,... 在钧瓷基础釉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使钧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釉色,但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流釉现象。在传统钧瓷中,适当的流釉可以给瓷器带来艺术的美感,严重的流釉反而影响钧瓷的艺术效果和产品质量。通过在钧瓷釉料中添加纳米SiO_2,并控制其质量比例在2wt%和4wt%,研究纳米SiO_2对钧瓷釉料性质的影响。添加纳米SiO_2前后的钧瓷釉料的结构和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面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进行表征分析。对比发现,纳米SiO_2的添加可提高釉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有效地改善钧瓷制品的流釉现象,并且能够提高釉层的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SI O2 流釉 釉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的仿生合成及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保军 蔡金阳 +1 位作者 闫玲玉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滤纸形貌的掺杂NaCl的Na2SO4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滤纸形貌的掺杂NaCl的Na2SO4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很好地遗传了模板的形貌;最终合成的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掺杂量的增加,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当NaCl掺杂量达到40mol%时,相变温度可降低约5℃,而相变热仍然可高达106.2J/g。该方法可用来制备其他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温度可调 水合盐 仿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熔剂方解石的含量对钧瓷呈色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铭华 法文君 +3 位作者 苗峰伟 卢强 朱聪旭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5-579,共5页
以钧瓷天蓝釉为基础釉,改变釉料中方解石的添加量,在还原气氛下烧制了一批钧瓷试片。利用分光测色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微观镜(SEM)以及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助熔剂的方解石,在天蓝釉中... 以钧瓷天蓝釉为基础釉,改变釉料中方解石的添加量,在还原气氛下烧制了一批钧瓷试片。利用分光测色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微观镜(SEM)以及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助熔剂的方解石,在天蓝釉中的适宜含量为15wt%。合适的添加含量能够使釉料在高温下熔融,烧制的试片表面光滑,玻璃质感较好,釉层的亮度增加,出现了比较均匀的釉下泡。釉下泡对可见光的散射促进了釉层蓝色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钧瓷 釉料 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聪旭 申铮源 +2 位作者 武玺旺 李柯柯 陈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混合熔盐法将NaCl、KCl、金刚石颗粒及微量活性物质铬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煅烧处理,经过充分清洗、过筛及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烧制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热物理性能的铬包覆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 通过混合熔盐法将NaCl、KCl、金刚石颗粒及微量活性物质铬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煅烧处理,经过充分清洗、过筛及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烧制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热物理性能的铬包覆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散热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熔盐法能够实现金刚石颗粒表面铬全包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与铜基体金属材料的界面结合良好;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铬包覆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及相对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铬包覆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O/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红晓 王豪杰 +2 位作者 何宝明 姜子龙 刘奇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水热温度下合成了氧化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J))、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获得制备氧化镍的最佳水热温度为85℃,该温度下产物为具有二级结构的球状颗粒,平均粒径3-4nm,二级片状结构的平均厚度...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水热温度下合成了氧化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J))、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获得制备氧化镍的最佳水热温度为85℃,该温度下产物为具有二级结构的球状颗粒,平均粒径3-4nm,二级片状结构的平均厚度为70-80m。然后电沉积铂获得Pt-NiO/C,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索不同铂含量的复合材料对乙醇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沉积40次时Pt-NiO/C的电催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Pt-NiO C 乙醇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铁酸锰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 赵红晓 +1 位作者 刘富生 徐慧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共4页
以硝酸铁和氯化锰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铁酸锰(MnFe_2O_4)颗粒,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纯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分析手段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以硝酸铁和氯化锰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铁酸锰(MnFe_2O_4)颗粒,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纯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分析手段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当铁锰的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 h时,可以制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铁酸锰颗粒。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 309 m A·h/g,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60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铁酸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l2O4:Eu2+),Dy3+长余辉荧光材料的原位还原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聪旭 徐辉 +2 位作者 杨圆明 潘超全 梁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48-3652,共5页
以Eu和Dy为激发离子,通过在原料中引入不同比例葡萄糖,在空气气氛条件下,利用葡萄糖的不充分燃烧将Eu^(3+)原位还原为Eu^(2+),制备出具有Eu^(2+)对应绿光发射的SrAl_2O_4基长余辉荧光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荧光粉末其物相主要... 以Eu和Dy为激发离子,通过在原料中引入不同比例葡萄糖,在空气气氛条件下,利用葡萄糖的不充分燃烧将Eu^(3+)原位还原为Eu^(2+),制备出具有Eu^(2+)对应绿光发射的SrAl_2O_4基长余辉荧光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荧光粉末其物相主要为SrAl_2O_4;添加葡萄糖使得样品的粒径细化且分散均匀;伴随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先增后减。该方法解决了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SrAl_2O_4基长余辉荧光材料依赖还原气氛且样品粒径较大难于后期处理等问题,为SrAl_2O_4基长余辉荧光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长余辉 铝酸锶 原位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法文君 王笑阳 +4 位作者 王振宇 王初哲 卢晓娅 李鹏 郑直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55-1959,1971,共6页
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体,用聚电解质对其表面改性后,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制备了锡掺杂氧化铟(ITO)包覆的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通过改变聚电解质层数、ITO的包覆量及煅烧时间等实验条件,探究了制备纳米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的最佳条件。用X-射线... 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体,用聚电解质对其表面改性后,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制备了锡掺杂氧化铟(ITO)包覆的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通过改变聚电解质层数、ITO的包覆量及煅烧时间等实验条件,探究了制备纳米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的最佳条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能谱以及粉末电阻率测试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化学组成及电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层数为5层,CaCO3与ITO的质量比为6∶1,500℃煅烧4.5 h制备的粉末具有最佳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为3.8×10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导电粉 纳米碳酸钙 锡掺杂氧化铟 聚电解质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