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水合盐相变材料Na_2CO_3·7H_2O的仿生合成及热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黄保军 何亚星 +2 位作者 蔡金阳 王宇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49,152,共3页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定量滤纸形貌的Na2CO3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材料Na2CO3·7H2O。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定量滤纸形貌的Na2CO3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材料Na2CO3·7H2O。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掺杂NaCl对合成的相变材料Na2CO3·7H2O的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纯度高,且很好地遗传了模板(滤纸)的形貌;Na2CO3.7H2O表现出了良好的储能效果,相变热可达216.8J/g;掺杂NaCl(20mol%)可使Na2CO3.7H2O的相变温度降低5.5℃,而相变热仍然高达177.9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 相变材料 七水合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赵红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4,共3页
以镍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合成NiS微纳米材料。通过研究镍盐、溶剂的种类和比例、醋酸钠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纯度影响获得制备纯净NiS的条件,并将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 以镍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合成NiS微纳米材料。通过研究镍盐、溶剂的种类和比例、醋酸钠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的纯度影响获得制备纯净NiS的条件,并将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剂和醋酸钠对产物纯度影响较大,镍盐对产物纯度没有影响;制备纯净NiS的反应条件为:溶剂为乙二醇∶水=1∶5,镍盐0.1mol·L-1,使用醋酸钠;以硝酸镍和氯化镍为原料的NiS带隙能分别为1.65eV和1.63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微纳米材料 水热/溶剂热法 反应条件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可调的PdRh双金属纳米酶用于亚硝酸盐精准高效比色传感
3
作者 唐玉玺 杨启 +7 位作者 直鑫鹏 陈梦媛 刘思源 李嘉昌 刘梓洋 贾会敏 仝玉萍 何伟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且表现出明显的组分依赖性.其中,PdRh_(3)和PdRh分别表现出最强的POD-like和OXD-like活性.酶促动力学分析表明,PdRh_(3)纳米酶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5.65和381.99μmol/L,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8.40×10^(-8)和11.01×10^(-8) mol/(L·s).此外,PdRh_(3)纳米酶的POD-like活性表现出pH依赖性,在pH=5时活性最佳.在此条件下,开发了基于PdRh_(3)纳米酶的比色传感体系,根据445和652 nm处吸光度比值(A_(445nm)/A_(652nm))与亚硝酸根离子(NO_(2)^(-))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溶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pH=5的缓冲溶液和纯水中,该体系检出限分别为0.467和30.523μmol/L,且在多种盐离子干扰下特异性良好,在生物传感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组分调控 类酶活性 亚硝酸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晶CuInSe_2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4
作者 李静 赵红晓 +1 位作者 赵雨婷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1,共3页
以硝酸铟、硝酸铜及硒粉为原料,以乙醇胺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铜铟硒(CuInSe2,简称为CIS)微纳米晶,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得出了制备CuInSe2纳米晶粉末的... 以硝酸铟、硝酸铜及硒粉为原料,以乙醇胺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铜铟硒(CuInSe2,简称为CIS)微纳米晶,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得出了制备CuInSe2纳米晶粉末的适宜条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Uv-Vi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2 溶剂热法 微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的仿生合成及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保军 蔡金阳 +1 位作者 闫玲玉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滤纸形貌的掺杂NaCl的Na2SO4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 以定量滤纸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滤纸形貌的掺杂NaCl的Na2SO4晶体,经过低温下的吸水和结晶过程合成了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形貌、晶型以及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很好地遗传了模板的形貌;最终合成的掺杂NaCl的Na2SO4.10H2O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掺杂量的增加,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当NaCl掺杂量达到40mol%时,相变温度可降低约5℃,而相变热仍然可高达106.2J/g。该方法可用来制备其他相变温度可调的水合盐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温度可调 水合盐 仿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聪旭 申铮源 +2 位作者 武玺旺 李柯柯 陈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混合熔盐法将NaCl、KCl、金刚石颗粒及微量活性物质铬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煅烧处理,经过充分清洗、过筛及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烧制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热物理性能的铬包覆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 通过混合熔盐法将NaCl、KCl、金刚石颗粒及微量活性物质铬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煅烧处理,经过充分清洗、过筛及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烧制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热物理性能的铬包覆金刚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散热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熔盐法能够实现金刚石颗粒表面铬全包覆;铬包覆的金刚石颗粒与铜基体金属材料的界面结合良好;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铬包覆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及相对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铬包覆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疲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启 程景惠 +1 位作者 关会娟 谭文军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综述了微动疲劳这一特殊损伤形式的产生机理、常见形式、理论模型等,展望了微动疲劳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动疲劳 损伤机理 表面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黑莓果酒香气成分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琴 黄保军 +1 位作者 程静茹 王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0,共4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36种黑莓果酒香气成分的结构与色谱保留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QSRR)模型。以36种黑莓果酒香气成分的分子连结性指数和电拓扑指数作为输入、保留时间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型的稳定...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36种黑莓果酒香气成分的结构与色谱保留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QSRR)模型。以36种黑莓果酒香气成分的分子连结性指数和电拓扑指数作为输入、保留时间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型的稳定性,所构建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3、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949、标准偏差为0.1100、残差绝对值小于0.47,应用于外部预测集,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33。为了便于比较,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法建立了QSR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04、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905、标准偏差为1.4896、残差绝对值小于4.32,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973。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 香气成分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化学法快速原位制备形貌可选择的硫化银
9
作者 黄保军 王现红 +2 位作者 孙经伦 张青莉 李品将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4-327,共4页
利用超声化学技术,在金属Ag片表面快速原位合成不同形貌的Ag2S晶体。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硫化银晶体的形貌和晶型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Ag2S薄膜致密而牢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包括:超声照射时间、... 利用超声化学技术,在金属Ag片表面快速原位合成不同形貌的Ag2S晶体。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硫化银晶体的形貌和晶型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Ag2S薄膜致密而牢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包括:超声照射时间、硫粉的浓度、超声功率、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可以很好地调控产物Ag2S的形貌。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望为其他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原位制备提供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化学法 原位制备 形貌可选择 硫化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液晶修饰的光敏聚芳醚光取向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铁伟伟 张艳鸽 +2 位作者 郑直 李升熙 李香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3-768,共6页
采用反应性液晶通过光聚合反应与聚芳醚光取向膜复合方法,制备了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件,并在高温状态下对其光电显示和取向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聚芳醚光取向膜相比,利用复合光取向膜制备的IPS... 采用反应性液晶通过光聚合反应与聚芳醚光取向膜复合方法,制备了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件,并在高温状态下对其光电显示和取向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聚芳醚光取向膜相比,利用复合光取向膜制备的IPS器件在高温状态下的光电显示和液晶取向稳定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65℃明亮显示20h无液晶取向变化,在120℃维持2h无明显光量渗透。在线偏振紫外光下,光敏聚芳醚薄膜发生各向异性光交联反应,其交联程度最高可达67.4%。SEM分析结果发现,反应性液晶单体在UV光照射下,在聚芳醚光取向膜表面上发生了各向异性光聚合反应,沿先前光取向方向形成长度为0.4μm左右的棒状聚合物,有效限制了光取向膜中未交联的柔性基团的活动能力,进而有效增强了复合取向膜对液晶的取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聚芳醚 光控取向 反应性液晶 光取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氟化酚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何琴 闫玲玉 黄保军 《河北化工》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16种氟化酚的结构与其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以16种氟化酚的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作为输入,对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分析和检验...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16种氟化酚的结构与其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以16种氟化酚的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作为输入,对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型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所构建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8、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81 8、标准偏差为0.01、残差绝对值≤0.04,应用于外部预测集,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93 6;而多元线性回归(MLR)法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0 2、标准偏差为0.119、残差绝对值≤0.28,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0 3。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酚 定量构效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喷丸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启 付雪松 周文龙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2期14-22,共9页
激光喷丸是利用脉冲激光和材料相互作用诱导的冲击波压力实施表面改性的新型技术,适用于不同材料构件的表面处理。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改变材料表面完整性,显著改善材料的耐磨损、耐腐蚀和抗疲劳性能,提高工程构件服役寿命。... 激光喷丸是利用脉冲激光和材料相互作用诱导的冲击波压力实施表面改性的新型技术,适用于不同材料构件的表面处理。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改变材料表面完整性,显著改善材料的耐磨损、耐腐蚀和抗疲劳性能,提高工程构件服役寿命。介绍了激光喷丸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和发展历程,综述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激光喷丸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并就后续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喷丸 表面完整性 耐磨性 耐腐蚀性 抗疲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