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继雯 赵俊杰 +6 位作者 李冠杰 岳丹丹 甄静 高丁石 慕琦 孙晨阳 陈国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3-1958,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750 kg/ha)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越冬前和孕穗期的小麦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调查小麦根部孢囊线虫侵染情况、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在孕穗期极显著(P<0.01,下同)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次生根数、分蘖数、孕穗数、穗粒数、公顷穗数和千粒重(P<0.05,下同),但对株高和穗长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土壤有效孢囊数量较CK极显著减少39.02%。与CK相比,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冬小麦平均显著增产44.6%,但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冬小麦 生物学性状 增产 生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与黑麦草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志敏 郭雪白 +7 位作者 王继雯 岳丹丹 周静 巩涛 杨文玲 甄静 慕琦 陈国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21,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编号SH1、SH2和SH3)对黑麦草(Secale cereale)生长及Cu吸收、土壤Cu形态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等的影响,以此评价石灰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编号SH1、SH2和SH3)对黑麦草(Secale cereale)生长及Cu吸收、土壤Cu形态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等的影响,以此评价石灰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后黑麦草生物量及Cu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黑麦草地上部及根系Cu含量均显著降低;SH1、SH2和SH3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pH显著升高,土壤可交换态Cu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8.47%、87.51%和74.54%,而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对照处理的1.36、1.93、1.56倍。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培养72 h时,石灰处理后土壤微生物AWCD值、基质丰富度S、Shannon、Simpson和Mc Intosh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为SH2>SH3>SH1>CK;石灰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模式发生明显变化,SH2处理可利用的碳源种类最多,碳源利用程度最高。研究表明,施用质量分数0.2%石灰并种植黑麦草对该Cu污染土壤具有较好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黑麦草 修复 CU 污染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甄静 杜志敏 +5 位作者 李冠杰 王继雯 杨文玲 岳丹丹 赵俊杰 孙玉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798,830,共9页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田间快速分解,采用室内和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对复合菌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1)和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XYG422))促玉米秸秆分解效果进行分析,并研究复合菌剂对土壤养分及...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田间快速分解,采用室内和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对复合菌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1)和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XYG422))促玉米秸秆分解效果进行分析,并研究复合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种菌株A1和XYG422,间隔2 d后接种菌株J4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优于3种菌株同时接种的处理。玉米秸秆接种复合菌剂40 d时,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35%)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但菌剂的不同接种剂量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差异不明显。施用复合菌剂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Biolog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的处理组在20 d和40 d时土壤微生物AWCD及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与对照(CK20和CK40)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菌剂的不同接种剂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接种复合菌剂后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情况有明显差异。对照组CK20和CK40碳源利用种类较少;T1和T2利用碳源较多,种类相似;T3和T4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但利用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玉米秸秆 降解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新原料——微生物油脂 被引量:13
4
作者 贾彬 王亚南 +5 位作者 何蔚红 刘德海 谢复红 王继雯 冯菲 黄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共8页
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重要途径,但高昂的原料油成本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油脂具有价格低廉、供给充足和不占用耕地资源等优点,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脂。对微生物油脂组成成分,提取和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重点综... 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重要途径,但高昂的原料油成本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油脂具有价格低廉、供给充足和不占用耕地资源等优点,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脂。对微生物油脂组成成分,提取和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重点综述转座标签育种、代谢通路调控育种、转录因子调控育种和发酵过程优化等技术在提高细胞油脂积累量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以微生物油脂为新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点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生物柴油 油脂含量测定 代谢通路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文 徐彬 +5 位作者 孙全友 付趁 郑新社 陈国参 李绍钰 王琳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0-44,共5页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25±1)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组、200mg/kg低聚木糖组和地衣芽孢杆菌...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25±1)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组、200mg/kg低聚木糖组和地衣芽孢杆菌+低聚木糖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结果表明:(1)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15.1%和12.8%(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34.1%和41.2%(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的料肉比显著降低10.6%(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20.3%和16.3%(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31.5%和20.7%;(3)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显著降低14.6%和19.1%(P<0.05);(4)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乳杆菌数量显著提高5.3%(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12.5%和9.4%(P<0.05),并且两者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因此,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可以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绒毛结构和屏障功能,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 肠道形态 肠道通透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微生物菌剂在鸡粪有机肥制作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伏忠 张世军 郭国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利用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保存和筛选的多株高温微生物菌株,组合成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鸡粪发酵制作有机肥。堆积发酵试验表明,该微生物菌剂能明显缩短鸡粪发酵生产有机肥的周期,大幅度降低鸡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 利用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保存和筛选的多株高温微生物菌株,组合成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鸡粪发酵制作有机肥。堆积发酵试验表明,该微生物菌剂能明显缩短鸡粪发酵生产有机肥的周期,大幅度降低鸡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的数量,减少鸡粪氮素损失,使用效果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鸡粪 堆积发酵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佰涛 杨文玲 +3 位作者 王一雯 王继雯 陈国参 刘德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一种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功能性饲料,其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及生产性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与分类、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一种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功能性饲料,其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及生产性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与分类、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特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在河南省的新发现、鉴定与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锋 程雁 +4 位作者 冯菲 宁萌 陈晓飞 孙玉飞 周伏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在河南省汝阳县伏牛山区首次发现了蛹虫草的生长与分布.调查了蛹虫草的生长环境并对蛹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野生蛹虫草主要分布在山体的背阴面,寄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地表土层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 在河南省汝阳县伏牛山区首次发现了蛹虫草的生长与分布.调查了蛹虫草的生长环境并对蛹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野生蛹虫草主要分布在山体的背阴面,寄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地表土层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子座呈1个或多个分支,长3~8cm,颜色呈橘黄至棕黄色,子囊壳丰富.分子鉴定表明,蛹虫草的ITS1—5.8SrDNA—ITS2序列长度为478bp,GC含量为56.4%.经GenBank数据库同源性检索比对,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达到100%.分离自野生蛹虫草的菌株ycc—ry—01在大米综合培养基上只能形成原基,不能长出子座,而对照茵株ycc—jZC可以培养出子座;经液体发酵培养后的茵株yet—ry—01与对照菌株ycc—jZC均表现出纤溶活性,茵丝体提取液的活性大于发酵液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新记录 人工培养 纤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4复合生物肥料抗小麦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继雯 赵俊杰 +9 位作者 刘莉 刘杏忠 杨文玲 岳丹丹 巩涛 杜志敏 李冠杰 甄静 慕琦 陈国参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80,共5页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田间条件下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75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M-14,不仅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公顷穗数及千粒重,并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14.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胞囊线虫侵染率和收获时土壤中有效孢囊数,与空白对照、常规复合肥、基质处理组相比其侵染率分别减少43.4%、70.8%、65.9%,与对照相比有效孢囊数减少了97.59%,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降低小麦胞囊线虫发病级别和发病指数,有效地防止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因此,施复合生物肥料M-14既能抗小麦孢囊线虫病又能增产,为复合生物肥料M-14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肥料M-1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凌宇 李志建 +2 位作者 刁文涛 王佰涛 刘德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3-400,共8页
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目前针对多糖类底物的酶解效果并不理想。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一种新型的多糖降解酶,其能够以氧化方式打开纤维素中的糖苷键使其出现更多的酶解位点,从而在... 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目前针对多糖类底物的酶解效果并不理想。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一种新型的多糖降解酶,其能够以氧化方式打开纤维素中的糖苷键使其出现更多的酶解位点,从而在降解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中发挥着巨大优势。该文从LPMO的分类、结构、活性测定方法、异源表达及其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酶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 生物能源 纤维素酶促进剂 多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HYN-9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亮亮 李磊 +4 位作者 甄静 陈国参 杨文玲 雷高 王继雯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废弃的黄芩药渣中分离到18株细菌,其中菌株HYN-9对S.rolfsii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92 mm。基于形态特征、生...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废弃的黄芩药渣中分离到18株细菌,其中菌株HYN-9对S.rolfsii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92 mm。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HYN-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HYN-9的无菌发酵滤液对S.rolfsii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01%,并对菌核的形成和萌发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发现HYN-9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明显抑制S.rolfsii的生长,抑菌率达88.79%。盆栽试验表明拮抗细菌HYN-9能够明显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效为73.23%,显著高于接种多菌灵药剂47.62%的防效(P<0.05)。拮抗细菌HYN-9也能提高花生防御酶活性,接种HYN-9后花生叶片的苯丙氨酸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进而增强花生对病害的系统抗性。以上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HYN-9对S.rolfsii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是一株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绢病菌 菌株筛选 拮抗 黄芩药渣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α-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德海 权淑静 +6 位作者 杨文玲 王佰涛 马焕 王一雯 巩涛 丁芳 陈国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86,共7页
从紫花苜蓿草种植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A1-19,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并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A1-19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诱导物进... 从紫花苜蓿草种植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A1-19,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并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A1-19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诱导物进行单因素优化,结果显示,其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MgSO4、Na2HPO4、MnCl2,诱导物为水苏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0 g/L,牛肉膏10.0 g/L,MgSO4·7H2O 1.0 g/L,Na2HPO40.5 g/L,MnCl21.0 g/L,水苏糖0.8 g/L。在此优化的培养基下,菌株A1-19产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7.85 U/mL,是优化前发酵酶活力的6.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菌株筛选 鉴定 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甄静 李磊 +4 位作者 王继雯 杨文玲 杜志敏 李亮亮 巩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了获得耐受各种不良环境的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利用多环芳烃(菲和芘)、重金属(Cu^(2+)、Cr^(6+))以及氮源缺乏培养基从南阳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一株耐受不良环境的菲芘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并研究菌... 为了获得耐受各种不良环境的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利用多环芳烃(菲和芘)、重金属(Cu^(2+)、Cr^(6+))以及氮源缺乏培养基从南阳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一株耐受不良环境的菲芘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并研究菌株对重金属Cr^(6+)和Cu^(2+)、氮源缺乏及酸碱的耐受程度,进一步探究在这些不良环境下菌株对多环芳烃菲和芘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属于根瘤菌属,命名为F3-1。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F3-1对重金属Cr^(6+)和Cu^(2+)的耐受质量浓度均为20 mg/L;在氮源缺乏的情况下,菌株能够正常生长;菌株F3-1在pH 5.0和pH 7.4环境下均可以正常生长;菌株F3-1在不良环境下对多环芳烃菲和芘均有很好的降解效果,5 d后在pH 7.4条件下对菲(50 mg/L)的降解率为35.54%,在pH 5.0条件下对芘(50 mg/L)的降解率为5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氮源缺乏 降解 根瘤菌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芽孢杆菌混菌发酵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继雯 岳丹丹 +8 位作者 赵俊杰 刘莉 慕琦 李冠杰 甄静 巩涛 杨文玲 杜志敏 陈国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99,共5页
为了探索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DY-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XK混菌发酵产芽孢的最佳条件,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利用Eppendorf 7.5 L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混菌发酵产芽孢试... 为了探索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DY-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XK混菌发酵产芽孢的最佳条件,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利用Eppendorf 7.5 L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混菌发酵产芽孢试验。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产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胶冻样芽孢杆菌XK和地衣芽孢杆菌DY-1种子液的接种比例为4∶1(V/V),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 h,pH 8.0。在此条件下,进行Eppendorf 7.5 L发酵罐混菌发酵试验,其芽孢数可高达1.1×10^(11) CFU/m L,高于摇瓶发酵所产芽孢数(2.0×10^(10) 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混菌发酵DY-1 胶冻样芽孢杆菌XK 产芽孢条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甄静 李冠杰 +4 位作者 杜志敏 王继雯 杨文玲 巩涛 赵俊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研究生物强化(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3种多环芳烃(PAHs)[Phenanthrene、Pyrene和Benzo[a]pyrene(BaP)]的降解效... 【目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研究生物强化(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对污染土壤中3种多环芳烃(PAHs)[Phenanthrene、Pyrene和Benzo[a]pyrene(BaP)]的降解效果,为该菌株在PAHs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7个处理土壤(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的Phenanthrene、Pyrene和BaP污染土壤分别标记为PheBA、PyrBA和BaPBA,接种灭菌发酵液的污染土壤分别标记为Phe、Pyr和BaP,原始土壤标记为CK)中3种PAHs含量,利用ABTS法检测土壤中漆酶活性,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修复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菌株T.hirsuta zlh237在3种PAHs污染土壤中均能生长,接种菌株发酵液15 d后,3种PAHs均有一定降解,其中BaP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33.99%;且菌株T.hirsuta zlh237在3种污染土壤中均能分泌漆酶。高通量测序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后,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5),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排序均为:PheBA>PyrBA>BaPBA>CK>Phe>Pyr>BaP。Beta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能改变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门分类水平上,污染土壤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在属分类水平上,接种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的污染土壤样品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属,接种灭菌发酵液的污染土壤Phe和Pyr样品中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而BaP样品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结论】菌株T.hirsuta zlh237发酵液在PAHs污染土壤中能分泌漆酶,对3种PAHs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且能改变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对PAHs污染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Trametes hirsuta zlh237 发酵液 生物强化 多环芳烃 降解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及小麦孢囊线虫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继雯 李磊 +6 位作者 刘莹莹 甄静 岳丹丹 李冠杰 慕琦 杨金星 陈国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7,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FC-3菌剂对小麦的株高和主根长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可提高小麦的出芽率,当施菌剂量为1.0~2.0 g/kg时小麦的出芽率显著高于对...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FC-3菌剂对小麦的株高和主根长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可提高小麦的出芽率,当施菌剂量为1.0~2.0 g/kg时小麦的出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用SFC-3菌剂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施菌剂量为1.0 g/kg时最高。而小麦叶片中的MDA含量在施菌剂量为1.0 g/kg时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施菌处理(P<0.05);当施菌剂量为0.5~1.0 g/kg时,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进一步增加施菌剂量,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均随之显著降低(P<0.05)。当施菌剂量为1.5 g/kg和2.0 g/kg时每克根中小麦孢囊线虫2龄幼虫数量最少,发病级别最低,其相对防效分别为88.68%和87.04%,其次为施菌剂量1.0 g/kg的处理,其相对防效为80.50%。施用不同剂量的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当施菌剂量为1.0 g/kg时对小麦生长和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小麦 生理生化特性 孢囊线虫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晓飞 李珊珊 +2 位作者 刁文涛 徐紫瑜 刘德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97,共6页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魔芋种植基地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魔芋种植基地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HTGC-10,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TGC-10在30℃、180 r/min条件下液体发酵24 h后,发酵液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为61.75 U/mL。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稳定性较好,属于偏酸性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金属离子 Na^(+)、K^(+)、Mn^(2+)、NH_(4)^(+)、Mg^(2+)、Fe^(2+)、Cu^(2+)、Ca^(2+)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分离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文涛 向凌云 +5 位作者 宁萌 王雪妍 马焕 冯菲 陈国参 周伏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66,共7页
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成功异源表达了一株链球菌(Streptococcus)S1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经镍柱纯化后,测定其酶学性质。重组α-半乳糖苷酶最适pH值为6.5,最... 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成功异源表达了一株链球菌(Streptococcus)S1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经镍柱纯化后,测定其酶学性质。重组α-半乳糖苷酶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50℃,在碱性环境中(pH 7.5~10.0)及在40℃以下温度条件下该酶较为稳定;酶催化动力学结果显示,该酶在最适条件下水解硝基苯-α-D-半乳糖苷(pNPG)的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508.38μmol/(min·mg),米氏常数(Km)值为1.2 mmol/L;通过薄层层析(TLC)法检测到该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可以高效地水解天然底物蜜二糖、棉籽糖和水苏糖中的α-半乳糖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异源表达 重组α-半乳糖苷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益生菌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伏忠 谢宝恩 +1 位作者 贾蕴丽 王红云 《饲料工业》 2007年第6期35-37,共3页
利用多株微生物菌株发酵豆粕,在优化豆粕发酵技术参数基础上,对豆粕发酵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对发酵后蛋白肽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得到有... 利用多株微生物菌株发酵豆粕,在优化豆粕发酵技术参数基础上,对豆粕发酵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对发酵后蛋白肽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得到有效降解,发酵产物中小分子蛋白肽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发酵产物中还含有高活力蛋白酶和大量的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发酵 蛋白肽 蛋白酶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栽培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志敏 郭雪白 +4 位作者 王继雯 岳丹丹 巩涛 杨文玲 甄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6期70-73,共4页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研究,倡导精耕细作,推进"果-草-牧"等良性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果园生草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生态效应 经济效应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