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宏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微生物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微生物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价值显著,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感染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宏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其中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为一组,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为一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根据操作规...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其中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为一组,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为一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根据操作规则检测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8.18%(1105/3921),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5.55%(758/2132),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67%(53/691),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0.97%(2/206),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74%(292/892)。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4.70%(1310/5304),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1.04%(825/2658),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9.77%(104/1065),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09%(3/274),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8.92%(378/1307)。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临床标本阳性率以及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P〈0.05)。结论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特点,对于临床检验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本 微生物 阳性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科病房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分析
3
作者 李宏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5期270-271,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科病房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血液科病房送检的1340例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40份血液样本中共分离出219... 目的:分析血液科病房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血液科病房送检的1340例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40份血液样本中共分离出219株致病菌,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34%,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82株,占37.44%(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137株,占62.56%(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均>7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均>80.00%,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均>80%。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80%)。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70%)。结论:血液科患者发生病房感染的几率较高。医护人员在为血液科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注意对各种导管采取消毒措施,及时送检相关标本,在找到病原学证据后再为其进行用药治疗并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其用药方案进行调整,禁止为其滥用抗菌药物,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病房感染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致病菌 药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和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霞 王琪 马蕾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4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5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5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CT、hs-CRP和PA水平,观察AECOPD患者病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急性加重期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和PA,对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霞 王琪 马蕾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 m L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组与联合输注组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患者输注前1 h及输注后12-24h指标:1凝血... 目的研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 m L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组与联合输注组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患者输注前1 h及输注后12-24h指标:1凝血酶时间(TT);2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6 24 h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联合输注后12-24 h比输注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P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3.56±0.95)h,有效止血率为96.0%。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血 出血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47-47,共1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予以检测,探讨其结果指标就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中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元月间就诊的1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组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压积...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予以检测,探讨其结果指标就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中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元月间就诊的1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组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值低于健康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值高于健康组,患者组中尤以重型肝炎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检测可以初步诊断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发生,做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PLT PCT MPV PD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联合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检测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7
作者 王瑞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 CTLA-4、CEA...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 CTLA-4、CEA及CA19-9值。对比观察3种诊断方法和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诊断法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任何一种诊断方法(P<0.05)。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与其他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CTLA-4、CEA及CA19-9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