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铃期补施钾肥对不同群体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伶俐 马宗斌 +3 位作者 张东林 杜远仿 房卫平 谢德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2-666,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中期(7月28日)补施75 kg/hm^2钾肥对去叶枝常规密度群体和留叶枝稀植大棵群体后期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棉花群体中期补施钾肥,均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生育后...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中期(7月28日)补施75 kg/hm^2钾肥对去叶枝常规密度群体和留叶枝稀植大棵群体后期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棉花群体中期补施钾肥,均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生育后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棉花生育后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气孔导度Cs;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提高了后期群体和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有效地增加了总铃数和铃重,使子棉产量提高8.9%~9.3%,纤维比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伶俐 房卫平 +3 位作者 马宗斌 谢德意 杜远仿 张东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3-667,共5页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和积累比例。施氮量N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和积累比例。施氮量N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N 225 kg/hm2处理增产0.9%,但差异不显著。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施氮量 氮、磷、钾 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杂交棉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伶俐 房卫平 +3 位作者 谢德意 马宗斌 杜远仿 张东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3-1189,共7页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N 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0~300 kg/hm2条件下,随叶龄增长,施氮量增加光合...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N 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0~300 kg/hm2条件下,随叶龄增长,施氮量增加光合生理活性指标增长快,衰减慢;而施N 375 kg/hm2时衰减快,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在棉花生长前期(7月5日)各处理间光合生理活性指标差异不显著。到中后期,施氮量则对这些指标有明显影响,表现出施N0~225 kg/hm2,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高;但施N 300、375 kg/hm2,与施N 225 kg/hm2相比,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施N375 kg/hm2,在植株生长后期这些指标反而比施N300 kg/hm2处理降低。随施氮量增加,棉花总铃数、烂铃率和生物产量随之增加,收获系数下降。施N0~300 kg/hm2,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N375 kg/hm2则下降。衣分受施氮量影响较小,施N 0~225 kg/hm2,子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产;而施N300 kg/hm2时,子棉产量比施N225 kg/hm2的仅增产1.66%,施N375 kg/hm2水平,其子棉产量比施N225和300 kg/hm2处理减产2.23%和3.92%。此外,施氮比对照显著提高了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25~300 kg/hm2范围内,有利于显著提高杂交棉主茎叶光合生理活性,延长叶片高光合持续期,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施氮量 光合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与常规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房卫平 李伶俐 +3 位作者 谢德意 马宗斌 张东林 杜远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1-1406,共6页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棉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41在施N 225、P2O590、K2O 135 kg/hm2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棉和常规棉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阶段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杂交棉的干...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棉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41在施N 225、P2O590、K2O 135 kg/hm2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棉和常规棉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阶段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在各时期的积累量和日积累强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棉。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杂交棉后期干物质和氮、磷、钾的阶段积累比例比常规棉的高,表明杂交棉在后期有较强的生长和积累的优势。所以,加强杂交棉的后期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杂交棉和常规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随生长发育转向生殖器官的比例不断提高,但杂交棉略高于常规棉。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棉皮棉产量1778.23 kg/hm2,一生吸收N、P2O5、K2O总量分别为242.92、82.12、247.76 kg/hm2,N∶P2O5∶K2O=1∶0.34∶1.02;常规棉皮棉产量1377.21 kg/hm2,一生吸收N、P2O5、K2O总量分别为195.42、65.64、194.09 kg/hm2,N∶P2O5∶K2O=1∶0.34∶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常规棉 干物质 氮、磷、钾 积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宗斌 李伶俐 +2 位作者 房卫平 谢德意 张东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2.1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和2.4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比1.5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2.1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和2.4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比1.5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的棉花,群体叶面积动态及中下部透光合理,干物质积累多,群体开花量大,单位面积结铃数显著增加,皮棉产量增加9.5%~10.5%,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8~2.4万株/hm^2密度范围内,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高产条件下,杂交棉豫杂35密度弹性大,密度可由目前的(2.25~3.00)万株/hm^2降低到1.8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植 营养枝 通风透光 棉花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光合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伶俐 马宗斌 +4 位作者 杜远仿 张东林 杨英霞 李国海 刘晓峰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比较研究 光合特性 抗虫棉品种 产量品质 生育特性 优质高产栽培 大田管理 生长发育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
7
作者 张东林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制种技术 常规抗虫棉 2002年 2003年 杂交抗虫棉 推广速度 常规品种 生产用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