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杜仲叶固态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1
作者
王馨
吴孟仙
+3 位作者
陈媛媛
王林峰
杨生玉
李星科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29-37,共9页
为了提高杜仲叶的有效成分利用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以绿原酸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工艺条件,并测定发酵前后杜仲叶提取液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
为了提高杜仲叶的有效成分利用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以绿原酸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工艺条件,并测定发酵前后杜仲叶提取液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影响顺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水添加量,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33 h,发酵温度25℃,水添加量25%。此条件下杜仲叶提取液中绿原酸浓度为8.29μg/m L,其体外胰脂肪酶抑制率为90.53%,较未发酵的杜仲叶提取液分别增加20.85%和7.9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75%,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9.15%,较未发酵的杜仲叶提取液分别下降3.48%和18.04%。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可提高杜仲叶绿原酸得率,为杜仲叶深度开发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固态混菌发酵
响应面法
胰脂肪酶抑制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iteSpace的亚麻籽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吴发亮
裴雅楠
+3 位作者
范志国
王琴声
孙晓冬
李星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19,共9页
为了促进亚麻籽的开发和利用,基于2013—2023年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亚麻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主要发文国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此归纳出亚麻籽的研...
为了促进亚麻籽的开发和利用,基于2013—2023年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亚麻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主要发文国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此归纳出亚麻籽的研究热点,并提出研究趋势。结果表明:2013—2023年,亚麻籽领域的年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国家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埃及知识库、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邓乾春是该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其次是Boaventura和Reaney;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亚麻籽油、脂肪酸、亚麻籽油的质量和性能等方面。近年来,亚麻籽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功能性食品、药物、生物材料等开发成为新的热点。未来几年可以从亚麻籽在医药与保健品、化工和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亚麻籽的安全性研究,亚麻籽产品质量稳定方面的研究,亚麻籽种质资源和种植的研究等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功能性食品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刚果红法定量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曹桦强
刘琛仪
+1 位作者
李赛芬
张彭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1-266,共6页
酵母β-葡聚糖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多糖,因其不溶于酸碱,在测定其含量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刚果红可与酵母β-葡聚糖发生特异性结合,用于定量检测分析。实验对刚果红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0.1 mo...
酵母β-葡聚糖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多糖,因其不溶于酸碱,在测定其含量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刚果红可与酵母β-葡聚糖发生特异性结合,用于定量检测分析。实验对刚果红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0.1 mol/L 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0.2 mg的刚果红溶液可与4~1600μg内的β-葡聚糖发生反应,产生的复合物较刚果红发生红移,在540 nm下有最大吸收差值;最佳反应条件为20℃,反应15 min;酵母β-葡聚糖含量在4~200μg时,与吸光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115X-0.00114,R^(2)=0.9986;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154%;平均回收率为100.32%,并不受碱溶性β-1,3葡聚糖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酵母β-葡聚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Β-葡聚糖
刚果红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4
4
作者
胡逸文
韩飞飞
+1 位作者
靳魁奇
孙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构建完善的生物反应器放大模型,为反应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1.5,5,20,200L规模反应器的试验,对体积溶氧系数k_(L)a、混合时间t_(m)的关联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建立了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通过MATLAB搭建了Scaleuper放大...
目的:构建完善的生物反应器放大模型,为反应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1.5,5,20,200L规模反应器的试验,对体积溶氧系数k_(L)a、混合时间t_(m)的关联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建立了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通过MATLAB搭建了Scaleuper放大系统.结果:对比试验结果最终k_(L)a的模拟偏差在±15%以内,通过在t_(m)的关联式中引入临界转速的定义,对t_(m)的整体模拟偏差较原公式减少了17.4%,在±10%内,通过嵌入BP神经网络减小k_(L)a的模拟偏差,BP模型模拟k_(L)a偏差对训练数据范围最小可达0.1%.结论:基于经验关联式的反应器放大模型,在试验测得相关参数后模拟结果较优;利用神经网络对反应器模拟、放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时间
体积溶氧系数
生物反应器
神经网络
放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甲基亚砜辅助分离酵母细胞壁中β-葡聚糖的工艺探索
5
作者
曹桦强
赵晨晨
+2 位作者
杨笑天
段思佳
张彭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3,共9页
酵母β-葡聚糖(yeastβ-glucan)是一种难溶于水、酸、碱等常用溶剂的多糖,因传统的制备工艺复杂、烦琐且产品产量低或纯度不高,导致其产业化困难。作者用碱法结合二甲基亚砜(DMSO)辅助分离对酵母β-葡聚糖的生产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和优...
酵母β-葡聚糖(yeastβ-glucan)是一种难溶于水、酸、碱等常用溶剂的多糖,因传统的制备工艺复杂、烦琐且产品产量低或纯度不高,导致其产业化困难。作者用碱法结合二甲基亚砜(DMSO)辅助分离对酵母β-葡聚糖的生产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显示:在0.7 g/dL NaOH中80℃处理2.6 h进行碱法除杂,除杂率最大为71.84%;在料液比为30 mg∶1 mL、体积分数80%的DMSO、80℃下分离纯化β-葡聚糖30 min,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达到95.84%。通过薄层色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鉴定,表明此产品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呈β构型;抗炎试验表明,此产品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旨在简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Β-葡聚糖
二甲基亚砜(DMSO)
辅助分离
工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工艺条件
被引量:
1
6
作者
蔡帅
郭秋爽
+3 位作者
刘炎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45,共8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羟基乙酸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山梨醇浓度、酵母粉浓度、乙二醇浓度。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羟基乙酸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山梨醇浓度、酵母粉浓度、乙二醇浓度。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梨醇浓度40.30 g/L、酵母粉浓度36.90 g/L、CaCO_(2)浓度2.50 g/L、乙二醇浓度28.14 g/L、发酵温度30℃、pH7、接种量10%(v/v)、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经过三次重复平行试验求平均值,Gluconobacter frateurii HD924羟基乙酸产量达到21.04 g/L,与响应面预测产量相近,与优化前相比,羟基乙酸转化率提高了28.25%,转化率达到了74.77%,生产强度为10.52 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乙酸
弗托氏葡糖酸杆菌
发酵工艺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高丝氨酸的代谢改造与发酵条件探究
7
作者
郭秋爽
包倩倩
+4 位作者
许银彪
蔡帅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为底盘细胞,构建1株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并分析溶氧环境对其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外源添加0~40 g/L的L-高丝氨酸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物耐受性;随后,通过基因thrB敲除阻断L-高丝氨酸的...
目的:本研究以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为底盘细胞,构建1株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并分析溶氧环境对其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外源添加0~40 g/L的L-高丝氨酸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物耐受性;随后,通过基因thrB敲除阻断L-高丝氨酸的降解途径,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在此基础上利用挡板摇瓶进行细胞培养以增强发酵过程中氧气供给能力。结果:与大肠杆菌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对L-高丝氨酸具有更强耐受性。研究中通过敲除基因thrB构建了L-苏氨酸缺陷型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发现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5 g/L的L-苏氨酸后,该重组菌生长恢复正常水平。挡板摇瓶条件下重组菌H1的L-高丝氨酸产量增加至836.7 mg/L,较普通摇瓶产量44.6 mg/L提高了17.76倍。结论:通过阻断L-苏氨酸的合成,成功构建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H1,并且发现利用挡板摇瓶增强发酵过程中供氧能力是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L-高丝氨酸的有效手段,为后续提高L-高丝氨酸发酵产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高丝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
强耐受性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仲叶固态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1
作者
王馨
吴孟仙
陈媛媛
王林峰
杨生玉
李星科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
工程
研究
所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29-37,共9页
基金
杜仲生物提取技术深化和功能性食品开发(项目编号:FX3070F0080474)。
文摘
为了提高杜仲叶的有效成分利用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以绿原酸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工艺条件,并测定发酵前后杜仲叶提取液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影响顺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水添加量,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33 h,发酵温度25℃,水添加量25%。此条件下杜仲叶提取液中绿原酸浓度为8.29μg/m L,其体外胰脂肪酶抑制率为90.53%,较未发酵的杜仲叶提取液分别增加20.85%和7.9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75%,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9.15%,较未发酵的杜仲叶提取液分别下降3.48%和18.04%。固态混菌发酵杜仲叶可提高杜仲叶绿原酸得率,为杜仲叶深度开发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关键词
杜仲叶
固态混菌发酵
响应面法
胰脂肪酶抑制率
抗氧化活性
Keywords
Eucommia ulmoides leaves
solid-state mixed fermenta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ion r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iteSpace的亚麻籽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吴发亮
裴雅楠
范志国
王琴声
孙晓冬
李星科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冠九兆(广东)
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
唐玺亲水胶体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19,共9页
基金
河南大学与河南唐玺亲水胶体技术有限公司和冠九兆(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项目。
文摘
为了促进亚麻籽的开发和利用,基于2013—2023年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亚麻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主要发文国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此归纳出亚麻籽的研究热点,并提出研究趋势。结果表明:2013—2023年,亚麻籽领域的年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国家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埃及知识库、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邓乾春是该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其次是Boaventura和Reaney;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亚麻籽油、脂肪酸、亚麻籽油的质量和性能等方面。近年来,亚麻籽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功能性食品、药物、生物材料等开发成为新的热点。未来几年可以从亚麻籽在医药与保健品、化工和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亚麻籽的安全性研究,亚麻籽产品质量稳定方面的研究,亚麻籽种质资源和种植的研究等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亚麻籽
功能性食品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Keywords
flaxseed
functional food
bibliometric analysis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分类号
TS22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刚果红法定量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曹桦强
刘琛仪
李赛芬
张彭湃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1-266,共6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6210221002)。
文摘
酵母β-葡聚糖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多糖,因其不溶于酸碱,在测定其含量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刚果红可与酵母β-葡聚糖发生特异性结合,用于定量检测分析。实验对刚果红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0.1 mol/L 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0.2 mg的刚果红溶液可与4~1600μg内的β-葡聚糖发生反应,产生的复合物较刚果红发生红移,在540 nm下有最大吸收差值;最佳反应条件为20℃,反应15 min;酵母β-葡聚糖含量在4~200μg时,与吸光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115X-0.00114,R^(2)=0.9986;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154%;平均回收率为100.32%,并不受碱溶性β-1,3葡聚糖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酵母β-葡聚糖的检测。
关键词
酵母Β-葡聚糖
刚果红
定量检测
Keywords
yeastβ-glucan
Congo re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4
4
作者
胡逸文
韩飞飞
靳魁奇
孙杨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英德
生物
医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1A530001)。
文摘
目的:构建完善的生物反应器放大模型,为反应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1.5,5,20,200L规模反应器的试验,对体积溶氧系数k_(L)a、混合时间t_(m)的关联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建立了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通过MATLAB搭建了Scaleuper放大系统.结果:对比试验结果最终k_(L)a的模拟偏差在±15%以内,通过在t_(m)的关联式中引入临界转速的定义,对t_(m)的整体模拟偏差较原公式减少了17.4%,在±10%内,通过嵌入BP神经网络减小k_(L)a的模拟偏差,BP模型模拟k_(L)a偏差对训练数据范围最小可达0.1%.结论:基于经验关联式的反应器放大模型,在试验测得相关参数后模拟结果较优;利用神经网络对反应器模拟、放大是可行的.
关键词
混合时间
体积溶氧系数
生物反应器
神经网络
放大模型
Keywords
mixing time
volumetric dissolved oxygen coefficient
bioreactor scale-up
neural network
scale-up model
分类号
TS20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甲基亚砜辅助分离酵母细胞壁中β-葡聚糖的工艺探索
5
作者
曹桦强
赵晨晨
杨笑天
段思佳
张彭湃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
大学药学院
出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22102110305)
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培育项目(SKYYSPY2022016)。
文摘
酵母β-葡聚糖(yeastβ-glucan)是一种难溶于水、酸、碱等常用溶剂的多糖,因传统的制备工艺复杂、烦琐且产品产量低或纯度不高,导致其产业化困难。作者用碱法结合二甲基亚砜(DMSO)辅助分离对酵母β-葡聚糖的生产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显示:在0.7 g/dL NaOH中80℃处理2.6 h进行碱法除杂,除杂率最大为71.84%;在料液比为30 mg∶1 mL、体积分数80%的DMSO、80℃下分离纯化β-葡聚糖30 min,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达到95.84%。通过薄层色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鉴定,表明此产品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呈β构型;抗炎试验表明,此产品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旨在简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酵母Β-葡聚糖
二甲基亚砜(DMSO)
辅助分离
工艺探索
Keywords
yeast β-glucan
dimethyl sulfoxide(DMSO)
assisted separation
process exploration
分类号
TS209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工艺条件
被引量:
1
6
作者
蔡帅
郭秋爽
刘炎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
工程
研究
所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45,共8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00410055)。
文摘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羟基乙酸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山梨醇浓度、酵母粉浓度、乙二醇浓度。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梨醇浓度40.30 g/L、酵母粉浓度36.90 g/L、CaCO_(2)浓度2.50 g/L、乙二醇浓度28.14 g/L、发酵温度30℃、pH7、接种量10%(v/v)、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经过三次重复平行试验求平均值,Gluconobacter frateurii HD924羟基乙酸产量达到21.04 g/L,与响应面预测产量相近,与优化前相比,羟基乙酸转化率提高了28.25%,转化率达到了74.77%,生产强度为10.52 g/(L·d)。
关键词
羟基乙酸
弗托氏葡糖酸杆菌
发酵工艺
生物催化
Keywords
glycolic acid
Gluconobacter frateurii
fermentation process
biocatalysis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高丝氨酸的代谢改造与发酵条件探究
7
作者
郭秋爽
包倩倩
许银彪
蔡帅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机构
河南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
工程
研究
所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00410055)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No.192102110179)。
文摘
目的:本研究以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为底盘细胞,构建1株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并分析溶氧环境对其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外源添加0~40 g/L的L-高丝氨酸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物耐受性;随后,通过基因thrB敲除阻断L-高丝氨酸的降解途径,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在此基础上利用挡板摇瓶进行细胞培养以增强发酵过程中氧气供给能力。结果:与大肠杆菌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对L-高丝氨酸具有更强耐受性。研究中通过敲除基因thrB构建了L-苏氨酸缺陷型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发现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5 g/L的L-苏氨酸后,该重组菌生长恢复正常水平。挡板摇瓶条件下重组菌H1的L-高丝氨酸产量增加至836.7 mg/L,较普通摇瓶产量44.6 mg/L提高了17.76倍。结论:通过阻断L-苏氨酸的合成,成功构建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H1,并且发现利用挡板摇瓶增强发酵过程中供氧能力是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L-高丝氨酸的有效手段,为后续提高L-高丝氨酸发酵产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L-高丝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
强耐受性
溶氧
Keywords
L-homoserin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ecombinant strain
strong tolerance
dissolved oxyge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杜仲叶固态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王馨
吴孟仙
陈媛媛
王林峰
杨生玉
李星科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CiteSpace的亚麻籽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吴发亮
裴雅楠
范志国
王琴声
孙晓冬
李星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刚果红法定量检测酵母β-葡聚糖的方法研究
曹桦强
刘琛仪
李赛芬
张彭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的构建
胡逸文
韩飞飞
靳魁奇
孙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二甲基亚砜辅助分离酵母细胞壁中β-葡聚糖的工艺探索
曹桦强
赵晨晨
杨笑天
段思佳
张彭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响应面法优化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工艺条件
蔡帅
郭秋爽
刘炎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高丝氨酸的代谢改造与发酵条件探究
郭秋爽
包倩倩
许银彪
蔡帅
孙杨
李华
刘宇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