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卒中的预测因素
- 1
-
-
作者
马春鸽
梁二鹏
宋卫锋
陈珂
王现青
郑黎晖
-
机构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5期412-41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159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6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2-RW320-11)。
-
文摘
目的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500例行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的NVAF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心房颤动类型、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CHA2DS2-VASc评分及左心耳形态。所有患者规律门诊或电话随访,询问并记录术后卒中事件。结果经过(24.8±5.9)月随访,缺血性卒中患者有47例(9.4%),无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术后缺血性卒中(HR=2.674,95%CI 1.323~5.404,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左心耳(LAA)形态呈鸡翅型(HR=0.183,95%CI 0.067~0.500,P=0.001)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保护性因素,CHA2DS2-VASc与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手术治疗的NVAF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及术后缺血性卒中风险大,LAA形态呈鸡翅型的患者术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较低。
-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形态
卒中
-
Keywords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morphology
Stroke
-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