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泻叶提取物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冬伊 郭心瑜 +3 位作者 张攀 吕小改 岑世宏 许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80-2389,共10页
通过乙醇水溶液回流法制备了番泻叶( Folium Sennae )提取物(FSE),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失重、电化学、扫描电镜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FSE的阻垢缓蚀性能及作用机制。实验表明,FSE对CaCO_(3)、CaSO_(4)、Ca_(... 通过乙醇水溶液回流法制备了番泻叶( Folium Sennae )提取物(FSE),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失重、电化学、扫描电镜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FSE的阻垢缓蚀性能及作用机制。实验表明,FSE对CaCO_(3)、CaSO_(4)、Ca_(3)(PO_(4))_(2)的阻垢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FSE的浓度为600 mg·L^(-1) 时,对碳钢在1 mol·L^(-1) H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可达87%;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加入FSE后,碳钢表面的腐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电化学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表明,FSE对阳极和阴极均有抑制作用,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机制是化合物分子以物理和化学混合吸附的方式在碳钢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介质侵蚀,且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叶提取物 阻垢缓蚀剂 电化学 量子化学计算 阻垢缓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L-肌肽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谦 田玉平 +1 位作者 石澍晨 许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聚琥珀酰亚胺(PSI),再以L-肌肽为开环介质在碱性条件下对PSI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新型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L-肌肽。利用~1H NMR,^(13)C NMR,SEM,XRD等方法分析了PASP/L-肌肽和垢晶体的结构,采用...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聚琥珀酰亚胺(PSI),再以L-肌肽为开环介质在碱性条件下对PSI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新型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L-肌肽。利用~1H NMR,^(13)C NMR,SEM,XRD等方法分析了PASP/L-肌肽和垢晶体的结构,采用静态阻垢法考察了PASP/L-肌肽的阻Ca CO_3垢和阻Ca_3(PO_4)_2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阻垢剂用量为1.25 mg/L时,PASP/L-肌肽的阻Ca CO_3垢效率可达100%;用量为8 mg/L时,PASP/L-肌肽的阻Ca_3(PO_4)_2垢效率可达90%以上,优于PASP。PASP/L-肌肽对高温和高磷酸根浓度拥有较强的耐受性。加入的PASP/L-肌肽吸附在垢晶体的活性生长位点上导致晶型转变或晶格畸变,从而破坏了垢晶体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L-肌肽接枝共聚物 阻垢剂 顺丁烯二酸酐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键的高选择性拓扑指数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婷 陈梦瑶 +2 位作者 肖凯霞 周艳梅 张庆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8-1163,共6页
基于分子和原子的高选择性拓扑指数,提出了化学键的高选择性拓扑指数bATID.分别采用300余万个化学键的虚拟数据集和实际数据集检验bATID的唯一性,未发现简并,即bATID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区分能力.进一步将bATID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识... 基于分子和原子的高选择性拓扑指数,提出了化学键的高选择性拓扑指数bATID.分别采用300余万个化学键的虚拟数据集和实际数据集检验bATID的唯一性,未发现简并,即bATID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区分能力.进一步将bATID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识别,获得了较好结果.如,利用bATID可识别出富勒烯C 60 的90个化学键为30个6 ∶ 6键和60个5 ∶ 6键.研究还表明, bATID的化学键识别可应用于手性中心自动设定和自同构群穷举生成的顶点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键识别 高选择拓扑指数 富勒烯 手性中心自动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胺链长短与苯并噁嗪树脂热性能的关系
4
作者 于静 赵文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37,共4页
以苯酚、甲醛和不同的胺源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不同的苯并噁嗪中间体,再将中间体经加热开环聚合得到苯并噁嗪树脂(PBz)。利用FTIR,DSC,TG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中间体和PBz的结构,并探讨了胺链长短对PBz热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苯并... 以苯酚、甲醛和不同的胺源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不同的苯并噁嗪中间体,再将中间体经加热开环聚合得到苯并噁嗪树脂(PBz)。利用FTIR,DSC,TG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中间体和PBz的结构,并探讨了胺链长短对PBz热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苯并噁嗪中间体的实际固化温度约为180℃。以脂肪胺为胺源合成的PBz中,随胺链的增长,热稳定性呈下降趋势。以乙二胺为胺源制备的PBz-1在800℃氮气氛围下残炭率最高为45%,而以四乙烯五胺为胺源制备的PBz-4的残炭率仅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胺 苯并嚅嗪树脂 链长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