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瑞 李正玲 +2 位作者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同名小麦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正玲 胡琳 +4 位作者 王会伟 董海滨 李艳 李春鑫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70,共7页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9个,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0.93,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布范围为0.856~0.936;同名品种组间,155份材料共产生143个等位变异,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范围为0.75~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981。分别对同名品种组内和组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3组共7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而同名品种组间未出现遗传相似系数为1.00的材料。由此可见,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名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同名同质和同名异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SSR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2,共4页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播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特点 小麦 品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发展趋势及利用建议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共7页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测了部分品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部分小麦新品种的特性和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利用 发展趋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小麦产业发展障碍因子及解决途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虹 曹廷杰 +1 位作者 王西成 胡卫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5,共5页
对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小麦产业发展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途径,以期为制定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和品质持续提升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产业 障碍因子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新品种(系)利用意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张改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2,共6页
分析了河南省2012年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针对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品种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主导品种的发展趋势。对部分新审定优异品种和在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品种利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308份小麦新品系的茎基腐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会伟 李国领 +4 位作者 高飞 李春盈 李居政 张天兴 张建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大于30.00),仅1.95%的品系表现为中抗(病情指数在10.01~20.00之间),3.25%的品系表现为中感(病情指数在20.01~30.00之间),无免疫和高抗品种,表明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新品系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水平较低。为获得茎基腐病抗性稳定的品系,对苗期表现为中抗和中感的品系进行了2次重复验证,发现6个中抗品系(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和4个中感品系(徐麦14017、周麦36、新麦9389和囤麦257)的抗性水平较为稳定。进一步对6个中抗品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这些品系的病情指数在12.67~15.50之间,成株期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也达到了中抗水平。综上,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这6个中抗茎基腐病的品系可以在小麦生产中布局,建立屏障,减少小麦茎基腐病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茎基腐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会伟 李国领 +3 位作者 李居政 张建周 何盛莲 李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对2000—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419个小麦品种的亲本组合进行了分析。根据利用频次确定了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的核心亲本共计32个,其中利用频次较高的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利用频次分... 为研究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对2000—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419个小麦品种的亲本组合进行了分析。根据利用频次确定了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的核心亲本共计32个,其中利用频次较高的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利用频次分别为65次,57次,36次;采用系谱法对32个核心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亲缘关系将上述32个亲本分为Ⅵ类。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频次最高为第Ⅵ类,包括矮抗58、周麦22、周麦18、新麦18、郑麦366等19个核心亲本,该类亲本主要是由宝丰7228、温2540、周麦9、新麦9号、周麦13/周麦16直接衍生或相互之间组配衍生。同时,对419个育成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其聚类结果与核心亲本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明确了核心亲本之间、育成品种之间、育成品种和核心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审定品种 核心亲本 系谱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2 位作者 胡卫国 曹廷杰 陈渝 《种业导刊》 2017年第9期5-14,共10页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利用 建议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献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6,共4页
小麦生产发展对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栽培管理不到位,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使小麦抗逆性和抗病性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育种研究方向、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育种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晁岳恩 杨攀 +5 位作者 李巍 李文旭 汪庆昌 车军 吴政卿 雷振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9期51-53,58,共4页
弱筋小麦是指用来制作饼干、蛋糕、糕点类食品的专用小麦,要求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与强筋小麦相比,河南省弱筋小麦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从发展现状看,河南省研究、生产、加工弱筋麦的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在弱筋小麦品种选育... 弱筋小麦是指用来制作饼干、蛋糕、糕点类食品的专用小麦,要求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与强筋小麦相比,河南省弱筋小麦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从发展现状看,河南省研究、生产、加工弱筋麦的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在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优质优价、精深加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河南省强筋小麦发展经验,提出加快河南省弱筋小麦发展建议,包括加强品种选育、深入研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壮大弱筋小麦商品粮基地、加强弱筋粉加工利用研究、培养龙头企业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现状 问题 建议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小麦燕麦类似蛋白TaALP-4A互作蛋白分析
12
作者 何宁 晁岳恩 +3 位作者 王沙沙 黄超 汪庆昌 宋晓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进一步解析燕麦类似蛋白(ALPs)调控小麦面团强度的分子机制,从面团强度较高的郑麦158中克隆了小麦燕麦类似蛋白基因TaALP-4A。结果表明,TaALP-4A基因在小麦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推测TaALP-4A基因可能参与小麦种子发育过... 为进一步解析燕麦类似蛋白(ALPs)调控小麦面团强度的分子机制,从面团强度较高的郑麦158中克隆了小麦燕麦类似蛋白基因TaALP-4A。结果表明,TaALP-4A基因在小麦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推测TaALP-4A基因可能参与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面团强度相关基因的调控。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郑麦158的cDNA文库,共获得了4个可能与TaALP-4A互作的蛋白,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水解酶B-like(XM_044577944.1)、巯基蛋白酶(XM_044541518.1)、类萌发素蛋白GLP 8-5(XM_044511312.1)以及生长素响应因子ARF6-like(XM_044562954.1)。3个代表性候选蛋白(半胱氨酸水解酶B-like、巯基蛋白酶、类萌发素蛋白GLP)的回转验证结果表明,它们与TaALP-4A均存在互作关系,推测TaALP-4A可能与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了小麦贮藏蛋白中醇溶蛋白的降解以及其他生殖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燕麦类似蛋白 TaALP-4A 表达分析 酵母双杂交 回转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少萌 许为钢 +4 位作者 方宇辉 李正玲 李春鑫 张煜 齐学礼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特性 光周期特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58不同发育时期籽粒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14
作者 王沙沙 何宁 +3 位作者 晁岳恩 王刚 李艳 张伊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高质量的酵母双杂交文库是筛选基因互作蛋白、研究基因调控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58为材料,取其扬花后7、14、21、28、35、42 d的籽粒等量混合,利用Gateway法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显示,初级文库的库容量为8.0&#... 高质量的酵母双杂交文库是筛选基因互作蛋白、研究基因调控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58为材料,取其扬花后7、14、21、28、35、42 d的籽粒等量混合,利用Gateway法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显示,初级文库的库容量为8.0×10^(6) CFU,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库容量为9.4×10^(6) CFU。随机挑取24个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克隆均带有插入片段,插入片段的长度大多在700~2000 bp之间,重组率均达到100%,插入片段符合预期大小。综上,本研究构建的郑麦158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质量较高,能够满足高效筛选互作蛋白的要求,可为筛选小麦品质相关基因的互作蛋白以及解析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麦158 优质小麦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γ-醇溶蛋白基因Tagli-γ-1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质分析
15
作者 王沙沙 何宁 +3 位作者 汪庆昌 黄超 宋晓 晁岳恩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3-839,共7页
为进一步解析γ-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面粉品质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郑麦158(低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强度)中克隆了小麦γ-醇溶蛋白基因Tagli-γ-1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γ-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 为进一步解析γ-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面粉品质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郑麦158(低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强度)中克隆了小麦γ-醇溶蛋白基因Tagli-γ-1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γ-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并在该蛋白质的重复区Ⅱ内第133~141 aa位置发现1个乳糜泻(CD)表位(PQQSFPQQQ)。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郑麦158的cDNA文库,共筛选了8个可能与Tagli-γ-11互作的蛋白质,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富含半胱氨酸和跨膜结构域蛋白1、(1,3∶1,4)-β-D-葡聚糖酶、生长素响应因子ARF17-like、细胞数目调控因子CNR8-like、泛素结构域蛋白DSK2b和转录因子PIF1-like。3个代表性候选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和跨膜结构域蛋白1、果糖二磷酸醛缩酶、(1,3∶1,4)-β-D-葡聚糖酶]的回转验证结果表明,它们与Tagli-γ-11均存在互作关系,推测Tagli-γ-11与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主要参与了小麦籽粒中贮藏蛋白(如醇溶蛋白)和淀粉的合成与降解,以及生殖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gli-γ-11基因 酵母双杂交 回转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籽粒氮含量小麦的氮素转运、分配和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16
作者 彭超军 董海滨 +4 位作者 齐学礼 华夏 高崇 赵明忠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048,共8页
为探讨小麦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高籽粒氮含量(HGNC)和低籽粒氮含量(LGNC)的小麦品种各2个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灌浆期两类品种的籽粒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氮素转运、分配特性,以及旗叶中Rubisco含量、蛋白水解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差... 为探讨小麦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高籽粒氮含量(HGNC)和低籽粒氮含量(LGNC)的小麦品种各2个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灌浆期两类品种的籽粒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氮素转运、分配特性,以及旗叶中Rubisco含量、蛋白水解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浆后期至成熟期,HGNC小麦的籽粒氮含量高于LGNC小麦,HGNC小麦的叶片、茎鞘氮素积累和分配比例低于LGNC小麦,且HGNC小麦的氮素转运强度高于LGNC小麦;在灌浆中后期HGNC小麦的Rubisco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速度较快,蛋白水解酶活性也较LGNC小麦活跃。综上,灌浆后期至成熟期,HGNC和LGNC小麦的籽粒氮含量差异显著,其受氮素分配、转运影响。在灌浆中后期,旗叶中的Rubisco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强度对小麦成熟期的氮含量产生负效应,而蛋白水解相关的酶活性则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氮含量 氮转运 Rubisco酶 蛋白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个河南主推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董淑静 许为钢 +4 位作者 胡琳 董海滨 张建周 昝香存 李正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7-162,共6页
对河南省6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43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Yr1、Yr2、Yr5、Yr7、Yr9、Yr10、Yr24、Yr26、YrZH84、YrSp等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抗条锈病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供试品种对条锈病优势小种CY32、... 对河南省6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43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Yr1、Yr2、Yr5、Yr7、Yr9、Yr10、Yr24、Yr26、YrZH84、YrSp等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抗条锈病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供试品种对条锈病优势小种CY32、CY33、Hy-8、Su11-4不具备或丧失抗性,仅3个品种对这4个生理小种有较好的抗性,占供试品种数量的7.0%;Yr1、Yr2、Yr5、Yr7、Yr9、Yr10、Yr24、YrZH84等基因在43个品种中的检出频率分别为14.0%,95.3%,11.6%,4.7%,16.3%,7.0%,2.3%,11.6%,供试材料中未检测出Yr26、YrSp基因。2000年以前条锈病抗性基因以单基因Yr1、Yr2为主,而2000年以后则以多基因聚合为主。抗病性鉴定结果与抗性基因鉴定结果对应分析表明,Yr10和Yr24均对CY32、Su11-4、CY33具良好抗性,YrZH84仅对CY32抗性较好,当Yr10和YrZH84基因复合存在时对4个强致病力生理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建周 李春盈 +4 位作者 王风涛 刘明 张天兴 崔明珠 齐建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采取高感茎基腐病小麦品种郑麦1354为研究对象,播种前种子包衣晾干,利用高致病力茎基腐病菌株PY20-20培养小米菌谷,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进行人工接种病圃,包衣种子和接种菌谷等重量混合播种,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和乳熟期记载处理小区植株发病情况,调查9种种衣剂处理后不同生育期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成熟收获后测定小区实际产量,结合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比较种衣剂防病增产作用。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后拔节期茎基腐病DI值均小于1.0,显著小于空白对照(5.07),防治效果为85.09%~100%,其中33 g·L^(-1)咯菌·噻虫胺、9%苯甲·吡虫啉和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的防效达到为97%~100%。在乳熟期,种衣剂处理后茎基腐病DI平均值低于15,显著小于空白对照(81.55),其中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效较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2%和95%,而且分别增产39.62%和36.31%。综合而言,采用种衣剂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种衣剂 病情指数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优化及黄淮麦区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筛选
19
作者 王永霞 张弯弯 +3 位作者 常莹莹 华夏 齐学礼 胡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7-93,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小麦单倍体诱导效率,以中麦895、郑麦7698、万丰269等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胚状体共培养时间和培养基附加成分对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的影响,并利用该体系对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 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小麦单倍体诱导效率,以中麦895、郑麦7698、万丰269等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胚状体共培养时间和培养基附加成分对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的影响,并利用该体系对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培养效率随着低温预处理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1~5 d时培养效率最佳;胚状体共培养时间与绿苗分化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共培养25~35 d转出胚状体的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较高,随后逐渐降低,55 d后基本丧失绿苗分化能力;培养基附加成分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3 mg/L AgNO_(3)或60 mmol/L山梨醇能有效提高胚状体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AgNO_(3)效果优于山梨醇。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差异明显,筛选出郑麦0856、徐麦856、郑麦1354、郑麦1936、周麦32、郑麦6687和07H508等7个高花药培养力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单倍体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筛选的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在黄淮麦区单倍体育种、DH群体构建或遗传转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液体漂浮培养 低温预处理 共培养时间 培养基附加成分 绿苗产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氮利用效率相关基因TaARE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等位变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沙沙 黄绍敏 +4 位作者 宋晓 张珂珂 李杰 刘新浩 李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40,共7页
为进一步解析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的生物学功能,以1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PCR扩增、测序等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该基因在13个小麦品种中的多态性情况... 为进一步解析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的生物学功能,以1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PCR扩增、测序等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该基因在13个小麦品种中的多态性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3个同源基因TaARE1-A、TaARE1-B和TaARE1-D。这3个基因均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CDS全长均为1 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TaARE1蛋白分子量为48.8 ku,理论等电点pI为5.02;它具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为亲水性蛋白;其蛋白二级结构由4种形式构成,包括α-螺旋(52.73%)、延伸链(17.10%)、β转角(4.28%)、无规则卷曲(25.89%)。TaARE1的启动子区富含3-AF1 binding site、LAMP-element、GATA-motif等8种与光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对小麦TaARE1基因的多态性筛选,分别在其启动子上游-261、-421、-819、-887、-969、-1 530 bp位置发现了6个SNP,这些位点可能与小麦产量相关联。本研究可为揭示与TaARE1功能有关的调控机制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为进一步开发与氮素利用效率有关的功能标记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TaARE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