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灌渠生态护坡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方琳 孙红霞 +1 位作者 杨春景 陈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55,共5页
生态护坡是促进边坡生态恢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基于生态环境学理论和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分析当前常用生态护坡类型的适应性,综合不同类型生态护坡的“固、保、透、滤、柔”等优点,针对开封段引黄灌渠多为硬质护坡的现状和... 生态护坡是促进边坡生态恢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基于生态环境学理论和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分析当前常用生态护坡类型的适应性,综合不同类型生态护坡的“固、保、透、滤、柔”等优点,针对开封段引黄灌渠多为硬质护坡的现状和砂质土的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灌区渠道常水位以上使用的装配式PET网袋箱生态护坡。为了探讨该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4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对比验证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的土体与原生态护坡相比,抗剪强度增强较多,尤其是土体的黏聚力比原生态护坡增强约110%,同时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相较于混凝土、浆砌石、六棱砖护坡在滤土排水、便于施工、工程造价、生态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为类似生态护坡工程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引黄灌渠 砂质土 常水位 PET网袋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生态预制块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楚万强 李欢 张玉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51,157,共4页
装配式生态预制块护坡可在绿色生态施工生产前提下,增强库岸边坡抗冲刷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试验和数值测试对单体预制块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进行分析,确定了预制块尺寸等关键参数;对多体预制块进行力学指标数值测试... 装配式生态预制块护坡可在绿色生态施工生产前提下,增强库岸边坡抗冲刷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试验和数值测试对单体预制块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进行分析,确定了预制块尺寸等关键参数;对多体预制块进行力学指标数值测试,验证了护坡体系的整体性。该预制块护坡技术在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库岸边坡护坡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具有良好整体性,抗拉、抗压和抗剪性能优良,且观赏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生态预制块 库岸边坡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导流洞出口围堰选型及施工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方琳 赵旭峰 +2 位作者 孙家波 李长明 陈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围堰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用来围护施工基坑而修建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其布置方式对施工期度汛安全、工程进度、成本等均有较大影响。依托某水电站导流洞工程,首先对导流洞出口围堰类型进行优选设计,其次通过对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叠梁... 围堰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用来围护施工基坑而修建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其布置方式对施工期度汛安全、工程进度、成本等均有较大影响。依托某水电站导流洞工程,首先对导流洞出口围堰类型进行优选设计,其次通过对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叠梁门、混凝土截水墙度汛等多种方案对比,确定了钢结构叠梁门围堰方案,并系统阐述了其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分析结果表明:导流洞出口围堰利用叠梁门式进行度汛,满足工程安全度汛要求、显著减少围堰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技术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围堰 施工 技术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对低热水泥与普硅水泥早期水化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代凌辉 谢刚川 宫经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79,84,共6页
为探究粉煤灰掺量对低热水泥与普硅水泥早期水化差异的影响,采用电阻率测试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分别对粉煤灰掺量下的低热水泥和普硅水泥水化的电阻率、孔溶液离子浓度及Zeta电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溶解... 为探究粉煤灰掺量对低热水泥与普硅水泥早期水化差异的影响,采用电阻率测试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分别对粉煤灰掺量下的低热水泥和普硅水泥水化的电阻率、孔溶液离子浓度及Zeta电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溶解期70 min内,LHP与OPCF20试样的水化速率相当,但在125 min内,LHPF40试样的水化速率接近停滞状态;在诱导期100~720 min内,两种水泥基材料中均存在大量AFt、CSH等生成,但与OPCF20试样相比,LHP试样中大量AFt、CSH等产物生成的时间延迟约51 min;在加速期,当粉煤灰掺量大于或等于30%时,低热水泥试样中AFt向AFm的相转化过程消失,但普硅水泥试样却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水化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影响下区域水文要素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凌辉 张东锋 吴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9,共7页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加之城市建筑群密度增加,改变了区域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特征。为进一步摸清城市化影响下区域水文要素演变特征,选取北京市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加之城市建筑群密度增加,改变了区域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特征。为进一步摸清城市化影响下区域水文要素演变特征,选取北京市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分析198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索在城市化影响下区域降水、气温的变化及相关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在土地利用方面,1980-1990年北京市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说明该时期土地利用开发较为平稳。1990年以后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时期,土地开发活动较为活跃,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筑面积显著增加,绿地面积和水面面积略有增加。其中,耕地面积由635 km^(2)缩减到137 km^(2),面积减少了498 km^(2),占总面积比重由46.1%减少到9.9%,总变幅为78.4%;建设用地面积由563 km^(2)增加到1049 km^(2),面积增加了486 km^(2),占总面积比重由40.9%增加到76.1%,总变幅为86.3%。在影响水文要素方面,城区、郊区年降雨量和最大5日降雨量均呈下降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区降雨雨量和发生频次要高于郊区;大雨以上量级降雨日数有所增加,6-9月气温呈现上涨,月平均气温涨幅在1.81~2.72℃,其中8月份月平均气温涨幅最大;大雨以上量级降雨日数与6、7、8三个月的气温序列呈现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了解北京市现状条件下水文要素变化提供依据,对北京市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降水 气温 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二静 胡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4,49,共5页
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对上游水沙异变的响应过程,基于珠江三角洲1960~2016年的水沙数据和马口、三水断面实测地形资料,以三水断面为例,采用水力几何关系的计算方法及相对权重法对比分析了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在水沙异变前后... 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对上游水沙异变的响应过程,基于珠江三角洲1960~2016年的水沙数据和马口、三水断面实测地形资料,以三水断面为例,采用水力几何关系的计算方法及相对权重法对比分析了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在水沙异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江三角洲输沙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95年后大幅下降,顶点分流分沙比也发生了明显调整,导致三水断面来沙系数的持续减小;河床形态在1960~1984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在1984~2002年间河床剧烈下切,2002年后河床仍保持着持续冲刷的态势,但河床下切幅度有所减小;水沙异变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断面在自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水力几何关系,而洪季来沙系数对断面形态演变的贡献程度明显大于枯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江三角洲 水力几何形态 水沙异变 来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侯黎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回顾了干湿循环作用、干湿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 干湿循环 氯离子扩散系数 氯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黄河滩区植被群落监测中的需求分析与引进模式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巧丽 吕桂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2期52-54,共3页
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丰富,每年滩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面积都会随着主河槽的变化而变化,多年来,这些变化都是依靠载人航空、卫星遥感技术甚至是人工进行测量提取的,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不够精确。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无人机遥测技术的优点,... 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丰富,每年滩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面积都会随着主河槽的变化而变化,多年来,这些变化都是依靠载人航空、卫星遥感技术甚至是人工进行测量提取的,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不够精确。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无人机遥测技术的优点,具体分析了无人机遥测技术监测黄河(开封段)植被群落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引进模式,期待引进无人机遥测技术后可以对黄河(开封段)滩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以及植被立体结构等变化做全方位无死角的探测,为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群落格局合理的分布及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测技术 黄河(开封段) 滩区植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组装式不透水管桩坝导流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梦宇 耿明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5,共4页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河道采用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导流的效果,以实现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畸形河势的目的,以不透水管桩坝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床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不透水桩坝在不同洪水条件下(流量Q=800、4000、8000、12000 m^3/s)的流速分布、...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河道采用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导流的效果,以实现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畸形河势的目的,以不透水管桩坝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床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不透水桩坝在不同洪水条件下(流量Q=800、4000、8000、12000 m^3/s)的流速分布、主流线的形态和顶冲点的位置。结果表明:随着洪峰流量的增大,河道断面流速增大,水流的顶冲位置逐渐向下移动,主流贴近管桩坝;不透水管桩坝能够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小水河势起到很好的控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坝 模型试验 流量 流速 比尺 主流线 黄河下游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河流漫滩公路防护设施选型设计研究
10
作者 方琳 娄红光 +1 位作者 付雪伟 陈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2,共5页
在河漫滩修建公路代替部分桥梁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资金效能,但在河漫滩建设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公路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为了兼顾跨河公路工程与河道行洪安全,同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有必要对拟建工程防护设施选型进行优化。以... 在河漫滩修建公路代替部分桥梁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资金效能,但在河漫滩建设垂直于河流方向的公路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为了兼顾跨河公路工程与河道行洪安全,同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有必要对拟建工程防护设施选型进行优化。以某复杂水文、地质河流中河漫滩拟建公路为例,首先根据漫滩公路对河道行洪、泥沙淤积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防护设施;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防护设施性能及造价、工期,选择了较好的导流坝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消除其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行洪安全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宽浅型河槽合理利用河漫滩修筑公路替代桥梁,对降低工程造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解决边远山区交通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流漫滩公路防护设施采用导流坝方式,并结合漫滩形状采用“人”字形,与洪水河势有较好的互适性,相对控制主流摆动,对河道行洪及泥沙淤积的影响最小,同时造价适中,并且优化设计后拟建工程对河流没有产生新的不利影响,这种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减小防护工程对防洪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俟机大范围推广拦沙缓冲保路工程技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河流 河漫滩 公路 防护设施 导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中土壤电导率测定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桂军 袁巧丽 刘小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0,128,共4页
为探寻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电导率值的影响情况,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含盐量、体积含水率、密度几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土壤电导率值变化规律,并对土壤电导率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壤中,不同土壤密度... 为探寻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电导率值的影响情况,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含盐量、体积含水率、密度几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土壤电导率值变化规律,并对土壤电导率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壤中,不同土壤密度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都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盐渍土壤中,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含盐量对土壤电导率都有影响,但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含盐量变化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土壤电导率 土壤密度 土壤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土壤水盐运移模式及变化特征研究
12
作者 陈诚 侯礼婷 +1 位作者 汪明霞 姚京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0,89,共6页
为了研究引黄灌区土壤水盐运移模式及变化特征,以黄河下游开封市黑岗口引黄灌区为研究区,设置不同灌溉方案、排水方案、施肥方案,研究灌区土壤20~100 cm土层的水盐运移模式及变化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土壤水盐运移状态的敏感... 为了研究引黄灌区土壤水盐运移模式及变化特征,以黄河下游开封市黑岗口引黄灌区为研究区,设置不同灌溉方案、排水方案、施肥方案,研究灌区土壤20~100 cm土层的水盐运移模式及变化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土壤水盐运移状态的敏感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100 cm土层范围内,随深度增大,含水率先变小后变大,全盐量先变大后变小。具体变化特征是:定额浸灌相比定额喷灌模式而言,浸灌时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全盐量较少。排水周期较短时,土壤含水率、全盐量变少。施肥量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不施肥时全盐量最少,施肥量增多时全盐量增多;影响土壤水盐运移状态的敏感因素排名是:灌溉模式>灌水定额>排水周期>排水强度>施肥量。研究结果可作为调控土壤水盐运移状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土壤水盐运移 灰色关联法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水泥基材料渗透性与孔隙关系模拟研究
13
作者 赵青 张敏 李宗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158,共6页
水泥基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本胶结材料的多孔介质,孔隙率、孔隙尺寸及结构决定其渗透特性。对于低渗透性水泥基材料,物理测定其水力渗透系数较困难。为此,从细观尺度着手,基于向上扩展多尺度法,随机生成不同孔隙率的渗流三维模型,采用分级... 水泥基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本胶结材料的多孔介质,孔隙率、孔隙尺寸及结构决定其渗透特性。对于低渗透性水泥基材料,物理测定其水力渗透系数较困难。为此,从细观尺度着手,基于向上扩展多尺度法,随机生成不同孔隙率的渗流三维模型,采用分级计算、逐级逼近方式,实现细观与宏观模型材料参数传递;应用图型结构与Dijkstra算法,判断孔隙连通性,研究了水泥基材料渗透性与其孔隙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等效渗透系数随孔隙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孔隙尺寸的平方近似成正比。②孔隙的连通性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强,有效孔隙率随之提高,等效渗透系数与有效孔隙率成二次函数关系。③当总孔隙率小于或等于0.2时,孔隙网络将不再连通,水泥基材料可视为不透水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渗透系数 孔隙率 宏细观数值模型 多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礼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的降雨数据和土地数据,以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区域的RUSLE模型,分别分析模型中的土壤侵蚀因子影响因素,归纳出该区域在施工过程前后全流程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行了定量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建设项目... 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的降雨数据和土地数据,以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区域的RUSLE模型,分别分析模型中的土壤侵蚀因子影响因素,归纳出该区域在施工过程前后全流程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行了定量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建设项目中,依据历史数据建立的RUSLE模型显示,在侵蚀强度方面,施工过程中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在侵蚀面积上,轻度侵蚀所占比例相比施工前大幅增加,项目建设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被覆盖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大致相同,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比预测数据高一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道路工程 土壤侵蚀 时空格局 土壤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袁巧丽 吕桂军 刘小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河南省艳红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施肥处理:A(不施肥)、B(有机肥+复合肥)、C(复合肥)、D(有机肥),并保证B、C、D三种处理的氮肥施用量相等。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河南省艳红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施肥处理:A(不施肥)、B(有机肥+复合肥)、C(复合肥)、D(有机肥),并保证B、C、D三种处理的氮肥施用量相等。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从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施肥处理优劣的排序是B>D>C>A。即单施复合肥和不施肥不利于辣椒生长,产量也低。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且辣椒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单施有机肥的辣椒生育期的总产量及维生素C的含量略低于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但单施有机肥对辣椒粗蛋白和辣度的形成高于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辣椒 混施肥 复合肥 有机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防汛抢险中石块抛投稳定性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黎黎 梁建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抛投物料抢险是汛期黄河岸坡坍塌抢险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保证黄河下游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弄清黄河防汛抢险中抛投的块石在动水中的运动情况,实现黄河下游河道集约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以黄河防汛抢险中的石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分析... 抛投物料抢险是汛期黄河岸坡坍塌抢险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保证黄河下游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弄清黄河防汛抢险中抛投的块石在动水中的运动情况,实现黄河下游河道集约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以黄河防汛抢险中的石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分析和数学建模计算方法,探究了防汛石块动水中落距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汛期河道水流流速、出险部位水深和岸坡坡度是影响防汛石块落距的3个主要因素;流速越大、水深越深、岸坡越陡,防汛石块因水流作用而产生的落距就越大,稳定性就越差;增大防汛石块重量、选定合理的抛投点和实施合理的抛投程序,能够减小防汛石块的落距,提高石块抛投的稳定性。基于此,提出了能够确保黄河汛期岸坡坍塌险情抢护中石块抛投稳定性的有效应对措施,对黄河防汛抢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抢险 石块 稳定性 流速 水深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引水和尾水明渠输水的水电站过渡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梦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3,20,共5页
鉴于无压明渠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含明渠引水式水电站的过渡过程和运行控制,结合有压输水系统的特征线法,采用明渠瞬变流分析的特征隐式格式和相应的边界条件,构建含非自动调节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尾水池和尾水明渠的引水式水电站的过... 鉴于无压明渠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含明渠引水式水电站的过渡过程和运行控制,结合有压输水系统的特征线法,采用明渠瞬变流分析的特征隐式格式和相应的边界条件,构建含非自动调节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尾水池和尾水明渠的引水式水电站的过渡过程分析模型,研究了明渠流水力特性对水电站过渡过程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波动过渡过程中,明渠流水力特性对机组蜗壳进口内水压力和转速极值的影响很小,而尾水渠水力特性及尾水池最低涌波水位决定了尾水管进口的最小内水压力;考虑明渠瞬变流特性的影响,水力干扰下受扰机组的调节品质变化较为明显,而水力-机械系统小波动调节品质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式水电站 明渠流 水力过渡过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和PG对土壤入渗及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礼婷 焦爱萍 +2 位作者 申震洲 段喜明 陈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近年来对PAM等高分子材料阻控侵蚀产沙功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对丰富水土流失治理基础理论和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PAM和PG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入渗、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 近年来对PAM等高分子材料阻控侵蚀产沙功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对丰富水土流失治理基础理论和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PAM和PG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入渗、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5°、10°、15°黄土坡面上施用PAM、PG可以提高土壤入渗率并缩短达到相对稳渗的时间、减少坡面产沙量,即对入渗、产沙过程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施用PAM和PG的各种处理中,PAM施用量为2 g/m^(2)的增渗效果最为明显,PAM施用量为2 g/m^(2)和PG施用量为200 g/m^(2)的减沙效果较明显,但在5°和15°坡面上PG施用量为200 g/m^(2)时反而降低了土壤入渗率,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施用PAM、PG后没有改变土壤入渗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和产沙量对径流量增加的响应规律,土壤入渗率与降雨历时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产沙量随径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PAM PG 土壤入渗 坡面产沙 黄土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5多模式集合预估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桂军 冷险险 +1 位作者 刘小刚 高燕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预估干旱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系统造成的影响,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监测指标,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资料,综合分析了202... 为了科学合理地预估干旱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系统造成的影响,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监测指标,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资料,综合分析了2020—2100年贵州省干旱变化趋势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干湿状况在时间尺度上呈交替状态,秋季和冬季干旱化趋势明显,黔中地区在各季节均有干旱化状态;不同季节的SPEI存在不稳定的周期变化特征,振荡周期大致可分为4 a和15 a;整体上,贵州省干旱强度呈减少趋势,但未来秋季和冬季全域性干旱达30 a以上,且干旱发生频率在20.0%以上,说明未来贵州省秋、冬季干旱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多模式集合 干旱变化趋势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PAM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肥分布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吕桂军 袁巧丽 +1 位作者 刘艳伟 刘小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53,共6页
滴灌施肥条件下PAM的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肥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并可直接影响土壤水肥使用效率。通过室内滴灌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对照、混施、表施3种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湿润体形状和体积、土壤湿润... 滴灌施肥条件下PAM的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肥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并可直接影响土壤水肥使用效率。通过室内滴灌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对照、混施、表施3种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湿润体形状和体积、土壤湿润体水分以及养分分布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和混施,表施能有效降低土壤表面蒸发,增加水平方向土壤入渗能力。(2)相较于对照,混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导水能力和保水性,减少土壤深层渗漏。(3)120 min入渗结束时,湿润体形状类似扁平椭球状,且表施的土壤湿润体体积最大,约为对照或混施的2倍,这表明表施PAM能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增大土壤湿润体体积。(4)硝态氮在土壤湿润体的中部偏上的位置发生累积,累积情况为表施>混施>对照。速效钾和速效磷在累积区内的累积情况为表施>混施>对照。这说明表施条件下速效钾、速效磷的累积范围更大,应更有利于作物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施用方式 滴灌施肥 入渗 湿润体 水肥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