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 d排尿日记评估儿童严重单症状和非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的价值
1
作者 杨静 张贺 +8 位作者 文一博 李琦 姚武 胡金华 周朝明 张会清 吴国兴 陆伟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究3 d排尿日记(VD)评估两种儿童严重原发性遗尿(PNE)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就诊的符合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严重PNE诊断标准(遗尿>4晚/周)的141例患儿(年龄6~15岁),均记录2周VD,分为单症状性P... 目的:探究3 d排尿日记(VD)评估两种儿童严重原发性遗尿(PNE)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就诊的符合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严重PNE诊断标准(遗尿>4晚/周)的141例患儿(年龄6~15岁),均记录2周VD,分为单症状性PNE(MNE)和非单症状性PNE(NMNE)两组;提取3 d VD(第1个周五、周六、周日),比较2周与3 d VD中平均每天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AVV)/预期膀胱容量(EBC)、平均最大排尿量(MVV)、平均MVV/EBC、平均夜间排尿量、平均夜间排尿量/EBC的差异。以2周VD是否记录到白天排尿异常为评估NMNE和MNE的金标准,分析3 d VD的诊断效能。结果:128例完成2周VD,其中MNE 87例,NMNE 41例。2周和3 d VD的平均每天排尿次数、AVV/EBC、平均MVV、平均MVV/EBC、平均夜间排尿量、平均夜间排尿量/E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 VD诊断MNE和NMN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6.6%、96.1%、92.7%和97.7%。结论:3 d VD可以替代2周VD,用于评估、诊断儿童严重MNE和NM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d排尿日记 儿童 严重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 严重非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尿动力检查,提高儿童尿失禁诊治水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庆伟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儿童尿失禁(pediatric urinary incontinence,PUI)临床多见,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PUI病因复杂,类型繁多。间断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类型,儿童以膀胱过度活动/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延迟性尿失禁、功能障碍性排尿或逼尿肌-括约肌协... 儿童尿失禁(pediatric urinary incontinence,PUI)临床多见,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PUI病因复杂,类型繁多。间断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类型,儿童以膀胱过度活动/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延迟性尿失禁、功能障碍性排尿或逼尿肌-括约肌协调障碍尿失禁及夜遗尿多见。PUI的发生多与膀胱尿道功能异常有关。尿动力检查(urodynamic study,UDS)是评估膀胱尿道功能的最好方法,从尿流动力学角度观察PUI,对确定PUI的原因与类型,指导治疗决策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我国儿童UDS尚未普及,严重影响了PUI的诊治水平。因此,本文就重视UDS和提高PUI的诊治水平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尿失禁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动力检查评估儿童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帅 周钊凯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88-592,共5页
儿童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LUTD)临床上多见,部分患儿存在治疗困难的现象,甚至引起上尿路功能损害。尿动力检查(urodynamic study,UDS)是评估儿童LUTD的重要检查手段,有助于精准诊断LUTD和指导制定个体化治... 儿童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LUTD)临床上多见,部分患儿存在治疗困难的现象,甚至引起上尿路功能损害。尿动力检查(urodynamic study,UDS)是评估儿童LUTD的重要检查手段,有助于精准诊断LUTD和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我国许多医院尚未开展儿童UDS,严重影响了儿童LUTD的诊治水平。本文对UDS评估儿童LUT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LUT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受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左金明 王庆伟 +6 位作者 朱文 张钦涌 王钏宇 张国贤 张瑞莉 车英玉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功能受损(detrusor overactivity and impaired contractility,DOI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2年5月至2... 目的初步评估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功能受损(detrusor overactivity and impaired contractility,DOI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治疗的25例DOIC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7例,年龄(11.0±3.8)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收集连续3 d排尿日记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表(incontinenc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I-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个月行自由尿流率和超声残余尿量测定,并收集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患儿术前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分别为(6.9±1.5)次和(10.8±1.7)次,生活质量评分(8.8±0.7)分,OABSS评分(10.5±1.8)分,I-QOL评分(43.6±4.6)分,每次排尿量(127.4±37.9)mL,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为(160.7±29.4)m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为(9.7±3.3)mL/s;导尿患儿每日导尿次数(8.0±0.5)次,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PVR)为(190.6±99.2)mL,膀胱排空效率(32.8±4.9)%。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中,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分别减少至(3.5±1.3)次、(4.9±1.4)次和(7.6±1.1)次、(8.5±1.4)次;生活质量评分减少至(5.8±0.9)分、(7.1±0.8)分;OABSS评分减少至(8.5±1.0)分、(9.0±1.3)分;每日导尿次数减少至(6.4±0.7)次、(7.3±0.8)次;PVR减少至(91.3±36.7)mL、(121.9±42.7)mL;I-QOL评分增加至(59.7±5.8)分、(50.1±4.7)分;每次排尿量增加至(164.9±31.1)mL、(146.0±24.5)mL;FBC增加至(198.3±27.5)mL、(176.2±24.3)mL;MFR增加至(13.8±3.1)mL/s、(11.0±2.5)mL/s;膀胱排空效率增加至(62.0±6.4)%、(47.8±6.7)%。术后1个月影像尿动力学随访情况与术前相比,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230.2±36.0)mL比(198.2±46.1)mL]、膀胱顺应性[(18.6±5.1)mL/cmH_(2)O比(14.4±6.6)mL/cmH_(2)O]显著增加,充盈期逼尿肌过度活动频率[(2.8±1.3)次比(4.4±1.7)次]、最大逼尿肌压力[(64.4±6.0)cmH_(2)O比(80.0±5.1)cmH_(2)O]、最大尿道压[(72.0±5.5)cmH_(2)O比(78.5±8.2)cmH_(2)O]、最大尿道闭合压[(59.1±5.2)cmH_(2)O比(64.1±7.2)cmH_(2)O]显著下降。4例术前存在一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中,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获改善;11例术前存在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儿中,5例术后恢复正常;7例术前存在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患儿中,2例术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与术后1个月相比,每日尿失禁次数[(4.9±1.4)次比(3.5±1.3)次]和排尿次数[(8.5±1.40)次比(7.6±1.1)次]、生活质量评分[(7.1±0.8)分比(5.8±0.9)分]及平均每日导尿次数[(7.3±0.8)次比(6.4±0.7)次]、PVR[(121.9±42.7)mL比(91.3±36.7)mL]均显著增加,每次排尿量[(146.0±24.5)mL比(164.9±31.1)mL]和FBC[(176.2±24.3)mL比(198.3±27.5)mL]、I-QOL[(8.5±1.0)分比(10.5±1.8)分]、MFR[(8.5±1.0)mL/s比(10.5±1.8)mL/s]、膀胱排空效率[(47.8±6.7)%比(62.0±6.4)%]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7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2例出现尿路感染,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治疗儿童DOIC安全、微创、有效,能显著改善患儿排尿异常,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其疗效至少可持续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过度活动性 肉毒毒素类 注射 肌肉内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家族性原发性遗尿症现状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文建军 胡绘杰 +7 位作者 罗艳艳 梁钰 张振威 王庆伟 姚武 宋翠萍 窦启锋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家族性原发性遗尿(PNE)的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3所大学的22500名在校大学生(17~21岁)进行PNE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患者的PNE家族史,比较有无家族史患者PNE下尿路症状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034... 目的:研究大学生家族性原发性遗尿(PNE)的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3所大学的22500名在校大学生(17~21岁)进行PNE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患者的PNE家族史,比较有无家族史患者PNE下尿路症状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0345份,其中PNE患者239例(1.17%),男88例,女151例。有家族史者81例,其中41个(50.62%)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2个(27.16%)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史的PNE大学生患者泌尿系感染,严重PNE和尿频、尿急、尿失禁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家族史患者(P<0.05)。结论:大学生家族性PNE多见,有多种遗传方式。有家族史的PNE大学生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应尽早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遗尿 下尿路症状 家族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后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娟 杨帅 +7 位作者 周钊凯 吕磊 张艳平 文一博 陆伟 王庆伟 文建国 杨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deterring surgery,DS)前后的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TCS并接受DS的43例患...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deterring surgery,DS)前后的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TCS并接受DS的4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研究网络症状指数(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research network symptom index-29,LURN SI-29)和长处与困难调查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结果,对TCS患儿手术前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和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结果43例患儿手术时年龄(9.19±2.61)岁,均顺利完成随访,随访时长(9.12±6.54)个月。TCS患儿行DS前后LURN SI-29得分结果显示,术后尿失禁[25.02(4.17,66.72)分比12.51(0.00,37.53)分]、排尿困难[0.00(0.00,35.00)分比0.00(0.00,30.00)分]、尿急[0.00(0.00,24.99)分比0.00(0.00,24.99)分]单项得分以及LURN SI-29总分[24.75(15.23,41.88)分比17.14(12.38,31.41)分]的分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尿显著减少[20(7.5,50.3)mL比11(3.0,3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比较,情绪问题[20例(20/43,46.5%)比21例(21/43,48.8%)]、品行问题[10例(10/43,23.3%)比11例(11/43,25.6%)]、多动[14例(14/43,32.6%)比10例(10/43,23.3%)]、同伴交往问题[19例(19/43,44.2%)比15例(15/43,34.9%)]、亲社会行为[5例(5/43,11.6%)比2例(2/43,4.7%)]以及SDQ困难总分[13例(13/43,30.2%)比10例(10/4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能改善LUTS,但是不能改善TCS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提示TCS患儿进行DS的同时应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心理学 下尿路症状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1-667,共7页
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把NE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夜晚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1]。
关键词 遗尿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尿流计评估膀胱过度活动儿童排尿功能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杨静 吕磊 +4 位作者 蒲青崧 杨帅 王庆伟 陆伟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使用家庭尿流计评估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儿童排尿功能,探讨儿童家庭尿流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门诊就诊,诊断为OAB的7~10岁患儿20例,设为OAB组,男、女各10... 目的使用家庭尿流计评估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儿童排尿功能,探讨儿童家庭尿流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门诊就诊,诊断为OAB的7~10岁患儿20例,设为OAB组,男、女各10例;收集30例同龄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男、女各15例;所有儿童进行家庭尿流率测定,同期对五所中小学520名同龄正常学龄儿童的排尿频率(voiding frequency,VF)进行问卷调查。对24 h、白天和夜间VF,平均每次排尿量(voided volume,VV)、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_(max))、排尿时间(voiding time,VT)和24 h尿量(24 h-VV)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OAB组24 h、白天和夜间V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VV、Q_(max)、V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有效VF调查问卷490份,24 h VF为(6.30±0.96)次,白天VF为(5.60±0.90)次,夜间VF为(0.70±0.59)次。男童、女童的24 h、白天和夜间VF比较及不同年龄V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尿流计测得OAB组VF显著高于问卷调查VF(P<0.05),正常对照组VF比问卷调查的VF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尿流测定能准确评估OAB儿童排尿功能的变化,该项检查在家庭实施能更真实记录排尿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 排尿 排尿频率 最大尿流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聚集性遗尿儿童临床特征及情绪与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亚凯 司峰 +6 位作者 王颂扬 贾茹 左佳 李庆斌 范毛川 杨静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研究家族聚集性遗尿(family 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FPNE)临床特征及引起患儿情绪与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遗尿门诊就诊的306例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 目的研究家族聚集性遗尿(family 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FPNE)临床特征及引起患儿情绪与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遗尿门诊就诊的306例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儿童睡眠调查表(pediatric sleep questionnaire,PSQ)。依据PNE患儿三代家族成员是否受累,分为家族聚集性遗尿组(FPNE组,45例)和散发性遗尿组(sporadic 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SPNE组,261例)。观察FPNE组患儿临床特征及情绪与行为改变情况。结果FPNE组中,严重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非单症状性NE、大便异常和夜间排尿次数≥2次的发生率分别为68%(31/45)、75%(34/45)、48%(22/45)和29%(13/45),显著高于SPNE组的35%(92/261)、47%(123/261)、24%(63/261)和11%(3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6岁遗尿患儿人数在FPNE组的占比为44.4%(20/45),显著高于SPNE组的19.6%(51/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E组中约46.7%(21/45)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33.3%(15/45)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20.0%(9/45)为多基因遗传。FPNE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多动症状和困难总分高于SP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学习成绩较差、PSQ总分高是FPNE儿童情绪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学习成绩较差、患有大便异常及膀胱功能障碍、PSQ总分高是FPNE儿童多动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FPNE有多种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患儿情绪症状、多动症状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多且较严重,发生尿频、尿急的风险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易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 病理生理学 遗尿 心理学 儿童行为 昼遗尿症 夜间遗尿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茎与包皮过长患儿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佳 李庆彬 +5 位作者 贾茹 王颂扬 刘亚凯 司峰 范毛川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包茎与包皮过长患儿发生复发性泌尿系感染(repe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RUT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17岁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共2000例,排除存在泌尿系统器... 目的探讨包茎与包皮过长患儿发生复发性泌尿系感染(repe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RUT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17岁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共2000例,排除存在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根据有无RUTI分为RUTI组、无RUTI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包皮垢、包皮粘连、习惯性憋尿、包皮环切等与RUTI的相关性,了解包皮过长与包茎儿童出现RUTI的影响因素。结果RUTI组213例(213/2000,10.7%),无RUTI组1787例(1787/2000,89.4%);BMI值是否超过18.54(OR=0.76,95%CI:0.53,1.09)与RUTI的发生无相关性;存在包皮粘连(OR=3.63,95%CI:2.25,5.87)、包皮垢(OR=2.16,95%CI:1.34,3.48)、年龄≤13岁(OR=0.74,95%CI:0.50,0.99)、未行包皮环切术(OR=0.31,95%CI:0.22,0.45)和习惯性憋尿(OR=5.26,95%CI:3.82,7.26)是包皮过长与包茎儿童出现RUT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包茎与包皮过长儿童发生复发性泌尿系感染可能与未行包皮环切术、习惯性憋尿、存在包皮粘连、包皮垢等危险因素相关,行包皮环切术、经常清洗包皮、无憋尿习惯等可降低包皮过长与包茎儿童的泌尿系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男性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 数据相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不湿依赖发生率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佳婷 张艳平 +5 位作者 王一鹤 李杏 胡绘杰 李守林 窦启锋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调查2~6岁儿童尿不湿依赖(disposable diaper dependence,DDD)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深圳市、太原市及厦门市的32所幼儿园中2~6岁幼儿和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匿名问... 目的调查2~6岁儿童尿不湿依赖(disposable diaper dependence,DDD)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深圳市、太原市及厦门市的32所幼儿园中2~6岁幼儿和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匿名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和儿童及其家属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儿童DDD情况及生活质量,分析儿童DDD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岁以上儿童仍然依赖尿不湿,日间不能自主控制大便和(或)小便,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结果实际发放调查问卷7850份,回收合格问卷6887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87.73%(6887/7850)。DDD发生率为3.75%(258/6887),其中男性发生率3.60%(129/3582),女性发生率为3.90%(129/3305),不同性别之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从2岁时的8.64%下降至6岁时的0.80%(χ^(2)_(trend)=134.164,P<0.001)。开始排尿训练的时间越晚,DDD发生率越高(χ^(2)_(trend)=90.55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儿童DDD的发生率比农村儿童高,未进行排尿训练是儿童发生DDD的危险因素(P<0.05),12月龄前开始排尿训练是儿童DDD的保护因素(0~6月龄:OR=0.271,95%CI=0.175~0.418,P<0.001;7~12月龄:OR=0.394,95%CI=0.263~0.591,P<0.001)。结论婴幼儿DDD多见,未及时进行排尿训练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开始排尿训练有助于降低儿童DD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障碍 尿不湿依赖 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氨加压素对单症状遗尿症患儿症状及睡眠质量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磊 王一鹤 +7 位作者 胡绘杰 赵莹 刘二鹏 张艳平 蒲青崧 杨兴欢 汲凤平 文建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单症状遗尿症(MNE)患儿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8—2020年门诊就诊的69例MNE患儿进行为期12周的DDAVP治疗随访研究,12周后根据遗尿改善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改善组和无改善组,分析DDAVP治疗对遗尿... 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单症状遗尿症(MNE)患儿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8—2020年门诊就诊的69例MNE患儿进行为期12周的DDAVP治疗随访研究,12周后根据遗尿改善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改善组和无改善组,分析DDAVP治疗对遗尿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基线入组的69例MNE患儿中,7例中途退出随访,最终纳入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8.77±1.94)岁。接受DDAVP治疗的MNE患儿,基线、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遗尿夜晚数、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总分、遗尿发生时间、平时及周末睡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遗尿夜晚数和CSHQ总分较基线值明显下降,遗尿发生时间、平时及周末睡眠时间较基线值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改善组(n=22)相比,第8周、第12周改善组(n=40)的CSHQ总分较低,遗尿发生时间、平时和周末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每周遗尿夜晚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SHQ评分8个层面得分来看,改善组在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白天嗜睡层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组仅在睡眠持续时间层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AVP治疗12周可明显改善MNE患儿的症状并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单症状遗尿症 睡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卓葳 丁清清 +4 位作者 王庆伟 文建国 徐光立 邵尚文 刘会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液体管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宣教册进行常规液体管理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液体管... 目的探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液体管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宣教册进行常规液体管理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液体管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液体管理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出院后2个月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监护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液体管理依从性、自我管理得分及患者监护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出院后2个月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20.00%,较对照组低(2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和提高监护人的满意度,相对减少出院2个月内泌尿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神经源性膀胱 混合现实技术 液体管理 健康教育 依从性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