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唐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孟君霞 栾春来 陈杰甫 武永强 张晓南 何孜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骨髓完全缓解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rhTPO组和rhIL-11组,对照...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骨髓完全缓解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rhTPO组和rhIL-11组,对照组为不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患者,每组患者各32例,各组均采用标准联合化疗药物。rhTPO和rhIL-11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内分别应用rhTPO 15000 IU/d和rhIL-11 1.5 mg/d,当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时停用药物,最多用14 d。观察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至≥50×10~9/L、≥100×10~9/L所需时间,记录各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份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hIL-11组时间虽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少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和rhIL-11组均可较快将血小板数提升至≥50×10~9/L(P<0.01,P<0.05),rhTPO组血小板数提升速度虽快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组及rhIL-11组均可较快地将血小板数提升至≥100×10~9/L(P值均<0.01),rhTPO组明显快于rhIL-11组(P<0.05)。rhTPO和rhIL-11组输注血小板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且rhTPO组输注数低于rhIL-11组(P<0.05)。应用rhTPO和rhIL-11后个别患者发生低热、注射部位有硬结、关节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31.2%)(P>0.05),但其程度均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rhTPO和rhl L-11均可缩短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恢复至正常需要时间及减少单采血小板输注数目,降低化疗后出血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患者均可耐受。两种药物比较,rhTPO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熊威斌 李许锋 +4 位作者 蒋春雨 张积仁 周福有 余力 郑燕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71-2275,共5页
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 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PB41L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结果:EPB41L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9.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P<0.001)。EPB41L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1.0%,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肿瘤≥5 cm组和病理分期为T3组分别明显高于肿瘤<5 cm组和病理分期T1-T2组。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结论:EPB41L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甲基化 EPPB41L3基因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对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艳 王昆仑 +5 位作者 杨晖 赵二江 李炳旭 李胜磊 董小滔 袁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263-3269,共7页
背景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 背景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收集患者免疫治疗第8周LDH水平。随访截至2021-08-31,记录随访结果。观察死亡情况、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基线LDH水平患者PFS、OS生存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P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44例患者中基线LDH低水平(基线LDH<200 U/L)者28例,基线LDH高水平(基线LDH≥200 U/L)者16例。基线LDH低水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χ^(2)=8.522,P=0.013)。44例患者中病情进展(PD)8例,无PD患者36例。PD患者ΔLDH(治疗过程中LDH的变化)高于无PD患者(t=2.394,P=0.021)。截至2021-08-31,9例(20.5%)患者存活;中位PFS为6(2,11)个月;中位OS为11(7,18)个月。基线LDH低水平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90、12.327,P值分别为0.009、<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水平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HR=2.686,95%CI(1.274,5.664),P=0.009〕;基线LDH水平〔HR=17.440,95%CI(2.254,134.962),P=0.001〕、血红蛋白〔HR=0.005,95%CI(<0.001,0.120),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0.066,95%CI(0.008,0.525),P=0.010〕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OS的影响因素。结论基线LDH可作为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且基线LDH低水平者有更好的PFS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乳酸脱氢酶类 临床反应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