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桂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456-457,共2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玉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UAP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原基础上加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UAP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原基础上加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观察8周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护理...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略高于对照组的9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常规护理 人性化护理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80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文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4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抢救成功率,并总结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并及时发现病...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抢救成功率,并总结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并及时发现病情,本组80例患者中,经抢救成功的有77例,3例死亡,成功率高达96.2%。结论密切观察并精心护理肺心病患者,并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征兆,是成功抢救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关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抢救 护理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心先安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海莲 李彦萍 张艳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生脉注射液 治疗反应 心先安 临床观察 老年 联合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人口老龄化 终末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爱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级别中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9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22例;心功能Ⅱ级24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IV级24例及20例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中尾加压素Ⅱ、NT-proBN...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级别中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9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22例;心功能Ⅱ级24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IV级24例及20例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中尾加压素Ⅱ、NT-proBNP含量及心脏彩超查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尾加压素Ⅱ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1级、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IV级分别为(5.05±0.80)ng/ml、(3.15±0.60)ng/ml、(4.65±0.82)ng/ml、(3.25±0.69)ng/ml、(2.35±0.49)ng/ml、(1.45±0.49)ng/ml;LgNT-proBNP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1级、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IV级分别为(1.60±0.23)pg/ml、(2.82±0.15)pg/ml、(2.02±0.13)pg/ml、(2.85±0.28)pg/ml、(3.25±0.76)pg/ml、(4.25±0.47)pg/ml。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尾加压素Ⅱ逐渐减低,NT-proBNP逐渐增高,两则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可以通过联合应用来诊断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尾加压素ⅡNT-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心功能变化的临床观测应用
7
作者 司海芹 周国峰 马静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0期924-925,共2页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近年来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定量检测方法,它反映了心血管快速调节系统的功能,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SNS)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NNS)的活性,可以作为心功能变化、治疗效果及预后的...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近年来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定量检测方法,它反映了心血管快速调节系统的功能,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SNS)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NNS)的活性,可以作为心功能变化、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5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HRV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变化 心率变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
8
作者 张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0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415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408例为干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d住院患者中,干预组有效处理率为97.05%,对照组有效处理率为7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护理干预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415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408例为干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d住院患者中,干预组有效处理率为97.05%,对照组有效处理率为7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便秘有效处理率较实施前的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人员加强便秘患者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饮食结构,进行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腹部按摩,使用开塞露通便等,提高了住院患者便秘的有效处理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因便秘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便秘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皮下血肿、出血16例,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占7.3%;尿潴留13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皮下血肿、出血16例,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占7.3%;尿潴留13例,占13.5%;心律失常4例,占4.2%;心绞痛3例,占3.1%;心肌梗死1例,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占1.04%。结论: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玉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显高于SA组,P<0.05;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NSTEMI组与A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4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各60例,前者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后者加服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8个月,在随访前后测量患...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各60例,前者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后者加服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8个月,在随访前后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结果末次随访阿司匹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长及炎性反应,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阿司匹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