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味肽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康逸 屈凌波 +2 位作者 温青玉 张雨 董彩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1,共8页
咸味肽在食品调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需低钠食品的特殊人群,存在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因此,对咸味肽的制备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别从咸味肽研究必要性及结构特点、咸味肽分类、咸味肽受体与机制、咸味肽构效关系、咸... 咸味肽在食品调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需低钠食品的特殊人群,存在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因此,对咸味肽的制备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别从咸味肽研究必要性及结构特点、咸味肽分类、咸味肽受体与机制、咸味肽构效关系、咸味肽制备技术、分离纯化鉴定技术、咸味肽应用以及咸味肽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促进咸味肽的深入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肽 受体机制 构效关系 制备技术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制备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彩虹 温青玉 +3 位作者 李天齐 张康逸 张雨 刘清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30,共9页
为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咸度及分子量大小。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酶添加量、酶解pH、底物浓度以及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电子舌... 为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咸度及分子量大小。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酶添加量、酶解pH、底物浓度以及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电子舌测定其咸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制备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最优工艺为底物浓度4.9%,酶解温度55.7℃,pH7.4,复合酶添加量3799 U/g(蛋白),在此条件下,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水解度为(33.12%±0.45%),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表明此模型可用于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该法得到的2%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咸度为(7.63±0.02),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 Da以下。此研究为面筋蛋白咸味肽以及咸味香精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复合酶酶解 工艺优化 分子量分布 咸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筋蛋白咸味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温青玉 张雨 +1 位作者 李天齐 张康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199,共6页
为了明确面筋蛋白酶解液中的咸味肽序列,对面筋蛋白咸味酶解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对酶解物脱盐处理后进行分离纯化。经过分级超滤,选择咸味最高、分子质量1 000 Da以下的组分进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过滤层析,结合感官评定... 为了明确面筋蛋白酶解液中的咸味肽序列,对面筋蛋白咸味酶解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对酶解物脱盐处理后进行分离纯化。经过分级超滤,选择咸味最高、分子质量1 000 Da以下的组分进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过滤层析,结合感官评定结果筛选出咸味最强的组分,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其氨基酸序列。最终得到面筋蛋白中咸味肽氨基酸序列为PFGQQ、PFSPQ、QPFP、PDFP、FDDP,分子质量分别为576.28、575.28、488.25、475.22、493.21 Da。本研究为面筋蛋白咸味肽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咸味肽 纯化 鉴定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改性对小麦醇溶蛋白致敏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孟智鹏 温青玉 +2 位作者 张雨 李天齐 张康逸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3-172,共10页
小麦醇溶蛋白(GLI)是小麦中的主要过敏原,为降低其致敏性,研究酶法改性对 GLI 致敏性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首先,以致敏性特征值OD_(450)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同步酶解。然后以 OD_(450)和水解度为指标... 小麦醇溶蛋白(GLI)是小麦中的主要过敏原,为降低其致敏性,研究酶法改性对 GLI 致敏性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首先,以致敏性特征值OD_(450)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同步酶解。然后以 OD_(450)和水解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降低 GLI 致敏性的最佳酶解工艺:酶添加量为 3 080 U/g,底物质量浓度为 32 g/L,酶解温度为 50.5 ℃,酶解 pH 值为 7.48,酶解时间为 4 h。在此条件下,OD_(450)由未处理的 1.013 2 降至 0.363 5。SDS-PAGE 和Tricine-SDS-PAGE 电泳分析显示,双酶酶解比单酶酶解有更高的酶解效率。ELISA 和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酶法改性降低GLI致敏性的效果明显,且最优酶配方(双酶)比单酶降低致敏性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致敏性 酶解 工艺优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面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温青玉 张康逸 +2 位作者 王燕芳 李耀强 李芳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对生鲜面的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分离、筛选、鉴定及致腐能力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从生鲜面中筛选出3株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理生化手段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将3株优势腐败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将鉴定出的3株优... 对生鲜面的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分离、筛选、鉴定及致腐能力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从生鲜面中筛选出3株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理生化手段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将3株优势腐败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将鉴定出的3株优势腐败菌回接到生鲜面中,以不同储藏时间生鲜面的感官评分、酸度、pH值和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确定3株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为: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面 优势腐败菌 分离 鉴定 致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青麦仁收获机械化技术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青玉 张康逸 +2 位作者 王燕芳 王充 王康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3期21-23,共3页
为提高小麦青麦仁收获机械化质量,总结了当前小麦青麦仁在收获机械化作业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小麦青麦仁收获机械化减损的有效技术方法。结果显示,收获的小麦青麦仁破损率≤1.0%,总损失率≤2.0%,含杂率≤2.0%,脱壳率60%以上,有效地... 为提高小麦青麦仁收获机械化质量,总结了当前小麦青麦仁在收获机械化作业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小麦青麦仁收获机械化减损的有效技术方法。结果显示,收获的小麦青麦仁破损率≤1.0%,总损失率≤2.0%,含杂率≤2.0%,脱壳率6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在收割过程中存在的滚筒堵塞、破损率高、漏粒损失等问题,提高了青麦仁的收割质量,给机手改装和使用小麦收获机收获小麦青麦仁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青麦仁 收获机械化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