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高校如何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以昆士兰大学为例
1
作者 吴洪富 朱聪慧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3,共10页
为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多元化趋向,在政府的引导下,澳大利亚高校普遍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澳大利亚著名高校,昆士兰大学建立了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职业发展框架为核心,以课程和活动为... 为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多元化趋向,在政府的引导下,澳大利亚高校普遍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澳大利亚著名高校,昆士兰大学建立了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职业发展框架为核心,以课程和活动为两翼,以职业发展奖学金为支撑,始于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升华于毕业阶段,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并使其成为行业领袖与社会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学术型研究生 就业能力 昆士兰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交往理性的研究生导学关系: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海洋 杜静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工具理性的扩张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限制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和导师与研究生的全面成长。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对话、理解的交往理性,则无疑成为促进导师与研究生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交往... 工具理性的扩张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限制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和导师与研究生的全面成长。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对话、理解的交往理性,则无疑成为促进导师与研究生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交往理性下的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仅是超越“主体——客体”关系的当下性事态,也是交往活动中主体意义与价值的自我呈现,更是消解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矛盾与关系异化的主要手段。实现走向交往理性的研究生导学关系,需要以主体间性把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交互向度,以平等对话打造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桥梁,以视域融合促进导师与研究生间的理解与认同,以回归生活世界指引研究生导学关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导学关系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历史与未来: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吴洪富 杨慧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事关导师队伍建设,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自三级学位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变迁经历了雏形初建、巩固完善与系统性改革等三个阶段。在深层结构、制度网络、主体行动等复杂变量的共同作用... 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事关导师队伍建设,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自三级学位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变迁经历了雏形初建、巩固完善与系统性改革等三个阶段。在深层结构、制度网络、主体行动等复杂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呈现出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的变迁特征。进一步优化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需要更加彰显选聘制度的公共性、选聘标准的复多性、选聘环节的衔接度,加强多元主体协同,进而构建更加科学的选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选聘制度 博士生培养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的现状与模式--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旭婷 王战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87,共7页
国际学术合作状况反映了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生产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以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案例,分别从国际学术合作的规模系数、强度系数、主导系数、质量... 国际学术合作状况反映了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生产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以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案例,分别从国际学术合作的规模系数、强度系数、主导系数、质量系数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现状,探讨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在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塑造主导地位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在国际合作成果产出能力、构建优质合作关系方面表现相对不足,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科,但整体上与同领域国际顶尖学科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学术合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四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学科 国际学术合作 “双一流” 学科建设 学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