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筑星形化合物提升交联网络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
1
作者 王万慧 王春娟 胡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物的结构可通过变换不同的交联剂,并通过改变PEGMA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调节。将星形化合物掺入交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固态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能均得到改善。固态电解质的拉伸强度达83.9 MPa,杨氏模量达180.4 MPa,断裂伸长率达49.9%,拉伸韧性达22.6 MJ/m^(3),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8×10^(-5) S/cm。利用该固态电解质组装Li/LFP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0.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剩余比容量为111.5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化合物 机械性能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再分配反应分子量调节及其结构分析
2
作者 朱新军 邹水平 +2 位作者 谢富春 许宁 张运湘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1,共6页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评价了聚苯醚(PPO)再分配反应中四个因素即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四甲基双酚A(TMBPA)、PPO用量和温度对产物双端羟基聚苯醚(PPO-2OH)平均分子量的影响,其中BPO和TMBPA用量可作为调节分子量的重要因素;与甲醇沉析...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评价了聚苯醚(PPO)再分配反应中四个因素即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四甲基双酚A(TMBPA)、PPO用量和温度对产物双端羟基聚苯醚(PPO-2OH)平均分子量的影响,其中BPO和TMBPA用量可作为调节分子量的重要因素;与甲醇沉析法相比,萃取法处理可避免再分配反应产物中小分子量PPO-2OH的损失,小分子量PPO-2OH所占比重较大。红外、核磁氢谱的结构分析表明,产物PPO-2OH是以TMBPA结构单元为中心的双臂或单臂分子链结构的双羟基遥爪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再分配反应 正交试验 分子量调节 萃取 链结构 遥爪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钴镍电催化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海峰 王芳 +2 位作者 高亚辉 王志谋 梁鹏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31,共7页
氧还原和氧析出是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中关键的电化学反应。为了促进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剥离制备了表面具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纳米片和表面带有正电荷的钴镍纳米片层,基于静电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结构有序... 氧还原和氧析出是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中关键的电化学反应。为了促进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剥离制备了表面具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纳米片和表面带有正电荷的钴镍纳米片层,基于静电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结构有序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钴镍双羟基氢氧化物纳米片层材料,并进一步通过煅烧得到了同样结构有序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镍过渡金属氧化物。通过SEM、EDS和XRD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所制备材料对于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自组装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钴镍双羟基氢氧化物纳米片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极限电流密度和商品化的碳载铂相当,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水热法合成的钴镍双羟基氢氧化物。这种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自组装方法制备的材料在结构上的高度有序,钴镍双羟基氢氧化物层状结构的优势以及石墨烯的载体效应。同时,由其转变得到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镍氧化物对氧析出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氧化石墨烯 负载 层状化合物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并济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万慧 周扬 胡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与对苯二异氰酸酯(PDI)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嵌段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基体材料,向其中掺杂锂盐,制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并对所得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反应降低了PEG的结晶度,使...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与对苯二异氰酸酯(PDI)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嵌段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基体材料,向其中掺杂锂盐,制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并对所得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反应降低了PEG的结晶度,使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7.40×10^(-5) S/cm。PDI的刚性及HDI的柔性在体系中均得以呈现,使固态电解质的拉伸强度达61.6 MPa,杨氏模量达62.9 MPa,断裂伸长率达65.6%,拉伸韧性达22.7 MJ/m^(3)。利用所得固态电解质组装Li/LFP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0.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21.3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