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泛树蛙属物种分类修订
1
作者 李淑娟 王同行 +4 位作者 曾林 李丽 侯银梦 陈卓 陈晓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1,共7页
河南省泛树蛙属Polypedates物种主要分布于豫南大别山区,此前一直被记为斑腿泛树蛙P.megacephalus。由于泛树蛙属物种间形态相似,通过外部形态难以有效鉴定,前期研究缺乏分子生物学数据,河南省泛树蛙属物种分类归属存疑。本文结合形态... 河南省泛树蛙属Polypedates物种主要分布于豫南大别山区,此前一直被记为斑腿泛树蛙P.megacephalus。由于泛树蛙属物种间形态相似,通过外部形态难以有效鉴定,前期研究缺乏分子生物学数据,河南省泛树蛙属物种分类归属存疑。本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豫南大别山区原来记录的斑腿泛树蛙应修订为布氏泛树蛙P.braueri,分布于河南商城县、固始县和新县,与模式产地台湾省的样本产生了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01),且在趾蹼形态上发生了变异。本研究订正了河南省泛树蛙属物种的分类、修订了布氏泛树蛙的分布范围,其结果可为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适应与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泛树蛙属 斑腿泛树蛙 布氏泛树蛙 分类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济源人工引水渠隧道冬眠蝙蝠种群动态变化研究
2
作者 孙阳光 满余存 +6 位作者 吴响迪 温伟娜 李亚鑫 孙创霓 段欣 郭东革 刘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冬眠对蝙蝠种群繁衍和维持至关重要。先前工作发现,河南济源人工引水渠隧道是重要的蝙蝠冬眠地,蝙蝠的冬眠种群数量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同的冬眠方式。然而,冬眠期间蝙蝠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是否存在动态变化尚不清楚。我们于2023年11月... 冬眠对蝙蝠种群繁衍和维持至关重要。先前工作发现,河南济源人工引水渠隧道是重要的蝙蝠冬眠地,蝙蝠的冬眠种群数量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同的冬眠方式。然而,冬眠期间蝙蝠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是否存在动态变化尚不清楚。我们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对该隧道冬眠蝙蝠的种群动态进行了4次调查。尽管历史数据显示冬眠种群呈持续增长趋势,但2023—2024年监测表明种群总数并未发生明显增长,且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未发现金管鼻蝠(Murina aurata),但新增了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episcopus)。蝙蝠不同物种间的种群数量比例波动不大,马铁菊头蝠(R.nippon)依旧是优势物种,小菊头蝠(R.pusillus)次之。冬眠期间种群呈现规律性波动,11月和12月的冬眠总数基本持平,1月达到顶峰,2月降至最低。空间分布上,在距洞口小于30 m的低温波动区域,冬眠个体占比从历史的20.0%降至7.8%;而小菊头蝠冬眠数量波动较大,其更倾向冬眠于温暖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2024年2月极端寒潮事件,通过加剧洞口区域微气候波动,驱动了冬眠蝙蝠的空间分布重构与种群动态调整。本次调查发现,冬眠蝙蝠的种群数量呈动态变化,并且冬眠种群数量和栖点选择可能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结果丰富了我国蝙蝠冬眠生态学信息,也为极端环境对冬眠蝙蝠种群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引水渠隧道 冬眠 马铁菊头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的抗原蛋白研究
3
作者 阴正兴 王博 +3 位作者 王文博 郭晓杰 苏丽娟 郭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3,共6页
为了筛选最佳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技术方案,试验选取淀粉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酶,用酶解模拟、小试与中试,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发酵2 d时,豆粕抗原的去除效果... 为了筛选最佳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技术方案,试验选取淀粉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酶,用酶解模拟、小试与中试,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发酵2 d时,豆粕抗原的去除效果5.0‰XBS碱性蛋白酶>2‰XBS碱性蛋白酶>0.7‰XHY淀粉酶>0.7‰XHY复合酶>0.7‰NNJ角蛋白酶>0.7‰XBS碱性蛋白酶,但综合考虑成本选择性价比最高的5.0‰XBS碱性蛋白酶。固态酶解时,2.0‰GY复合菌粉、水分含量39%、外加水温40℃、恒温培养37℃静置发酵2 d,1 kg小试时抗原蛋白去除率达80.6%。用相同方法在40 kg体系中试,抗原蛋白去除率达81.08%。因此生产中选用5.0‰XBS碱性蛋白酶及上述发酵条件可以提高抗原蛋白的去除率,也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粕 抗原蛋白 蛋白酶 淀粉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发现棘腹蛙
4
作者 王晶晶 朱艳军 +5 位作者 谭帅 马小清 毕红艳 侯银梦 陈卓 陈晓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0,共2页
2023年10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伏牛山南坡西峡县开展重点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分布格局调查期间,采到7号蛙类样本,经过形态学比较(图1)和线粒体cyt b、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图2),鉴定为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 2023年10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伏牛山南坡西峡县开展重点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分布格局调查期间,采到7号蛙类样本,经过形态学比较(图1)和线粒体cyt b、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图2),鉴定为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棘腹蛙模式产地为湖北宜昌,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江西、湖北、山西、湖南、广西等地(费梁等,2012;袁智勇等,2022)。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及过度捕捞等,被列为易危(VU)(江建平等,2021)。此次发现为河南省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系统进化与资源保护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师范大学 棘腹蛙 过度捕捞 环境恶化 系统进化 模式产地 陆栖脊椎动物 伏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棕背田鸡
5
作者 陈德胜 周彭晨 +2 位作者 黄琛博 侯银梦 王斌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4,共1页
2024年11月28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畔湖湿地(112°53'18"~112°53'55"E,24°55'08"~24°55'24"N,海拔1320 m)进行候鸟监测过程中,红外相机在森林高山沼泽湿地(图1:A)... 2024年11月28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畔湖湿地(112°53'18"~112°53'55"E,24°55'08"~24°55'24"N,海拔1320 m)进行候鸟监测过程中,红外相机在森林高山沼泽湿地(图1:A)拍摄到1只棕褐色秧鸡(图1:B)。该鸟体型中等,喙较短,阳光下偏绿色,头部和颈部烟灰色,上体其他部位棕褐色,下体深灰色,尾部较黑;11月30日,红外相机再次在临近点位(112°53'41"E,24°55'16"N,海拔1303 m)拍摄到该物种。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高育仁,2006)和《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2021),鉴定该个体为棕背田鸡Zapornia bicolor。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后,确认其为湖南省鸟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湖南省 棕背田鸡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针叶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吕富成 酒名扬 +1 位作者 韩立钦 陈晓虹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基于北方针叶林典型站点——呼中定位观测站2014~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了该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 基于北方针叶林典型站点——呼中定位观测站2014~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了该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的综合作用影响,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在2.64~17.63 g(C)m^(-2) a^(-1)之间波动;从季节上看,在生长季(6~8月)GPP值大于RE,北方针叶林以净碳吸收为主,在非生长季,NEE与RE相等,北方针叶林为弱碳源;逐日尺度上,NEE呈倒“U”形变化特征,RE和GPP则呈“U”形特征。日尺度NEE主要受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土壤温度等因素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构建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45.19%的NEE日变化;月尺度上NEE主要受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3个因素影响,回归方程可以解释78.42%的NEE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气候变化 北方针叶林 净碳交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