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视角下的乡村三生空间景观评价及优化研究——以豫中地区为例
1
作者 刘江红 高源 +2 位作者 冯艳 杨若楠 孔德政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8-183,共6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区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有助于整合分散破碎的空间,深化理解不同自然和人文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提高地方景观特色和可辨识性。以豫中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景观分区,进而通...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区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有助于整合分散破碎的空间,深化理解不同自然和人文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提高地方景观特色和可辨识性。以豫中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景观分区,进而通过AHP法对各景观类型的三生空间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形成地域特色乡村景观提供可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结果表明,豫中地区乡村景观可分为五类,分别是西南低山遗址民俗景观区、北部黄河生态文化景观区、西北山地宗教文化景观区、东部平原农耕文明景观区、南部丘陵农耕文化景观区;各乡村景观类型三生空间评价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南低山遗址民俗景观区(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北部黄河生态文化景观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西北山地宗教文化景观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东部平原农耕文明景观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丘陵农耕文化景观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依据区划及评价结果提出4种乡村景观优化发展模式,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理论 乡村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优化策略 豫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境设计主题概念塑造及表达路径研究
2
作者 时朝君 《花卉》 2024年第18期79-81,共3页
花境指的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模仿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生长状态,设计成不同形式(曲线或直线)的花带。花境尽管是人为设计而成,但追求的却是“宛自天开”的境界。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相应的花境类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而且还能起到... 花境指的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模仿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生长状态,设计成不同形式(曲线或直线)的花带。花境尽管是人为设计而成,但追求的却是“宛自天开”的境界。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相应的花境类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而且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美化城市的效果。探讨了花境设计的主题概念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境 设计 主题概念 主题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渣烧结砖的制备及Ba^(2+)浸出行为的钝化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欣聪 户晶荣 郭鑫桥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6,共7页
钡渣作为一种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价值。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钡渣为添加剂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系统研究了钡渣掺量对烧结砖化学组成、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a^(2+)在制品烧成... 钡渣作为一种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价值。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钡渣为添加剂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系统研究了钡渣掺量对烧结砖化学组成、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a^(2+)在制品烧成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揭示了Ba^(2+)浸出行为的钝化机制。结果表明,当钡渣的掺量为6%(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1250℃时,制备出的烧结砖制品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样品的气孔率为8.36%、吸水率为3.51%、抗压强度为66.17 MPa。浸出实验结果显示,制品的Ba^(2+)浸出质量浓度为1.77 mg/L。钡渣中的BaO组分能与Al_(2)O_(3)-SiO_(2)二元系统反应,生成BaO-Al_(2)O_(3)-SiO_(2)液相,该液相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显著降低了样品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另一方面促进了莫来石晶相的发育生长,这种协同增强效应使制品的抗压强度最高提升了1倍。Ba^(2+)浸出行为的钝化机制表现为三重作用:首先,钡渣的引入改善了样品的致密度,有效阻隔了酸液渗透进入样品,从而减少了内部Ba^(2+)溶出;其次,含Ba^(2+)液相转变成玻璃相,束缚了Ba^(2+)的浸出;最后,BaO与莫来石反应生成耐酸腐蚀性优异的钡长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渣 建筑用烧结砖 烧结 物理性能 Ba^(2+)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活性砂滤罐深度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分析
4
作者 李桂荣 李智 +2 位作者 乔海兵 贾胜勇 方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进一步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提标改造的需求,本研究使用新型活性砂滤罐以二沉池出水为对象进行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不同调控因子对总氮(TN)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为进一步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提标改造的需求,本研究使用新型活性砂滤罐以二沉池出水为对象进行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不同调控因子对总氮(TN)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28 h,最佳碳氮比(C/N)为6:1,在此条件下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优于现有深度脱氮工艺;为节约运行成本,HRT可调整至0.13~0.23 h,C/N参数不变,TN出水浓度低于4 mg/L。使用乙酸钠时微生物的响应时间比使用甲醇时更短,但高C/N条件下使用甲醇时脱氮效果比使用乙酸钠更好。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系统主要脱氮功能微生物为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Anaerolineaceae、Longilinea、Rhodocyclaceae、Chlorobium、Thiobacillus、Betaproteobacteria等,Anaerolineaceae主要聚集于装置底部。反冲洗会导致中下部生物膜量较高,但滤床循环运行的方式能将装置底部的反硝化菌转移至滤料顶部,使微生物在装置内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保证较好的深度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砂滤罐 深度脱氮 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淼 冯艳 +2 位作者 张玲玲 穆战强 孔德政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76-84,共9页
以伊洛河流域有年代记载的95个传统村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考证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实地调研和制图等方法,对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进行可视化展现,定性、定量地分析该流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伊洛河流域有年代记载的95个传统村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考证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实地调研和制图等方法,对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进行可视化展现,定性、定量地分析该流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总体呈聚集型特征,核密度高值区位于伊洛河上游山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各时期村落重心点分布方向呈现“西(略偏南)—东(略偏北)”的特征。在时空演变上,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呈U字型,经历了先秦肇始,秦汉—隋唐收缩,宋元拓展,明清饱和4个阶段。村落选址经历了上游—下游—上游的变迁过程,且均为聚集型分布,体现了不同时期人类聚落选址与水关系的变化,以及土地由易到难的开发过程。在影响因素上,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地形地貌、社会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河流域 传统村落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分布重心 分布密度 历史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3-444,共2页
观光农业景观是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种植生产价值,打造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注入了活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在农业生产... 观光农业景观是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种植生产价值,打造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注入了活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生根发芽。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众对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需求更加多元化,在科学理念指导下探究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对策,是促进观光农业景观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理论与实践 生态旅游 景观规划设计 农业生产领域 环境保护 农业科研 第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99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巩义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研究
7
作者 黄懿 杨若楠 冯艳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以郑州市下辖且接壤的巩义市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和2020年两期TM/OLI影像和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1 km×1 km网格划分样区并提取各样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数值,借助数学模型分析确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分析巩义市近30年来城市边缘... 以郑州市下辖且接壤的巩义市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和2020年两期TM/OLI影像和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1 km×1 km网格划分样区并提取各样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数值,借助数学模型分析确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分析巩义市近30年来城市边缘区用地变化特征及扩展机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是用地扩张的基础因素,政策与经济是边缘区外扩的核心驱动力,交通对扩张具有指向性作用;边缘区内的土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农业用地锐减,同时受距离和开发时序影响,用地类型交错复杂,破碎化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遥感影像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扩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沿岸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行为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家伟 韩娜 廖丽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I0015,共8页
基于黄河中下游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沿黄6村203户微观调查,从行为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户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测度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作用水平.研究表明:(1)农户参... 基于黄河中下游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沿黄6村203户微观调查,从行为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户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测度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作用水平.研究表明:(1)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程度较低,致使农户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不强.(2)农户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公共宣传和情景因素均对分类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分类态度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公共宣传的影响程度最低.(3)农户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意愿显著影响垃圾分类行为,公共宣传、环境认知与情境因素间接影响垃圾分类行为,且存在中介效应;而公共宣传、环境认知和情境因素对垃圾分类行为没有作用,个体特征中仅有家庭年收入对垃圾分类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农户行为 乡村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云峰 郝晶晶 蒋梦琪 《园林》 2023年第2期4-10,共7页
两栖类动物对栖息地高度敏感导致其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受到栖息地退化、破碎和丧失的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两栖类在城市中最主要的栖息地。针对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营造展开论述,综合国内外关于两... 两栖类动物对栖息地高度敏感导致其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受到栖息地退化、破碎和丧失的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两栖类在城市中最主要的栖息地。针对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营造展开论述,综合国内外关于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动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归纳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特征,提出基于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的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水系、植被、道路和桥涵等方面的设计方法与营建措施,以期为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公园 两栖类动物 栖息地 栖息地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生产、消费与工业SO2排放关系计量研究:以西部八省(区)为例
10
作者 张琦 李效顺 +2 位作者 王状 蒋冬梅 魏旭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5,58,共7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区域,理清该区域工业SO2排放与煤炭生产、消费的内在联系,对节能减排、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相关分析法和改进的重心模型,测算了西部八省(区)煤炭生产和消费在数量和空间...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区域,理清该区域工业SO2排放与煤炭生产、消费的内在联系,对节能减排、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相关分析法和改进的重心模型,测算了西部八省(区)煤炭生产和消费在数量和空间上对工业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变化一致,煤炭生产、消费与工业SO2排放在历年数值和逐年增长率上呈正相关关系;重心空间变动明显,煤炭生产重心在甘肃省和陕西省来回移动,煤炭消费重心在甘肃省内移动,工业SO2排放重心由甘肃省移至四川省;煤炭消费影响较为显著,与煤炭生产相比,工业SO2排放与煤炭消费的相关性、空间匹配度均较高。因此,西部地区为了减少工业SO2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更加注意减少煤炭的使用,合理控制煤炭开采,推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生产 煤炭消费 工业SO2 重心模型 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意大利中国游客目的地意象研究——以罗马和威尼斯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买哲 梁留科 +1 位作者 索志辉 王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3,共5页
在中国出境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扎根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赴意大利中国游客拍摄的照片及文本和当代游客在线评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异同与成因。结果表明:(1)20世纪80年代赴意大利中国游客目的地意象主要表... 在中国出境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扎根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赴意大利中国游客拍摄的照片及文本和当代游客在线评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异同与成因。结果表明:(1)20世纪80年代赴意大利中国游客目的地意象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特色建筑和历史遗迹等方面。当代中国游客目的地意象特征主要包括历史建筑、节庆活动、餐饮美食、游览感受等方面,并且围绕罗马和威尼斯形成以建筑为主的核心区。(2)意象的相同之处是因为意大利旅游目的地特色的连续性;不同之处是因为当代游客个人主观体验愈加凸显、旅游服务的延续与升级、自然风光关注度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游客 旅游目的地 目的地意象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会晓 邱小亮 耿红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6-73,共8页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更新转型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焦作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基于区域现状分析,确定更新目标与策略,对城市更新对象进行识别,提出城市更新规划指引,包括更新方式引导、重点区域用地更...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更新转型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焦作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基于区域现状分析,确定更新目标与策略,对城市更新对象进行识别,提出城市更新规划指引,包括更新方式引导、重点区域用地更新引导、更新用地开发强度控制引导、分单元引导和更新时序指引等,形成更新规划总体层面—单元层面—地块层面的更新体系,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旧城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 城市更新规划 强度控制 规划指引 更新体系 焦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石尾矿制备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军涛 张慧芳 +3 位作者 林明驹 罗滢 夏磊 杨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使用废弃的萤石尾矿制备水泥砂浆,试验配合比采用修正的Anderson-Andreason模型进行设计,并对不同尾矿替代量的水泥砂浆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萤石尾矿替代细砂制备水泥砂浆时,对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和28 d抗压强度... 使用废弃的萤石尾矿制备水泥砂浆,试验配合比采用修正的Anderson-Andreason模型进行设计,并对不同尾矿替代量的水泥砂浆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萤石尾矿替代细砂制备水泥砂浆时,对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和28 d抗压强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尾矿 水泥砂浆 颗粒堆积 流动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平原乡村广场布局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长垣市方里镇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梦杰 刘申 黄向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215-220,共6页
乡村广场在豫北平原地区的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邻里交往、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创新基层治理的途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梳理现有的有关乡村广场的规范、标准,发现其对于豫北平原地区乡村广场建设的指导的限制性,再通过研... 乡村广场在豫北平原地区的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邻里交往、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创新基层治理的途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梳理现有的有关乡村广场的规范、标准,发现其对于豫北平原地区乡村广场建设的指导的限制性,再通过研究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广场尺度与功能性需求之间的联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内生联系,最后根据村民的使用评价,提出豫北平原乡村广场宜具有一定规模、合适的服务半径、结合公服设置、考虑适老建设和幼儿关怀等策略,为乡村振兴的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平原 乡村广场布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热环境评估的平顶山城市通风廊道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攀 李凤秀 +2 位作者 朱业玉 许蓬蓬 梁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2,共14页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并结合城市规划,采用数理统计、地表温度反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分析平顶山城市风环境、城市热岛及绿源的分布并评估地表通风潜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城市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受地形与季风气候共同作用,平顶山市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东北风和南风为主,且存在季节差异;(2)平顶山市的城市热岛空间上呈多中心分布,热岛强度由中心城区向周围递减;城市绿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为主城区引入新鲜空气;(3)基于城市地表粗糙度、天空开阔度等因子综合评估城市通风潜力,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六主十次”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风环境 热环境 通风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雪琦 赵星辉 +4 位作者 刘占欣 张岩 谷启 张杰 郭二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5-643,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为黄河河岸带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冗余分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有机碳... 【目的】探究黄河孟津段河岸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为黄河河岸带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冗余分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地形、土壤物理性质及植被组合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4 g·kg^(-1)和0.11 kg·m^(-2),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9.9%和83.6%,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随垂直河流方向距离V1—V5样带的增加而增加,V5样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V1—V3这3个样带。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中,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垂直河流距离、土壤含水率、土壤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群落、海拔无显著相关。【结论】河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垂直河流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空间自相关性强,河岸带微地形、土壤黏粒和土壤含水率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岸带 土壤有机碳 微地形 土壤含水率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伟 韩佩轩 +1 位作者 周翔 张婷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以河南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处理、厌氧-好氧-缺氧-好氧(AOAO)、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运行稳定...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以河南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处理、厌氧-好氧-缺氧-好氧(AOAO)、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各工艺段都能保持较高的COD去除率,预处理、AOAO、BAF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75%、90.2%、91.3%,经臭氧处理后出水平均COD约为63 mg/L,COD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石油化工工业二级标准。NH_(4)^(+)-N去除率约87.7%,出水平均浓度约为9 mg/L,满足GB 8978-1996石油化工工业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废水 生化处理 厌氧-好氧-缺氧-好氧 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朝君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4期100-102,共3页
低碳园林是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固碳释氧能力和降低碳排放,深入剖析低碳园林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植物配置、立体绿化、绿地选址以及移植运输、节能环保材料和后期养护等具体应用措施,结合科学... 低碳园林是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固碳释氧能力和降低碳排放,深入剖析低碳园林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植物配置、立体绿化、绿地选址以及移植运输、节能环保材料和后期养护等具体应用措施,结合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与规划以及科学指导,以期实现低碳园林的建设目标,以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园林 固碳释氧 降低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对土壤镉-芘复合污染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桂荣 陈富凯 +2 位作者 贾胜勇 王宗硕 郭泽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61,共11页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问题,采用盆栽方法,考察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对去除土壤重金属镉(Cd)与多环芳烃芘(Pyrene)复合污染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揭示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对土壤镉-芘...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问题,采用盆栽方法,考察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对去除土壤重金属镉(Cd)与多环芳烃芘(Pyrene)复合污染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揭示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对土壤镉-芘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Cd、Pyrene含量分别为16.8、71.04 mg/kg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土壤的Cd和Pyrene去除率在第60天分别达到21.88%和23.55%,较无生物炭添加的对照分别提高17.71%与14.28%。在生物炭添加量30 mg/g及种植黑麦草密度为13.5 mg/cm^2条件下,土壤Cd和Pyrene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20.59%与70.58%。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生物炭联合黑麦草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d-Pyrene致使土壤优势菌相对含量下降,其中,鞘氨醇单胞菌相对含量下降3.08个百分点,芽单胞菌相对含量下降1.69个百分点;但施用生物炭能够使耐Cd菌和高效降解Pyrene菌鞘氨醇单胞菌相对含量提高1.22个百分点,生物炭联合黑麦草使Pyrene降解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相对含量分别提高160、414倍。因此,茄子秆生物炭联合黑麦草将有效修复Cd和Pyrene复合污染土壤并增加Cd-Pyrene降解菌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秆生物炭 黑麦草 镉-芘复合污染 土壤修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