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的水文站流量短期预测建模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乔长建 刘震 邰建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当前水文预测模型研究缺乏对不同流域神经网络建模参数差异性选择的分析,模型的适应性较低,不利于模型推广运用。为此,选取黄河流域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和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不同特征子流域的水文站... 当前水文预测模型研究缺乏对不同流域神经网络建模参数差异性选择的分析,模型的适应性较低,不利于模型推广运用。为此,选取黄河流域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和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不同特征子流域的水文站进行参数差异性建模研究,以提高水文预测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历史流量周期性好、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水文站,可以基于水文站历史流量建立预测模型;对于受上游流量影响较大的干流水文站,预测模型仅依据水文站历史流量的预测性较低,若结合上游水文站流量,模型预测精度会有所提高,且考虑的上游水文站距预测水文站越远,模型可预测更长时间的流量;对于河道流量小、受地下水和降雨影响较大的流域,预测模型仅依据水文站历史流量的预测性较低,结合降水量可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离散小波 水文预测 时频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视域下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制约因素与转型发展——基于孟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家伟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41-44,60,共5页
【目的】农村电商作为新媒体技术媒介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法】通过对孟津调查发现: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为依托特色化,打造名片化;提升产业化,培育品牌化;聚焦园区化,运营市场化。【结果】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创... 【目的】农村电商作为新媒体技术媒介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法】通过对孟津调查发现: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为依托特色化,打造名片化;提升产业化,培育品牌化;聚焦园区化,运营市场化。【结果】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创作主体素养不高、创作内容良莠不齐和直播技术运用不优等亟须解决的问题。【结论】政府需推动培训常态化,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培优产品,着力形成品牌依赖;创新营销圈层化,构建营造数字生态等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直播 新媒体 农村电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柳敏 赵少华 +3 位作者 王亚婷 李元征 胡婵娟 王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2,28,共7页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ESV总体呈现出前期稳定向好、后期快速减小的趋势,其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ESV总量分别为5880.98亿、5906.53亿、5906.56亿、5889.91亿、5797.80亿元;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农田和森林是主要贡献者,平均每年提供的ESV分别占ESV总量的48.0%、35.9%。研究时段内ESV增幅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河流与湖泊、森林,ESV减幅较大的生态系统有农田、草地、湿地;研究时段内ESV增大的生态服务类型有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ESV减小的生态服务类型有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时段内总ESV冷热点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冷点在中心城市郑州和大都市区;地均ESV冷热点分布表现出西部热点收缩、东部冷点扩张的趋势,其中热点由长治收缩至晋城,冷点由濮阳扩展至聊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中原城市群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乡村规模优化案例总结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纪广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了梳理中国乡村振兴相关模式,厘清乡村规模优化理念、行为主体和驱动力等方面的脉络及背景成因,重点探讨了乡村规模优化的启示及适宜性。研究发现,特色小镇强调产城融合、注重功能导入、强调市场为主,要素流动、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是... 为了梳理中国乡村振兴相关模式,厘清乡村规模优化理念、行为主体和驱动力等方面的脉络及背景成因,重点探讨了乡村规模优化的启示及适宜性。研究发现,特色小镇强调产城融合、注重功能导入、强调市场为主,要素流动、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是特色小镇形成的内在机制,而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外在机制;新型社区建设是政府、企业和村民联动的过程,其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让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空心村整治是实现乡村功能、结构和要素的整治。最终得出乡村规模优化产业兴旺是基础,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逐步推进是原则,城乡融合是乡村规模优化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模 优化 案例总结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