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钒矿资源禀赋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1
作者 罗清威 李明 +6 位作者 王昊 张克川 张全傅 余文丽 黄亚 周亚丽 尹润森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0,共11页
钒矿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河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钒矿资源禀赋优越,但受限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成矿机制,其开发利用程度长期偏低。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及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典型矿床特征,梳理了河南省钒矿成矿规律,... 钒矿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河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钒矿资源禀赋优越,但受限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成矿机制,其开发利用程度长期偏低。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及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典型矿床特征,梳理了河南省钒矿成矿规律,构建了成矿模式,揭示了制约资源开发关键因素,为扩大找矿成果、优化勘查布局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河南省钒矿主要赋存于青白口纪-寒武纪黑色岩系中;(2)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碎屑物和热液喷流作用带来的深部富钒物质等;(3)成矿作用呈现"沉积预富集-热液再活化-表生改造"三阶段特征;(4)资源分布受古陆边缘裂陷盆地控制,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为主。研究成果深化了华北板块南缘钒成矿系统的理论认识,为河南省制定钒矿资源开发规划、实现资源优势转化提供了决策支撑,对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资源特征 成矿规律 开发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表层土壤全碳与有机碳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强 蔡春楠 +1 位作者 谷志云 盛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45-49,共5页
基于2003—2020年河南省陆续完成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成果数据,系统研究了河南省表层土壤全碳与有机碳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表层土壤全碳和有机碳地球化学背景值在不同行政区、不同流域、不同成土母... 基于2003—2020年河南省陆续完成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成果数据,系统研究了河南省表层土壤全碳与有机碳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表层土壤全碳和有机碳地球化学背景值在不同行政区、不同流域、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差异明显。表层土壤全碳背景值行政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西部山前高、东部平原低,北部碱性土壤区高、南部酸性土壤区低;流域分布以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依次降低;成土母质按残积与残坡积物—河流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黄土与红土—河湖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碳背景值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有机碳背景值行政区总体表现为山前偏高、平原偏低,不同流域的表层土壤有机碳背景值差异大;成土母质以残积与残坡积物—洪积物—河湖相沉积物—黄土与红土—河流冲积物—风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背景值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碳 土壤有机碳 地球化学背景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张会 颜蕙园 +1 位作者 施娅颖 赵娜娜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2021年9月,在该区域采集68件水稻籽粒样品,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法测定铬、砷、镉、铅、汞含量。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2021年9月,在该区域采集68件水稻籽粒样品,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法测定铬、砷、镉、铅、汞含量。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利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估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该研究区稻米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部分样品出现As和Cd超标情况。稻米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49,处于安全级别。该地区的成人和儿童对As的平均日摄入量(ADD)比暴露参考剂量(RfD)高,健康风险系数(HQ)分别为3.11和4.80,说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存在一定的风险。多种重金属总危害指数(HI)大于1,表明当地居民过度食用该区域的稻米会危害自身健康。综上所述,研究区内的水稻籽粒样品已受到砷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当地政府需加强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关注砷的形态和有效态变化,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籽粒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省郑州市地质旅游资源利用新思路
4
作者 石晨霞 高永利 +2 位作者 吕国娟 张睿 章秉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3-546,共14页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地质如何助力旅游业发展是长期以来地学界研究的方向。地质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郑州市乃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利用,因缺少系统性和文化内涵而难以发挥其重...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地质如何助力旅游业发展是长期以来地学界研究的方向。地质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郑州市乃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利用,因缺少系统性和文化内涵而难以发挥其重要价值。河南省郑州市地质旅游与地质文化资源专项调查成果证实,地质多样性是决定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地质+”利用模式下,地质学较强的专业性是其不易于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遭遇的瓶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基于地质多样性理论,提出以“+地质”为基础的“地质基因注入法”,为地质旅游资源利用开辟了新思路:(1)通过自然、文化和地质的融合研究,整合郑州市地质旅游资源,构建“三区块七板块”的地质旅游新格局;(2)以地质多样性为魂,形成以“+地质”为主线的黄河科学故事体系;(3)让地质旅游资源在讲好科学与历史文化故事中既要做好主角,更要做好配角,让地质背景与古环境故事成为多样化资源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利用的奠基石和助力器。研究成果为郑州市地质基因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地区地质资源对旅游业的促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 地质旅游资源 利用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濮阳市中深层地热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5
作者 李亚辉 宋仲科 +2 位作者 张艳林 郑琳 徐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4-491,共8页
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收集和分析濮阳市已有76个中深层地热孔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特征等进行分析,采用体积... 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收集和分析濮阳市已有76个中深层地热孔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特征等进行分析,采用体积法对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定量计算,并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濮阳市适宜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主要是馆陶组砂岩热储层、奥陶系灰岩热储层,赋存其中的地热资源丰富,其中,馆陶组热储层地热资源总量为8.67×10^(10)GJ、可采资源量为2.17×10^(10)GJ,奥陶系热储层地热资源总量为9.68×10^(10)GJ、可采资源量为1.45×10^(10)GJ。研究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摸清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家底、科学编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动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市 中深层地热 地质特征 资源量 有利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银矿卷》研编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彪 王登红 +13 位作者 王岩 刘榆 黄凡 王成辉 李楠 武利文 张彤 唐增才 叶泽富 秦海燕 靳皇玉 冯德臣 缪仁谷 张荣臻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51,共17页
银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元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的新材料属性日益突出。中国是银矿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银矿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新增银资源储量超过55000 t,新发现银矿产地... 银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元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的新材料属性日益突出。中国是银矿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银矿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新增银资源储量超过55000 t,新发现银矿产地超过53处,探获了包括双尖子山超大型银矿在内的大量银矿。中国银矿有7个主要矿床类型,以热液型和陆相火山-次火山型最为重要,资源储量分别为161271 t和48870 t,分别占总量的49.5%和15%。中国银矿主要产于中生代,查明银资源储量为266476 t,占比达74.25%;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大兴安岭成矿带及其邻区查明银资源储量超过86000 t,是中国最重要的银矿产区和找矿潜力区。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寻找新矿区或新类型银矿、老银矿区外围和深部以及在成银带内找银矿等是中国银矿找矿勘查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 成矿规律 勘查成果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白岗岩型高纯石英原料矿的发现、研究与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建平 李开文 +4 位作者 张正伟 方怀宾 左鹏飞 吴承泉 黄业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2,共5页
4N8级以上的高纯度石英是半导体、光伏等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天然原料是稀缺的战略性矿产。作为全球4N8级以上高纯度石英原料主要供应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Spruce Pine矿山,矿体规模大且稳定,其石英纯度高,杂质元素具有特殊结构比例,... 4N8级以上的高纯度石英是半导体、光伏等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天然原料是稀缺的战略性矿产。作为全球4N8级以上高纯度石英原料主要供应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Spruce Pine矿山,矿体规模大且稳定,其石英纯度高,杂质元素具有特殊结构比例,晶格杂质铝(Al)、钛(Ti)含量呈现特定数值,对材料性能起着关键影响,使之难以被其他类型的原料取代(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度石英 原料矿 白岗岩型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高分异演化控制高纯石英矿床形成的机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建平 左鹏飞 +2 位作者 张正伟 李开文 李晓宇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78-3288,共11页
东秦岭古生代造山带高分异花岗岩中新近发现白岗岩型高纯石英矿床,其形成与构造体制转换背景下的高分异花岗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纯石英矿主要形成于高分异花岗岩浆演化序列中相对较低的阶段。此阶段花岗岩呈现富硅、过铝... 东秦岭古生代造山带高分异花岗岩中新近发现白岗岩型高纯石英矿床,其形成与构造体制转换背景下的高分异花岗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纯石英矿主要形成于高分异花岗岩浆演化序列中相对较低的阶段。此阶段花岗岩呈现富硅、过铝质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具四分组效应,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且缺乏稀有金属矿化。石英纯化机制受控于结晶分异主导下的高分异花岗岩浆演化,在此过程中,石英当中的非硅元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进入石英晶格的Ti含量随分异逐渐降低,而Al、Ge则逐渐升高。在特定演化阶段,Ti、Al、Ge含量处于适宜区间,同时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共同促进了高纯石英矿的形成。鉴于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晚期形成的石英中亚微米级及弥散状包裹体,以及石英晶格元素本身难以在不破坏晶格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本研究提出了白岗岩型高纯石英形成的构造-岩浆-成岩纯化耦合机制。该机制促使特定高分异相中的石英具有低Ti、低Al、低Li的特征,满足高纯石英原料筛选要求。据此,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背景下高分异花岗岩体的特定演化阶段及其伴生伟晶岩带,是高纯石英矿床勘查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石英矿床 高分异花岗岩 东秦岭 白岗岩 纯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龙泉坪花岗伟晶岩结构分带与高纯石英成矿关系研究:来自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4
9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3 位作者 张正伟 李开文 蔡志超 李溪遥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73-3393,共21页
东秦岭是我国伟晶岩较为发育的地区,也是我国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与研究的重点地区。近年来的重要发现是,龙泉坪一带多条伟晶岩脉是高纯石英的重要原料矿。但关于这些伟晶岩的具体岩性特征及分带情况,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 东秦岭是我国伟晶岩较为发育的地区,也是我国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与研究的重点地区。近年来的重要发现是,龙泉坪一带多条伟晶岩脉是高纯石英的重要原料矿。但关于这些伟晶岩的具体岩性特征及分带情况,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系统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选择其中的1号含高纯石英伟晶岩脉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分析与研究。锆石、独居石和铌钽铁矿U-Th-Pb同位素分析表明,1号伟晶岩脉形成于早泥盆世(398~404Ma),与区域上广布的伟晶岩浆活动时代相近。锆石和独居石的εHf(t)值和εNd(t)值分别为-5.9~-5.2和-13.7~-11.5,表明该伟晶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该伟晶岩脉长约400m,宽5m,是龙泉坪地区规模较大的伟晶岩脉之一,其主要矿物组成包括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电气石和云母。该岩脉的最大特征是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结构分带,即由外向内依次为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电气石-黑云母外带、石英-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内带和块体石英核部带。详细的镜下观察发现,每个结构带中的石英都表现为两个形成世代。早阶段形成的石英(Ⅰ)呈块状,多分布于核部,阴极发光图像较亮,属于原生结晶石英;而晚阶段石英(Ⅱ)呈粒状,多分布于边部,阴极发光图像较暗,属于重结晶石英。LA-ICP-MS元素成分分析表明,早阶段的原生石英(Ⅰ)比晚阶段重结晶石英(Ⅱ)更富集Li、Al和Ti等晶格元素,相对不利于形成高纯石英,表明后期改造重结晶作用可有效降低石英中杂质元素含量。伟晶岩内带与外带和核部相比,石英中Li和Al的含量明显较低,Ti、B、Na和Ge含量相当,表明内带产出的石英更具有形成高纯石英矿的潜力。上述研究表明,伟晶岩中的石英表现出随分带不同而导致的明显成分变化,是高纯石英勘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石英 伟晶岩 岩石成因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某花岗岩尾矿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业豪 梁康宁 +3 位作者 王晓瑜 田晓敏 赵大鹏 孙泽宇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为实现河南某花岗岩尾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综合回收,并探讨其制备高纯石英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了详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尾矿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云母,具有综合利用潜力,采用擦洗磁选-脱泥预处理-云母长石石英依次... 为实现河南某花岗岩尾矿中非金属矿物资源综合回收,并探讨其制备高纯石英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了详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尾矿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云母,具有综合利用潜力,采用擦洗磁选-脱泥预处理-云母长石石英依次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可获得Al_(2)O_(3)、K_(2)O、Na_(2)O、SiO_(2)、Fe_(2)O_(3)含量分别为33.84%、8.13%、0.32%、56.78%、0.121%的云母精矿,Al_(2)O_(3)、K_(2)O、Na_(2)O、SiO_(2)、Fe_(2)O_(3)含量分别为15.89%、2.16%、10.68%、71.06%、0.124%的长石精矿,Al_(2)O_(3)、K_(2)O、Na_(2)O、SiO_(2)、Fe_(2)O_(3)含量分别为1.05%、0.17%、0.56%、97.76%、0.106%的石英精矿;石英精矿经进一步深度提纯后,可获得SiO_(2)含量99.994%的高纯石英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尾矿 云母 长石 石英 综合利用 高纯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对膏体料浆新鲜及硬化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柳华 李一凡 +2 位作者 李一良 焦华喆 温勇晓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6,共9页
碎石作为粗骨料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充填,然而粗骨料对新拌膏体流动性、早期收缩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测试了粗骨料对膏体新鲜及硬化后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料浆密度及骨料三维重构对测试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粗... 碎石作为粗骨料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充填,然而粗骨料对新拌膏体流动性、早期收缩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测试了粗骨料对膏体新鲜及硬化后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料浆密度及骨料三维重构对测试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粗骨料与尾砂质量比小于等于1∶4时,随着粗骨料掺量增加,膏体的流动性增强,其早期收缩量显著降低,但对膏体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而当粗骨料与尾砂质量比达到1∶2时,膏体密度提高且泌水率和早期收缩率均较低,固化后粗骨料颗粒相互接触形成支撑骨架,同时充填体密实度增大均有助于其力学强度提升;然而,当粗骨料掺量大于1∶1时,尾砂不足以填充粗骨料之间的孔隙,膏体的泌水性及早期收缩性均出现大幅增加,硬化后的力学强度出现降低现象。因此,适量掺入粗骨料能显著改善膏体的充填性能,减少胶凝材料用量,从而降低充填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膏体充填 早期收缩性 力学性能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池沟Cu-Mo矿床新发现花岗岩脉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李照义 谢桂青 +1 位作者 任涛 刘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5-1110,共16页
池沟是近年在东秦岭成矿带发现为数不多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浅部铜矿体与晚中生代闪长质岩浆有关,但是否存在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岩浆和相关矿化还不清楚。最近,矿区北部开展深钻孔ZK701(1615 m),在标高约57... 池沟是近年在东秦岭成矿带发现为数不多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浅部铜矿体与晚中生代闪长质岩浆有关,但是否存在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岩浆和相关矿化还不清楚。最近,矿区北部开展深钻孔ZK701(1615 m),在标高约573 m和-558 m均发现多层铜矿体和细粒花岗岩脉,矿体主要产于岩脉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文章选择新揭露的细粒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矽卡岩中的代表性矿物进行EMPA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池沟地区发育钙铁榴石(And_(86-94)Gro_(0-8))+透辉石(Di_(60-72)Hd_(26-38))的矿物组合,暗示其形成于氧化条件。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46.3±5.7)Ma,与石英闪长斑岩成岩年龄接近,并发育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捕获锆石。锆石微量元素计算获得ΔFMQ=0.8~1.0和Eu_(N)/Eu_(N)*>0.4,暗示细粒花岗岩具有高氧逸度和含水量。通过综合研究,文章认为细粒花岗岩具有成铜潜力,并与石英闪长斑岩构成多阶段成岩成矿,推测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细粒花岗岩脉 成矿作用 池沟矿床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清坤 柯权榿 +2 位作者 李林记 徐连利 宋晓焱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是流域、全域、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措施全、规模大、解决生态问题彻底等特点。由于不同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常导致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基于国内外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及协同效应研究,对常用研究方...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是流域、全域、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措施全、规模大、解决生态问题彻底等特点。由于不同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常导致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基于国内外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及协同效应研究,对常用研究方法如生物量测定法、基于遥感技术测定法、模型与模拟法、土壤碳测定法,以及估算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估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 碳储量 估算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苏傲 郭振 陈佳乐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法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西藏察隅县 指标因子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石英加工提纯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郜润博 黄业豪 +4 位作者 尚保忠 于博文 胡展滔 宋翔宇 彭伟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0,共13页
高纯石英是半导体、光伏、光纤通信、特种玻璃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且难以替代的关键基础材料,是一种战略性材料,其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光伏等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由于高纯石英原料的稀缺及加工提纯技术的不足,且一直被美... 高纯石英是半导体、光伏、光纤通信、特种玻璃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且难以替代的关键基础材料,是一种战略性材料,其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光伏等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由于高纯石英原料的稀缺及加工提纯技术的不足,且一直被美国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芯片、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性产业发展,4N8级高纯石英砂的国产替代目前仍是典型的“卡脖子”难题。为推动高纯石英早日实现国产化替代奠定技术基础,破解高纯石英“卡脖子”难题,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高纯石英加工提纯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在概述高纯石英国内外资源分布、生产消费及供需现状、概念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杂质元素赋存状态及存在形式,明晰了石英内部较难去除的包裹体杂质和晶格杂质的提纯难点,阐释了包裹体和晶格杂质所包含的各杂质元素对石英制品的危害,总结了国内外先进提纯技术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光电分选、重选、浮选、酸浸、超声波辅助、微波煅烧、氯化焙烧等先进加工提纯工艺的概念和作用机理,指出了目前存在原料识别、微观表征、加工提纯技术机理、高效清洁分离技术、先进生产装备、高精度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为4N8级高纯石英的国产替代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石英 提纯技术 浮选 酸浸 微波 氯化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原位钝化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林 赵钰 +3 位作者 于福荣 刘鹏 王小娟 唐金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原位钝化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近边结构光谱等技术研究生物炭钝化剂对稳定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机理。结果表明:①4种生物炭均能有效抑制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其中,5%投加量的杨木锯末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效率最高,达到72.27%。②石灰石粉末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性,投加量分别为5%和4%的杨木锯末生物炭与石灰石粉末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并在90 d的养护时间内持续有效。③添加杨木锯末生物炭和石灰石粉末能促进Pb(OH)_(2)、Pb_(3)(CO_(3))_(2)(OH)_(2)等稳定铅沉淀物质的生成,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态铅 生物炭 原位钝化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新元古代庙冲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17
作者 黄宽心 胡天杨 +2 位作者 张创业 刘磊 闫忠军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5-1475,共11页
本研究以我国湘南地区新发现的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又称新元古代铁建造,Neoproterozoic Iron Formations,NIFs)——庙冲铁矿为研究对象。该矿床属于“江口式”铁矿。矿区位于关帝庙岩体周缘,发育稳定的层状—似层状矿体,局部呈大... 本研究以我国湘南地区新发现的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又称新元古代铁建造,Neoproterozoic Iron Formations,NIFs)——庙冲铁矿为研究对象。该矿床属于“江口式”铁矿。矿区位于关帝庙岩体周缘,发育稳定的层状—似层状矿体,局部呈大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假像赤铁矿。本文首次测定了庙冲NIFs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特征:1)庙冲NIFs的Al2O3(3.96%~9.55%)和Zr(54×10^(-6)~276×10^(-6))含量较高,具有强烈的陆源物质输入特征;2)较低且均一的Y/Ho(25.9~27.9)以及正Eu异常缺乏(0.99~1.10)的特征,与低温热液和上地壳物质高度相似,说明庙冲NIFs的初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低温热液和上地壳物质的二元混合,高温热液和海水的参与程度较低;3)Ce负异常的缺失(Ce/Ce=0.92~0.98)和庙冲地区钻孔地层序列表明庙冲NIFs是在富禄间冰期的早期,相对独立的缺氧或亚氧还原封闭海相环境中形成的,与同期开放海相NIFs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后期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和后期岩浆岩侵入等地质作用叠加。这一发现不仅为华南新元古代NIFs的成矿机制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约束,也为全球NIFs分类框架中“冰川型NIFs”的成因模型补充了关键实例,对理解新元古代海洋铁循环与构造—气候耦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冲铁矿 新元古代铁建造 低温热液 间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风险评估——以郑州市为例
18
作者 翟小洁 翟璐璐 巴燕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3-1093,共11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安全风险由其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为了辨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地质安全风险隐患和不利影响,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安全风险由其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为了辨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地质安全风险隐患和不利影响,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质安全风险的三种破坏模式:压缩破坏、渗透破坏、应力突变。在此基础上,筛选了造成三种风险模式的关键影响因子,包含土体承载力、压缩模量、含水砂层厚度、地下水位变幅、软土、液化砂土、湿陷性黄土等,并构建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每种安全风险模式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以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为主,分别占比49.27%、33.13%;其次为微风险区,占比14.98%;高风险区仅占比2.62%。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风险 压缩破坏 渗透破坏 应力突变 郑州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栾川县鱼库隐伏钨钼矿床白钨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19
作者 田晓敏 张杰 +3 位作者 李敏 黄业豪 尚保忠 郭亚娇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利用阴极发光与LA-ICP-MS分析技术对河南栾川县鱼库隐伏钨钼矿床中的白钨矿W、Mo、Nb、Y、Ho、Yb等元素与矿物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以探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替代机制、流体性质和流体来源。鱼库隐伏钨钼矿床的白钨矿分为三个阶段:早矽... 本文利用阴极发光与LA-ICP-MS分析技术对河南栾川县鱼库隐伏钨钼矿床中的白钨矿W、Mo、Nb、Y、Ho、Yb等元素与矿物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以探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替代机制、流体性质和流体来源。鱼库隐伏钨钼矿床的白钨矿分为三个阶段: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钾长石-石英-硫化物阶段。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不同阶段白钨矿稀土元素主要受3Ca^(2+)=2REE^(3+)+□Ca (此处“”指Ca的空位)的替换机制控制。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白钨矿REE总量和Mo含量呈递减模式,球粒陨石标准曲线显示各阶段白钨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变化较大:早阶段白钨矿显示海鸥型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推测早阶段为富F成矿流体;中阶段白钨矿显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平缓右倾模式,Eu正异常与负异常均有出现,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中等,暗示早阶段白钨矿结晶摄取大量HREE与Mo所致,Eu异常与成矿花岗岩体及水岩反应密切相关;晚阶段白钨矿具有更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Eu弱负异常,暗示晚期流体富Cl。早阶段白钨矿Mo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阶段与晚阶段,暗示成矿流体为氧化性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氧化性逐渐减弱。综合分析认为,鱼库白钨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鱼库花岗岩体分异的流体,成矿过程中,水岩交换与流体混合为主要沉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鱼库 隐伏钨钼矿床 栾川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2卫星与G2SFCA模型的城市绿地可达性及供需平衡研究以郑州四环为例
20
作者 杜虹 刘文毅 +1 位作者 范文欢 刘中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2,共6页
城市绿地有利于人类福祉,且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郑州市作为“中原绿都”,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其绿地格局出现了一定失衡。文章以郑州四环为例,基于GF2高分辨卫星解译的城市绿地及安居客居住区数据,通过G2SFCA... 城市绿地有利于人类福祉,且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郑州市作为“中原绿都”,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其绿地格局出现了一定失衡。文章以郑州四环为例,基于GF2高分辨卫星解译的城市绿地及安居客居住区数据,通过G2SFCA模型及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不同尺度下的城市绿地的可达性及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二环内城区人口的高度集中、绿地面积较少导致郑州四环整体绿地格局存在一定失衡。(2)各尺度下城市绿地可达性均呈现“围三阙一”的环形结构,具体表现为四环东、西、北侧高值对二环周边及三环南部低值的圈围。(3)各尺度下城市绿地供需匹配模式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格网及街道尺度下分别呈现整体失衡及局部失衡,失衡地区集中在南三环南侧及金水路西北侧,存在较高的人口承载压力及匮乏的绿地供给,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地建设。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四环城市绿地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2卫星 G2SFCA模型 城市绿地 可达性 郑州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