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嵩县陈楼萤石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庞绪成 李文明 +1 位作者 刘纪峰 司媛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3,共9页
河南嵩县陈楼萤石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太山庙岩体内的F3断裂带中,是著名的豫西萤石矿田中的最大矿床,其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脉体穿切和矿物交代关系,矿床的热液成矿期自早到晚可划分为石英脉阶段(Ⅰ)、早期萤石成矿阶段(Ⅱ)... 河南嵩县陈楼萤石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太山庙岩体内的F3断裂带中,是著名的豫西萤石矿田中的最大矿床,其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脉体穿切和矿物交代关系,矿床的热液成矿期自早到晚可划分为石英脉阶段(Ⅰ)、早期萤石成矿阶段(Ⅱ)、晚期萤石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Ⅲ)和碳酸盐化阶段(Ⅳ)。主矿体M3-Ⅰ的早期石英脉阶段以含CO2型包裹体为主,主成矿阶段的萤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属H2O-NaCl体系。从石英脉阶段到主成矿阶段,平均均一温度299. 9,235. 6,187. 7℃,平均盐度6. 14%,0. 71%,0. 67%NaCl eqv.,平均流体密度为0. 86,0. 81,0. 81 g/cm3,成矿流体总体以浅成、中低温、低盐、低密度、贫CO2为特征,并经历了由中温低盐度向低温更低盐度的演变,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范围也随之明显收窄,可能与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有关。根据成矿压力估算出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深度为0. 73~2. 00 km,平均1. 17 km。研究认为矿床具有中低温浅成次火山热液型萤石矿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陈楼萤石矿 河南省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原生晕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段启超 庞绪成 +3 位作者 纵瑞 韩迪 张岩 张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4期497-508,共12页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定As、Sb、Ag、Au、Cu、Pb、Zn、Co和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和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和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和Mo为尾晕指示元素。分带指数和浓集指数2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元素在分带序列上的位置总体趋势一致。用分带指数法确定的主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研究和理想模型,预测M1-I主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同类型矿化地质体深部的趋势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轴向分带 董家埝银矿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激电法在浅覆盖区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以河南省方城县铁炉萤石矿床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参辉 李水平 +5 位作者 白德胜 程华 曹杰 张爱玲 孙进 赵华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80,共12页
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一带萤石矿区属于第四系浅层覆盖区。为寻找该区隐伏萤石矿床,对区域成矿条件、邻近同类型萤石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该地区萤石矿赋矿地质体及接触带作为地球物理探测目标体,开展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TDIP)测量... 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一带萤石矿区属于第四系浅层覆盖区。为寻找该区隐伏萤石矿床,对区域成矿条件、邻近同类型萤石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该地区萤石矿赋矿地质体及接触带作为地球物理探测目标体,开展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TDIP)测量。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高低阻之间的电性变化带(或过渡带)和对应的弱极化异常特征,有效地定位和预测了覆盖区萤石矿赋矿地质体、接触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蚀变矿化特征,为钻探工程布置提供良好的地球物理信息,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勘查表明: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独树镇一带浅覆盖区寻找隐伏萤石矿是行之有效的,可为矿区外围或相似地区进行类比寻找同类型萤石矿床提供重要的指导或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浅覆盖区 勘查应用 铁炉萤石矿 方城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Sm-Nd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庞绪成 司媛媛 +2 位作者 刘纪峰 董文超 梁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38,共5页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嵩县西南部车村萤石矿集区。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采用MC-ICP-MS对矿床主成矿期的萤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萤石样品...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嵩县西南部车村萤石矿集区。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采用MC-ICP-MS对矿床主成矿期的萤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萤石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23±9.1) 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年龄与合峪复式岩体的末次侵位年龄(127±14)Ma接近;萤石的εNd(t)为-15. 9,与合峪岩体的εNd(t)为-17.4^-11.2也相近,暗示矿床与合峪岩体的密切成因联系,并与这一时期区域上发生的大规模成矿时代及燕山期岩浆侵入事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等时线年龄 萤石矿 河南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红军 郭爱锁 +1 位作者 杨显道 许栋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2期37-43,共7页
槐树坪金矿是豫西熊耳山—外方山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上段中酸性火山岩中,产状与安山质围岩大体一致。查明矿床原生晕分带规律,将有助于指导深部找矿并预测成矿远景。通过对槐树坪金矿主矿体化探样品... 槐树坪金矿是豫西熊耳山—外方山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上段中酸性火山岩中,产状与安山质围岩大体一致。查明矿床原生晕分带规律,将有助于指导深部找矿并预测成矿远景。通过对槐树坪金矿主矿体化探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得出主矿体K23的原生晕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Cu-Mo-Au-Bi-Pb-Hg-W-As-Ag-Sb-Zn,出现头晕、尾晕元素叠加现象,分带序列具有"反(向)分带"特征,推测深部存在盲矿体的可能性较大;K24矿体由数个尖灭再现的同阶段小矿体构成,矿体的原生晕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Sb-Au-Ag-Bi-Mo-Hg-As-Pb-Cu-W-Zn,原生晕元素叠加现象不明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轴向正常分带。研究表明,槐树坪金矿床向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空间,主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分带序列 地质意义 槐树坪金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俊生 许栋 +1 位作者 梁贞 杨春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15-127,共13页
槐树坪金矿是赋存于熊耳群缓倾斜层间挤压破碎带内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Ⅰ.乳白色石英脉-团块状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拉... 槐树坪金矿是赋存于熊耳群缓倾斜层间挤压破碎带内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Ⅰ.乳白色石英脉-团块状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表明,Ⅰ、Ⅱ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CO_2-H_2O型、纯CO_2型和NaCl-H_2O溶液型包裹体,Ⅲ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NaCl-H_2O溶液型包裹体,成矿Ⅰ阶段到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189~439℃→145~351℃→145~267℃,盐度变化为6.98%~10.29%→2.03%~11.71%→2.89%~15.04%,成矿早阶段流体由中温、中低盐度H_2O-NaCl-CO_2体系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NaCl-H_2O体系演化。判定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具有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形式迁移,其次为Au_2(HS)_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槐树坪金矿 嵩县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48
7
作者 崔小军 王建光 +2 位作者 彭俊 司建涛 李水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9-794,共6页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发现数个世界级的金矿床。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典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在受EW向、NW向和NE向三组剪切破碎带控制...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发现数个世界级的金矿床。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典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在受EW向、NW向和NE向三组剪切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同时,将这些矿床与中国胶东绿岩带的"焦家式"金矿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成矿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维多利亚湖绿岩带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马拉-穆索马绿岩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建光 彭俊 +3 位作者 袁扬森 司建涛 梁永安 杨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6-412,共7页
坦桑尼亚太古代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地区,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为受陡倾或缓倾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亚斯罗利、瑞万科玛和尼亚布隆... 坦桑尼亚太古代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地区,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为受陡倾或缓倾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亚斯罗利、瑞万科玛和尼亚布隆渡等3个典型金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系统分析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马拉-穆索马绿岩带金成矿规律,认为金矿床的形成与镁铁质火山-沉积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马拉-穆索马绿岩带 金矿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里亚某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玉溪 张俊 +2 位作者 裴中朝 张苗苗 曹宏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该成矿区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整体呈"U"形和"W"形产出。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及相关地质工作成果,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广且厚度大、区域变质程度高、矿体形态较为复杂的特点,开展了高精度磁测和EH4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获得的正磁—负磁—正磁异常分带识别含铁建造区域,根据EH4低阻异常对含铁建造与矿体进行空间定位,结合地质测量、探槽、钻探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该区取得了找矿勘查突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标志等构建了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模型,并对选定的2处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该区后续找矿工作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型铁矿 高精度磁测 EH4测量 找矿靶区 矿床成因 找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班巴拉维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义甲 祁东 +2 位作者 楚明春 梁永安 张冬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东部的乌萨迦兰造山带内,区域地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矿区内已发现12条石墨矿带,圈定了16个石墨矿体,估算石墨矿物量超过3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该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元古代乌萨... 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东部的乌萨迦兰造山带内,区域地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矿区内已发现12条石墨矿带,圈定了16个石墨矿体,估算石墨矿物量超过3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该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元古代乌萨迦兰超群鲁匡古勒组特戈特罗段变质岩,矿石类型为含石墨的片麻岩型,工业类型为粗大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本文为探寻适合莫罗戈罗地区的石墨矿勘查方法,通过分析含矿岩系、矿体、矿石及矿体激电异常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班巴拉维石墨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化露头调查+激电剖面测量+钻探深部查证"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晶质石墨矿床勘查中能起到良好的找矿效果,论文研究可为相似成矿带石墨矿勘查及同类型矿床找矿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矿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班巴拉维石墨矿床 莫罗戈罗地区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鹏 杨睿娜 +6 位作者 陈培伟 张焕 芦西战 贺晓天 翁红波 裴玉华 杨毅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3-815,共13页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片麻岩分布于尧勒萨依河中下游,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背景,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区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形成...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片麻岩分布于尧勒萨依河中下游,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背景,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区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形成年龄为927±3 Ma,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纪。其具高硅(SiO2=71%~73.96%)、富碱[(Na2O+K2O)=6.61%~8.00%]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σ=1.41~2.09,属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1.01~1.25,为过铝质系列岩石;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i、P、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特征;稀土总量高,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7.53~8.13),Eu负异常明显(δEu=0.40~0.68),总体呈"右倾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具典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根据原岩判别图,推测其为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尧勒萨依片麻岩应该形成于同碰撞晚期的构造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花岗片麻岩 阿尔金北缘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缘小秦岭小河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绪成 韩迪 +3 位作者 纵瑞 段启超 张岩 张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3,共10页
小河岩体是华北南缘小秦岭地区的四个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已有岩体年龄数据尚存在不足。为精确测定小河岩体年龄,在野外确定岩体侵入期次的基础上,对花岗岩进行取样,经锆石挑纯后,用LA-ICP-MS方法对样品进行U-Pb测年,样品测点大部... 小河岩体是华北南缘小秦岭地区的四个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已有岩体年龄数据尚存在不足。为精确测定小河岩体年龄,在野外确定岩体侵入期次的基础上,对花岗岩进行取样,经锆石挑纯后,用LA-ICP-MS方法对样品进行U-Pb测年,样品测点大部分位于或接近207Pb/235U-206Pb/238U一致线。测年数据表明,小河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 795±70) Ma,中条运动晚期。在熊耳中晚期,受到了较大规模的变质作用及岩脉入侵。之后,虽有多期次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穿插到岩体中的多期岩脉,但规模和强度有限,显示区域岩浆活动方式从孕育侵入→强力喷发→能量减弱的侵入历程。岩体形成与区域金银成矿时差巨大,推测对区域成矿的贡献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岩体 锆石U-PB定年 地质意义 小秦岭 华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内亚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 张泽夏 +3 位作者 裴中朝 邢贤阳 吴迪 张苗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6-154,共9页
几内亚某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莱地盾锡吉里成矿区,是赋存于古元古代比里姆(Birimian)超群中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区内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①区内金矿体呈透... 几内亚某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莱地盾锡吉里成矿区,是赋存于古元古代比里姆(Birimian)超群中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区内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①区内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比里姆岩系地层中;金矿体严格受剪切构造控制,剪切构造是区内找金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内金矿化均赋存于石英脉及其两侧硅化带内,石英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②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为主,两元素异常套合较好,能够有效指示矿化带(体)的存在,共圈出3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③研究区圈出Ⅰ^(#)、Ⅱ^(#)两条矿体,Ⅰ^(#)矿体平均品位为3 g/t,品位变化系数为70%,矿化均匀,估算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Ⅱ^(#)矿体平均品位0.60 g/t。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几内亚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型,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靶区A、靶区B),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工业金矿体,矿体Au品位为(0.07~5.90)×10^(-6),平均品位为1.70×10^(-6),具小型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找矿模型 找矿靶区 矿床成因 土壤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盖塔绿岩带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
14
作者 司建涛 白德胜 +3 位作者 肖尊群 李水平 祁东 孙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87-395,共9页
坦桑尼亚盖塔绿岩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西北部,绿岩带内发育有世界级的大型金矿床——盖塔金矿。通过对盖塔绿岩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典型矿床和成矿时代进行研究,厘定了该绿岩带的成矿时代,总结了其演化历史。研究表明:盖... 坦桑尼亚盖塔绿岩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西北部,绿岩带内发育有世界级的大型金矿床——盖塔金矿。通过对盖塔绿岩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典型矿床和成矿时代进行研究,厘定了该绿岩带的成矿时代,总结了其演化历史。研究表明:盖塔绿岩带出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宇尼安萨群条带状铁建造、火山碎屑沉积和卡维隆多群砂砾岩,以及同造山期和后造山期花岗岩、煌斑岩和粗面岩等侵入岩体。区内构造发育,多为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方向主要为NW-SE、NE-SW和近SN向。区内金矿脉主要产于条带状铁建造与煌斑岩脉的剪切接触带内,及其与煌斑岩平行的石英脉中;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矿体为从岩浆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流体赋存于构造空间所形成,根据测年资料,初步认为盖塔绿岩带的主要金成矿期为(2699±9)~(2617±17)Ma,其带内发育的盖塔金矿床属于典型的太古宇绿岩带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绿岩带 盖塔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及矿业投资环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古阿雷 任军平 +8 位作者 袁杨森 彭俊 陈靖 白令安 左立波 孙宏伟 刘晓阳 孙凯 龚鹏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1-1301,共11页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非洲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对非工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国家。在研究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金融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坦开展矿业投资的前...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非洲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对非工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国家。在研究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金融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坦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政局稳定,金融环境良好,特别是新总统哈桑执政以来,传递诸多有利的投资环境信息。虽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及政府腐败等不利因素,但投资者可先从资源丰富、开发基础较好的金矿入手,瞅准机会投资开发潜力较大的石墨、稀土等矿种;同时,注重矿业探、采、选、冶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统筹布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 投资环境 坦桑尼亚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官坡地区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国超 张晓飞 +6 位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李瑞保 王硕 陈孝珍 张荣臻 王永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5-1208,共24页
北秦岭构造带花岗伟晶岩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矿区,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间和岩石成因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官坡地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全岩主微... 北秦岭构造带花岗伟晶岩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矿区,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间和岩石成因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官坡地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限定北秦岭构造带东段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揭示花岗伟晶岩的岩浆来源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361~360 Ma和334.8 Ma。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含有石榴子石、白云母和电气石,富集SiO_(2)、Na_(2)O和K_(2)O,CaO、TFeO和MgO含量较低,主体呈过铝质。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和上河村花岗伟晶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具较明显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低的Nb/Ta和Zr/Hf比值,指示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峡河村花岗伟晶岩具有较低的ε_(Hf)(t)值,为-11.7~-6.2;上河村花岗伟晶岩ε_(Hf)(t)值明显高于峡河村花岗伟晶岩,为-4.9~1.1。以上结果显示,峡河村花岗伟晶岩为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物,上河村花岗伟晶岩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围岩的结果。北秦岭构造带东段花岗伟晶岩初步可分为北部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和南部铀花岗伟晶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微量元素 岩石成因 岩浆演化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次级拆离断层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以河南槐树坪金矿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梅秀杰 张参辉 +1 位作者 杨显道 郭玉溪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7-12,共6页
槐树坪金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和谭头—嵩县新生代断陷盆地之间,研究表明,中—新生代缓倾斜滑脱拆离断层的次级缓倾斜断裂为槐树坪金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矿区揭露的燕山期花岗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是含矿热液的提供者,含矿热液... 槐树坪金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和谭头—嵩县新生代断陷盆地之间,研究表明,中—新生代缓倾斜滑脱拆离断层的次级缓倾斜断裂为槐树坪金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矿区揭露的燕山期花岗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是含矿热液的提供者,含矿热液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沿矿脉或断裂上升至次级缓倾斜断裂中沉淀且富集成矿,矿床规模已达大型。中—新生代缓倾斜滑脱拆离断层属区域大断裂,其次级缓倾斜断裂广泛发育在嵩县南部和洛宁等地区,是有利的赋矿空间,综上可见,缓倾斜次级断裂在区域上的找矿前景非常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体 缓倾斜断裂 滑脱拆离断层 地质特征 槐树坪金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太古宙绿岩带中BIF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以Maheiga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杨东潮 白德胜 曹琼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Maheiga金矿产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Kahama绿岩带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是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隐伏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金矿床。区内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矿... Maheiga金矿产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Kahama绿岩带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是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隐伏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金矿床。区内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床可分为3期5个成矿阶段,自然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赋矿的磁铁石英岩和金矿石的磁化率(达342×10-3~1 477×10-3SI)与背景岩石变凝灰质砂岩、变质凝灰岩及绿泥石化千枚岩(仅0.16×10-3~1.26×10-3SI)差异明显;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铁建造金矿石和变凝灰质砂岩的视极化率分别为8.66×10-2、2.18×10-2和0.48×10-2,视电阻率分别为220、280和380Ω·m,前者具明显的相对"低阻、高极化"物性特征。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Ag、Hg、Pb和Ba。矿石中各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u-As-Sb-W-Pb-B-Ag-Zn-Sn-Mo-Bi-Cu-Cr-Hg,其中,Au、As和Sb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中富集明显,与成矿有利层位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特征相一致,是深部寻找金盲矿体的主要指示元素。根据上述特征,确定了该类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型金矿床 勘查标志 太古宙绿岩带 Maheiga金矿床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车村地区合峪花岗岩体成岩序列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文超 庞绪成 +1 位作者 杨东潮 刘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8-396,共9页
合峪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豫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通过对该岩体花岗岩类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了合峪花岗岩体的成岩序列,为研究华北地台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合峪花岗岩体中正长岩脉的... 合峪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豫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通过对该岩体花岗岩类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了合峪花岗岩体的成岩序列,为研究华北地台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合峪花岗岩体中正长岩脉的年龄为(144.7±3.2)Ma,细晶岩脉的年龄为(130.7±2.5)~(128.1±2.9)Ma,二长花岗岩脉的年龄为(126.3±2.1)Ma。研究认为,合峪花岗岩体共经历了4次岩浆侵入事件:第一阶段(144.7 Ma之前)主要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阶段(138.0~134.5 Ma)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三阶段(130.7~128.1Ma)主要为黑云钾长花岗岩;第四阶段岩浆侵位时间为126.3~123 Ma,以二长花岗岩岩脉为主。结合区内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可以认为合峪花岗岩记录了中生代华北地台南缘所经历的板块碰撞造山(144 Ma之前)→构造体制的转换(144 Ma左右)→板块的伸展、减薄(144~120 Ma)的全部构造演化过程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合峪花岗岩体 华北地台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ICP-MS法测定茶叶中20种元素
20
作者 张芳 程祎 +4 位作者 刘春霞 王亚萍 李小辉 陈亚杰 王军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65-168,247,共5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压密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茶叶中4种重金属及16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浓硝酸消解,采用优化后的高压密闭条件,利用ICP-MS测定Cr、As、Cd、Pb及Sc、Y、La、Ce、Pr、Nd、Sm、Eu、Gd、Tb、Dy...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压密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茶叶中4种重金属及16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浓硝酸消解,采用优化后的高压密闭条件,利用ICP-MS测定Cr、As、Cd、Pb及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6种稀土元素。[结果]该方法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6,16种稀土元素检出限为0.004~0.307μg/kg,定量限为0.016~1.228μg/kg,4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为0.001~0.035μg/g,定量限为0.004~0.140μg/g。选择国家茶叶标准物质GBW10052(GSB-30)、GBW10016a(GSB-7a)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其相对误差(RE)为-9.26%~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3.40%,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采用试验方法对茶叶实际样品进行分析,RSD均不大于6.5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满足对茶叶中20种元素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密闭消解 茶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重金属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