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吉恒召 陈金铎 +3 位作者 张恺 李娇艳 李玉辉 闫贺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133,共7页
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 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一套黑色硅质岩及土黄色黏土岩部位;(2)韧性-韧脆性构造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空间,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改变,锑及其他有用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富集,从而形成锑矿床;(3)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测量→槽探揭露方法的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锑矿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淅川断裂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内乡县许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
2
作者 李泳泉 张德会 +3 位作者 李胜利 姚娟 王丽娜 王建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8-1085,共8页
河南许窑沟金矿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共同控制的二郎坪群地层中,矿体主要产于牧虎顶花岗岩岩体与火神庙组接触带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 河南许窑沟金矿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共同控制的二郎坪群地层中,矿体主要产于牧虎顶花岗岩岩体与火神庙组接触带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含矿石英脉主要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气和H2O-NaCl-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期的均一温度主要为310~350℃,盐度一般为2%~7%;成矿晚期均一温度主要为300~340℃,盐度为10%~15%。综合分析认为,许窑沟金矿成矿过程比较复杂,成矿过程中有沸腾作用,同时又存在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作用,为构造破碎带型的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内乡县 许窑沟金矿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老湾金矿床上上河矿段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7
3
作者 寇少磊 杜杨松 +4 位作者 曹毅 陈建立 史革武 陈金铎 王丽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60,共16页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是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内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的上上河矿段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段的流体成矿过程。根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以及黄铁...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是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内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的上上河矿段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段的流体成矿过程。根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以及黄铁矿的粒度和晶形,将老湾金矿上上河矿段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粗粒自形黄铁矿(Ⅰ)、石英细粒半自形-他形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Ⅲ)及石英碳酸盐(Ⅳ)4个阶段。镜下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包裹体(LH_2O+LCO_2+VCO_2)、纯CO_2包裹体(LCO_2+VCO_2)、液相包裹体(LH_2O+VH_2O)及少量含子晶包裹体(LH_2O+VH_2O+S)。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均可见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有时可见含CO_2包裹体与液相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看做中温、低盐度、富CO_2的NaCl-H_2O-CO_2体系,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可能是由含CO_2包裹体所代表的Na Cl-H_2O-CO_2流体经不混溶形成的,三者在寄主矿物沉淀时,被同时捕获而共存。从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从303~379℃逐渐降低到138~195℃,盐度w(Na Cleq)从4.07%~9.59%逐渐降低到1.06%~2.74%。在成矿的第Ⅰ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而在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流体中的CO_2起泡分离再次引发了不混溶作用。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_2O从6.56‰~9.71‰经1.89‰~4.01‰变化到0.08‰,δDH_2O从-78.1‰^-64.2‰经-79.5‰^-76.3‰变化到-72.6‰,表明老湾金矿第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第Ⅱ阶段成矿流体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第Ⅲ阶段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比例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不混溶 河南老湾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生态空间识别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褚加计 张致远 +2 位作者 金中昊 乔翔宇 宁立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86,共7页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南太行地区是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通过多期遥感解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归并法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的生态...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南太行地区是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通过多期遥感解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归并法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的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变化明显,生态空间规模锐减,非生态空间迅速扩张;(2)各类型生态空间在不同时期内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农地空间是减幅最大的地类,研究区非农化趋势明显,而生态绿地空间小幅度减少,面积占比较为稳定,保证了研究区生态空间的平稳;(3)自然因素长期影响生态空间格局,而人文因素如城镇发展战略和国家政策对研究区的生态空间格局变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短时间尺度上造成生态空间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识别 演化进程分析 生态空间动态度 遥感解译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南湍源银多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点)--来自地质、流体特征及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胜利 姚娟 +2 位作者 吴清杰 李泳泉 张德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8-1627,共20页
豫西南湍源银多金属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分布有板厂铜多金属矿床、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许窑沟金矿床、银虎曼铅锌矿,以及万人洞沟、铁罗沟、万沟等金银矿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含矿有关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组成复杂,特别是富... 豫西南湍源银多金属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分布有板厂铜多金属矿床、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许窑沟金矿床、银虎曼铅锌矿,以及万人洞沟、铁罗沟、万沟等金银矿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含矿有关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组成复杂,特别是富气包裹体十分发育,而不含矿的石英包裹体类型简单,多为水盐包裹体。获得研究区内与成矿关系比较密切的卢家坪岩体和五龙潭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46Ma±7Ma和424.6Ma±4.9Ma,据此认为该区成矿时间最早可延伸至加里东期。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矿床矿点的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湍源银多金属异常区典型矿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与地层有关的火山喷流沉积及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SEDEX),火山作用提供成矿物质,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矿床,代表性矿床为银虎曼铅-锌矿床;②与构造有关的蚀变岩-石英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和围岩,朱-夏断裂带次级构造提供容矿空间,代表性矿床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许窑沟金矿;③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和围岩,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提供容矿空间,代表性矿床为板厂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集区 成矿过程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偃龙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建全 冯帅 +4 位作者 安超 席善峰 冯非凡 赵钦 王中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4-714,共11页
本文以偃龙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不同矿产的SiO_2、Al_2O_3、Fe_2O_3、FeO的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且总量较高,说明铝土矿在形成过程中,其源岩风化程度较高。Al_2O_3与SiO_2、Fe... 本文以偃龙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不同矿产的SiO_2、Al_2O_3、Fe_2O_3、FeO的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且总量较高,说明铝土矿在形成过程中,其源岩风化程度较高。Al_2O_3与SiO_2、Fe_2O_3、K_2O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TiO_2、A/S呈正相关关系。含矿岩系明显具有富集轻稀土、亏损HREE的特征,在垂向上,其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是Ce、La、Nd(均为轻稀土),低含量的是Tm、Ho、Eu、Lu。微量元素方面,偃龙铝土矿比山西铝土矿富集的元素有Li、Be、Sc、Ni、Cu、Zn、Zr等稀有金属元素和亲铜元素,而这些元素在贵州大竹园铝土矿中的含量比偃龙铝土矿更富集。偃龙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碳酸盐岩风化残余,在广泛海侵时,残余物质经搬运沉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偃龙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沟营林站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华杉 张晓军 +4 位作者 袁林 巩庆伟 张瀚夫 王小敏 薛生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0,共9页
东沟营林站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同时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数据,发现区内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酸性岩石,... 东沟营林站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同时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数据,发现区内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酸性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w(K2O)、w(Na2)O、w(TiO2)、w(FeOt)、w(MgO)、w(CaO)、w(Al2O3)、w(P2O5)与w(Si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岩浆分离结晶演化趋势;稀土元素大多具有铕负异常,配分曲线右倾,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微量元素的过渡族元素Cr、Co、Ni质量分数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Sr亏损,Rb富集,高场强元素Nb、P、Ti亏损。综合研究表明,其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同时与上地壳混染较多。其形成环境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阶段,受蒙古-鄂霍茨克海造山后伸展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双重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火山岩 地质地球化学 成因意义 东沟营林站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西峡县石门沟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小华 姚军明 +1 位作者 李晶 刘国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9-1452,共14页
河南西峡县石门沟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地体内,包含斑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独立的钼矿化,前者呈透镜状产于岩体内,后者呈脉状沿花岗岩裂隙充填。斑岩型钼矿化由花岗岩全岩矿化所致,矿物组合以钾长石-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 河南西峡县石门沟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地体内,包含斑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独立的钼矿化,前者呈透镜状产于岩体内,后者呈脉状沿花岗岩裂隙充填。斑岩型钼矿化由花岗岩全岩矿化所致,矿物组合以钾长石-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为标志;石英脉型钼矿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铋矿和石英-碳酸盐为标志。斑岩型钼矿化石英中发育CO2-H2O型、NaCl-H2O型包裹体以及含子晶包裹体,石英脉型钼矿化早阶段以CO2-H2O型和NaCl-H2O型包裹体为主,中晚阶段仅见NaCl-H2O型包裹体,无矿石英脉包含CO2-H2O型和NaCl-H2O型包裹体。斑岩型钼矿化捕获了H2O-CO2-NaCl体系的初始流体,其温度集中于270~400℃,盐度为4%~13%NaCleqv,流体压力为32~155MPa,对应深度为1.1~5.4km。石英脉型钼矿化早阶段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温度集中于240~330℃,盐度集中于2%~10%NaCleqv,压力为14~46MPa和101~153MPa,对应成矿深度3.5~4.6km;中阶段温度降为170~290℃,盐度降为2%~8%NaCleqv;晚阶段均一温度继续降至150~200℃,盐度为1%~6%NaCleqv。石英脉型钼矿化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盐度随均一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指示高温、高盐度、富CO2的岩浆热液与晚阶段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导致了钼金属的沉淀。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09.8±4.1Ma,本次研究获得的6件斑岩型钼矿化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109.0±1.7Ma,石英脉型钼矿化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107.1±0.6Ma,略晚于斑岩型钼矿化,与区内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近同时形成,指示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有关,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东秦岭钼矿省 石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广彬 刘国范 刘伟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6,共9页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Cu、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Cu、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Cu、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铜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找矿标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易志强 郭贤培 +3 位作者 文景 闫贺龙 谢珂 杨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延伸于豫陕两省边界至南阳盆地之间,隶属于商丹断裂带这一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通过对整个断裂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韭菜沟—母熊山区域的重点研究,分析了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 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延伸于豫陕两省边界至南阳盆地之间,隶属于商丹断裂带这一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通过对整个断裂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韭菜沟—母熊山区域的重点研究,分析了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矿产特征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金矿脉主要受西官庄—镇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2)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使得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进一步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Au及其他伴生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和富集,从而形成金矿床;(3)西官庄—镇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叠加了以Au为主的化探异常和高阻、高极化物探异常,往往直接指示了矿体的赋存位置;(4)研究区与老湾金矿区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位置、矿化蚀变特征以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矿(化)点或大比例尺物化探综合异常等找矿线索,各靶区均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官庄—镇平断裂带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找矿靶区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激电中梯在某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先年 徐遂勤 刘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6期6511-6514,共4页
介绍了激电中梯法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在某金矿勘查中。通过对数据处理解释,圈定7个激电异常,给出了矿区内极化体的大致走向,为在矿区外围和深部找矿提供了指导。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激电中梯 金矿 激电异常 极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内乡县板厂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雷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8,共7页
河南省内乡县板厂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中部,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岩带中。矿石类型有花岗岩类型和蚀变岩类型两种。通过对成矿流体、包体测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结合区域成矿... 河南省内乡县板厂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中部,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岩带中。矿石类型有花岗岩类型和蚀变岩类型两种。通过对成矿流体、包体测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床成矿条件分析表明:矿床成因应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模式为富含成矿元素的中酸性岩浆沿着朱阳关-夏馆断裂侵入,同时由于挤压作用,导致秦岭群雁岭沟组地层下俯,由岩浆分异后的高盐度成矿流体在上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在较浅的部位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含矿热液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温都尔各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巩庆伟 黄正将 +2 位作者 巩一帆 程远秋 易和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5-152,共8页
内蒙古温都尔各脱铅锌矿地处沙麦钨成矿带西南端,奥由特铜成矿带北东部,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矿床,前人研究较少涉及。为深入研究矿区成矿规律,根据区内最新找矿成果,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 内蒙古温都尔各脱铅锌矿地处沙麦钨成矿带西南端,奥由特铜成矿带北东部,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矿床,前人研究较少涉及。为深入研究矿区成矿规律,根据区内最新找矿成果,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铅锌矿体在空间上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存储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及场所;②矿体赋存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二长花岗岩为矿体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及物源;③矿石主要呈鳞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细脉状-星散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闪锌矿呈不均匀星散浸染状分布;④矿体多呈带状、少数呈透镜状产出,有分支复合及膨大收缩现象出现;⑤区内铅锌矿是由地下热水经溶解、置换、萃取形成含矿热液,随后期岩浆活动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在合适的位置沉淀成矿,该区铅锌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极化率异常为区内有利的找矿标志,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圈定了5处找矿靶区。其中,B1、B2、B4、B5靶区均分布于F1构造带上,首尾相连,成矿地质背景基本一致,实际上属于一个较大规模的靶区,靶区内构造蚀变带全长约6.2 km,已圈出的4条矿体平均真厚度为3.16 m,向下延伸200 m以上,Zn平均品位为1.03%,反映出靶区成矿潜力均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沙麦钨成矿带 奥由特铜成矿带 矿床地质特征 综合找矿模型 找矿标志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赖群生 樊中玲 +2 位作者 郭贤培 谢珂 邵世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分布于淅川县小陡岭蒲堂老灌河一带,地处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为查明区域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规模、矿石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相继开展了矿产普查、预查工作,并对整个... 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分布于淅川县小陡岭蒲堂老灌河一带,地处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为查明区域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规模、矿石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相继开展了矿产普查、预查工作,并对整个成矿带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石墨矿赋存于古元古代大沟岩组中,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片岩是石墨矿的主要赋存层位,矿层受地层控制明显,矿体与矿层基本吻合;②矿层多分布于成矿带西段和东段,中段较少,西段矿层多赋存于大沟岩组上部岩石组合中,中段及东段矿层赋存于中部岩石组合中;③西段矿石类型多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少量为石墨片岩型,中段和东段多为石墨片岩型,少量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④含碳沉积建造和区域变质作用是石墨矿床的主要成矿控制因素,成矿期为中、新元古代。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矿产勘查,在该成矿带上相继提交了小陡岭、徐家湾李家营、下大扒、柳树沟4个大型、特大型石墨矿产地;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靶区内矿产地外围均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石墨矿层。综合成矿预测结果表明:豫西南南秦岭石墨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可达上亿吨,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墨矿开采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石墨成矿带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靶区 含碳沉积建造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边墙里矿区银铜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进喜 方怀宾 +4 位作者 曹宇岗 黄正将 程远秋 赵德鑫 高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40,共9页
边墙里矿区位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东部,处于内蒙古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上,是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以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发育区,为成矿有利区段。该矿... 边墙里矿区位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东部,处于内蒙古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上,是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以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发育区,为成矿有利区段。该矿带现已发现双尖子山超大型热液型矿床、浩布高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为进一步查清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在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边墙里矿区进行矿产勘查工作,相继开展了1∶1万地质草测、1∶1万电法测量、1∶2.5万土壤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对矿区取得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内圈出了8条矿化带,矿化带主要位于构造蚀变带上,长度为20~550 m,出露宽度为0.6~8.0 m,与矿化有关的主要蚀变有硅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铜矿化等;②矿区共圈定了4条矿体,其中,2条铅矿体,1条银铅矿体,1条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矿床类型为构造热液型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带状等;③矿化带严格受控于地质构造,多呈NW、NE向带状、脉状展布,次级韧性-韧脆性构造带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部位;④矿区内圈出了10处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和5处激电异常,二者异常套合好,峰值明显,8条矿化蚀变带和4条矿体均分布于物化探异常内。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据此在矿区内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编号为B1,B2和B3),其中,B2区为矿区最有潜力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工作有望圈出有开采价值的矿体;根据地表探矿工作成果,预测矿区内远景银铜铅锌(334)资源量达到中型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铜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成矿规律 综合找矿模型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境阿尔山地区铁多金属矿成因类型、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惠 沈坤 +5 位作者 张辉 武利文 田景春 朱迎堂 杨辰雨 顾往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边境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且地质勘查程度低,长期以来找矿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将区内铁多金属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3...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边境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且地质勘查程度低,长期以来找矿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将区内铁多金属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3类,对经济价值巨大的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与蒙古国南蒙古、我国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矽卡岩都为与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钙矽卡岩,容矿围岩都含有利于矽卡岩矿床成矿的碳酸盐岩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该铁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褶皱控制,都为与大规模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的BIF型铁矿,都具有原始海相沉积后期变质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都为低品位矿石,主要容矿围岩都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阿尔山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并划分出不同成因矿床的成矿远景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该区有望发现大型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大中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及中小型热液脉型铁多金属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多金属矿 成因类型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方向 矽卡岩型 沉积变质型 阿尔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找矿中相关系数的等效性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金震 鞠霞 +1 位作者 张起 张杰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6-314,共9页
在矿体定位预测方面,利用相关系数的方法,似定量、定量地建立找矿模型在业内一直久攻未克,而这个难题的根源就在于无法实现不同自由度下相关系数的等效性比较。为解决这一难题,服务建模,指导找矿,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将相关系数临界值换算... 在矿体定位预测方面,利用相关系数的方法,似定量、定量地建立找矿模型在业内一直久攻未克,而这个难题的根源就在于无法实现不同自由度下相关系数的等效性比较。为解决这一难题,服务建模,指导找矿,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将相关系数临界值换算成F分布分位数,利用F分布分位数计算出等效指数(存真概率),通过等效指数和假定的统一自由度反算出等效的F分布分位数,再转化为等效相关系数,最终实现了不同自由度相关系数的统一自由度的转换。为了尝试等效相关系数的实用性,以河南省西峡县蒲塘金矿某矿体为例,对转换结果在找矿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效果良好,由此证明,利用不同自由度下的简单相关系数,通过统一自由度转换求取等效相关系数的方法是合理的;利用等效相关系数和矿体标高回归建立矿体深度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等效指数 自由度转换 等效相关系数 找矿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团山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高阳 张跃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豫南团山花岗岩是灵山岩体的一个独立单元,具有含斑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是在灵山序列主岩浆期后形成的第一个补充期产物,也是最大规模的补充期产物,基本代表了灵山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下限。为了限定此年龄和... 豫南团山花岗岩是灵山岩体的一个独立单元,具有含斑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是在灵山序列主岩浆期后形成的第一个补充期产物,也是最大规模的补充期产物,基本代表了灵山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下限。为了限定此年龄和研究灵山岩体与紧邻的肖畈小岩体的关系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团山花岗岩的两种岩石进行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团山花岗岩的基本地质特征。测试结果显示团山独立单元两种岩性的形成时间分别为129.90±0.63 Ma(MSWD=0.78)和129.92±0.61 Ma(MSWD=0.74),两种岩性形成时间基本一致。灵山岩体晚于肖畈岩体近10 Ma形成,推测两者为两期不同的岩浆活动产物。灵山及其附近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均具有与区域韧性断裂带形迹方向基本一致的北西-北西西轴线和接触界线,可作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事件和断裂事件的岩浆活动响应的证据。此外,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灵山岩体年龄测试数据发现灵山岩体的形成年龄集中分布于95~110 Ma、120~135 Ma,推测灵山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两次大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山 灵山 肖畈 花岗岩 LA-MC-ICP-MS 锆石U-PB年龄 豫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泌阳凹陷安棚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含碱地层层序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易承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泌阳凹陷位于南襄盆地东南缘,为一西北浅、东南深的陆相断陷型盆地,其沉降中心安棚地区古近纪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地层,主要天然碱矿层赋存于核桃园组核三段上部和核二段下部,并与白云岩地层密切相关。基于岩心、录井与地震等资料,该区古... 泌阳凹陷位于南襄盆地东南缘,为一西北浅、东南深的陆相断陷型盆地,其沉降中心安棚地区古近纪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地层,主要天然碱矿层赋存于核桃园组核三段上部和核二段下部,并与白云岩地层密切相关。基于岩心、录井与地震等资料,该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含碱岩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8个三级旋回。所含天然碱矿层位于基本层序顶部、二级或三级旋回的上部,含碱岩系地层层序由(纹层状)白云岩到天然碱矿层规律性变化。根据天然碱矿层垂向变化规律进行找矿预测和钻探中预判矿层位置,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根据该区盐类矿产沉积旋回的研究,一级旋回顶部有钾盐的显示,预示该区有寻找钾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地区 古近系 核桃园组 天然碱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桐柏县破山银矿矿床成因探讨
20
作者 张贤良 鞠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5,共7页
河南省桐柏县破山银矿位处秦岭-大别褶皱系,属围山城金银成矿带西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歪头山组(Pt2w)及零星分布的新生界第四系(Q);矿区位处河前庄倾伏背斜西南翼,构造主要表现为北西向展布的层间滑动断裂带,是区内银矿主要... 河南省桐柏县破山银矿位处秦岭-大别褶皱系,属围山城金银成矿带西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歪头山组(Pt2w)及零星分布的新生界第四系(Q);矿区位处河前庄倾伏背斜西南翼,构造主要表现为北西向展布的层间滑动断裂带,是区内银矿主要容矿构造;矿体呈不规则似层状、脉状产于层间滑动断裂带中。矿石类型有银矿石、银铅锌矿石和铅锌银矿石三种。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床可能形成形成于小于5km的浅部环境;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K+-SO2-型流体;成矿(早)中期以变质流体为主,成矿晚期深度变浅,逐渐演化为以大气水为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结合对区域成矿背景及控矿条件的分析认为:破山银矿矿床成因类型应属造山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滑动断裂带 容矿构造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类型 造山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