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吴发富
龚庆杰
石建喜
李建全
王中亮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河南省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西山阳-柞水矿集区斑岩铜钼金矿深部找矿模式及勘查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2011BAB04B05)资助
-
文摘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
关键词
豫西熊耳山
金矿床
控矿地质要素
区域化探异常
-
Keywords
Xiong' ershan in western Henan, gold deposits, ore-controlling geological factors, geochemical anomalies
-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提高金刚石钻头钻进效率的两项新途径
- 2
-
-
作者
田敏
杨建新
-
机构
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
-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2,共1页
-
-
关键词
钻进效率
金刚石钻头
小秦岭金矿田
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可钻性
含金石英脉
物质成份
微斜长石
钻进工艺
绳索取芯
设计深度
钻探施工
辅助时间
生产实践
技术方法
快速钻进
变质岩
研磨性
太华群
太古界
伟晶岩
小口径
起下钻
-
分类号
P634.5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34.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