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德胜 陈良 王滑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断裂构造中,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陡倾切层断裂次之。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薄脉状、透镜状、豆荚状。矿体厚度、品位较稳定。黄铁矿为主要载金属矿物,金在矿物中以独...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断裂构造中,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陡倾切层断裂次之。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薄脉状、透镜状、豆荚状。矿体厚度、品位较稳定。黄铁矿为主要载金属矿物,金在矿物中以独立矿物存在,其赋存形式有三种,即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以粒间金为主。矿石类型为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状-网脉状3种,黄铁矿化、硅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槐树坪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华群,与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的发现充分说明熊耳山地区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可以形成大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树坪 断裂构造 金矿体 金矿石 成因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高峰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白云母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葆华 胡荣国 +4 位作者 司建涛 赵义来 刘希军 李赛赛 沙培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1-483,共13页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包体(WM-2)、矿化斑晶(WM-3)以及基质(WM-4)4种形式产出的白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的WM-1和WM-2类型云母属于铁锂云母和富锂多硅白云母,WM-1白云母可能是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流体的作用下钾长石和铝硅酸盐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产物,而WM-2白云母则为WM-1白云母其后发生脱水熔融作用过程中的残留物,两者都属于广义上的原生白云母;WM-3和WM-4则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为后期热液成因的次生白云母。与原生白云母相比,次生白云母具有相对富硅、镁,贫铁、钠、钛、铝、锂和氟的特点,暗示在花岗斑岩上侵结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共存的流体在来源和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热液流体存在不连续演化的现象。早期流体相对富Fe、Ti、Li和F,其来源很可能是矿物分离结晶过程中由于熔体中水含量增加而压力的降低,导致岩浆中的水达到饱和而出溶流体;而晚期热液流体相对富含CO_(2)、MgO和SiO_(2),来源于浅部地壳或地表大气降水,携带了大量的CO_(2),并溶解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Mg和Si之后,沿早期形成的控矿构造进入深部与后期填充的花岗斑岩脉发生岩水反应,导致白云母发生绿鳞石和契尔马克替代:R^(3+)+Al^(Ⅳ)=Si+R^(2+)(R^(3+)=Al,Fe;R^(2+)=Mg,Mn),使其转化为普通白云母+绿鳞石的混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矿床 花岗斑岩 白云母 热液流体 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槐树坪矿区缓倾斜金矿体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7
3
作者 白德胜 杨怀辉 聂建民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18-26,共9页
槐树坪金矿是近年来在熊耳山地区发现的由缓倾斜断裂控矿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主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的层间滑脱缓倾斜断裂中,深入研究缓倾斜金矿体特征对确定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以及在熊耳山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具有重... 槐树坪金矿是近年来在熊耳山地区发现的由缓倾斜断裂控矿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主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的层间滑脱缓倾斜断裂中,深入研究缓倾斜金矿体特征对确定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以及在熊耳山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对槐树坪缓倾斜金矿体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缓倾斜矿体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的薄脉形态,沿走向、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稳定,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和钾化为主;Au元素与Bi、Ag元素显著相关,金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明显,前缘晕与尾晕元素叠加共存,呈现出"反分带"现象,说明矿体向深部仍有一定的延伸。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是槐树坪矿区最重要的含矿容矿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形态、产状及矿化富集区,综合分析认为沿缓倾斜矿体走向及倾向是找矿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滑脱构造 缓倾斜矿体 地球化学特征 槐树坪金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龙门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现国 李扬 +3 位作者 张晓丽 罗锐 叶建 何佳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1,共6页
洛阳龙门地热田位于洛阳断陷盆地西南部,依据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龙门地热田边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水温度场、热储构造发育特征,同时对龙门地热田地热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地热... 洛阳龙门地热田位于洛阳断陷盆地西南部,依据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龙门地热田边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水温度场、热储构造发育特征,同时对龙门地热田地热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地热田的形成受地质构造控制,属构造热储对流型地热田,草店断裂(F1)和魏湾断裂(F2)为龙门地热田的控热构造,伊河断层(F3)、朝阳—首阳山断层(F4)为地热田的导热、导水构造,寒武系灰岩为龙门地热田的热储层,上覆数百米的二叠系、三叠系砂岩、泥岩互层为该地热田热储层的盖层,龙门地热田地热水水温高达98.5℃,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 形成条件 龙门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遗迹科学解说方法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慧 石晨霞 罗自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183-186,288,共5页
针对国内地质公园大部分解说牌过于专业的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解说标识牌位置选择的4个原则、4种可供选择的位置,归纳了10种内容活泼、操作性强的地质遗迹解说方法,称之为"解说十法",并举例说明它们怎样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 针对国内地质公园大部分解说牌过于专业的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解说标识牌位置选择的4个原则、4种可供选择的位置,归纳了10种内容活泼、操作性强的地质遗迹解说方法,称之为"解说十法",并举例说明它们怎样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地质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解说 解说方法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功强 陈雨霖 +4 位作者 贾会冲 赵永刚 谢锐杰 刘四洪 李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十里加汗区带 晚古生代 致密砂岩 储集层流体 赋存状态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气水层 测井识别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陷落柱探测的井下综合物探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振威 李晓斌 +3 位作者 赵秋芳 徐招峰 李蒙 田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并行网络直流电法因可在工作面任意布设电极,可快速实现三维电阻率探测,地震反射共偏移法原理为反射波勘探原理,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开展井下数据采集;为了探查华北某煤矿西六采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其赋水性,确保回风上山掘进安全,基于... 并行网络直流电法因可在工作面任意布设电极,可快速实现三维电阻率探测,地震反射共偏移法原理为反射波勘探原理,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开展井下数据采集;为了探查华北某煤矿西六采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其赋水性,确保回风上山掘进安全,基于这两种物探方法在皮带巷和轨道巷布设了两条测线,经过井下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与分析,得到了电阻率反演剖面和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地质资料,对陷落柱的电性特征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陷落柱岩层连续性差,岩体较破碎;陷落柱底界发育深度超过底板60 m;陷落柱探查范围内及周围赋水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并行网络直流法 赋水性 地震反射偏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断陷盆地浅层孔隙地下水环境演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现国 狄艳松 +3 位作者 李扬 王春晖 曾文青 范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79,共3页
洛阳断陷盆地内河流冲积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含量逐渐增大,地下水水质变差。针对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变化趋势,基于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 洛阳断陷盆地内河流冲积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含量逐渐增大,地下水水质变差。针对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变化趋势,基于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岩层对各种污染物(NO3^-除外)的净化能力大于90%,包气带介质层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而对Cl^-净化能力较弱;研究区河流对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水稀释(总硬度减小)以及水质污染(NH+4含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 水化学特征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在孔隙型地热水中的运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庆 赵丽 王心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8,共5页
以河南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多孔介质,在水温40℃条件下,分别以Br-、NH4+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实验并采用CXTFIT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研究其运移机制。首先通过Br-的穿透实验确定了土柱的运移参数,然后讨论了NH4+的运移机制。研... 以河南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多孔介质,在水温40℃条件下,分别以Br-、NH4+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实验并采用CXTFIT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研究其运移机制。首先通过Br-的穿透实验确定了土柱的运移参数,然后讨论了NH4+的运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土柱的弥散度为0.492 cm,较高的弥散度值与40℃的水温及填充土柱在一定程度上的非均质性有关。实测的NH4+的穿透曲线能和双点位吸附溶质运移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地吻合。岩土对氨氮的阻滞系数较大为72.5,并且溶质的吸附存在速率限制步骤,这主要是因为低的达西流速及岩样中含有阳离子交换量极高的蒙脱石粘土矿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地热水 氨氮 运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环境下NO_3^-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丽 张庆 +1 位作者 刘小满 王心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0-324,共5页
以河南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多孔介质,在15~60℃的低温地热范围内,以硝酸盐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试验,并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来研究其运移机制。首先在40℃,达西流速2.62 cm/h、6.18 cm/h时研究了硝酸盐的运移机制... 以河南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多孔介质,在15~60℃的低温地热范围内,以硝酸盐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试验,并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来研究其运移机制。首先在40℃,达西流速2.62 cm/h、6.18 cm/h时研究了硝酸盐的运移机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然后探讨了运移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质的运移主要集中在可动区,不可动区的运移及质量传递可忽略,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其运移机制,并能有效预测硝酸盐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硝酸盐的纵向弥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及多孔介质的弥散度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Peclet数相反,由弥散引起的溶质运移作用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地球化学 多孔介质 地热环境 运移机制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的区域可利用水资源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丹丹 陈南祥 +1 位作者 李耀辉 刘凤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4,28,共4页
目前,水资源的价值理论和定价方法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而传统的水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客观体现水资源的全部价值。基于生态经济学中的能值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了区域可利用水资源的价值。论述了能值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目前,水资源的价值理论和定价方法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而传统的水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客观体现水资源的全部价值。基于生态经济学中的能值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了区域可利用水资源的价值。论述了能值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根据水文循环和能量转换从水资源的化学能这一角度提出了区域可利用水资源价值评估的能值分析方法及计算模型,并以中牟县的可利用水资源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来定量评估区域可利用水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价值评估 区域可利用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链效应的小秦岭乱石沟矿山泥石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付三 周春梅 杜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25-31,共7页
矿产开采过程中,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矿渣堆受到上级矿渣堆泥石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矿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山泥石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枣香峪乱石沟... 矿产开采过程中,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矿渣堆受到上级矿渣堆泥石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矿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山泥石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枣香峪乱石沟矿山泥石流为例,在计算矿山泥石流失稳滑动距离的基础上,分析各矿山泥石流灾害体之间潜在的链式触发关系,开展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评价研究;通过与未考虑灾害链效应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灾害链效应对沟谷流域矿山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合理性,可以为乱石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泥石流 灾害链效应 易损性评价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金源气煤萃取后的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东 张硕 +1 位作者 孔令菲 魏高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8,共5页
通过超声萃取的方法,采用苯、二硫化碳(CS2)和四氢呋喃(THF)三种溶剂对山东金源气煤的四种不同煤体结构煤(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进行了分级萃取,结合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柱层析法,对煤样的化学组成和族组成进行了测试... 通过超声萃取的方法,采用苯、二硫化碳(CS2)和四氢呋喃(THF)三种溶剂对山东金源气煤的四种不同煤体结构煤(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进行了分级萃取,结合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柱层析法,对煤样的化学组成和族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溶剂萃取率有增大的趋势;溶剂萃取作用下,C元素和H元素含量增加,S元素和O元素含量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煤中主要元素相对含量变化的体现;随着煤体破坏程度增加,气煤萃取物中的总烃含量增大,非烃类含量减小,与无烟煤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尽管煤体结构不同,但各煤样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族组分相对含量均呈现一致性的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煤 萃取率 元素组成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链效应的小秦岭乱石沟矿渣堆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付三 杜娟 周春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9-1315,共7页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堆 危险性评价 矿渣碎屑流 灾害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盆地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机理与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现国 杨国华 +1 位作者 谷芳莹 孙春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6,共5页
采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数学等综合研究方法,以环境演化观点为指导,利用PHREEQC软件研究了三门峡盆地地下水中Fe离子升高的机理,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1)人工开采地下水导致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 采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数学等综合研究方法,以环境演化观点为指导,利用PHREEQC软件研究了三门峡盆地地下水中Fe离子升高的机理,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1)人工开采地下水导致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面积变化导致了地下水流场的变化;(2)盆地沉积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富含Fe元素的矿物,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位下降、环境变化导致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使得地下水中Fe离子含量升高;(3)CO2和O2进入含水层以及地下水p H值降低是促使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EQC软件 模拟 演化机理 水化学 地下水 三门峡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 DEM在流域水文分析与模拟中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兰进京 于海洋 +2 位作者 陈琳 马慧慧 张慧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DEM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不同DEM分辨率尺度深刻影响着水文分析和水文过程模拟的结果。本文基于机载LiDAR获取的DEM数据,分析了不同分辨率LiDAR DEM在坡度提取、水文指数分析和流域特征参数提取中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基于SWAT... DEM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不同DEM分辨率尺度深刻影响着水文分析和水文过程模拟的结果。本文基于机载LiDAR获取的DEM数据,分析了不同分辨率LiDAR DEM在坡度提取、水文指数分析和流域特征参数提取中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分辨率DEM数据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坡度平均值减小,TWI平均值增大,SPI平均值减小,LSF均值先增大后减小,当分辨率为10 m时,LSF取得最大值;SWAT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分辨率的降低、坡度值的变小,地形湿度指数变大,蒸散发量增加,地表径流深减小,而土壤渗漏量与地下径流量则是先减小后增加,出现极值时DEM分辨率为10 m,与LSF出现极值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DEM 尺度效应 水文分析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明分析在常州地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文峰 李蒙 +1 位作者 王亮 刘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4,共7页
针对常州地区锡北构造逆断层下伏地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成像不理想问题,结合DS1井钻井地层和前期解释方案构建二维地质模型。基于常规观测系统分别在流沙层的上、中、下及旁边进行模拟激发并实施照明分析,沿目的层界面提取照明度、确... 针对常州地区锡北构造逆断层下伏地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成像不理想问题,结合DS1井钻井地层和前期解释方案构建二维地质模型。基于常规观测系统分别在流沙层的上、中、下及旁边进行模拟激发并实施照明分析,沿目的层界面提取照明度、确定阴影区。根据地震波的互易性原理,沿目的层界面在阴影区两侧进一步通过逆向照明分析,确定地表优势能量的接收范围,在优势接收范围内优化采集参数并进行有效的模拟分析,使阴影区照明度得到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实际剖面的对比验证,证实照明分析对锡北构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提高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明分析 锡北构造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滑滑坡滑带土强度及其参数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岱諠 曹世超 +2 位作者 吴琦 王现国 闫亚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147,共5页
金坪子滑坡Ⅱ区为一巨型蠕滑滑坡,为了研究该滑坡在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以滑坡Ⅱ区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剪切速率、不同含水率和正应力下的环剪试验,研究了其强度特性,结果表明:滑带土应变软化现象明显,已达到稳定残余... 金坪子滑坡Ⅱ区为一巨型蠕滑滑坡,为了研究该滑坡在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以滑坡Ⅱ区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剪切速率、不同含水率和正应力下的环剪试验,研究了其强度特性,结果表明:滑带土应变软化现象明显,已达到稳定残余状态的滑带土随着剪切速率的改变其抗剪强度出现增大的现象,并且正应力越大,强度恢复的幅度越大,其原因可能是剪切速率的改变使其剪切模式发生了变化;峰值强度参数中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线性减小,但黏聚力的变化幅度比内摩擦角的大,残余黏聚力与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残余内摩擦角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环剪试验 剪切速率 含水率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勘察与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现国 王晨旭 +1 位作者 苏阳艳 张晓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地下工程的围岩破坏是危害工程及人员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变形是地下工程勘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地下工程研究的基本对象。近年来,地下工程勘察与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采用现场观测、... 地下工程的围岩破坏是危害工程及人员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变形是地下工程勘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地下工程研究的基本对象。近年来,地下工程勘察与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采用现场观测、多种现场原位岩土试验、室内岩土试验等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不同围岩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构建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数值模型,科学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模式。在深埋长调水引水隧洞方面,系统研究了高精度综合物探勘察方法及岩体岩性特征、岩体结构组合单元划分方法。在超深矿山地下工程方面,通过巷道变形及支护破坏现场观测与评价,总结了矿山巷道现有支护体系形式,给出了基于UDEC、FLAC3D等软件的定量计算评价模型,对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地下工程围岩岩体三维地质结构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 围岩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植被固沙作用年内变化情况研究
20
作者 魏磊 张参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3,共4页
为评估植被防风固沙效应的年内动态变化情况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遥感影像资料等,按分辨率为1 km的栅格对单位面积植被的固沙量进行了逐月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市以县(区... 为评估植被防风固沙效应的年内动态变化情况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遥感影像资料等,按分辨率为1 km的栅格对单位面积植被的固沙量进行了逐月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市以县(区、市)为单元计算的单位面积植被年固沙量为6 375~15 371 t/km^(2),其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在时间上单位面积植被年固沙量约90%分布在3—6月,在空间上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单位面积植被年固沙量明显大于西北部风沙区的;季节变化对风蚀、植被生长及其防风固沙作用有明显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防风固沙作用对季节变化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植被 固沙量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