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EI指数的河南省干旱特征及与环流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路金强 甘容 +1 位作者 杨峰 左其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SPEI值,近50年来河南省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空间变化上,年及春、夏、冬季节都表现为西北干旱显著,东南相对湿润。从环流相关性来看,北大西洋涛动(NAO)、北极涛动(AO)、南方涛动(SOI)对河南省春、夏、秋三季干旱有着较强相关性,SOI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在年际上与河南省干旱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特征 北大西洋涛动(NAO) 北极涛动(AO)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的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甘容 李旖旎 +1 位作者 杨峰 翟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由大到小为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和生态用水足迹,其中豫北和豫中各市的水足迹深度较大;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差,其中豫北和豫中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差;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足迹的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水足迹强度效率效应和水资源承载力效应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三维水足迹模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原位钝化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林 赵钰 +3 位作者 于福荣 刘鹏 王小娟 唐金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原位钝化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近边结构光谱等技术研究生物炭钝化剂对稳定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机理。结果表明:①4种生物炭均能有效抑制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其中,5%投加量的杨木锯末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效率最高,达到72.27%。②石灰石粉末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性,投加量分别为5%和4%的杨木锯末生物炭与石灰石粉末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并在90 d的养护时间内持续有效。③添加杨木锯末生物炭和石灰石粉末能促进Pb(OH)_(2)、Pb_(3)(CO_(3))_(2)(OH)_(2)等稳定铅沉淀物质的生成,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态铅 生物炭 原位钝化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研究总结与方法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其亭 韩淑颖 李佳璐 《水利经济》 2019年第5期41-47,79,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和公益性诉讼不断增多。因此,急需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损害赔偿方法。基于对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研究的系统总结,从制度和方法两方面概括水环境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和公益性诉讼不断增多。因此,急需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损害赔偿方法。基于对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研究的系统总结,从制度和方法两方面概括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研究现状,分析在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水环境污染损害过程,设计一套应对水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实施方案,包括水环境污染损害风险预防、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现与定位、水环境主要污染物识别、水环境污染损失分析与计算、水环境污染善后赔偿与处罚。最后,针对不同水环境污染损害类型,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计算方法,以期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损坏赔偿公益性诉讼和法律评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损害赔偿 方法设计 赔偿额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亚坤 张伟 +3 位作者 左其亭 李佳璐 郝明辉 韩淑颖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现状,梳理了近年来中欧国家地表水污染物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斯瓦河等4个流域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治理;流域中抗... 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现状,梳理了近年来中欧国家地表水污染物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斯瓦河等4个流域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治理;流域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污染程度日渐严重,主要来源于中欧地区城市的污水排放。认为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进行针对化治理,加强国家之间关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合作,以促进中欧地区地表水环境的改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欧国家 地表水环境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NPI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家珂 甘容 +1 位作者 左其亭 杨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了明确流域非点源氮(N)、磷(P)营养物质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非点源关键污染源区,以伊洛河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量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生活和禽畜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负荷,借助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 为了明确流域非点源氮(N)、磷(P)营养物质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非点源关键污染源区,以伊洛河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量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生活和禽畜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负荷,借助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模型和SWAT模型,阐述流域非点源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N、P污染关键源区;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计算两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关性,评价改进后的PNPI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020年伊洛河流域N、P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均呈现出伊河、洛河两支流上游污染风险较低,中下游污染风险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N和P的极低、低、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伊洛河总面积的48.85%、14.61%、9.68%、14.64%、12.22%和55.48%、8.76%、11.14%、13.25%、11.38%;土地利用输出是流域产生N、P污染的主要源头,负荷量分别为20 643.62、3 033.31 t/a,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输出的N、P负荷量最大,分别为13 000.07、1 956.44 t/a,草地输出产生的N负荷量最小,为1 322.99 t/a,居民用地产生的P负荷量最小,为113.61 t/a;改进后的PNPI模型与SWAT模型模拟的N、P污染负荷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达到0.6,表明改进后的PNPI模型适用于该研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 输出系数法 SWAT模型 伊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甘容 李旖旎 +1 位作者 郭林 唐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106,共8页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足迹 Spearman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城区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林 唐辉 +3 位作者 郭晓静 刘沙沙 何欣琳 马晓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开发形式。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在对郑州市已有地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中层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 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开发形式。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在对郑州市已有地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中层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大类13个指标,其中基坑稳定性、潜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富水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好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适宜性中等区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东风渠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西的区域,适宜性差区分布在龙湖附近及京广高速铁路以东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区沿水库、南水北调工程、铁路、地下文物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开发条件整体适宜性中等。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适用性较强,可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且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城市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适宜性 地下空间 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基坑工程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LSS模型的渭河流域非平稳气象干旱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甘容 顾淑倩 +2 位作者 高勇 郭林 侯晓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目的]识别气候变化影响下降水序列的非平稳特性,评估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为干旱管理及风险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基于GAMLSS模型构建以大尺度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非平稳标准化降水指数(NSPI),结合历史干旱事件和Copula概率分析,并... [目的]识别气候变化影响下降水序列的非平稳特性,评估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为干旱管理及风险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基于GAMLSS模型构建以大尺度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非平稳标准化降水指数(NSPI),结合历史干旱事件和Copula概率分析,并与传统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大尺度气候因子对降水序列的影响具有季节性,AOI,SOI和ENSO指数对研究区降水影响最广泛,并且以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非平稳模型拟合效果在各月份均优于平稳模型。结合游程理论和历史干旱事件,发现NSPI在干旱事件识别中表现更好,NSPI识别的特旱事件的发生频率比SPI高。此外,SPI和NSPI的干旱特征变量的二维联合分布的最优Copula函数分别为Frank和Gumbel,通过对比联合概率和重现期,发现SPI低估了干旱发生的风险。[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考虑非平稳特性的NSPI表现出了更准确的干旱特征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非平稳 GAMLSS 气候因子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信阳市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容 孔令迪 +3 位作者 郭林 高勇 王英男 唐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系统面临的风险日益严重,探究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信阳市水资源实际情况,从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层面选取18个指标确立信阳市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系统面临的风险日益严重,探究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信阳市水资源实际情况,从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层面选取18个指标确立信阳市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灰关联分析法、TOPSIS法,分别从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之间关联度和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等3个方面对信阳市2012—2021年的水资源系统韧性展开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好地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的评价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2012—2021年信阳市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主要为等级Ⅱ和Ⅲ,变化趋势总体是上升的,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韧性 模糊综合评价法 TOPSIS法 灰关联分析法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月径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甘容 马超鑫 +3 位作者 高勇 郭林 侯晓丽 路学永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针对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TL)和变分模态分解(VMD)组合的二次分解,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月径流预测模型STL-VMD-SVM。该模型利用STL将原始径流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季节项、趋势项... 针对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TL)和变分模态分解(VMD)组合的二次分解,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月径流预测模型STL-VMD-SVM。该模型利用STL将原始径流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季节项、趋势项和残差项,并通过VMD将残差项分解为IMF s。建立SVM模型预测季节项、趋势项和IMF s,所有IMF s的预测值之和为残差项的预测值,季节项、趋势项和残差项之积为原始径流序列的最终预测值。基于伊洛河流域黑石关站及黄河干流高村站的月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实例应用及普适性评价,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伊洛河黑石关站径流预测,所提模型验证期的NSE、MAPE、RMSE、R分别为0.977,13.705%,0.327,0.991,其预测精度均优于单一模型和一次分解模型,STL-VMD二次分解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在黄河干流高村站径流预测中验证期的NSE、MAPE、RMSE、R分别为0.979,8.509%,3.263,0.989,也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预测 二次分解 STL VMD SVM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陶洁 曹阳 左其亭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利用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对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中的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生物入侵和珍稀物种检测与监测、生物量估测、... 利用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对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中的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生物入侵和珍稀物种检测与监测、生物量估测、生物多样性检测与分析和产卵繁殖调查等,指出环境DNA技术未来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应着重在环境DNA浓度与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公共数据库的丰富、通用引物的设计以及环境DNA技术全过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河流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 物种监测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ARMA模型的年径流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金萍 许敏 +1 位作者 张鑫 肖宏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河川径流,提高年径流的预测精度,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6年的实测年径流量为研究数据,采用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相结合的方法,建立CEEMDAN-ARMA组合模型,并将组合模型的预... 为了更好地预测河川径流,提高年径流的预测精度,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6年的实测年径流量为研究数据,采用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相结合的方法,建立CEEMDAN-ARMA组合模型,并将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单一的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单一ARIMA模型的拟合优度;组合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31%,比单一的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63%。由此可见,CEEMDAN-ARMA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一的ARIMA模型,利用CEEMDAN分解得到的IMF分量序列作为ARIMA模型的输入数据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CEEMDAN ARMA模型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水资源调配模型及和谐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洁 李行 +2 位作者 孙鑫豪 路振广 左其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引黄灌区普遍特征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构建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多维目标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建立引黄灌区水资源和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模型和评估体系应用到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基于模型解集中选取的4种代表性优化... 基于引黄灌区普遍特征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构建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多维目标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建立引黄灌区水资源和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模型和评估体系应用到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基于模型解集中选取的4种代表性优化调配方案进行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选定P_(4)方案为赵口二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开展和谐评估和多方案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灌区和谐度明显提高,通过对和谐度较低的地下水开采率、农业用水比例、城镇化率、人均粮食产量、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调控后,和谐度可进一步提高到0.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调配模型 和谐评估 和谐调控 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金萍 李红宾 +1 位作者 肖宏林 张鑫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6,共5页
为了提升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精度以及了解黄河源区降雨、径流、泥沙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实测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降雨—径流、径流—泥沙两变量误差修正模... 为了提升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精度以及了解黄河源区降雨、径流、泥沙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实测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降雨—径流、径流—泥沙两变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降雨—径流—泥沙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两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模型解释性更强,更能定量表现黄河源区径流量—降雨量—输沙量之间的关系;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3%,可以用于黄河源区年径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理论 误差修正模型 径流预测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比较及实例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洁 李行 左其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归纳湖泊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组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水文学角度与生态学角度2个方面,故从这2个角度总结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其中:水文学方法主要考虑湖泊长序列水文要素,具体... 归纳湖泊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组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水文学角度与生态学角度2个方面,故从这2个角度总结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其中:水文学方法主要考虑湖泊长序列水文要素,具体有最低水位法、水量平衡法和换水周期法等;生态学方法多同时考虑湖泊生态和水文要素,具体有曲线相关法、生态演变分析法和功能法等。不同方法的主要原理、适用性各有不同。以太湖为例,选择最低水位法、换水周期法和生态演变分析法3种方法进行实际应用与结果比较,得到太湖生态需水分别为36.01亿、27.14亿和38.81亿m^(3)。综合比较分析后,认为生态演变分析法在计算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水文与生物状况,计算结果最合理,故最终确定太湖湖泊最小生态需水为38.81亿m^(3)。该研究为系统了解并合理选择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开展湖泊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需水 计算方法 CITESPACE 最低生态水位 生态演变分析法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辉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娟 刘玉平 +2 位作者 叶霖 缪应理 张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4-676,共13页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构造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长期以来矿床成因备受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主要以矽卡岩矿物-辉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特征基础之上,对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构造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长期以来矿床成因备受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主要以矽卡岩矿物-辉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特征基础之上,对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电子探针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矽卡岩的形成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由深至浅辉石端元组分具规律性变化,为Di-Hd→Di→Di-Hd,推测在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中,流体的酸碱度和氧化环境发生过较明显的变化,前期处于一个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后变为相对氧化的碱性环境,为矿区多金属元素共同成矿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沉淀环境。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石中含较高的Zn、In、Sn等成矿金属元素,与老君山花岗岩及矿区隐伏岩体中成矿元素进行对比,矿区隐伏岩体中成矿元素明显亏损,间接表明都龙矿区矽卡岩的形成受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控制。同时,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石成分与矿化关系密切,在距隐伏花岗岩体50~300 m范围内,矿化明显,是寻找Sn、Zn、Cu、W等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找矿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运行对径流—泥沙关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金萍 肖宏林 张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0,50,共5页
为研究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为例,采用CEEMDAN方法对建库前后水沙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与集对分析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分析水沙随机变化复杂性及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库前水沙各序列具... 为研究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为例,采用CEEMDAN方法对建库前后水沙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与集对分析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分析水沙随机变化复杂性及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库前水沙各序列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水库运行对多时间尺度下水沙关系影响显著;径流量、输沙量在短周期上以同一度和联系度为主,在长周期上以对立度为主,且水库运行后二者之间的同一度和联系度减小,差异度和对立度增大;水库运行后径流量与输沙量的熵值同步变化的关系被打破,二者之间熵值年际变化较稳定,说明水库运行改变了水沙同步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EMDAN方法 集对分析理论 信息熵理论 水库运行 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金萍 张鑫 肖宏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65,共8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确定气候特征突变年份,进而根据黄河源区气象站2015年前日照、气温、风速及降水数据,应用粗糙集及集对分析相关理论构建黄河源区气候特征联系度模型,结合Mann-Kendall及R/S方法探讨黄河源区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结...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确定气候特征突变年份,进而根据黄河源区气象站2015年前日照、气温、风速及降水数据,应用粗糙集及集对分析相关理论构建黄河源区气候特征联系度模型,结合Mann-Kendall及R/S方法探讨黄河源区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90年前相比,黄河源区气候特征存在向不稳定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针对黄河源区保护措施的实施遏制了变差的趋势,效果较为明显,但对于改变黄河源区现阶段整体变差趋势的效果较弱,且Hurst指数为0.38,系统具有反持续性,促使该状态的转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集对分析理论 粗糙集理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综合改变度动态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金萍 张鑫 肖宏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25,5,共5页
根据龙羊峡水库下游贵德水文站1954~2017年流量数据,利用粗糙集理论、集对分析理论及变化范围法确定水文综合改变度,通过集对-马氏链评估方法建立了一种关于水文综合改变度的动态评估模型,探讨龙羊峡水库水文综合改变度变化及趋势。结... 根据龙羊峡水库下游贵德水文站1954~2017年流量数据,利用粗糙集理论、集对分析理论及变化范围法确定水文综合改变度,通过集对-马氏链评估方法建立了一种关于水文综合改变度的动态评估模型,探讨龙羊峡水库水文综合改变度变化及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时段预测及稳态预测有较好的表现;2013~2017年时段的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相同,同为中度改变;现阶段水文综合改变度处于高度改变状态,但具有逐渐向好的态势,经多个周期变化达到稳定态势后呈现为低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变化范围法(RVA) 粗糙集理论(RS) 集对分析理论(SPA) 马尔科夫链(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