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农业面源总磷污染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兴明 李玲 +3 位作者 范行行 尚元一 李栋浩 吴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5,共12页
为评估面源总磷(TP)污染排放量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高产量和高投入量为特点的河南省为例,基于清单分析法评估2000—2020年研究区各县TP污染排放量,探讨TP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污染来源和空间集聚情况,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地... 为评估面源总磷(TP)污染排放量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高产量和高投入量为特点的河南省为例,基于清单分析法评估2000—2020年研究区各县TP污染排放量,探讨TP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污染来源和空间集聚情况,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地理探测器识别TP污染的关键驱动因素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河南省TP排放量从1.051×10^(5)t上升至1.158×10^(5)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化肥和畜禽养殖是TP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两者贡献率从80.23%上升至82.52%。河南省TP排放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特征。邓州市、滑县的TP排放总量最多,分别为3 525.60、3 126.07 t;TP污染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以及西南部分县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条件(解释度q=0.617)、磷肥施用量(q=0.496)、高程(q=0.324)和坡度(q=0.340)是TP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随机森林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条件、磷肥施用量、坡度、城镇化率和环境规制是TP污染的驱动因素中相对重要性较高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政策影响了河南省TP污染排放量,而且驱动因素的影响机制不同,未来需制定针对性的农业发展和管理政策,这对提高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总磷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和情景预测
2
作者 史新杰 谭雪勤 +3 位作者 周茹 熊晋冉 李玲 李栋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85-5893,共9页
选取土地管理、粮食种植、畜牧养殖3类指标对2000~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合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和格局,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主要驱动因素并预测了基准、低碳、高碳情景下的河... 选取土地管理、粮食种植、畜牧养殖3类指标对2000~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合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和格局,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主要驱动因素并预测了基准、低碳、高碳情景下的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2000~2021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6年达到峰值5849.52万t,2021年较2006年下降40.60%;各地市农业碳排放分布不均,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土地翻耕面积、农村人口数量、行政区面积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城镇化率为负向驱动因素.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已于2006年达峰值,在3种情景下,2022~2030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均持续下降,与达峰状态相比下降范围分别为2241.55~2470.73万t,2245.67~2482.22万t,2240.10~2459.74万t.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南省各地市未来农业碳减排路径提供依据,确保“双碳”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如宇 范莹 +2 位作者 栗滢超 李鸣慧 屈梦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0-487,共8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计量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 本研究通过构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计量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耦合度由低度耦合上升为勉强耦合;耦合协调度在2007—2011年由低度协调上升到勉强协调,2011—2012年由勉强协调转变为低度协调,2012—2016年保持低度协调状态;预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007—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远未达到最优状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议从技术、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地规模经营 农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河南省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时空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滢 陈伟强 +4 位作者 郭宇龙 姬广兴 陈轶楠 盛思雨 邓亚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目的】进行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模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高效治理面源污染和农业生态保护。【方法】综合农业分区、地形、种植模式、熟制、土地覆被等因素,划分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10和2020... 【目的】进行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模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高效治理面源污染和农业生态保护。【方法】综合农业分区、地形、种植模式、熟制、土地覆被等因素,划分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10和2020年河南省农田氮素面源污染状况进行时空模拟,并对输出负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大部分地市的氮素输出负荷总量及氮素排放强度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地市间差异明显,高氮素排放强度地区为南阳、信阳和驻马店市。氮素输出强度与地均施氮肥量、数字地理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降雨量、农田比例和坡度5个因素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输出强度与地均施氮肥量和降雨量密切相关。氮素排放强度分级结果表明,南阳、信阳和驻马店市存在一定范围的中高强度的排放区。【结论】揭示了河南省农田面源污染高排放强度区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相关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和精确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氮素 面源污染 InVEST模型 偏相关分析 强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伽马模型的河南省生态空间辨识与格局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驭航 李玲 +2 位作者 王秀丽 路婕 李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7,225,共8页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依托ArcGIS 10.5平台,根据研究区生态本底状况选择评价指标,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利用模糊伽马模型辨识生态空间,并提出了生态空间优化格局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生态空间分为生态保护空间、限制约束空间、控制缓冲空间、优化开发空间4种类型,生态保护空间面积为13668.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限制约束空间面积为19161.78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63%,控制缓冲空间面积9434.67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2%,优化开发空间面积为122480.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根据生态空间辨识结果提出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将研究区域划定为“三区、两带、3块”,分别为太行山生态红线保护区、大别山生态红线保护区、伏牛山生态红线保护区;沿黄河生态保护带、沿淮河生态保护带;豫东平原生态保护块、豫西丘陵生态保护块和豫北丘陵生态保护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空间 模糊伽马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系统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演化特征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耿艺伟 陈伟强 +3 位作者 张金鑫 王珂 张锋 马月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190,共10页
[目的]定量研究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2000—2018年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的演化特征,指导沿黄地市社会生活,生态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协调发展。[方法]通过构建SEPLR(social-ecological-production landscape resilience,社会—... [目的]定量研究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2000—2018年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的演化特征,指导沿黄地市社会生活,生态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协调发展。[方法]通过构建SEPLR(social-ecological-production landscape resilience,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运用有序加权平均法设置情景偏好,绘制不同政策引导下恢复力预测图。[结果](1)从总体特征看,2000—2018年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SEPLR值为0.47~0.52之间,呈上升趋势,城市间空间差异逐渐增大,指数相似地区集中分布。(2)演化特征上,社会系统恢复力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缓慢增强,分别在0.14~0.65,0.08~0.30波动,生产系统恢复力变化微弱,在0.12~0.31波动;空间上,SEPLR及各子系统整体呈"中部强两边弱"的分布态势,层级结构具有集聚性。[结论]河南省沿黄地市在"维持现状型""生态优先型""开发优先型""农业优先型"4种政策情景下,"生态优先型"恢复力最高,未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考虑"生态优先型"政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 沿黄干流地区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维红 黄珺嫦 张二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9-697,共9页
运用SD模型,以2018年为基准年,构建了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现状型、发展型、节约型以及综合型4种仿真情景,对河南省2019—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型方案水资源压力较大,水资源供需差额不断增... 运用SD模型,以2018年为基准年,构建了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现状型、发展型、节约型以及综合型4种仿真情景,对河南省2019—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型方案水资源压力较大,水资源供需差额不断增加;发展型方案水资源压力最大;节约型方案水资源充足,但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综合型方案效果最佳,注重经济的平稳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未来可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等措施来减缓水资源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SD模型 情景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1
8
作者 文倩 李小弯 +2 位作者 郧雨旱 李青松 孟庆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作者从农业水土、社会、经济、生态4方面构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分析模型,研究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作者从农业水土、社会、经济、生态4方面构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分析模型,研究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灌溉面积、农林水利工程投资比例、第一产业比重、农田化肥使用量、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人口密度、农机化程度、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与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数等,它们对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累计贡献率为81. 55%。2) 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逐渐降低,由2006年的-0. 06下降到2015年的-0. 20,降低了233%,研究期内,全省仅郑州、济源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加,其余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 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最高、南部中等、东部与北部最低;同时两级分化不断加剧:高水平承载力城市由4个减少为2个,低水平承载力城市由4个增加到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 投影寻踪模型 评价指标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珺嫦 华轩轲 +1 位作者 贾梦瑶 岳帅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3,共8页
[目的]研究河南省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北方集约粮食主产区耕地合理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构建耕地利用变化贡献度、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量刻画耕地数量... [目的]研究河南省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北方集约粮食主产区耕地合理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构建耕地利用变化贡献度、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量刻画耕地数量形态和空间形态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3S”手段予以空间可视化。[结果]①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形态经历了剧烈的转型过程,耕地净减少量为5609.93 km^(2),减少幅度达22.78%。②分阶段而言,2015—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变化幅度最大。③耕地空间形态上整体呈现以郑州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分布特征;豫中片区耕地利用转型幅度变化最大,豫西片区耕地利用转型幅度变化最小,豫北、豫南和豫东片区变化适中。[结论]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差异,需要重点关注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和豫中片区耕地利用转型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转型 显性形态 时空特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蔚霖 郭鑫 汤义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25-130,共6页
以河南省邓州市和淮滨县的土地信托流转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2个地区“政府主导”模式和“商业信托主导”模式的不同,评估了其方案措施,总结了各模式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相关部门推广土地信托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 以河南省邓州市和淮滨县的土地信托流转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2个地区“政府主导”模式和“商业信托主导”模式的不同,评估了其方案措施,总结了各模式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相关部门推广土地信托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流转 土地信托流转模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力-潜力”视角的宅基地整治时序研究——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金鑫 陈伟强 +3 位作者 耿艺伟 张锋 马月红 刘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433,共9页
为科学安排宅基地整治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用地空间优化,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整治阻力评价,并根据权属调查数据进行潜力测算,结合各行政村的整治阻力与整治潜力分异,形成整治时序优先级。结... 为科学安排宅基地整治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用地空间优化,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整治阻力评价,并根据权属调查数据进行潜力测算,结合各行政村的整治阻力与整治潜力分异,形成整治时序优先级。结果表明:受基础设施和房屋破旧率等因素影响,行政村单元间整治阻力分异明显,强、中、弱阻力级分别含有38、101、158个行政村。研究区理论整治潜力(面积)23.22 km^(2),“浅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4.33~5.55 km^(2),“深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19.36km^(2)。结合整治阻力和整治潜力,得到最优先、次优先、末优先三级整治时序,其分别含有98、161、38个行政村,形成以“时序优先级、对象、违占面积、违占时间”四维差异计价违占使用费倒逼宅基地退出的整治模式,按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本研究综合考虑阻力和潜力分异而形成的整治时序安排对于宅基地整治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时序 农村宅基地 整治潜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胥慧敏 王秀丽 +1 位作者 李玲 石峡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286-293,共8页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作布局优化。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驻马店市发展潜力评价为高等级;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中等级;焦作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济源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低等级。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以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规模设施农业;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经济区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安阳市、商丘市、周口市因其生态问题严重适合发展有机设施农业;其他地市发展一般设施农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发展潜力评价 布局优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潜力评价与障碍因子识别的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二林 李纪伟 +4 位作者 叶青青 陈伟强 汶家卉 张帅 张少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0-1052,共13页
科学划分村庄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村庄发展策略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村庄发展潜力,识别阻碍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类型和数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村庄分类和分区,制定差异化的... 科学划分村庄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村庄发展策略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村庄发展潜力,识别阻碍村庄发展的障碍因子类型和数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村庄分类和分区,制定差异化的村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新县村庄发展潜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呈现南北部和县城周边较高、东西部较低的总体空间格局,坡度、地质条件、人口和村庄用地规模、距县城和卫生院距离等是限制新县村庄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其中东南部的田铺乡和西南部的卡房乡个别村庄障碍因子数较多,未来继续保留发展的难度较大。新县全域村庄划分为特色保护类23个、城郊融合类9个、集聚提升类79个、搬迁撤并类13个、整治改善类69个,占比分别为11.92%、4.66%、40.93%、6.74%、35.75%,并采用SKATER空间聚类算法划分村庄发展分区,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分区村庄发展特征、优势和短板提出针对性村庄发展策略。本研究可为村庄发展障碍因子识别及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等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障碍度模型 村庄发展潜力 SKATER空间聚类算法 乡村振兴 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玲 王珂 +3 位作者 王秀丽 路婕 黎鹏 张少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综述了土地复垦的内涵和复垦土壤概念、特性、相关人为土壤分类等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复垦土壤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对复垦土壤资源的农业利用需求强烈,亟须系统、定量、详细的土壤类别提供对应的土壤信息,为今后复垦土壤利用及类似... 综述了土地复垦的内涵和复垦土壤概念、特性、相关人为土壤分类等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复垦土壤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对复垦土壤资源的农业利用需求强烈,亟须系统、定量、详细的土壤类别提供对应的土壤信息,为今后复垦土壤利用及类似人为干扰强烈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人为扰动 复垦土壤 土壤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阳县黄河背河洼地耕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秀丽 杨一鸣 +2 位作者 陈伟强 李玲 关小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3-861,共9页
以原阳县1980—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ENVI4.3、ArcGIS10.5、Fragstats4.2、SPSS20.0平台软件,采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指数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原阳县1980—2015年的耕地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规律及... 以原阳县1980—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ENVI4.3、ArcGIS10.5、Fragstats4.2、SPSS20.0平台软件,采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指数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原阳县1980—2015年的耕地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地类,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9.5%,耕地的优势度指标高于其他地类,其中旱地的优势度高于水田。(2)耕地的总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对该地区景观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耕地斑块的形状一直保持较为复杂的形态,耕地作为最大斑块类型其优势度有所下降。(3)影响耕地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因素为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与农业科技水平,人口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指数 演变特征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力约束-概率抉择”的确权宅基地整治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鑫 耿艺伟 +3 位作者 银超慧 邓亚茹 马月红 陈伟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64-273,共10页
精准确定整治对象是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的前提,也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宅基地确权调查等多源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人均标准测算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系数修正法得到村级整治潜力,以地块尺度的确权宅基地图斑... 精准确定整治对象是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的前提,也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宅基地确权调查等多源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人均标准测算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系数修正法得到村级整治潜力,以地块尺度的确权宅基地图斑为基本整治单元,结合上位引导、现状驱动、意愿阻碍综合评价得到各确权地块的整治概率作为整治优先度的抉择标准,以豫东平原毛堌堆镇为研究区,分村、逐地块进行确权宅基地整治模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毛堌堆镇确权宅基地的理论整治潜力共计208.32 hm^(2),现实整治潜力为117.17 hm^(2),占现状确权宅基地面积的24.24%;2)整治概率小于0.5、0.5~0.6之间、0.6以上的确权宅基地分别占现状面积的54.60%、17.85%、27.55%;3)基于各村潜力约束,确权宅基地整治模拟共计选择4512个确权宅基地作为被整治单元,整治面积达117.79 hm^(2),其中,整治概率高于0.65的共计85.13 hm^(2)。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以确权宅基地图斑为基本单元进行宅基地整治模拟,可以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具体精确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 模拟 确权宅基地 整治潜力 整治概率 豫东平原 地块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粮化”管控下耕地利用优先序与调整分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程秀 王秀丽 赵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269-273,共5页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不同耕地利用分区,针对分区内的耕地提出差异化的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以耕地利用优先序评价结果来看,安阳市一级粮作区面积为91 789.0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8%;二级粮作区面积为216 329.5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97%;三级粮作区面积为100 255.1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55%,可以看出安阳市大部分耕地粮食生产的优先级很高,适合作为粮食生产用地使用;叠加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安阳市耕地利用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补划潜力区、质量提升区、可调整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利用优先序 耕地保护 调整分区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秀丽 李程秀 +3 位作者 刘瑜歆 冀正欣 李玲 蔚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218,共7页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分区 提升路径 宜耕性评价 原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差异化的双层级村庄分类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艺伟 陈伟强 +2 位作者 张金鑫 杨一鸣 马月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86,共9页
村庄分类与空间布局优化是精准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村庄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为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该研究以“发展”与“精明收缩”为不同目标导向,在行政村与自然村层级分别借助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与韧性... 村庄分类与空间布局优化是精准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村庄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为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该研究以“发展”与“精明收缩”为不同目标导向,在行政村与自然村层级分别借助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与韧性理论形成双层级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在行政村层级,以“发展”为目标导向,基于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构建村庄发展资本评价和Pajek复杂社会网络形成行政村类型。在自然村层级,以“精明收缩”为目标导向,基于韧性理论的村庄优化韧性指数对自然村内部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振兴策略。结果表明:1)在行政村层级,以“发展”为目标导向,将村庄划分为城郊融合型24个、集聚提升型84个、整治改善型195个与特色保护型8个。2)在自然村层级,以“精明收缩”为目标导向,在每个行政村内部形成一个重点村,并引导拆迁撤并型村组向其精明收缩,其中,重点村303个,拆迁撤并村582个。3)依据目标差异化导向,在行政村层级,对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整治改善型和特色保护型四类村庄类型分别提出以“发展”为导向的针对性振兴策略。在自然村层级,对每个行政村内部的自然村提出以“精明收缩”为导向的渐进式优化方向。研究可为村镇布局优化重构、乡村振兴战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分类 布局优化 双层级 布尔迪厄资本理论 韧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小麦高产区化肥施用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玉姝 韩燕来 +2 位作者 柴汕 高慧珊 李青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4,共8页
为了探究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选取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域,采用面访式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小麦施肥数据,并参照原中国农业部“3414”试验推荐施肥量作为生态安全临界阈值,对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 为了探究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选取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域,采用面访式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小麦施肥数据,并参照原中国农业部“3414”试验推荐施肥量作为生态安全临界阈值,对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氮肥和磷肥施用强度分别超过国家“3414”试验推荐值112.9%和82.2%,钾肥施用强度低于国家推荐值,仅为其77.5%;施肥强度与小麦产量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高化肥施用强度并不一定带来高产量;小麦产量对氮肥和磷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不敏感,在钾肥施用环境风险达到严重程度时产量会受到影响且降低。随着氮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的增加,其对应农户比例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中度环境风险时最大(36.8%);不同磷肥施用环境风险等级的对应户比例(除重度风险时较小5.3%)分布较为均匀,介于20.6%~26.6%范围;不同钾肥施用环境风险等级的对应农户比例随风险程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度以上风险等级的农户比例均在10%以下。这说明该区域小麦生产中,无论是从资源节约,还是从环境风险防控的角度,均应采取控氮、减磷、补钾的施肥策略,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小麦高产区 化肥施用环境风险 面访式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