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伽马模型的河南省生态空间辨识与格局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驭航 李玲 +2 位作者 王秀丽 路婕 李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7,225,共8页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依托ArcGIS 10.5平台,根据研究区生态本底状况选择评价指标,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利用模糊伽马模型辨识生态空间,并提出了生态空间优化格局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生态空间分为生态保护空间、限制约束空间、控制缓冲空间、优化开发空间4种类型,生态保护空间面积为13668.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限制约束空间面积为19161.78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63%,控制缓冲空间面积9434.67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2%,优化开发空间面积为122480.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根据生态空间辨识结果提出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将研究区域划定为“三区、两带、3块”,分别为太行山生态红线保护区、大别山生态红线保护区、伏牛山生态红线保护区;沿黄河生态保护带、沿淮河生态保护带;豫东平原生态保护块、豫西丘陵生态保护块和豫北丘陵生态保护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空间 模糊伽马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系统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边光谱特征和XGBoost算法的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宇龙 李岚涛 +2 位作者 陈伟强 崔佳琪 王宜伦 《红外》 CAS 2020年第11期33-43,共11页
研究了基于氮肥效应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叶绿素浓度,探讨了XGBoost算法在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中的适用性。利用该算法构建了冬小麦叶绿素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将其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以及人工神经网络(Neur... 研究了基于氮肥效应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叶绿素浓度,探讨了XGBoost算法在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中的适用性。利用该算法构建了冬小麦叶绿素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将其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以及人工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基于一阶微分光谱(First-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数据集的估算模型表现最好。通过对比建模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rivation,RPD)发现,XGBoost算法的效果最佳。(3)通过波段重要性分析发现,XGBoost算法的8个重要波段均在738~753 nm范围内。与8个常用的红边指数相比,通过XGBoost算法筛选到的8个一阶微分光谱波段对叶绿素浓度的准确估算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该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高光谱信息挖掘手段来估算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绿素浓度 高光谱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粮化”管控下耕地利用优先序与调整分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程秀 王秀丽 赵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269-273,共5页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不同耕地利用分区,针对分区内的耕地提出差异化的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以耕地利用优先序评价结果来看,安阳市一级粮作区面积为91 789.0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8%;二级粮作区面积为216 329.5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97%;三级粮作区面积为100 255.1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55%,可以看出安阳市大部分耕地粮食生产的优先级很高,适合作为粮食生产用地使用;叠加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安阳市耕地利用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补划潜力区、质量提升区、可调整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利用优先序 耕地保护 调整分区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A综合评价模型的耕地质量定级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卓倩 赵贤妤 +2 位作者 张莉坤 吴天 孟庆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3-367,375,共6页
为准确掌握耕地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满足当前国土管理需要,对耕地质量定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以LESA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结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及相关土地提质工程成果,综合分析评定了耕地质量级别,并以耕... 为准确掌握耕地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满足当前国土管理需要,对耕地质量定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以LESA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结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及相关土地提质工程成果,综合分析评定了耕地质量级别,并以耕地产能为依据验证了定级结果。结果表明: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固始县的耕地分为6-13级,级别越高,耕地质量越好。其中,9-13级的耕地自然条件较优,地块规则,利于机械耕作;6-8级的耕地自然质量水平较差,集中连片程度低,耕作较为不便。根据耕地产能对定级结果可靠性进行验证,定级结果符合实际产出。基于LESA综合评价模型的耕地质量定级方法不仅继承和沿用了耕地分等成果,还通过选取工程指标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突破原有规程法定级结果仅在县域内可比的限制,为耕地定级方法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定级 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综合评价模型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