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小麦和小麦粉中铝本底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尹红娜 郑纯宇 +2 位作者 张亚勋 高海东 王法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8906-8911,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和小麦粉中铝本底情况,为监管部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小麦及其制品中含铝标准修订提供帮助。方法在河南省17个地市共采集了569份小麦、小麦粉和麸皮样品,样品直接从农户家或者农村小磨坊中获取,确认没有添加含铝添...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和小麦粉中铝本底情况,为监管部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小麦及其制品中含铝标准修订提供帮助。方法在河南省17个地市共采集了569份小麦、小麦粉和麸皮样品,样品直接从农户家或者农村小磨坊中获取,确认没有添加含铝添加剂后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铝含量。结果小麦、小麦粉和麸皮中铝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92、15.14、58.32 mg/kg,结果表明小麦中铝元素主要集中在麸皮中。结论调查结果为相关生产加工者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小麦粉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还可为制订适合本地的小麦及其制品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修订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粉 麸皮 铝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协同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研究
2
作者 程永霞 张羽萱 +5 位作者 马燕 朱欣红 张立攀 陈玲 黄现青 宋莲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处理时间的单因素变量法,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的较优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汁中游离糖组成及含量。结果采用两种酶分段处理的方法,控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60 U/g、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 6.0、饱和碳酸钙溶液添加量9.6%、通氧处理时间4h,可有效消耗龙眼汁中原始葡萄糖和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使葡萄糖消耗率达到93.56%,并使龙眼汁中低聚果糖占比由果糖基转移酶单独处理时的31.72%提高到58.08%。结论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处理龙眼汁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基转移酶 葡萄糖氧化酶 龙眼汁 低聚果糖 低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低GI食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梦瑶 王法云 +2 位作者 张立攀 王俊朋 李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2期165-169,共5页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健康。谷物食品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长期食用对血糖控制尤其不利。因此,能够缓解血糖问题的谷物低GI(glycemic index, GI)食品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食品组分及加工方式对谷物食品GI值...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健康。谷物食品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长期食用对血糖控制尤其不利。因此,能够缓解血糖问题的谷物低GI(glycemic index, GI)食品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食品组分及加工方式对谷物食品GI值的影响,总结了谷物低GI食品的种类,提出了目前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谷物低GI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低GI食品 糖尿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中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4
作者 陈玲 王学方 +3 位作者 李智宁 张立攀 李晓 宁二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分别为31.45、32.64 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11、40.67 mg/g,其次是酯键合态酚和糖苷键合态酚,不溶性结合态酚含量较低;两种牡丹花游离酚均含有1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白藜芦醇、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大波斯菊苷;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中主要成分是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游离酚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丹凤、香玉牡丹花游离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855.03、367.10、230.54μmol/g和499.06、290.64、196.39μmol/g;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15、13.87μg/mL。研究结果对丹凤和香玉多酚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游离酚 酯键合态酚 糖苷键合态酚 不溶性结合态酚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虫腈的危害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胡骁飞 魏凤仙 +4 位作者 李向力 孙亚宁 姚静静 邢云瑞 徐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226-1233,共8页
食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地环境、种植过程、养殖过程、产品加工、货物流通、贮存及货架存放等各个环节,因此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氟虫腈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在作物害虫控制、家庭宠物... 食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地环境、种植过程、养殖过程、产品加工、货物流通、贮存及货架存放等各个环节,因此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氟虫腈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在作物害虫控制、家庭宠物寄生虫防控、娱乐场所环境卫生改善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氟虫腈残留对水体、土壤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损害了有益生物的生理健康乃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健康和安全。2017年,欧洲爆发了由氟虫腈引起的毒鸡蛋事件,该事件爆发凸显出做好氟虫腈监控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氟虫腈的应用、残留危害及监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检测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危害 监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衰老相关的脂氧合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章银良 马庆一 +1 位作者 刘远远 张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是果蔬成熟衰老中的关键酶。我们从大豆中提取了脂氧合酶,在植物体外用酶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进行了其活性抑制的研究,以便筛选出更多的抑制剂。结果发现:半胱氨酸、维生素C、TBHQ等抗氧化剂...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是果蔬成熟衰老中的关键酶。我们从大豆中提取了脂氧合酶,在植物体外用酶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进行了其活性抑制的研究,以便筛选出更多的抑制剂。结果发现:半胱氨酸、维生素C、TBHQ等抗氧化剂以及厚朴和白芍的95%乙醇提取液对脂氧合酶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抑制 脂氧合酶 抑制剂 果蔬 保鲜 成熟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7
作者 章银良 伍季 鲍彤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1-25,46,共6页
综述了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危害,以及检测抗生素残留的各种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验法、免疫法等,指出应用免疫法快速检测试剂盒或生物传感器是今后抗生素残留控制与监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检测 牛奶 检测试剂盒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冻干保护剂的优化及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周莉 平洋 +2 位作者 谭静 章建军 尹红娜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150-156,共7页
为提高微胶囊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存活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配冻干保护剂的最佳比例,同时考察了保护剂的加入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剂最佳组成为低聚果糖浓度为2%,脱脂乳粉... 为提高微胶囊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存活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配冻干保护剂的最佳比例,同时考察了保护剂的加入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剂最佳组成为低聚果糖浓度为2%,脱脂乳粉浓度为6%,甘露醇浓度为0.6%,海藻糖浓度为9%。由此制备的微胶囊冻干存活率为86.7%;模拟胃液处理2.5 h后,微胶囊中的LB存活率为63%;模拟肠液处理60 min,活菌数在9 log(CFU/mL)左右;4℃贮存60 d后,冻干微胶囊中LB存活率达79%。因此,添加复配冻干保护剂可以有效提高LB微胶囊对不良环境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剂 保加利亚乳杆菌 微胶囊 存活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酶法糖基化交联改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余留印 乔明武 +3 位作者 李向力 赵秋艳 黄现青 宋莲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共5页
大豆分离蛋白(SPI)用木瓜蛋白酶适度水解再与氨基葡萄糖在转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进行糖基化交联改性,制备高乳化性能SPI。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氨基葡萄糖与SPI质量比、SPI水解度和交联反应时间为自变量,以乳化活性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 大豆分离蛋白(SPI)用木瓜蛋白酶适度水解再与氨基葡萄糖在转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进行糖基化交联改性,制备高乳化性能SPI。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氨基葡萄糖与SPI质量比、SPI水解度和交联反应时间为自变量,以乳化活性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SPI糖基化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氨基葡萄糖与SPI质量比0.96∶1、SPI水解度0.64%、交联反应时间3.29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改性SPI乳化活性为16.97 m2/g,是未改性SPI乳化活性的3.25倍,乳化稳定性提高了35个百分点,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氨基葡萄糖 改性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花生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微 纵伟 王培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低温下花生油的超临界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花生粉碎粒度、CO2气体流量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均匀实验方法确立花生油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 ... 研究了低温下花生油的超临界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花生粉碎粒度、CO2气体流量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均匀实验方法确立花生油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 MPa,萃取温度59℃,物料粉碎度20目,气体流量30 kg/h,萃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可达95%以上,花生油品质较好,清香味纯正,花生粕的蛋白活性保持率可达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超临界CO2 均匀实验 蛋白活性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杜仲叶功效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立攀 孙超伟 +4 位作者 樊济军 王俊朋 李冰 赵梦瑶 关炳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杜仲叶功能成分的差异性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旨在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改善杜仲叶功效品质,满足其高质量发展需求。方法:针对灵宝、卢氏两地8个不同海拔杜仲叶中5种活性成分开展分析检测,并进一步评价其DPPH·...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杜仲叶功能成分的差异性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旨在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改善杜仲叶功效品质,满足其高质量发展需求。方法:针对灵宝、卢氏两地8个不同海拔杜仲叶中5种活性成分开展分析检测,并进一步评价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结果:不同海拔杜仲叶活性成分差异性较大,总黄酮含量介于18.56~174.76 mg/g之间,绿原酸含量介于1.71~28.22 mg/g之间,总多酚含量介于49.96~176.32 mg/g之间,京尼平苷酸含量介于0.174~5.95 mg/g之间,桃叶珊瑚苷含量介于0~24.88 mg/g,除桃叶珊瑚苷外其他活性成分均在610 m海拔处含量最高,桃叶珊瑚苷在931 m处最高。海拔610 m处杜仲叶DPPH·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均为最高,与抗氧化功能相关性较高的物质主要为总黄酮、绿原酸、总多酚,且均为正相关。结论:海拔高度对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具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610 m海拔处的杜仲叶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可以作为理想抗氧化原料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海拔 活性成分 抗氧化 相关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莉 平洋 +2 位作者 谭静 张亚勋 罗蓓蓓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194,共5页
益生菌作为有益菌,是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人类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独特的营养与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和饲料等各个领域... 益生菌作为有益菌,是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人类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独特的营养与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和饲料等各个领域。文章介绍了益生菌中乳酸菌的概况和最新检测方法,为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乳酸菌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淀粉生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微 王中荣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该文综述抗性淀粉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介绍抗性淀粉对人体健康特殊功能,如控制体重、防糖尿病、降血脂,改善便秘等。
关键词 抗性淀粉 生理功能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梦瑶 张文杰 +2 位作者 张立攀 王法云 陈俭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97,共5页
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进行提取研究。根据6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趋势,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溶剂pH 4.5、超声浸提时间25 min、超声浸提温度40℃、溶剂中乙醇浓度70%,测得提取物的得率为4.... 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进行提取研究。根据6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趋势,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溶剂pH 4.5、超声浸提时间25 min、超声浸提温度40℃、溶剂中乙醇浓度70%,测得提取物的得率为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绿原酸 提取工艺 超声辅助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法提取柿子叶中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立攀 周莉 +6 位作者 关炳峰 王法云 刘红伟 高火亮 贾艳 罗蓓蓓 李鹏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87-91,共5页
对柿子叶中的总黄酮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提取研究。研究5种因素条件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趋势,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如下:当超声浸提次数2次、超声浸提时间50 min、超声浸提温度60℃、溶剂中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7(g/mL),效... 对柿子叶中的总黄酮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提取研究。研究5种因素条件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趋势,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如下:当超声浸提次数2次、超声浸提时间50 min、超声浸提温度60℃、溶剂中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7(g/mL),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测定提取物的得率为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超声辅助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莉 王晓瑞 +6 位作者 平洋 谭静 张立攀 朱海华 关炳峰 刘红伟 徐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193,共6页
为克服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耐酸的缺点,建立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方法。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包埋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1.5%、氯化钙... 为克服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耐酸的缺点,建立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方法。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包埋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2%、120 min固化时间,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8.96%。该工艺条件下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胃液中,微胶囊在120 min,保持完好;而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60 min完全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微胶囊 包埋 耐酸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静 平洋 朱海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比较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和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优缺点。方法采用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N/T 1895-200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测试片... 目的比较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和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优缺点。方法采用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N/T 1895-200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高浓度菌液(102 CFU/mL)时,国标法和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差异,测试片法计数较困难,国标法检测结果值更准确,但测试片法在简便性、检测时间等方面都优于Baird-Parker法。结论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根据实际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 3M测试片法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冻干保护剂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莉 平洋 +2 位作者 谭静 罗蓓蓓 王法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208-6212,共5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冻干保护剂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冻干保护剂对益生菌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合,优化其工艺。结果经-80℃预冻1 h,冷冻... 目的探究益生菌冻干保护剂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冻干保护剂对益生菌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合,优化其工艺。结果经-80℃预冻1 h,冷冻干燥48 h (-40℃、25 Pa)后,益生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甘油2%,脱脂乳6%,L-半胱氨酸3%,木聚糖10%,在此优化条件下,存活率为82.75%。结论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加入冻干保护剂可以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保护剂 益生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莉 朱海华 +2 位作者 关炳峰 张亚勋 罗蓓蓓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免疫磁珠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领域中。本研究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免疫磁珠(Immune magnetic beads)检测方法,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免疫磁珠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领域中。本研究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免疫磁珠(Immune magnetic beads)检测方法,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添加量、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反应时间、免疫磁珠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的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的研究,确定了单增李斯特菌抗体添加量50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μL,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结果表明免疫磁珠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灵敏度底限为10-7,相应的细菌浓度为14cfu/mL。该方法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因此研究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检测 单增李斯特菌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概况及新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莉 王永 +2 位作者 王法云 朱海华 张立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感染后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和动物腹泻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安全及健康。因此研究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及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及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感染后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和动物腹泻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安全及健康。因此研究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及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及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预防食物中毒,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