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疗效的Meta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解传奇 张令令 +1 位作者 李淑珍 贾亚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t,NGC,EBSCO,EMBASE,CNKI,,CBM数据库。由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时经过讨论或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 Man 5.3完成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均是以应用吲哚青绿对比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598例,通过比较术后3个主要临床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现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组的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吲哚青绿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OR=0.10,95%CI(0.01,0.19)];在术后裂孔闭合率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短期内视力恢复快,优于吲哚青绿,是较理想的内界膜染色剂。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青绿 亮蓝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非穿透 羊膜植入 青光眼 开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离 ,于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 ,然后逆行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下来 ,将羊膜移植于巩膜裸露区。结果  31例翼状胬肉患者随访 6~ 18mo,仅 1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白联合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力,其中<0.05者1眼,0.05~0.3者14眼,0.3~0.5者11眼,0.5~1.0者2眼。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眼压14mmHg以下20眼,14~21mmHg8眼;平均眼压为(12.8±3.7)mmHg。术后Ⅰ型滤过泡8眼(28.6%),Ⅱ型15眼(53.6%),Ⅲ型5眼(17.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denhar综合征6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GOLDENHAR综合征 角膜移植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7~14岁82例(13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实验组加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7~14岁82例(13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实验组加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有效率42.42%,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P-VEP中p100波幅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实验组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左旋多巴能有效提高大龄弱视患儿视力,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左旋多巴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12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81例(82眼),Ⅱ期植入29例(30眼)。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71眼(8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12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81例(82眼),Ⅱ期植入29例(30眼)。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71眼(86.59%),0.5以上27眼(32.93%)。Ⅱ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26眼(86.67%),0.5以上6只眼(20.00%)。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在术中并发眼内出血及术后人工晶体移位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Ⅰ期植入术。结论Ⅰ期和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均能提高术后视力,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中出血发生率低,术后人工晶体偏离中心发生率小。Ⅱ期植入术后炎症反应轻,术中容易并发性出血,术后易发生人工晶体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朱红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L^(-1)N-乙酰半胱氨酸混合培养24 h。通过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法、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基质胶(Matrigel)法、Western blot等检测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增殖情况、迁移能力、管腔形成、p38MAPK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H组RF/6A细胞中ROS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数量均显著高于CO组、CH组(均为P<0.05)。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迁移面积(像素)分别为31268±1397、56489±2653、39684±1864,细胞管腔形成数量分别为(1.06±1.12)个、(6.04±2.24)个、(3.08±3.67)个,3组间细胞迁移面积、管腔形成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H组RF/6A细胞中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组、C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hemerin对RF/6A细胞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ROS介导的MAPK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活性氧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匹罗卡品滴眼液引起虹膜后粘连
9
作者 曹嵘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匹罗卡品 虹膜后粘连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曹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26例148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伤后无光感与伤后有光感治疗有效率经X2检查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2周内开始治疗与2周以上治疗组有效...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26例148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伤后无光感与伤后有光感治疗有效率经X2检查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2周内开始治疗与2周以上治疗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伤后立即失明,就诊时间晚者,治疗效果差。结论视神经损伤恢复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多途径给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外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李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64例(64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眼视力恢复满意,其中术后第2天39例(39眼)视力>0.5;术后...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64例(64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眼视力恢复满意,其中术后第2天39例(39眼)视力>0.5;术后1周50例(50眼)视力>0.5;术后1个月3例(3眼)最佳矫正视力<0.5,63例(63眼)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少数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少量虹膜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经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成本低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东风 曹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82-38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作为基本组;集合不足型患者44例为集合不足组。分析三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以及术后眼位矫正情况。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视功能无差异,术后三组患者视功能均有所好转并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以及集合不足组正位率分别为83.3%、81.2%以及54.6%。分开过强组与基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与集合不足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根据分型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其中以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预后较好,集合不足型预后较差。但由于三种类型的斜视对应手术方式不同,如何进一步排除手术因素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 分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