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联合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分析、病理对照及诊断效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光耀 隋愿 +3 位作者 李依明 李玉舟 郑吟诗 黄文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与能谱CT、MR HR-VWI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判断能谱CT、MR HR-VWI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能谱CT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脂质斑块、内部出血斑块、钙化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HR-VWI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以T1WI等信号、3D TOF带状低信号为主,脂质斑块T1WI、PDWI、3D TOF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内部出血斑块T1WI、PDWI、T2WI高信号多见,3D TOF混杂或高信号多见,钙化斑块T1WI、PDWI、T2WI、3D TOF均多见不规则低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与MR HR-VWI检出率(92.45%比96.23%)、准确度(88.68%比94.34%)、特异度(85.71%比90.48%)和敏感度(78.13%比81.2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联合MR HR-VWI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0.914(95%CI 0.827~0.984))高于能谱CT(0.819(95%CI 0.698~0.941))和MR HR-VWI(0.859(95%CI 0.750~0.967))。结论:应用能谱CT、MR HR-VWI均能有效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能谱CT联合MR HR-VWI可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