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华 张红威 +5 位作者 周贤惠 艾力曼·马合木提 李耀东 张疆华 邢强 汤宝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观察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1-01至2012-01新疆地区20家县级、地市级和省级三级甲等(简称三级)医院5 357例出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心衰病因、... 目的:观察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1-01至2012-01新疆地区20家县级、地市级和省级三级甲等(简称三级)医院5 357例出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心衰病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及药物治疗现状。结果:5 357例患者中,汉族2 295例(42.8%),维吾尔族2 255例(42.1%),其他民族807例(15.1%);平均年龄为(64.60±12.77)岁。慢性心衰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50.8%)、高血压(31.8%)、扩张型心肌病(7.2%)。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比例在县级医院440例/682例(64.5%)和地市级医院1180例/1557例(75.8%)明显高于三级医院967例/3 118例(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362,P<0.001)。县级、地市级医院心衰患者平均左心房内径([44.7±8.8)mm(、39.5±8.1)mm]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6±11.1)mm(、56.9±11.1)mm]较三级医院[(37.3±7.1)mm、(53.8±9.7)mm]增大,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县级、地市级较三级医院降低分别为(41.9±10.5)%、(42.3±13.0)%vs(46.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衰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分别占72.8%、66.8%、46.6%、45.5%、26.8%。但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县级医院(61.4%,51.5%)和地市级医院(72.3%,58.3%)较三级医院(75.6%,74.3%)低,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县级医院(57.9%)和地市级医院(73.8%)的使用率较三级医院(30.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新疆地区住院患者慢性心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县级和地市级医院的心衰患者病情较三级医院重,治疗慢性心衰药物中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县级和地市级医院较三级医院低,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县级和地市级医院使用率较三级医院高。新疆地区心衰患者治疗与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基层医院是心衰治疗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实践
2
作者 高鹏 《中国医院》 2003年第12期62-64,共3页
文章介绍了该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实行竞争机制的用人制度,富有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及推行诊疗组和主诊医生负责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 医院 人事制度 改革 发展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联合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分析、病理对照及诊断效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光耀 隋愿 +3 位作者 李依明 李玉舟 郑吟诗 黄文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与能谱CT、MR HR-VWI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判断能谱CT、MR HR-VWI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能谱CT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脂质斑块、内部出血斑块、钙化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HR-VWI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以T1WI等信号、3D TOF带状低信号为主,脂质斑块T1WI、PDWI、3D TOF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内部出血斑块T1WI、PDWI、T2WI高信号多见,3D TOF混杂或高信号多见,钙化斑块T1WI、PDWI、T2WI、3D TOF均多见不规则低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与MR HR-VWI检出率(92.45%比96.23%)、准确度(88.68%比94.34%)、特异度(85.71%比90.48%)和敏感度(78.13%比81.2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联合MR HR-VWI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0.914(95%CI 0.827~0.984))高于能谱CT(0.819(95%CI 0.698~0.941))和MR HR-VWI(0.859(95%CI 0.750~0.967))。结论:应用能谱CT、MR HR-VWI均能有效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能谱CT联合MR HR-VWI可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硕 王勇 +1 位作者 陈淑霞 赵明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但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却高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但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却高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25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及血栓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725例ITP患者中非血栓组704例(97.1%)、血栓组21例(2.9%)。血栓组患者年龄≥5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脾切除、狼疮抗凝物(L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疾病状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66,95%CI(1.008,19.797),P=0.049)〕、疾病状态〔慢性ITP:OR=3.046,95%CI(1.067,8.699),P=0.037〕、高血压史〔有:OR=9.031,95%CI(1.930,42.272),P=0.005〕、糖尿病史〔有:OR=5.919,95%CI(2.078,16.863),P=0.001〕、激素使用>8周〔是:OR=4.119,95%CI(1.465,11.580),P=0.007〕、LA〔阳性:OR=3.426,95%CI(1.145,10.254),P=0.028)〕、aCL〔阳性:OR=4.064,95%CI(1.357,12.169),P=0.021〕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725例ITP患者中发生动脉血栓12例(1.7%)、静脉血栓8例(1.1%)、形成动静脉血栓1例(0.1%)。结论年龄≥50岁、疾病状态为慢性ITP、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LA阳性、aCL阳性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ITP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其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卢兆安 王传文 +3 位作者 吕晓龙 韩枫 周建国 郭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AS患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AS患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指标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等体格检查情况。选取同期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AS患者及对照组股骨颈、大转子、腰椎及全髋关节骨密度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AS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异常情况与病程、年龄、炎症指标等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S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3例AS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6.6±5.9岁,2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平均年龄38.9±4.0岁(P>0.05)。病例组中位病程5(3,7)年。病例组股骨颈(0.86±0.17)、大转子(0.85±0.12)、腰椎(0.90±0.10)、全髋关节(0.88±0.16)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0.98±0.21、0.94±0.15、1.16±0.14及0.9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股骨颈、全髋关节骨量异常与病程、年龄、炎症指标、枕墙距和指地距呈负相关,与胸廓活动度和脊柱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大转子骨密度异常与年龄、ESR、CRO、枕墙距呈负相关,与胸廓活动度和脊柱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ESR、CRP、指地距、胸廓活动度与AS骨质异常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b=1.33,P=0.01)、ESR(b=0.75,P=0.04)为AS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患者股骨颈、大转子、腰椎及全髋关节骨密度均低于同龄健康人,股骨颈、全髋关节骨量异常与病程、年龄、炎症指标、枕墙距和指地距、胸廓活动度和脊柱活动度有关联,而病程、ESR为AS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正常与轻度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学指标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昱 万雪莲 +2 位作者 王成宝 李惠 王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分析ALT轻度异常(1×ULN≤ALT≤2×ULN)与ALT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病理学、病毒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存在的差别,为其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把9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且ALT≤2×ULN的患者分为两组,肝功... 目的:分析ALT轻度异常(1×ULN≤ALT≤2×ULN)与ALT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病理学、病毒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存在的差别,为其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把9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且ALT≤2×ULN的患者分为两组,肝功能正常组(55例)和肝功能轻度异常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血清HBV-DNA和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1)ALT轻度异常组和ALT正常组比较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ALT正常组肝组织炎症程度≥G2的百分比为58.18%(32/55),ALT轻度异常组肝组织炎症程度≥G2的百分比为86.05%(37/43)。(2)ALT轻度异常组与ALT正常组HBV-DNA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ALT轻度异常组与ALT正常组T细胞亚群比较,CD3+、CD8+T细胞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LT轻度异常和ALT正常的慢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指征方面存在差别,ALT轻度异常的慢乙肝患者有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临床病理 免疫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路文革 张建平 赵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脑梗死患者68例,行常规MRI、DWI、DTI检查,并应用DTT技术进行CST三维重组,于发病7 d内...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脑梗死患者68例,行常规MRI、DWI、DTI检查,并应用DTT技术进行CST三维重组,于发病7 d内和3个月时测量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将CST受累程度分为4级。根据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1组(96~99分,大致恢复正常,16例)、2组(51~95分,部分恢复,34例)、3组(≤50分,恢复差,18例),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脑梗死区FA值及CST受累程度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发病7 d内和3个月时3组FA的变化幅度[(0.05±0.06、0.08±0.07、0.18±0.02)、(0.11±0.02、0.21±0.06、0.3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d内F=32.821,3个月时F=192.372,均P〈0.05)。DTT显示CST病变侧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发病7 d内CST等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682,P〈0.01),3个月复查CST等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728,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区FA值降低及CST受累程度均与运动功能预后有关。MR DTT能直观显示CST受累程度,可为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和其部分机制 被引量:32
8
作者 田珂 庞宏永 朱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和其部分机。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进行西医常规基...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和其部分机。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进行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和清洁换药,对照组加以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情况进行对比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周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素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踝肱指数(ABI)及趾肱指数(TBI)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的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临床症状在溃疡面积、溃疡深度、肉芽生长、溃疡炎肿、疼痛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清除炎性反应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液流变学 纤维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8 疗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低热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玉龙 许春进 韩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3-814,817,共3页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功能性低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和安慰剂对照法 ,对 5 4例功能性低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8例 ,口服帕罗西汀每次 1片 (2 0mg 片 ) ,每天一次 ,共服 8周 ;对照组 2 6例 ,口服安慰剂每次 1片。每天一...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功能性低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和安慰剂对照法 ,对 5 4例功能性低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8例 ,口服帕罗西汀每次 1片 (2 0mg 片 ) ,每天一次 ,共服 8周 ;对照组 2 6例 ,口服安慰剂每次 1片。每天一次 ,共服 8周 ;应用功能性低热评定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4、 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低热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在第 8周末 ,治疗组的 2 8例患者中 ,有效者分别为 2 2例 (78 6% )和 2 3例(82 1% ) ;而对照组 2 6例中 ,分别为 7例 (2 6 9% )和 8例 (3 0 8% )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13 3 5 ,χ2 =14 46,P <0 0 1)。结论 :帕罗西汀是治疗功能性低热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热 帕罗西汀 治疗功能 安慰剂 对照组 治疗组 口服 周末 应用功能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3-I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文革 张建平 +1 位作者 代允义 赵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34-638,共5页
目的:评价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90 d内卒中发... 目的:评价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对TIA后发生卒中风险进行ABCD2、ABCD3-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纳入的136例TIA患者中,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19例(14.0%),无死亡及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持续时间≥60 min(OR=1.060,95%CI:1.012~1.112)是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6%(4/72)、18.5%(10/54)、50.0%(5/10),ABCD3-I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7.1%(6/84)、52.0%(13/25),ABCD3-I与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 AUC为0.839(95%CI:0.766~0.896),明显高于ABCD2 AUC的0.783(95%CI:0.704~0.849;P<0.01)。结论 ABCD3-I评分法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其准确性优于ABCD2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危险因素 ABCD2 AB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建国 廖文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 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群英 郭瑞珍 +1 位作者 唐文台 肖庆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4例鼻NK/T淋巴瘤和17例良性淋巴结病变...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4例鼻NK/T淋巴瘤和17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中细胞凋亡和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5.8%(11/24)和62.5%(15/24);Survivin表达上调与p53高表达密切相关(P<0.05);凋亡指数与Survivin、p53蛋白明显呈负相关(P<0.005)。Survivin过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3),但p53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鼻NK/T淋巴瘤的发生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且与p53异常表达显著相关。Survivin表达可能是鼻NK/T淋巴瘤的一个新的预后不良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淋巴瘤 NK/T细胞 凋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与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保灿 马志明 +2 位作者 孔繁之 蒋曙光 杨岳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尿路造影术 临床应用 尿路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肺复苏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玉莲 张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093-4094,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对照组... 目的比较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1.8)min和(15.2±2.3)min,P<0.05〕;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0.8%和33.3%,P<0.01);试验组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和23.6%,P<0.05)。结论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方面优于人工心肺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仪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共存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印 张敬伟 +1 位作者 冯爱菊 王志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癌(Hrthle cell carcinoma,HC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HCC和PTC合并发生的甲状腺双原发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患甲状腺肿...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癌(Hrthle cell carcinoma,HC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HCC和PTC合并发生的甲状腺双原发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患甲状腺肿块10余年,左甲状腺内可见11cm×8 cm×5.5 cm大小肿块,棕红色,中心区可见直径约4cm出血坏死灶;镜下诊断HCC,瘤细胞TG(+),CK19(-),calcitonin(-),Ki-67阳性细胞数>10%,bcl-2(-),EMA(+);右甲状腺内可见约1.5 cm×1 cm大小灰白钙化结节,镜下诊断PTC;瘤细胞CK19(+),TG(+),calcitonin(-),Ki-67阳性细胞数>15%,EMA(±),bcl-2(-)。HCC向左颈部淋巴结转移(5/37枚);PTC向右颈部淋巴结转移(11/22枚)。结论甲状腺嗜酸细胞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存罕见,两种肿瘤成分可独立存在或融合在一起,显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不同的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可有相同/不同的转移途径。两肿瘤合并存在可能代表更具侵袭性。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嗜酸细胞癌 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冠劈裂的修复治疗体会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碧霞 石若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0-311,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劈裂冠的保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对劈裂冠进行了修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个劈裂牙齿的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共治疗200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劈裂冠的保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对劈裂冠进行了修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个劈裂牙齿的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共治疗200例(200个牙),男92例,女10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劈裂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双螺纹柱状植骨R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如月 杜良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双螺纹柱状植骨加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先用前路环锯法取自体髂骨2块(直径10mm,长25mm),应用套丝器套丝后制成螺纹柱状自体骨块备用。取后正中入路,置入RF椎弓根钉,切除椎板及滑脱节... 目的:探讨椎间双螺纹柱状植骨加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先用前路环锯法取自体髂骨2块(直径10mm,长25mm),应用套丝器套丝后制成螺纹柱状自体骨块备用。取后正中入路,置入RF椎弓根钉,切除椎板及滑脱节段之上下关节突、充分行双侧神经根管减压,置入RF器械复位,切除退变椎间盘及相邻上下部分软骨终板,行椎间攻丝,适当撑开椎间隙,旋入柱状骨块,调整RF器械适当加压。结果:随访3个月~4年,无骨块脱出及假关节形成,无椎间隙塌陷。植骨融合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4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按Macnab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结论:自体螺纹柱状骨椎间植骨融合界面大、抗剪力强、不易脱出,可以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RF器械 椎间植骨 螺纹柱状自体骨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8
作者 薛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普瑞巴林胶囊与依...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普瑞巴林胶囊与依托考昔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依托考昔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8周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常活动程度量表(WOMAC)评分,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Cr)、尿素氮(BUN)],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4周及8周观察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4周及8周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T、AST、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普巴林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其镇痛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疼痛 依托考昔 普瑞巴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一年余 反复跌倒一年并进行性加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健华 张莹 +2 位作者 高晶 董立羚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55-461,共7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9岁,右利手,因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1年余、反复跌倒1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2014年2月)出现反复借钱行为,借钱次数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金额每次数百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被借人...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9岁,右利手,因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1年余、反复跌倒1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2014年2月)出现反复借钱行为,借钱次数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金额每次数百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被借人数超过50人,家属问及钱款去向叙述不清,反复追问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上麻痹 进行性 痴呆 额叶 颞叶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复苏后24 h胃管注入大黄附子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急诊ICU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秋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6-22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急诊ICU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脓毒症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住ICU病房后均给予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评估,对照组给...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急诊ICU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脓毒症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住ICU病房后均给予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入大黄附子汤。观察治疗前后AGI分级评估;ICU病房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时间、新发生感染率、28 d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前AGI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GI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CU病房住院时间和住院总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新发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附子汤对28 d全因病死率无影响。结论大黄附子汤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大黄附子汤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