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东平原夏芝麻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化远 岳学友 +1 位作者 杨铭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832-8833,8857,共3页
在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03~2005年在商丘市睢阳区李楼村连续3年8.5 hm2以上获得平均1 495.6、1 516.8、1 528.5 kg/hm^2的产量,说明在豫东平原夏芝麻增产潜力很大。重点阐述了利用豫芝8号实现1 500 kg/hm^2的形态生理指标... 在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03~2005年在商丘市睢阳区李楼村连续3年8.5 hm2以上获得平均1 495.6、1 516.8、1 528.5 kg/hm^2的产量,说明在豫东平原夏芝麻增产潜力很大。重点阐述了利用豫芝8号实现1 500 kg/hm^2的形态生理指标、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芝麻 豫东平原 产量 形态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夏大豆荚而不实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洋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33-8935,共3页
[目的]制定夏大豆荚而不实的预防措施。[方法]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荚而不实试验。[结果]在黄淮平原夏大豆生态类型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及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 [目的]制定夏大豆荚而不实的预防措施。[方法]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荚而不实试验。[结果]在黄淮平原夏大豆生态类型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及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单株空荚发生率相对减少7.7%~45.6%,大豆相应增产9.4%~21.1%;既有效减少荚而不实又显著增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7、84-1和ABT生根粉5号,其适宜的使用浓度分别为0.52、005、mg/kg;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荚而不实发生的生理生态效应为:根瘤数量增加14.7~27.0个/株,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66.2%~89.3%,固氮酶活性增强29.0%~39.9%,根瘤固氮(N)量提高4.1~5.9μg/(株.h);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鲜重)提高0.37~0.86μg/g,光合速率(CO2)提高3.7~7.8μg/(dm2.h);株高、茎粗、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等性状明显改善。[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解决夏大豆荚而不实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荚而不实 预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951-3952,3981,共3页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施氮肥(N)62.4~74.0kg/hm2、磷肥(P2O5)109.2~129.5kg/hm2、钾肥(K2O)78.0~92.5kg/hm2,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万~19.9万株/hm2;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慎举 侯乐新 《大豆通报》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至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显著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减产约66~70kg/hm^2;在该试验条件下...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至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显著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减产约66~70kg/hm^2;在该试验条件下,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埘晡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氮肥(N)62.4~74.0kg/hm^2、磷膦(P20,)109.2~129.5kg/hm^2、钾肥(K20)78.0~92.5lkg/hm^2,其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19.9万树晡;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至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技术模式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