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的策略与展望
1
作者 孙扬 陈立超 +4 位作者 石艳云 王珂 吕丹丹 徐秀美 张立新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40,共16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其效率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通过工程化手段,从不同层次优化光合作用的基本环节,包括光能利用、碳固定、光呼吸及光合逆境适应等。...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其效率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通过工程化手段,从不同层次优化光合作用的基本环节,包括光能利用、碳固定、光呼吸及光合逆境适应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新型光能转化模型的构建、Rubisco的定向进化与活性改造、碳同化途径的优化、光呼吸支路的设计以及逆境高光效回路的构建等策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抗逆能力,实现生物量和作物产量的提升,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未来,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策略,深入解析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为光合作用的工程化改造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效率 合成生物学 光合电子传递模型 Rubisco改造 光呼吸支路 光合逆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gacS基因对小麦全蚀病生防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王皓东 逯一方 +2 位作者 杨珊 刘凤英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因组中存在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高度同源的gacS基因。gacS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gacS相较zm-1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下降26.88百分点,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下降52.44百分点,其互补菌株能够恢复其抑菌活性和生防能力。外源添加zm-1菌株次级代谢物1-羟基吩嗪能够恢复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gacS的生防能力,但是外源添加1-羟基吩嗪至野生型菌株zm-1中并不表现增效作用。可见,gacS基因在zm-1基因组中真实存在且通过促进抗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发挥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生物防治 绿针假单胞菌 抗菌物质 gac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立超 杨雪莲 +3 位作者 李文杰 石艳云 张立新 徐秀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71,共8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源,但是过高的光强会产生光抑制,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甚至光氧化破坏,尤其在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更为严重。为应对光抑制,植物进化出多种光保护机制,包括叶绿体的移...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源,但是过高的光强会产生光抑制,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甚至光氧化破坏,尤其在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更为严重。为应对光抑制,植物进化出多种光保护机制,包括叶绿体的移动、非光化学淬灭、活性氧清除、环式电子传递及PSII损伤修复等。其中,叶绿体的移动通过叶片姿态调整和叶绿体位置改变来影响光能的吸收,从而实现对强光的适应;非光化学淬灭通过将过剩光能以热形式耗散避免PSII损伤;活性氧清除机制可以减轻氧化损伤;环式电子传递通过调节能量平衡和光系统间的激发能分配,在光合作用的光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PSII损伤修复机制的高效运行使植物能在逆境中维持光合效率。最新研究加深了对光保护机制的理解,为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和靶点。未来需加强田间试验,探究光保护机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深入解析光保护机制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网络,有望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损伤 光抑制 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