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主栽优良粳稻品种食味品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10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栩 胡宁 孙玉镯 李勋 胡源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促进河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升原阳大米品牌创建,满足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以河南省近几年培育的22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评。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排在... 为促进河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升原阳大米品牌创建,满足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以河南省近几年培育的22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评。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排在第1位的为新乡农科院培育的粒粒香品种,获"金奖第1名",第2位为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郑香粳1925,获"金奖第2名",原稻397、原旱稻3号、裕粳136、获稻008、五粳04136同时获"金奖"证书。进一步对供试的水稻样品大米的垩白性状测定表明,食味综合评分较高的水稻品种和获奖品种普遍表现为大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为5.44%、1.43%。这说明大米的外观品质和大米的食味品质在优质米育种上可以达到同步改良,垩白性状可作为优质食味米选育的一项技术参数和标准。同时,大批优质食味米的成功筛选也表明河南省的优质稻育种实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粳稻 食味品评 优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芳慧 胡秀明 +13 位作者 王书玉 孙建权 殷春渊 王和乐 马朝阳 刘璐瑶 刘贺梅 邵性宽 胡胜利 王东海 杨京华 李慧 胡源 李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59-62,共4页
为探明2个稳定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其开花习性和部分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研究温、湿度对水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观察的2个不育系花期较集中,开花高峰期都在12:00—13:00不育系新稻97200A开花历时9 d,开花第4天达到盛花... 为探明2个稳定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其开花习性和部分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研究温、湿度对水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观察的2个不育系花期较集中,开花高峰期都在12:00—13:00不育系新稻97200A开花历时9 d,开花第4天达到盛花期;新稻03G43A开花历时11 d,开花第5天达到盛花期;开花时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有利于促进开花。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长显著正相关,与单株颖花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271;有效分蘖数与单株颖花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穗长与剑叶长和单穗颖花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9、0.560;剑叶长与单穗颖花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7;单穗颖花数与单数颖花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开花习性 农艺性状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搭载材料及诱变后代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永升 李朝阳 +1 位作者 杨会旗 杨慧萍 《中国种业》 2013年第6期18-20,共3页
原阳县以生产优质大米而闻名,太空搭载诱变水稻育种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以培育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为目的,通过对前后2次水稻的搭载材料和诱变后代的选择,要求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且食味品质好,抗当地易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 原阳县以生产优质大米而闻名,太空搭载诱变水稻育种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以培育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为目的,通过对前后2次水稻的搭载材料和诱变后代的选择,要求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且食味品质好,抗当地易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穗颈瘟,产量超过450kg/667m2;根据育种目标,选育出5个新品系和11个新的种质资源,并探索出太空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对以后的诱变育种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载 诱变 后代材料 遗传变异 选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稻区优质早熟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4
作者 杨永升 李朝阳 +2 位作者 李立峰 鲁战锋 杨慧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利用常规杂交和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4个优质早熟抗病水稻新品种(系),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经专家学者及大米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鉴定和品尝,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与黄金晴相当。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对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 利用常规杂交和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4个优质早熟抗病水稻新品种(系),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经专家学者及大米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鉴定和品尝,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与黄金晴相当。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对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面积的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的推动了沿黄稻区优质水稻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优质早熟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示范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旱品种原旱稻3号的选育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永升 杨慧萍 +2 位作者 宋家勇 李静 杨会旗 《中国种业》 2014年第3期70-71,共2页
随着我国水利资源的日益匮乏,水稻生产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重大挑战,选育节水抗旱品种,探索植物节水与抗旱的生理机制,发展节约用水的旱稻直播面积,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的共识;建立省工、省时,操作简便的水稻旱直播种植模式,摆脱育... 随着我国水利资源的日益匮乏,水稻生产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重大挑战,选育节水抗旱品种,探索植物节水与抗旱的生理机制,发展节约用水的旱稻直播面积,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的共识;建立省工、省时,操作简便的水稻旱直播种植模式,摆脱育、插秧繁重的体力劳动,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吻合了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转移;因此,旱直播技术得以迅速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但生产上所用品种的产量与品质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直播稻生产的发展,选择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旱直播种植的旱稻品种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科研人员从2002年开展了以优质为基础、以高产为前提、以早熟抗旱为根本的旱直播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对水稻抗旱性、品质、高产的遗传机理研究,制定了育种技术路线,并从众多的种质资源中选择出适宜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和后代的定向选择,历时10年,选育的旱稻新品种原旱稻3号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12041;同时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为以后的抗旱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品种 选育工作 优质高产 旱稻 种原 水稻生产 育种技术路线 水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病香稻新品种原稻1号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永升 《中国稻米》 2007年第2期37-37,36,共2页
原稻1号是河南省原阳县农科所选育的粳香型水稻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好,适宜在沿黄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归纳了原稻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原稻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丁涛 李现通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3期82-82,85,共2页
简单介绍了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建立、育秧前准备、培育壮秧、合理稀植、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有机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有机水稻 培育壮秧 合理稀植 肥水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富硒水稻黄蕊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永升 李朝阳 +4 位作者 李立峰 鲁战锋 李兴领 杨慧萍 吴洋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利用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质抗病富硒黄蕊1号,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生命元素硒的含量是日本名米"一见钟情"的2倍。根据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制定了绿色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面... 利用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质抗病富硒黄蕊1号,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生命元素硒的含量是日本名米"一见钟情"的2倍。根据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制定了绿色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面积的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沿黄稻区优质米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诱变育种 富硒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示范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虫网对控制稻飞虱防治条纹叶枯病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升 李静 +2 位作者 王文普 周春胜 马全新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1期68-69,共2页
利用防虫网以小弓棚的形式覆盖于秧田床面,能有效地阻止稻飞虱对秧苗的侵害,与常规的农药防治方法相比,稻飞虱数量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防病增产效果显著,且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易行,同时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绿色无... 利用防虫网以小弓棚的形式覆盖于秧田床面,能有效地阻止稻飞虱对秧苗的侵害,与常规的农药防治方法相比,稻飞虱数量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防病增产效果显著,且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易行,同时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走出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叶枯病 防虫网 覆盖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探讨
10
作者 杨永升 李立峰 +4 位作者 李朝阳 鲁战峰 李兴领 杨慧萍 吴洋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83-84,共2页
利用太空诱变技术,结合沿黄稻区水稻生产实际,制定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技术路线,从搭载材料的选择及搭载后新品系的选育出发,把优质和食味品质放在了首要位置,选育出优质、抗病、中早熟水稻新品系黄蕊1号及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对... 利用太空诱变技术,结合沿黄稻区水稻生产实际,制定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技术路线,从搭载材料的选择及搭载后新品系的选育出发,把优质和食味品质放在了首要位置,选育出优质、抗病、中早熟水稻新品系黄蕊1号及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对太空诱变育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黄蕊1号进行开发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引领和推动了沿黄稻区水稻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诱变 选育 水稻 优质育种 沿黄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机械插秧配套的水稻编织布育秧技术
11
作者 杨永升 李立峰 +2 位作者 鲁战峰 李兴领 杨慧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与机械化插秧相配套的水稻编织布育秧技术,具有减少秧田用地,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时,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本文阐述了从编织布规格、秧床整理、秧土的选择及秧田期配套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关键词 机械化插秧 编织布育秧 秧田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