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满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是患者发...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泌尿道,然后为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脑出血是较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疾病;而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等则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几项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减少侵入性操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感染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取栓技术,实验组采用ADAPT技术,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脑出血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T技术能够提高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 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 支架取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记录术后血管再通、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8.37%,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98%;术后2周,与术前对比,NIHSS评分、IADL评分、PSM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取栓装置 导管抽吸 血管再通率 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尹泊 程相杰 袁泉良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90例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阿...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90例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每21天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关毒副作用、生活质量和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缓解率(T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和脱发,不良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mofsky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Kam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于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可在提高临床近期疗效的同时减少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晚期 康莱特注射液 阿帕替尼 生活质量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连营 李庆全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其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癫痫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连续治...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其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癫痫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脑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智商(VIQ)、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电图,提升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卡马西平 认知功能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晓玲 王明 陈建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5%,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治愈率60.2%,总有效率7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华法林,出血事件未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肝素钠 尿激酶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牧 程相杰 +3 位作者 韩娟 乔林赏 袁磊 朱星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75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VA左、VA右、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眩晕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眩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后循环缺血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联合应用阿昔单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悦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6期161-162,共2页
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与rt-PA相比,其半衰期较长,对血栓有更好的渗透力。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在可接受范围的出血并发症。但是,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因为研... 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与rt-PA相比,其半衰期较长,对血栓有更好的渗透力。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在可接受范围的出血并发症。但是,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因为研究发现,血小板激活机制参与该过程,但是理论上来说,瑞替普酶比rt-PA对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GIIb/IIIa有更强的表达,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溶栓效能。溶栓和血小板GIIb/IIIa受体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提供相辅相成的优势。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联合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昔单抗 RT-PA 血管再通率 血小板聚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程相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非痴呆患者共100例,对两组对象进行体检,观察并记录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非痴呆患者共100例,对两组对象进行体检,观察并记录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贫血史情况。分析两组在上述危险因素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贫血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牧 程相杰 +3 位作者 韩娟 乔林赏 袁磊 朱星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14,P=0.038;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92,P=0.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59±2.31),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43±14.74),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确切,改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牧 鹿滨麒 +1 位作者 韩娟 朱星阳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32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合并症等)、溶栓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脂联素(APN)水平及溶栓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显示2组间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溶栓前口服抗凝药物、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Lp-PLA2、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1.11分、有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13.08 mg/L、APN≤3.66 mg/L、Lp-PLA2>40.95 ng/mL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AUC为0.910(95%CI:0.879~0.943),敏感度为81.54%,特异度为82.92%。结论:NIHSS评分、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APN、Lp-PLA2水平均可影响AIS患者rt-PA溶栓后HT发生,临床应综合分析考虑相关因素,检测血清hs-CRP、APN、Lp-PLA2水平,进行风险判断,指导方案制定,降低H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溶栓 出血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梦口服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明 赵晓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甜梦口服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对照组给予基础帕金森病治疗加美金刚口服和降低颅内压、抗炎、脱水剂、激素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甜梦口服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对照组给予基础帕金森病治疗加美金刚口服和降低颅内压、抗炎、脱水剂、激素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癫痫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甜梦口服液。在治疗前、治疗后6、12周各做1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定。结果:两组治疗6、12周后Mo CA和UPD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甜梦口服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盐酸美金刚 甜梦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3X期347-348,共2页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起病6h,甚至24h至1w病情呈逐渐加重或阶梯式加重,常规抗凝、抗聚、降纤治疗效果差,该病致残率。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丁苯酞软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新满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166-167,共2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动脉溶栓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灵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醒脑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醒脑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评比MMSE得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4周后患者的MMSE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效果安全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MMSE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灵敏 寇芃苑 《北方药学》 2018年第9期175-175,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将其随机分为4组,评价成本效果。结果:A、B、C、D4个组的药物成本分别为2936.8元、3961.2元、9380.6元、4360.8元,每增...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将其随机分为4组,评价成本效果。结果:A、B、C、D4个组的药物成本分别为2936.8元、3961.2元、9380.6元、4360.8元,每增加1%有效率需要追加的成本最低的是B组,为70.4元,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急性脑梗塞采用丁咯地尔组(B组)进行扩血管治疗的成本效果最佳,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药物治疗 成本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