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樊丹冰 杨敏 +4 位作者 赵进军 杨莉 林静丽 王然 郝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的SLE患者422例,比较狼疮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的SLE患者422例,比较狼疮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结果:422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者84例(19.9%),其中由狼疮引起的肝损害者为51例(12.1%)。与无肝损害患者相比,病程≤3个月(62.8%/35.2%,P<0.05)、初发(51%/37.3%,P<0.05)、SLEDAI评分高(10.4±6.38/7.5±5.37,P<0.05)和狼疮精神神经系统受累(21.6%/5.9%,P<0.05)是SLE肝损害的高风险因素。37名SLE肝损害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9例预后良好,病程长短和预后无相关性。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程≤3个月、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ESR升高、抗UI-nRNP抗体阳性为狼疮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初发的重症SLE患者出现肝损害风险高,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损害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