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论治临床思维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董建义 闫炳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85-86,共2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诊疗体系。它既是对中医理论法则的高度概括,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特色,也是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邢燕丽 闫炳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GSH作为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与对照组作比较,两组均以4周为...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GSH作为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与对照组作比较,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ALT、AST、T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H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HIV/AIDS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药物性肝损害 中医疗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黎明 张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165-165,共1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点刺,自拟四黄膏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阿昔洛韦10mg/kg,qd,阿糖腺苷15mg/kg,qd,7d一疗程。综合疗法组采用梅花针点刺,中药膏剂外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梅花针点刺,自拟四黄膏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阿昔洛韦10mg/kg,qd,阿糖腺苷15mg/kg,qd,7d一疗程。综合疗法组采用梅花针点刺,中药膏剂外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治疗3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3%;综合疗法组36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78%;综合疗法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结论:梅花针点刺,四黄膏外敷联合抗病毒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综合疗法 阿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百、丹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4
作者 李金臣 唐成定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柴胡疏肝散 百合乌药散 丹参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临床应用分析
5
作者 唐黎明 张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9期98-99,共2页
"方剂"俗称药方或处方,是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把辨证论治用"理法方药"四字来概括。辨病论证,要言药和,病证结合,抓住主证,方证相应,专方专药,直捣老巢,选好方子,灵活化裁,随证加减,众方合用... "方剂"俗称药方或处方,是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把辨证论治用"理法方药"四字来概括。辨病论证,要言药和,病证结合,抓住主证,方证相应,专方专药,直捣老巢,选好方子,灵活化裁,随证加减,众方合用,法随其中。浑然一体,稍用药理,裹中参西。注意煎服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组织新方,为我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辨证论治 方证结合 随证加减 煎服方法新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验案举隅
6
作者 李金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81-81,共1页
《素问》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也。”医家又有“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故笔者在临证时,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从痰瘀论治一些疾病,取得较好效果,整理数则验案如下:
关键词 痰瘀论治 验案 举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子痫的临床防治分析
7
作者 王桂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207-208,共2页
目的分析子痫患者发病特点,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和防治经验。结果 35例子痫发病患者经过积极临床治疗,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孕期系统的围生期保建管理是降低子痫发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子痫 临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药性状的鉴定方法
8
作者 李元茂 《国医论坛》 2007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性状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