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乌鳢水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李园园 袁倩 +4 位作者 冯晓然 邓思 李娜 姚伦广 秦英惠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1-822,共12页
[目的]明确2021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某乌鳢养殖场乌鳢大量死亡的病原。[方法]本研究通过体表检测、显微观察、细菌分离、PCR检测、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细胞培养、透射电镜观察、人工感染及病理切片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原体鉴定。[结... [目的]明确2021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某乌鳢养殖场乌鳢大量死亡的病原。[方法]本研究通过体表检测、显微观察、细菌分离、PCR检测、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细胞培养、透射电镜观察、人工感染及病理切片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原体鉴定。[结果]患病鱼体表无明显机械损伤和出血点,未在患病鱼体表和鳃表面观察到寄生虫的存在,未从患病鱼的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鱼呈乌鳢水泡病毒(SHVV)阳性。SHVV G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与佛山分离株HSHRV-MS2021相似性最高,达99.85%。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毒株与SHVV-2019、SHVV-YL01和HSHRV-MS2021株等聚为同一分支,属于Siniperhavirus属,与HSHRV-MS2021株亲缘关系最近。患病鱼组织匀浆液接种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 cells, EPC)和石斑鱼脾脏细胞(grouper spleen cells, GS)均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患病鱼相似症状,死亡率高达100%。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回感患病鱼肠道微绒毛消失,肝脏和脾脏血淋巴增多。[结论]本研究从广东以外地区养殖的乌鳢中分离出1株SHVV,命名为SHVV-NY01,该养殖场乌鳢的大量死亡是由SHVV引起的,本研究结果为该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弹状病毒 乌鳢水泡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影响下丹江口水库消落区锈病对枯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2
作者 杨锦霞 张成 +5 位作者 汪小溪 周俊容 张涵琪 鲍文华 叶如梦 田锴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5,共11页
大型水库消落区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常发生在水体内,是水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过程。为了解植物病害和水环境污染对消落区植物分解过程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微宇宙实验模拟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ZnO)污染,通过测定丹江口水库消落区... 大型水库消落区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常发生在水体内,是水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过程。为了解植物病害和水环境污染对消落区植物分解过程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微宇宙实验模拟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ZnO)污染,通过测定丹江口水库消落区不同锈病程度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枯落叶在水体中的分解速率、酶活性和养分释放特征,探究锈病和纳米ZnO对枯落物分解和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锈病严重的芦苇枯落叶分解得更快,而纳米ZnO普遍抑制分解进程,且高浓度(200 mg·L^(-1))污染的抑制作用最强,中、低浓度(100 mg·L^(-1)和20 mg·L^(-1))污染仅对感染锈病程度较低的正常叶的分解进程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分解相关的水体胞外酶酶活性受纳米ZnO浓度、锈病和分解时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纳米ZnO污染和锈病降低了分解过程中水环境的pH值,增加了水体可溶性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本研究结果为消落区植物锈病和纳米ZnO对水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及水生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锈病 纳米氧化锌 丹江口水库 消落区 枯落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