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段)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兆进 陈海燕 +6 位作者 李玉英 黄进 鲁开杰 赵海军 李冰 朱静亚 胡兰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5-1513,共9页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干渠河南段浮游細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中线干渠河南段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干渠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干渠河南段浮游細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中线干渠河南段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干渠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渠首、方城和新郑3点位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温县、安阳2点位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浮游細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甶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疲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等25个门和407个翼组成,5点位样品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浮游细菌群落多祥性排序为:温县>新郑>方城>渠首>安阳.对浮游細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TN、Chla,NH_4^+-COD、COD_(Mn)能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pH值和TP对其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渠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施建伟 朱静亚 +4 位作者 黄进 李玉英 王晨溪 胡兰群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属403种;浮游植物9门44科94属357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比为43.70%-33.61%-11.20%,浮游植物指示种8门21科32属42种,其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78.57%;浮游动物4门32科38属46种,浮游动物指示种仅2种;调水前后香农威勒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0,均值为2.33,调水后H′值先降低后增加,最高值达3.33.综合评价认为:库体和干渠水体稳定,为中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头区 浮游生物 生物监测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海鹏 侯勉 +2 位作者 王春平 于中斌 路纪琪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经野外调查、文献整理、检视标本和照片核查,整理得河南现生爬行动物计有47种,隶于2目11科。包括龟鳖目2科4种;有鳞目9科43种,其中蜥蜴亚目4科9种;蛇亚目5科34种。三(亚)目种数分别占河南爬行动物总种数的8. 5%,19. 1%和72. 3%。从区系... 经野外调查、文献整理、检视标本和照片核查,整理得河南现生爬行动物计有47种,隶于2目11科。包括龟鳖目2科4种;有鳞目9科43种,其中蜥蜴亚目4科9种;蛇亚目5科34种。三(亚)目种数分别占河南爬行动物总种数的8. 5%,19. 1%和72. 3%。从区系组成来看,32种属东洋界,6种属古北界,9种为广布种,分别占河南爬行动物总种数的68. 1%、12. 8%和19. 1%,体现出古北界、东洋界成分相过渡的特点。动物地理区划分析表明,河南省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山区高、丘陵及平原低,豫南高于豫北,豫西高于豫东。基于最新文献和笔者调查,对部分物种的归属作了调整或学名订正;对部分已记录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多样性 区系 地理分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小型猪场废水中细菌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秦会玲 常导 +4 位作者 刘阳坤 章伟成 付玲 李娜 姚伦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6,共7页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了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耐药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的大量出现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tgene,ARG)的污染,给周边水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调查河南区域...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了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耐药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的大量出现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tgene,ARG)的污染,给周边水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调查河南区域小型养猪场废水中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情况,对某小型猪场8个取样点的污水及底泥样品进行检测.利用抗生素药敏试验调查了废水中细菌的耐药性及PCR扩增技术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1)母猪舍、仔猪舍、育肥舍、妊娠舍和产房5个采样点的废水中细菌的耐药率较高,在经过处理后污水池和沉淀池废水中细菌耐药率显著下降,但与自然环境相比依然较高;(2)四环素类、磺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猪场和生活区细菌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在环境中发生迁移,进入附近生活水源区.该研究的调查数据为规范小型养猪场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展开小规模养猪场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的污染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抗生素 耐药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耐药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淮河以北地区(古北界)发现饰纹姬蛙 被引量:1
5
作者 耿传宁 黄华 +1 位作者 刘志文 赵海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816,共3页
2016年8月和2018年2月于河南省淮阳县采获姬蛙属 Microhyla 标本各1号,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鉴定为饰纹姬蛙 M.fissipes ,系河南省淮河以北地区(古北界)首次发现,又一次体现了河南两栖动物存在的东洋界、古北界成分过渡的特点。... 2016年8月和2018年2月于河南省淮阳县采获姬蛙属 Microhyla 标本各1号,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鉴定为饰纹姬蛙 M.fissipes ,系河南省淮河以北地区(古北界)首次发现,又一次体现了河南两栖动物存在的东洋界、古北界成分过渡的特点。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饰纹姬蛙 淮河以北地区 古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五加科1新记录属——梁王茶属
6
作者 李景照 黄红慧 +2 位作者 焦铸锦 徐东亚 刘宗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9-1332,共4页
报道了河南省五加科(Araliaceae)1个分布新记录属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梁王茶属( Metapanax J. Wen & Frodin),异叶梁王茶[ Metapanax davidii (Franchet) J. Wen & Frodin]。该种为常绿灌木,叶为单叶或掌状分裂,花聚生为伞形花序... 报道了河南省五加科(Araliaceae)1个分布新记录属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梁王茶属( Metapanax J. Wen & Frodin),异叶梁王茶[ Metapanax davidii (Franchet) J. Wen & Frodin]。该种为常绿灌木,叶为单叶或掌状分裂,花聚生为伞形花序,再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片早落,花梗具关节,子房2室,核果,扁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1月。讨论了该种叶、花、果的形态学变异特征和其区系地理学意义。该新记录的发现对梁王茶属的系统分类、迁移演化以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五加科 新记录 异叶梁王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丹江口水源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以淅川县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君 蔡德宝 +2 位作者 杨树琼 陈秀文 陈吉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7,共9页
为了合理施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以丹江口库区淅川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60份农田表层土壤养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淅川县农田大部分土壤为酸性;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96、1.22... 为了合理施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以丹江口库区淅川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60份农田表层土壤养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淅川县农田大部分土壤为酸性;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96、1.22、0.50、16.21 g/kg,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属于缺乏或中低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53.289%,影响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和pH值,进一步对土壤肥力等级进行划分,将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水平分为Ⅰ、Ⅱ、Ⅲ级,分别代表土壤肥力高、中、低水平,其中在Ⅱ、Ⅲ级的土壤分别占总样本数的56.25%、38.75%,淅川县农田土壤肥力总体质量水平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土壤养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鸟类新纪录烟腹毛脚燕
8
作者 郭凌 刘冰许 +6 位作者 梁子安 王恒瑞 李全新 张建华 李进萍 马小峰 赵文珍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730,共3页
2016年6月2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葛条爬村发现烟腹毛脚燕,此次发现为烟腹毛脚燕在河南省鸟类新纪录。本文报道了其形态特征,并对该物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烟腹毛脚燕 河南 鸟类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伏牛山南麓山茱萸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张慧 燕怡帆 +5 位作者 朱雅 陈玉婷 王菁华 崔志鹏 杨迪 任学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伏牛山南麓(38±3)年生山茱萸人工林的5种林分密度(535、715、895、1 030、1 250株/hm^(2))内各设置5个样方,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类、高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检验不同密度下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山茱...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伏牛山南麓(38±3)年生山茱萸人工林的5种林分密度(535、715、895、1 030、1 250株/hm^(2))内各设置5个样方,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类、高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检验不同密度下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山茱萸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影响,随密度增加,优势种快速转换,密度535、715株/hm^(2)为尼泊尔蓼,密度895、1 030、1 250株/hm^(2)分别为山冷水花、两型豆和裂苞铁苋菜;不同密度间物种相似性系数随密度差异增大基本呈减小趋势,最大为0.70,最小为0.47。草本植物多样性随林分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密度715株/hm^(2)达最高值;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随林分密度表现出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相似的变化趋势,在715或895株/hm^(2)的中低密度达最大值。综合评分表明,密度715株/hm^(2)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密度895、535、1 030、1 250株/hm^(2)。林分密度715株/hm^(2)是山茱萸人工林的最适密度,该密度能较好地提高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山茱萸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弃油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红玲 陈梦言 +4 位作者 刘飞 唐存多 刘钺 姚伦广 阚云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8-53,共6页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 筛选能够降解废弃生活油脂的微生物,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活污水中废弃油脂的生物降解,减少生活油脂对库区水体的污染。以大豆油为目标污染物,先进行菌种富集和驯化,然后进行中性红平板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效降解丹江口库区生活废弃油脂土著微生物,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应用潜力。经鉴定,该微生物与 Proteus mirabilis 最为接近,命名为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5%(体积分数)油脂初始浓度,接种量10%,pH值7.0,在35 ℃、150 r/min下培养36 h, Proteus mirabilis NY-201801对油脂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2%。同时,在库区最高水温的条件下,对5%油脂的降解率也可以达到50%。为实现库区废弃生活油脂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生活油脂 菌种鉴定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用于苯乙酮酸的绿色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存多 史红玲 +4 位作者 和子涵 丁朋举 焦铸锦 阚云超 姚伦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27-2631,共5页
苯乙酮酸是化学合成中重要的合成砌块,可用于合成多种药物中间体,探索苯乙酮酸的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包含D-扁桃酸脱氢酶Lh DMDH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为催化剂,考察了它在无辅酶和辅底物添加的条件下对D-扁桃酸生物... 苯乙酮酸是化学合成中重要的合成砌块,可用于合成多种药物中间体,探索苯乙酮酸的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包含D-扁桃酸脱氢酶Lh DMDH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为催化剂,考察了它在无辅酶和辅底物添加的条件下对D-扁桃酸生物转化的效果,并对催化产物进行了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在无辅酶和辅底物添加条件下苯乙酮酸的生物合成,产物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45%和99%左右。成果也为外消旋扁桃酸的手性拆分及苯乙酮酸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酸脱氢酶 苯乙酮酸 全细胞催化 绿色化学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平原农业景观鸟类多样性及生境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训令 赵海鹏 +1 位作者 孙金标 杨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33-3143,共11页
农业景观中的鸟类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黄淮平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景观区之一,为探讨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多样性特征和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在研究区农业景观不同生境中布设样点,调查繁殖期鸟类多样... 农业景观中的鸟类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黄淮平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景观区之一,为探讨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多样性特征和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在研究区农业景观不同生境中布设样点,调查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32科、49属、66种的10044只个体,但优势科属明显;(2)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在沟渠、湖泊生境中较高,农田和村庄生境中相对较低,但物种多度呈现出村庄生境中最高,其次是沟渠和农田生境,湖泊生境中最低;(3)在区系分布上,各生境中均以广布种为主,生态类群上,鸣禽在各生境中均占绝对优势,涉禽和游禽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湖泊生境中,从居留型来看,留鸟是各生境中的主导类群,候鸟、旅鸟和迷鸟比例很低;(4)鸟类群落异质性分析显示,各生境间的相似性总体上较高,表明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组成具有较高的重叠性。研究显示农业景观中湖泊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区域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鸟类个体多度,农田和村庄有助于特定类群多度的增加,因此在未来的区域持续农业景观的构建中一方面要重视自然、半自然非农生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不同生物类群对景观异质性响应和对生境特征需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区系分布 生境差异 农业景观 黄淮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扁桃酸脱氢酶和L-亮氨酸脱氢酶级联催化的L-苯甘氨酸对映选择性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红玲 王文杰 +5 位作者 李祥 焦铸锦 刘钺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度的辅酶即可实现生物催化D-扁桃酸合成L-苯甘氨酸。通过对加酶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NH+4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最经济的反应条件:200 mmol/L的D-扁桃酸、6.5 kU/L的加酶量、0.1 mmol/L NAD^+、0.5 mol/L NH4^+的条件下、30℃,反应12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得率和对映体过量(e.e.)值分别可达98%和99%以上,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甘氨酸 D-扁桃酸脱氢酶 L-亮氨酸脱氢酶 生物催化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铁军 肖烨 +4 位作者 黄志刚 姚伦广 常玮 王晨溪 魏胜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循环研究及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分析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循环研究及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分析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均值839.9mm,其中年降水量、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分别以14.3mm/(10a)、4.5mm/(10a)和9.0mm/(10a)的速率减少;(2)丹江口库区年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860.0 mm,其中年蒸散量、雨季和旱季蒸散量分别以12.2 mm/(10a)、10.2 mm/(10a)和2.9mm/(10a)的速率增加;(3)丹江口库区干燥度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1.07,其中年干燥度指数、雨季和旱季干燥度指数分别以0.02/(10a)、0.07/(10a)和0.31/(10a)的速率增加;(4)潜在蒸散量与干燥度指数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近40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和蒸散量增加,丹江口库区气候有向干旱化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干燥度指数 雨季和旱季 距平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Ir(111)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玲 张帅 +4 位作者 吕林霞 何朝政 宋海珍 黄金书 李根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400,共6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NO在Ir(111)表面的吸附,解离,以及可能的N_2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顶位吸附的NO,其解离能垒较高(3.17 eV),不会发生解离,而三重Hcp和Fcc空位吸附的NO发生解离,能垒分别为1.23和1.28 eV.N_2是唯一的生成物,不会有副产物N_2O... 本文系统研究了NO在Ir(111)表面的吸附,解离,以及可能的N_2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顶位吸附的NO,其解离能垒较高(3.17 eV),不会发生解离,而三重Hcp和Fcc空位吸附的NO发生解离,能垒分别为1.23和1.28 eV.N_2是唯一的生成物,不会有副产物N_2O的产生.其最可能的反应路径为N和NO经过N_2O中间体而生成N_2,而不是直接N提取和N-N聚合产生N_2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NO解离 N2生成 Ir(111)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棉花主茎叶衰老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段鹏飞 赵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
以常规棉‘国欣3号’与杂交棉‘国欣8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水平,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密度下活性氧、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等后期主茎叶衰老生理指标及产量与品质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吐絮后,高密度条件下较其... 以常规棉‘国欣3号’与杂交棉‘国欣8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水平,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密度下活性氧、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等后期主茎叶衰老生理指标及产量与品质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吐絮后,高密度条件下较其它较低密度条件下2品种主茎叶活性氧含量明显增加,POD、S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或显著降低的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有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低,MDA含量相对较高,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且在初絮期单株棉花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以及在吐絮中后期,2品种单株绿叶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2品种单株铃数逐渐减少,但单位面积铃数逐渐增加(2010年‘国欣3号’趋势不明显);低密度下僵瓣重、僵瓣率相对较低,高密度下平均铃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同一品种不同密度条件下衣分基本相同。籽棉总产量2年内‘国欣3号’3500密度较高,‘国欣8号’3000密度较高。高密度下单株棉花吐絮后衰老较快是其平均铃重降低的重要原因,适宜密度是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叶片衰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形凤仙花的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景照 黄红慧 +2 位作者 高立献 王光明 刘宗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7,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奇形凤仙花(Impatiens paradoxa C.S.Chu et H.W.Yang)的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物种叶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外为相邻细胞的壁突起形成的小格子,格子...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奇形凤仙花(Impatiens paradoxa C.S.Chu et H.W.Yang)的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物种叶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外为相邻细胞的壁突起形成的小格子,格子内具圆形突起结构,其外壁上具有条纹状纹饰;叶下表皮具有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椭圆形气孔器,下表皮细胞也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表皮外常具有梭形结构,相邻细胞的垂周壁也突起形成小格子,格子内具有圆形突起结构及条状纹饰;花粉为单粒花粉,极面观矩圆形,长、短赤道面观分别为长、短椭圆形,花粉4沟型,沟分布于4个角的位置,沟细、短且浅,花粉外壁为网状纹饰,网眼明显,网眼内具有突起的不均匀颗粒物。对该特有种的外部形态、叶表皮形态和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种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该种花较大呈黄色可以作为优良的观赏植物,该种的自然分布也表明伏牛山和秦岭大巴山脉植物区系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属 奇形凤仙花 叶表皮 花粉 系统演化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枯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陈兆进 丁传雨 +5 位作者 朱静亚 李冰 黄进 杜宗明 王亚 李玉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6-344,共9页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枯水期(1月)对丹江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总氮...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于2016枯水期(1月)对丹江库区内5个典型生态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较好,除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各项指标符合Ⅰ类水标准要求.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为库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水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浮游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黴菌门(Verrucomicrobia)、壁厚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22个门和323个属组成.5位点样品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排序为:黑鸡嘴>台子山>库心>宋岗>渠首.对浮游细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T、pH值、NH_4^+-N、SD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19
作者 任学敏 朱雅 +3 位作者 陈兆进 丁传雨 李玉英 杨改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2009年7—9月在北坡调查及取样,2010年7—8月在南坡调查及取样),分析更新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高度级结构等特征参数,探讨更新密度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30种乔木更新物种,其中葛萝槭、四川木姜子、锐齿槲栎、白檀、湖北山楂和桦叶荚蒾的重要值均大于20%,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更新物种重要值总和的69.31%,为最重要更新物种;总更新密度为9 697株·hm^(-2),主要集中于幼苗(H<1.3 m)阶段,约为幼树(1.3 m≤H<3 m)密度的3倍;更新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锐齿槲栎缺失高度为210~300 cm的更新苗,在林下不能形成完整的更新大小序列;不同样地间更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大,表明更新苗分布不均匀,趋向斑块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坡向、土壤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总更新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73.2%;更新多样性主要受全P含量和坡向的影响。【结论】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种类丰富,整体上具有一定更新能力,但作为建群种的锐齿槲栎在林下不能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在森林管理中可适当考虑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开阔环境(如林窗)来促进其更新,同时对该林型的管理还应注重坡向、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更新的影响,较凉爽湿润坡向、坡度平缓、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生境利于乔木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林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更新特征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脱氢酶催化活性的定向进化及其高效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振华 解玉丽 +4 位作者 王铁军 赵虹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4-712,共9页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属于D-2-羟基酸脱氢酶类,能催化甲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同时能将氧化型辅酶I(Oxdiz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还原成还原型辅酶I(Redu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属于D-2-羟基酸脱氢酶类,能催化甲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同时能将氧化型辅酶I(Oxdiz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还原成还原型辅酶I(Redu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在NADH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获得高活性的甲酸脱氢酶突变体,本研究以博伊丁假丝酵母甲酸脱氢酶(Candida boidinii formate dehydrogenases,CbFDH)突变体(CbFDHC23S)为亲本,进行了2轮定向进化,获得了一个比酶活性约为亲本4倍,且更适合于在生理条件下进行辅酶再生的突变体M2。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初步阐明了其温度特性和催化效率改变的分子机制。最后,借助共表达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突变体M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超声裂解液中的甲酸脱氢酶活性达到45.85 U/mL,远远高于亲本单拷贝表达水平。本研究为增强NADH再生能力、降低NADH的再生成本,实现FDH偶联催化的手性醇及氨基酸衍生物等食品添加剂高效、廉价的绿色生物合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脱氢酶 催化效率 定向进化 分子对接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