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式埋地储罐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坤 林俊丞 +2 位作者 刘浩 姜雪 路太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埋地卧式储罐受力条件复杂,其应力和变形较难计算。根据储罐实际受力特点,建立储罐稳定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径向力和切向力描述给定埋深储罐的覆土压力,利用ANSYS软件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将屈曲特征值作为储罐埋深迭代... 埋地卧式储罐受力条件复杂,其应力和变形较难计算。根据储罐实际受力特点,建立储罐稳定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径向力和切向力描述给定埋深储罐的覆土压力,利用ANSYS软件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将屈曲特征值作为储罐埋深迭代系数,计算新的储罐埋深,重新进行屈曲分析。结果表明:新储罐失稳临界埋深计算方法可用于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多次迭代后屈曲特征值接近1,此时对应的埋深即储罐失稳临界埋深。在储罐结构上设置加强圈可大幅提升埋地储罐的稳定性,为储罐埋深设计提供充足的安全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储罐 径向力 切向力 特征值屈曲 临界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荧光免疫层析联合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贺沁 周春峰 +3 位作者 王云龙 明亮 李玉林 曹继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SAA、CRP含量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原理制备SAA、CRP联合检测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标记、包被抗体量进行研究后,对试纸条线性范围、精密性、交叉反应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SAA、CRP含量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原理制备SAA、CRP联合检测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标记、包被抗体量进行研究后,对试纸条线性范围、精密性、交叉反应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确定SAA、CRP标记量均为20μg,包被浓度分别为2 mg/ml、1.5 mg/ml,SAA、CRP线性范围为0.78~200μg/ml;批内精密性与批间精密性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和103.5%;且SAA和CRP两种抗原进行联合检测时无交叉反应,与西门子BN 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系统上平行检测80份临床血清其相关性良好。结论:初步建立了联合定量检测SAA、CRP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荧光免疫层析法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汁/饮料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春峰 郭倩 +1 位作者 吕行 侯银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3-977,共5页
以复合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红枣汁/饮料,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多肽含量的变化,了解红枣汁/饮料在... 以复合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红枣汁/饮料,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多肽含量的变化,了解红枣汁/饮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指标都随着发酵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其中,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在40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0±0.059)%、(12.54±0.370)%和0.23±0.009,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2.74%、3.31%、0.077;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多肽含量在3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0±0.430)%、(7.19±0.320)%和0.35±0.004,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5.94%、4.42%和0.35。发酵能够提高红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汁/饮料 发酵 总还原能力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2~24)正构烷烃的催化氯化反应研究
4
作者 王宏力 杨晓刚 +3 位作者 孟祥平 李敏 郭歌 王启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重点研究了C12~24正构烷烃在加热、光催化和化学催化条件下氯化反应的反应特征,并对这3种氯化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化学催化氯代反应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70℃,催化剂加入量1%... 重点研究了C12~24正构烷烃在加热、光催化和化学催化条件下氯化反应的反应特征,并对这3种氯化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化学催化氯代反应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70℃,催化剂加入量1%(质量分数),进氯速度25g/h。实验证明该催化剂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氯代烃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氯化反应 化学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