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K19和PCNA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方 刘前进 +2 位作者 岳学强 李娜娜 刘恒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方法检测CK19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两组PCNA的表达量都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但实验组大鼠明显上升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表达高峰晚于对照组出现。结论 (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能刺激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向胆管细胞的分化,而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原有细胞的代偿性增生。(2)术前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就出现了增殖修复,术后由于肝纤维化大鼠本身肝脏受到伤害,因此肝脏的有效再生细胞数低于正常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纤维化 胆管 CK19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组织与c-kit^(+)和sca-1^(+)细胞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攀文 郭永龙 +2 位作者 贾阳阳 孙昌业 郭志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sca-1、c-kit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模型组(n=22)。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高脂高胆...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sca-1、c-kit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模型组(n=22)。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方法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ca-1、c-kit在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证明sca-1与α-SMA的共定位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冠状动脉组织c-kit、sca-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造模12周,大鼠冠状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内膜明显增生,平滑肌纤维排列显著紊乱,坏死物质沉积、脂质沉积和钙结节沉淀。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ca-1+细胞和c-ki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的冠状动脉内膜、中膜、外膜中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病变区域的部分细胞存在sca-1与α-SMA的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区域的c-kit、sca-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ca-1+细胞和c-kit^(+)细胞有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迁移的倾向,其机制尚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1 C-KIT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弓状核离子钙接头蛋白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宋海岩 周立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6-OHDA)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SN内TH,以及Arc内TH、Iba1和POM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腹膜后脂肪重量从(7.550±0.670)g减少到(3.895±0.465)g(P<0.01)。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6±5减少至14±2(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5±0.11降低至0.41±0.09(P<0.01)。Arc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21±2减少到10±3(P<0.05);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12±2增加到30±5(P<0.05);POMC阳性细胞数量从16±4增加到31±2(P<0.05)。下丘脑内TH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35±0.05降低到0.21±0.02(P<0.01);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23±0.06增加至0.51±0.04(P<0.01);POMC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37±0.05增加至0.65±0.03(P<0.01)。结论:Arc中TH、Iba1和POMC表达变化可能与PD脂肪减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弓状核 酪氨酸羟化酶 离子钙接头蛋白1 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鸡胚活体电转GFP示踪技术观察脊髓左右两侧神经元纤维投射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慈清 石晓卫 +3 位作者 胡阿珍 贾阳阳 郭志坤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索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左右侧神经元经纤维之间的联系,为脊髓两侧神经纤维投射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技术,待胚胎发育至第3天,通过活体电转基因,将pCAGGS-GFP质粒0.1~0.5μl准确注射到脊柱,在电压18 V、每... 目的:探索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左右侧神经元经纤维之间的联系,为脊髓两侧神经纤维投射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技术,待胚胎发育至第3天,通过活体电转基因,将pCAGGS-GFP质粒0.1~0.5μl准确注射到脊柱,在电压18 V、每次脉冲60 ms,间隔100 ms,电脉冲6次的条件下进行定时定位活体电转基因,电转后6小时开始到10天,分别收集胚胎,甲醛固定冰冻切片,DAPI染细胞核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转后6小时便可以观察到GFP的表达,24小时后可以看到GFP标记细胞纤维的投射,3天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转入GFP一侧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纤维束投射到另外一侧脊髓。结论:电转GFP成功标记运动神经元纤维在脊髓左右两侧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胚胎发育 活体电转 纤维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任峰 田香勤 +5 位作者 韩笑 王晓斐 姜金庆 夏小静 王异民 王自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7,共6页
本研究旨在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核衣壳蛋白(N),并进一步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将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分子筛进行纯化... 本研究旨在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核衣壳蛋白(N),并进一步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将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分子筛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28a-N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筛选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3和4F6,其分泌的抗体均为IgG1亚型,腹水效价分别为5.12×10^5、1.28×10^5。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N蛋白的功能以及建立PEDV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N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自噬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宋海岩 连辉 +1 位作者 张毅敏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缺氧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及其对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缺血缺氧细胞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si RNA的干预效果;利用CCK-8实验检测HIF-1αsi RNA对心肌细胞... 目的探讨在缺血缺氧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及其对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缺血缺氧细胞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si RNA的干预效果;利用CCK-8实验检测HIF-1αsi RNA对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RT-q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HIF-1αsi RNA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si RNA可有效敲低模型心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HIF-1αsi RNA可降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心肌细胞的活性;RT-q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HIF-1αsi RNA可降低模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结论 HIF-1αsi RNA敲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的HIF-1α表达后,导致心肌细胞的活性进一步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降低,HIF-1α正调控缺血缺氧诱导的自噬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自噬 低氧诱导因子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发育过程N-Cadherin和Neurofilament在脊髓中共表达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慈清 杜蕊 +1 位作者 林俊堂 赵善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在脊髓中表达模式。方法:从鸡胚发育第3天(E3)开始到孵化出壳(P0),分别取材、固定、包埋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ad-herin和NF蛋白表...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在脊髓中表达模式。方法:从鸡胚发育第3天(E3)开始到孵化出壳(P0),分别取材、固定、包埋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ad-herin和NF蛋白表达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果:在鸡胚发育过程,从E3开始,N-Cadherin在脊髓中便呈现阳性表达,E6-E8时达到高峰,E10开始降低,到出生P0在脊髓灰质中仍然呈阳性,而NF蛋白的表达与N-Cadherin具有相似之处,同样呈现时空性变化,但也存在表达区域差异。结论:N-Cadherin和NF在鸡胚脊髓发育过程的表达呈现时空性变化,在胚胎发育中期出现表达的高峰,随之减弱,直到出生仍然呈一定强度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神经钙粘蛋白 神经丝蛋白 表达模式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增强食管癌相关基因2蛋白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海岩 邓晓慧 孙春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相关基因2(esophageal cancer-related gene 2,ECRG2)蛋白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化疗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单用ECRG2蛋白和ECRG2蛋白联合顺铂对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 目的:探讨食管癌相关基因2(esophageal cancer-related gene 2,ECRG2)蛋白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化疗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单用ECRG2蛋白和ECRG2蛋白联合顺铂对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二者对EC970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二者对EC9706细胞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ECRG2蛋白可抑制EC9706细胞增殖,ECRG2蛋白和DDP联用后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增强,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染色显示,ECRG2蛋白和DDP联合作用24 h后EC9706细胞凋亡数目多于单用ECRG2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ECRG2蛋白和DDP联合用药较单用ECRG2蛋白明显上调p53蛋白的表达。结论:DDP可增强ECRG2蛋白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增强诱导EC9706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相关基因2 顺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EC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应花 贾云杰 +3 位作者 张天然 崔卫刚 王中平 文小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0-433,442,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K-3β、β-catenin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运用旷场实验检测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小脑脑区模型组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均增加。结论孤独症大鼠小脑脑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运动亢进,提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可能导致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对孤独症的易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WNT/Β-CATENIN通路 丙戊酸 重复呆板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N-Cadherin异常表达对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苏雷 杨慈清 +3 位作者 贾阳阳 李晗 郭志坤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6-869,871,共5页
目的:探究N-Cadherin异常表达对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活体子宫电转基因技术和RNA干扰技术相结合,在小鼠胚胎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实现对N-Cadherin的超表达和抑制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超表达结果,用GF... 目的:探究N-Cadherin异常表达对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活体子宫电转基因技术和RNA干扰技术相结合,在小鼠胚胎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实现对N-Cadherin的超表达和抑制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超表达结果,用GFP示踪N-Cadherin超表达和抑制表达后神经元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Cadherin超表达后有更多的GFP阳性神经元迁移到皮层的Ⅱ-Ⅳ层;N-Cadherin被抑制后大量GFP阳性神经元停滞在SVZ区。结论:N-Cadherin在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迁移具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电转 神经钙黏蛋白 神经元迁移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间与细胞衰老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琼 左红波 +2 位作者 张珉 李慈霞 郭志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体外培养时间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为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分离、培养小鼠ADMSCs,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第1至第1...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体外培养时间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为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分离、培养小鼠ADMSCs,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第1至第10代ADMSCs以及第4代细胞培养第1至第8天细胞的衰老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电镜观测第3和第8代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衰老ADMSCs胞浆呈蓝色,随着代次增加细胞衰老率升高,第8代开始高于第1代细胞(P<0.05),并且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提示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相同代次细胞,随着培养天数增加细胞衰老率呈上升趋势,第4天开始细胞的衰老比率明显高于第1天(P<0.05)。随着细胞代次增加,细胞膜出现较多突起,且胞质内脂滴增多,出现自噬体。结论:ADMSCs细胞衰老率与体外培养时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衰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形态结构及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英 杨慈清 +5 位作者 范义峰 贾阳阳 付苏雷 胡阿珍 李晗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7,共4页
目的:实现鸡源N-Cad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抑制表达,进一步分析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设对照、过表达和抑制表达3组,将pCAGGS-GFP、pCA... 目的:实现鸡源N-Cad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抑制表达,进一步分析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设对照、过表达和抑制表达3组,将pCAGGS-GFP、pCAGGS-N-Cadherin和pCAGGS-N-Cadherin/pGPU6-GFP-neo-N-Cadherin-shRNA质粒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转染后48小时观察拍照,荧光免疫组化检测N-Cadherin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Cadherin过表达后会改变293T细胞的形态,其细胞突起明显增加,而对N-Cadherin干扰后,突起又会消失,并且外源性N-Cadherin的过表达会使得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升高,抑制其表达β-catenin和α-catenin表达也随之减弱,并表现出β-catenin在核内的聚集。结论:异源性N-Cadherin的表达明显改变293T细胞的形态,并且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93T细胞 神经钙黏蛋白 RNA干扰 Β-连环蛋白 α-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NOS在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海岩 李娜娜 +1 位作者 付升旗 任铭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Bax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神...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Bax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NMDA组、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组,分别采用NO浓度测定、ELISA及Wea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O浓度、NOS的表达及Bax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大多数细胞为NSE阳性细胞,L-NAME组中NO浓度、NOS及Bax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而低于NMDA组。结论 NO毒性在NMDA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神经毒 一氧化氮合酶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型尼曼-匹克氏症小鼠的肾脏功能及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彦礼 乔梁 +4 位作者 张金珠 杨芬 闫岩 闫欣 林俊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Npc1基因突变小鼠肾脏功能及病理生理的变化,为C1型尼曼-匹克氏症(NPC1)患者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及肾功能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确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出生后第60天(P60)的野生型NCPC1(Npc1^(+/+))和突变型NCPC1(Npc1^(-... 目的:探讨Npc1基因突变小鼠肾脏功能及病理生理的变化,为C1型尼曼-匹克氏症(NPC1)患者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及肾功能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确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出生后第60天(P60)的野生型NCPC1(Npc1^(+/+))和突变型NCPC1(Npc1^(-/-))小鼠,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尿素(Urea)、尿酸(UA)和肌酐(Cr)的含量来评价Npc1-/-小鼠的肝肾功能变化;进一步常规冷冻切片后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Masson染色来分别评价Npc1^(-/-)小鼠肾脏衰老及纤维化情况。结果:与P60的Npc1^(+/+)小鼠相比,Npc1^(-/-)小鼠的体重和肾脏重量显著降低(P<0.01);肝肾功能明显减退:ALT、AST及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Urea、UA及Cr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冷冻切片染色结果表明肾脏组织衰老明显(P<0.01),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Npc1基因突变导致的脂质异常代谢可加速肾间质纤维化,促使肾脏衰老,最终导致肾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型尼曼-匹克氏症 肾脏 纤维化 Npc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Anoctamin 5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海岩 张毅敏 +2 位作者 周立 田岳民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钙依赖的氯离子通道Anoctamin5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Anoctamin5 m RNA在小鼠骨骼肌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noctamin 5蛋白在小鼠骨骼肌发育不同时期... 目的探讨钙依赖的氯离子通道Anoctamin5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Anoctamin5 m RNA在小鼠骨骼肌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noctamin 5蛋白在小鼠骨骼肌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 Anoctamin5m RNA与蛋白在1 d至6月的小鼠骨骼肌中均有表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noctamin5 m RNA与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Anoctamin5在骨骼肌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能参与骨骼肌的分化、增殖及损伤修复,这也与Anoctamin5突变的病人出现症状较晚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ctamin5 骨骼肌 发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2受体基因敲除导致体重减轻以及棕色脂肪PRDM16、UCP1、FAS和ACC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2 位作者 付升旗 宋海岩 毛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1,286,共5页
目的以多巴胺D2受体基因敲除(D2KO)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D2KO小鼠体重减轻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重量,白色脂肪重量,BAT中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RIZ1 homologous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解偶联蛋白1(un... 目的以多巴胺D2受体基因敲除(D2KO)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D2KO小鼠体重减轻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重量,白色脂肪重量,BAT中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RIZ1 homologous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以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以期为肥胖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8周龄野生型小鼠组(wild type,WT)和D2KO小鼠组各10只。分别称量各小鼠体重及其白色脂肪、棕色脂肪重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检测棕色脂肪中PRDM16、UCP1、FAS、ACC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棕色脂肪中PRDM16、UCP1、FAS、AC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WT组动物体重为(23.78±0.54)g,D2KO组动物体重为(20.54±1.15)g,P<0.05。WT组动物附睾脂肪(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eAT)重量为(1.083±0.02)g,D2KO组动物e AT重量为(0.978±0.03)g,P<0.05。WT组动物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重量为(1.85±0.05)g,D2KO组动物sAT重量为(1.72±0.03)g,P<0.05。WT组动物BAT重量为(31.38±4.22)mg,D2KO组动物BAT重量为(42.44±2.47)mg,P<0.05。半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WT组,D2KO组小鼠棕色脂肪中PRDM16、FAS、ACC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UC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D2KO小鼠的体重减轻与棕色脂肪中的PRDM16、UCP1、FAS以及ACC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受体敲除 体重减轻 棕色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室旁核离子钙接头蛋白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付升旗 任同明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各15只。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羟多巴,对照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鉴定成模,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室旁核Iba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从(58±5)个减少到(10±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1±0.12)降低至(0.28±0.12)(P<0.05),室旁核中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7±2)个增加到(14±3)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1±0.08)增加到(0.19±0.06)(P<0.05)。结论 6-OHDA大鼠PVN中Iba1的表达变化有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室旁核 离子钙接头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dherin通过β-catenin调控鸡胚脊髓连合纤维向对侧的投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慈清 李小英 +3 位作者 王聪睿 张必超 李晗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7-1360,1374,共5页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脊髓连合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在鸡胚发育第3天(stage22),将N-cadherin和β-catenin干扰载体通过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脊髓,电转后继续培养3 d(stage29)...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脊髓连合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在鸡胚发育第3天(stage22),将N-cadherin和β-catenin干扰载体通过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脊髓,电转后继续培养3 d(stage29),取材、固定、包埋和切片。分为N-cadherin干扰组、β-catenin干扰组,β-catenin和N-cadherin共同干扰组以及转染p GU6-GFP-neo表达质粒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根据GFP表达结果,观察脊髓连合纤维的投射情况。结果:在鸡胚发育过程中,在脊髓抑制N-cadherin的表达会降低β-catenin的表达;在Ncadherin抑制表达72 h后观察到脊髓连合纤维向对侧的投射产生被抑制;抑制β-catenin表达出现类似向对侧投射障碍;Ncadherin和β-catenin同时被干扰时,连合纤维投射的抑制效果相似。结论:N-cadherin参与调控脊髓连合纤维的发育过程,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神经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主要核团对机体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立 冉雪蕊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7-499,共3页
最早提出大脑调节葡萄糖稳态观点的是生理学家Claude Bermard。1854年,Dr Bemard发现刺穿兔脑的第四脑室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葡萄糖代谢的中枢调节理论不断有新的突破,人们发现了糖敏感神经元,并且证明了它们在维... 最早提出大脑调节葡萄糖稳态观点的是生理学家Claude Bermard。1854年,Dr Bemard发现刺穿兔脑的第四脑室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葡萄糖代谢的中枢调节理论不断有新的突破,人们发现了糖敏感神经元,并且证明了它们在维持正常血糖中的作用。这类特殊的神经元群,能通过感知激素(如胰岛素和瘦素)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脂肪酸)调节血糖稳态,主要集中于下丘脑和脑干等区域。其中,下丘脑在调节内分泌轴、生殖功能和能量平衡中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糖敏感神经元 葡萄糖代谢 血糖稳态 室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发育过程GFP标记视顶盖神经元迁移规律及NF分布特点的研究
20
作者 杨慈清 李小英 +2 位作者 付苏雷 李晗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视顶盖层的组织学结构,神经元迁移的模式及神经丝蛋白的分布特点。方法:鸡胚正常培养到第3天(E3),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方法,取出3~4 ml蛋清,开窗培养至E5,将质粒pCAGGS-GFP通过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视顶盖,...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视顶盖层的组织学结构,神经元迁移的模式及神经丝蛋白的分布特点。方法:鸡胚正常培养到第3天(E3),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方法,取出3~4 ml蛋清,开窗培养至E5,将质粒pCAGGS-GFP通过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视顶盖,电转后继续培养到胚胎发育的E8~E12,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荧光免疫组化分析不同时期各层结构的形成和神经丝蛋白的分布。结果:在鸡胚发育过程,视顶盖从内向外最终共形成6层结构,大部分神经元垂直于视顶盖平面迁移至视神经纤维层终止,部分细胞沿视神经纤维层继续水平迁移,在中央灰质层(SGC)层,细胞迁移复杂,既存在纵向也存在横向迁移模式,NF的表达具有明显层的特点。结论:鸡胚发育过程视顶盖神经元不但存在从内向外垂直迁移的模式,而且还存在水平横向迁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视顶盖 神经丝蛋白 神经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