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监测评估
1
作者 王华俊 刘光辉 +4 位作者 赵雪丽 马震原 柴茂 班付国 闫若潜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8期105-110,共6页
为了解河南省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持续推进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监测方案开展检测,并对2020-2022年数据对比分析,共采集猪血清样品34506份,采集病原学样品10589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gpI(gE)... 为了解河南省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持续推进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监测方案开展检测,并对2020-2022年数据对比分析,共采集猪血清样品34506份,采集病原学样品10589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gpI(gE)血清感染抗体,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病原学样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0-2022年,河南省猪PRV 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0.30%、15.76%、11.01%,平均场群阳性率分别为52.77%、35.35%、27.80%。2020-2022年,种猪场、商品代场、屠宰场平均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62%、20.10%、16.79%,平均场群阳性率分别为31.72%、45.27%、33.19%。2020-2022年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平均场群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豫中、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平均个体阳性率最高的为22.56%,最低为13.12%,平均场群阳性最高的52.4%,最低为31.4%。2020-2022年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依次降低。可见,河南省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和病源学阳性率均逐年降低,净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 血清学调查 病原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华俊 王东方 +3 位作者 闫若潜 刘光辉 房大学 郭洛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异株,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猪场PRV免疫毒株筛选、净化及综合防控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血清学调查 病原学调查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养户羔羊瘫痪的原因与防控
3
作者 高延敏 王英华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6期29-30,共2页
近年来,羔羊瘫痪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死亡率高达70%,给养殖户脱贫致富带来严重阻碍。基于此,分析了造成羔羊瘫痪的原因,并提出羔羊瘫痪的防控措施,以期对养殖户科学防控羔羊瘫痪有所帮助。
关键词 羔羊瘫痪症 原因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塞内卡病毒A型的分离鉴定及演化分析
4
作者 王淑娟 王东方 +6 位作者 马震原 赵雪丽 刘影 杨海波 柴茂 王翠 闫若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1-3046,共6页
河南某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猪场出现水泡样疫病,疑似感染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将RT-PCR和FQ-PCR检测为核酸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 河南某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猪场出现水泡样疫病,疑似感染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将RT-PCR和FQ-PCR检测为核酸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等对该毒株进行鉴定,并进行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SVA,将其命名为HeNXX/swine/2017;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粒子呈典型的二十面体,直径30 nm左右;该毒株可在BHK-21细胞上高效增殖,病毒滴度最高为10^(9.5) TCID_(50)·mL^(-1);基因组全长7288 bp(不含PolyA),与美国毒株同源性最高。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SVA,为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分离 鉴定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猫嵌杯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比较
5
作者 李博文 王淑娟 +7 位作者 胡煜锋 王益冰 甘雪强 陈岩岩 王东方 马震原 赵雪丽 闫若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12-4119,共8页
本研究针对猫嵌杯状病毒(FCV)的遗传变异与致病特征展开分析,成功分离鉴定5株FCV流行毒株。通过检测127份临床样本获得31份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24.4%),经细胞培养分离获得5株病毒。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FCVⅠ型(HN78等),1株为FCVⅡ型(HN77... 本研究针对猫嵌杯状病毒(FCV)的遗传变异与致病特征展开分析,成功分离鉴定5株FCV流行毒株。通过检测127份临床样本获得31份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24.4%),经细胞培养分离获得5株病毒。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FCVⅠ型(HN78等),1株为FCVⅡ型(HN77)。病毒粒子电镜观察显示典型球形无囊膜结构,VP1基因测序显示毒株间相似性为75.4%~75.65%。动物回归试验证实,Ⅰ型HN78与Ⅱ型HN77均能引发典型临床症状,但不同基因型致病特征存在差异。该研究首次系统比较我国FCV基因Ⅰ/Ⅱ型的生物学特性,为疫苗研发和临床防控提供了重要毒株资源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嵌杯状病毒(FCV) 分离株 遗传特征 变异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建浩 王东方 +10 位作者 刘影 王淑娟 马震原 谢彩华 赵雪丽 杨海波 冯桂丹 康台生 胡煜锋 李博文 闫若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3-418,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PEDV(MK862249.1)M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特异... 旨在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PEDV(MK862249.1)M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可用于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FQ-PCR)方法,将自行建立的FQ-PCR方法的引物对/探针用来确定ddPCR方法;对ddPCR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自行建立的FQ-PCR方法在敏感性、重复性等方面均优于行标FQ-PCR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的FQ-PCR方法建立的ddPCR方法最低检测极限为0.15 copies·μL^(-1),敏感性高于行业标准(SN/T 1699—2017)FQ-PCR方法(1.0×10^(1)copies·μL^(-1));模板浓度为1.0×10^(0)~1.0×10^(4)copies·μL^(-1)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为1.52%~7.40%;对猪丁型冠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11种对照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用建立的ddPCR方法、行业标准FQ-PCR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进行PEDV核酸检测,ddPCR方法对行业标准FQ-PCR方法检测阳性样品的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成功建立的PEDV dd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上PEDV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定量检测,为PEDV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定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滴式 数字PCR 方法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