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与品质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可 闫路辉 +2 位作者 赵颖颖 赵电波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8-304,共7页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新型的光谱检测技术,在分析肉及肉制品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具有方便简单、快速无损、高效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肉品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其...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新型的光谱检测技术,在分析肉及肉制品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具有方便简单、快速无损、高效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肉品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肉品加工品质、食用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等分析方面;进而阐述拉曼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方式在肉品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优势,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今后肉品领域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肉品加工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率超声辅助浸渍冷冻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栗俊广 岳晓楠 +4 位作者 孙晨皓 赵建生 陈博 刘思豪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5-242,共8页
为研究不同功率超声辅助浸渍冷冻对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传统风冷和0、200、400、600 W 4组不同功率超声波辅助冷冻处理牛肉,以鲜肉组为对照,分析其冻结速率、蒸煮损失、解冻损失、嫩度、色差值、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功率超声辅助浸渍冷冻对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传统风冷和0、200、400、600 W 4组不同功率超声波辅助冷冻处理牛肉,以鲜肉组为对照,分析其冻结速率、蒸煮损失、解冻损失、嫩度、色差值、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可以提升牛肉的冻结速率,影响牛肉色泽和水分状态,减轻冷冻过程中肌肉组织结构破坏和品质劣变。当超声波功率为400 W时,牛肉冻结速率最快,且蒸煮损失和解冻损失最低,分别为32.44%和1.66%,剪切力与鲜肉组也最为接近;另外,功率400 W时冷冻牛肉可冻结水质量分数最小,为51.11%;低场核磁分析表明,T21振幅最大,T22振幅变化较小,水分分布也更加均匀;微观结构观察显示,适当的功率超声辅助处理下,能减少冷冻过程对肌纤维及组织网络结构的破坏,从而改善冷冻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浸渍冷冻 牛肉 冷冻速率 肉品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糊化度苦荞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学艺 董桂梅 +1 位作者 申瑞玲 李云龙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88,共9页
以苦荞全粉和高糊化度苦荞全粉为原料,制备对应面团,并以这两种全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制备混合粉和鲜湿面条,研究两种全粉的粉质特性和对应面团的质构特性,以及高糊化度苦荞全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糊化特性、鲜湿面条蒸煮特性等品质特性的... 以苦荞全粉和高糊化度苦荞全粉为原料,制备对应面团,并以这两种全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制备混合粉和鲜湿面条,研究两种全粉的粉质特性和对应面团的质构特性,以及高糊化度苦荞全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糊化特性、鲜湿面条蒸煮特性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糊化度苦荞全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指数分别为(110.54±0.24)%、(11.48±0.14)min和109.00±2.15,与苦荞全粉相比,吸水率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延长,弱化度降低,粉质指数升高;随着水添加量的增加,两种全粉所制备面团的硬度和黏聚性整体均降低,当苦荞全粉水添加量为55%、高糊化度苦荞全粉水添加量为65%时,二者所制备面团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随着高糊化度苦荞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显著降低,峰值时间逐渐缩短,当高糊化度苦荞全粉添加量为15%时,苦荞淀粉与小麦淀粉发生交联形成的网状结构连续且致密,鲜湿面条的断条率为(10.11±0.15)%,蒸煮损失率为(9.27±0.35)%,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适中,水分分布均匀,感官综合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面条 苦荞全粉 高糊化度 质构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结方式对猪肉炖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生 程宇轩 +3 位作者 马旭阳 田文广 王昱 栗俊广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研究不同冻结方式对炖煮后猪肉品质的影响,以鲜肉为对照组,采用空气冻结(air freezing,AF)、浸渍冻结(immersion freezing,IF)和超声辅助浸渍冻结(ultrasonic-assisted immersion freezing,UIF)3种不同方式冻结猪背最长肌,然后对其进... 为研究不同冻结方式对炖煮后猪肉品质的影响,以鲜肉为对照组,采用空气冻结(air freezing,AF)、浸渍冻结(immersion freezing,IF)和超声辅助浸渍冻结(ultrasonic-assisted immersion freezing,UIF)3种不同方式冻结猪背最长肌,然后对其进行炖煮处理,分析其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色泽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滋味组成。结果显示:炖煮后UIF组的水分质量分数(57.81%)显著高于AF组和IF组,与对照组最为接近,且蒸煮损失率小于其他处理组;UIF组的剪切力最小,且较对照组有略微降低,说明超声对炖煮后猪肉的嫩度有积极影响;与鲜肉相比,UIF组样品亮度值无显著变化;使用电子鼻测定挥发性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数据显示PC1和PC2贡献率分别为98.3460%和1.3174%;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电子舌数据,结果显示,UIF组与对照组区分度不明显,在味觉上比较相似,表明UIF可以减缓冷冻猪肉的品质和风味劣变,与鲜肉品质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超声辅助浸渍冻结 肉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华 陈云莉 +5 位作者 石勇 李顺峰 查蒙蒙 李昌文 纵伟 王小媛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 200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 200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发酵红枣汁,发酵红枣汁含有较多萜类、含硫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这些化合物赋予其更加浓郁的花果香。在未发酵红枣汁和发酵红枣汁中分别鉴定出48种和4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分别为4479.54μg/L和6943.14μg/L;发酵红枣汁中的酸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其中癸酸质量浓度提高了193.68%,而酯类化合物种类明显减少,并新生成棕榈酸异丙酯、柠檬醛、橙花基丙酮等具有愉悦香气的化合物。具有花香味的大马士酮对发酵红枣汁香气特征的贡献最大,而苯甲醛、癸酸、苄醇、壬酸、大马士酮、月桂酸和己酸是发酵红枣汁的7种关键差异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苄醇和月桂酸可为发酵红枣汁增添独特的花果香。因此,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能够提升红枣汁的整体风味,并赋予其花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 红枣汁 挥发性香气成分 OPLS-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膳食纤维的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瑶 赵雪 +1 位作者 吴昊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本实验选取5种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以及柑橘皮)作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基水包油乳液。通过分析乳液的电位、粒径、乳析指数、Turbiscan稳定指数、流变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浓度(1%、2%、3%)下各类膳食纤维... 本实验选取5种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以及柑橘皮)作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基水包油乳液。通过分析乳液的电位、粒径、乳析指数、Turbiscan稳定指数、流变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浓度(1%、2%、3%)下各类膳食纤维稳定乳液的能力。结果表明:当纤维浓度从1%增加到3%时,所有乳液粒径均显著减小(P<0.05),其中米糠、香蕉皮、苹果皮、燕麦麸皮和柑橘膳食纤维乳液的D_(4,3)值分别减小了49.94%、44.02%、33.68%、1.01%、0.17%。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和表观黏度随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在浓度为3%的米糠膳食纤维乳液中达到最大值(Zeta电位值:-59.45 mV;黏度:15.88 mPa·s)。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燕麦麸皮膳食纤维乳液和柑橘纤维稳定乳液出现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乳化性能较其他各组更差;米糠、香蕉皮和苹果皮膳食纤维乳液底部出现明显的乳清层,且乳析指数随纤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浓度达到3%时,米糠膳食纤维乳液贮藏5 d后的乳析指数最低(27.43%)、稳定性最高。综上,米糠膳食纤维在五种膳食纤维乳液中具有最佳的乳化性能,且浓度越大,乳液稳定性越高。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副产物膳食纤维在作为乳化剂稳定预乳化液方面的优良潜力,有望作为脂肪替代物应用于食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乳化剂 乳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方式对低醇枣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丽华 李珍珠 +4 位作者 王维静 刘梦培 王小媛 葛珍珍 纵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常用的硫处理杀菌可能会破坏果酒的营养价值。该研究比较了高压杀菌、巴氏杀菌、NaHSO_3和高压微射流处理(HPM)4种杀菌方式对发酵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NaHSO_3组相比,HPM杀菌处理对枣酒的pH和可滴定酸含量... 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常用的硫处理杀菌可能会破坏果酒的营养价值。该研究比较了高压杀菌、巴氏杀菌、NaHSO_3和高压微射流处理(HPM)4种杀菌方式对发酵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NaHSO_3组相比,HPM杀菌处理对枣酒的pH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较小,可以提升枣酒的明亮度和酒精度,同时对枣酒的营养物质含量破坏较小。在发酵第8天,HPM组仅损失了7.67%的抗坏血酸,而Na HSO_3组、巴氏杀菌组和高压杀菌组则分别损失了9.35%、13.43%和18.71%。巴氏杀菌和NaHSO_3处理组的枣酒感官评分分别比HPM组低了1.49和1.40。采用HPM处理有望成为枣酒发酵前的杀菌处理方式之一,既能减少杂菌污染,同时也能有效保持枣酒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酒 杀菌方式 高压微射流 低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丽华 李昌文 +2 位作者 翟娅菲 张华 纵伟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和发展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介绍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重要性,综合OBE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实施与应用,旨在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现代食品工...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和发展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介绍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重要性,综合OBE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实施与应用,旨在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现代食品工程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产出导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产业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pH值偏移对苦荞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鑫 程哲 +3 位作者 刘芮杉 董吉林 李云龙 申瑞玲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探讨pH偏移联合超声处理对苦荞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及pH偏移处理,苦荞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去折叠导致内部巯基暴露,或蛋白质中二硫键断裂而生成新的巯基所致。在超声... 探讨pH偏移联合超声处理对苦荞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及pH偏移处理,苦荞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去折叠导致内部巯基暴露,或蛋白质中二硫键断裂而生成新的巯基所致。在超声时间为20 min,功率为300 W时,苦荞蛋白表现出最高的表面疏水性,表明蛋白质在改性过程中经历了重组,导致疏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蛋白聚集体被破坏,蛋白粒径减小,进而暴露更多内部的疏水基团。此外,经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显著提升了苦荞蛋白的溶解度,尤其在碱性pH条件下,溶解度从63.85%显著提升至103.48%。该处理也导致了苦荞蛋白粒径的显著下降(P<0.05),以及绝对电位和乳化活性的显著增强(P<0.05)。综上所述,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不仅有效改善了苦荞蛋白的结构特性,还显著提升了其功能特性,为苦荞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蛋白 超声辅助pH值偏移 结构性质 溶解度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解冻技术在肉类及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小桥 毛爽 +3 位作者 阴鑫烨 吕静 相启森 牛力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1,16,共7页
综述了超声波、磁场、高压静电场、脉冲电场、射频、微波等物理解冻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肉类及其制品解冻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物理解冻技术在肉类及其制品领域的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物理解冻技术 肉类及其制品 品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多糖对苦荞蛋白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鑫 程哲 +3 位作者 薛若璞 董吉林 李云龙 申瑞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19,132,共7页
探究不同多糖对苦荞蛋白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苦荞蛋白和5种多糖(卡拉胶、壳聚糖、黄原胶、β-葡聚糖和魔芋胶)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研究其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探究不同多糖对苦荞蛋白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苦荞蛋白和5种多糖(卡拉胶、壳聚糖、黄原胶、β-葡聚糖和魔芋胶)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研究其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油相体积分数为77%,卡拉胶、壳聚糖、黄原胶、β-葡聚糖和魔芋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40%、0.40%、2.50%和0.40%时,苦荞蛋白-多糖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乳液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显微镜观察显示,壳聚糖、黄原胶和β-葡聚糖制备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其液滴分布更加均匀、结构规整。总体表明苦荞蛋白-多糖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及多糖的种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蛋白 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多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铈/羟基氧化铁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法快速检测泡椒凤爪中过氧化氢
12
作者 岳晓月 闫曙亮 +1 位作者 符龙 赵电波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铈(CeO_(2))修饰的羟基氧化铁(FeOOH),得到纳米材料CeO_(2)/FeOOH。CeO_(2)/FeOOH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产生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将3,3’,5,5’-四... 采用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铈(CeO_(2))修饰的羟基氧化铁(FeOOH),得到纳米材料CeO_(2)/FeOOH。CeO_(2)/FeOOH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产生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氧化为蓝色的氧化TMB(oxidized TMB,ox-TMB)。基于此,构建基于CeO_(2)/FeOOH纳米酶的H_(2)O_(2)比色传感器。结果表明:该比色传感器对H_(2)O_(2)显示出高灵敏度响应,检测限为3.92μmol/L,检测范围为10~1000μmol/L。此外,该传感器可用于泡椒凤爪中H_(2)O_(2)的快速检测,其中,H_(2)O_(2)加标回收率为90.59%~93.42%,相对标准偏差≤4.25%,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和简便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椒凤爪 过氧化氢 快速检测 比色法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N-C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法快速检测泡椒猪皮中的过氧化氢
13
作者 岳晓月 郝辰旭 +2 位作者 闫曙亮 符龙 赵电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75-283,共9页
为构建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过氧化氢的比色传感器,采用热处理法将单原子Cu分散固定在超薄的氮化二维碳膜上,得到Cu-N-C纳米酶。通过TEM、XPS、XRD、FT-IR表征该纳米酶,并将基于此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应用于泡椒猪皮中过氧化氢的快速检测... 为构建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过氧化氢的比色传感器,采用热处理法将单原子Cu分散固定在超薄的氮化二维碳膜上,得到Cu-N-C纳米酶。通过TEM、XPS、XRD、FT-IR表征该纳米酶,并将基于此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应用于泡椒猪皮中过氧化氢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u-N-C纳米酶具有良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催化H_(2)O_(2)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生成oxTMB,呈现明显的蓝色。基于Cu-N-C纳米酶构建的比色传感器用于H_(2)O_(2)检测,检测限为0.81μmol/L,检测范围为1~1000μmol/L,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基本相同,能够应用于泡椒猪皮中H_(2)O_(2)的快速检测。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及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实现H_(2)O_(2)的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椒猪皮 过氧化氢 快速检测 比色法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稳定Pickering乳液在无麸质大米面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学红 龚晶晶 +3 位作者 李敏杰 辛迪加 张露 陆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布及老化热焓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环糊精(CDs)稳定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将其用在大米面包中,发现相比空白组,虽然CDs及CDs稳定乳液均能够增大面包比容、改善面包内部结构和质构特性,提高面包的保水性及延缓面包老化,但CDs稳定乳液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三种环糊精中,α-CD对面包品质改善及抗老化效果最好,其次为γ-CD和β-CD。三种CD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显著提升大米面包品质和延缓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大米面包 Pickering乳液 环糊精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研究
15
作者 李学红 李敏杰 +2 位作者 付艺伟 晁文 陆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29,共8页
该研究旨在研究鹰嘴豆上清废液中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采用碱溶酸沉法从萌芽鹰嘴豆中提取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并检测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中蛋白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呈波动式变化、二级结构中的无... 该研究旨在研究鹰嘴豆上清废液中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采用碱溶酸沉法从萌芽鹰嘴豆中提取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并检测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中蛋白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呈波动式变化、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比例有所上升,表明蛋白结构在萌芽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蛋白的粒径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体趋势无太大变化,但表面电位呈现显著性的变化;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蛋白的整体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提升。持水性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萌芽48 h时达到最大值,持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鹰嘴豆 上清废液蛋白 结构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组学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珍珠 邱清爽 +1 位作者 程兵 王爽爽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脂质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也是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的一种,在食品研究中应用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逐步深入,为茶叶品质及风味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文章系统综述了脂质组学分析技... 脂质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也是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的一种,在食品研究中应用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逐步深入,为茶叶品质及风味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文章系统综述了脂质组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茶树生长调控、品种鉴别、加工工艺、风味形成机制解析及茶叶贮藏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脂质组学 香气形成 加工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望运滔 杨纺 +1 位作者 李斌 白艳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226,共6页
综述总结了甲壳素在食品领域近5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壳素膜在食品包装材料方向的应用,甲壳素微球在食品大分子固定载体及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纳米甲壳素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调节食品质构、抗菌、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甲壳素寡糖的制备... 综述总结了甲壳素在食品领域近5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壳素膜在食品包装材料方向的应用,甲壳素微球在食品大分子固定载体及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纳米甲壳素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调节食品质构、抗菌、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甲壳素寡糖的制备等,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膜 甲壳素微球 纳米甲壳素 甲壳素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糖醋排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颖颖 李三影 +4 位作者 闫路辉 李可 栗俊广 赵电波 白艳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59,共8页
研究了水浴复热(water bath heating,WH)、微波复热(microwave heating,MH)、蒸汽复热(steam heating,ST)3种不同复热方式对糖醋排骨水分含量、离心损失率、质构、色泽以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热均会使糖醋排骨产品的品质下... 研究了水浴复热(water bath heating,WH)、微波复热(microwave heating,MH)、蒸汽复热(steam heating,ST)3种不同复热方式对糖醋排骨水分含量、离心损失率、质构、色泽以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热均会使糖醋排骨产品的品质下降。其中WH对产品品质失真影响最小,水分含量损失最小,为8.00%,硬度增加最少,为13.69%,ST次之,MH对产品品质损害最大。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显示: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4种,醇类8种,酯类7种,酚类3种,酸类10种,烃类10种,酮类2种,醚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5种。在WH、MH、ST 3种复热方式中分别检测到57,56,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醛类和醚类,其中WH两者之和总量达66.76%,且对气味物质影响较小。因此,在家庭式复热方式中推荐以WH来加工糖醋排骨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醋排骨 复热方式 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鲜切果蔬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丽华 李顺峰 +1 位作者 李珍珠 王维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0-295,共6页
鲜切果蔬方便、营养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加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然而短暂的货架期已成为限制鲜切果蔬发展的瓶颈难题。为了在保证其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环保和安全的鲜切果蔬加工方法,来取... 鲜切果蔬方便、营养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加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然而短暂的货架期已成为限制鲜切果蔬发展的瓶颈难题。为了在保证其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环保和安全的鲜切果蔬加工方法,来取代氯水清洗或其他化学试剂在果蔬去皮、切块、清洗等工序中的使用。热处理是一种传统的物理保鲜方法,而将热处理技术应用在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概括了热处理和热处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对鲜切果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同时归纳了热处理对鲜切果蔬保鲜的机理。以期为热处理应用于鲜切果蔬的贮藏保鲜和提高鲜切果蔬的食用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热处理 钙盐 气调包装 辐射 可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辅助冷冻对面筋蛋白品质及分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艳艳 王冰蕊 +3 位作者 丁江涛 刘兴丽 王宏伟 张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35,共6页
研究静电场辅助冷冻对面筋蛋白流变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分子结构及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探究静电场辅助冷冻对面筋蛋白品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传统冷冻方式相比,静电场辅助冷冻提高了面筋蛋白的黏弹特性、变... 研究静电场辅助冷冻对面筋蛋白流变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分子结构及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探究静电场辅助冷冻对面筋蛋白品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传统冷冻方式相比,静电场辅助冷冻提高了面筋蛋白的黏弹特性、变性温度(Tp)和变性焓(ΔH)。化学作用力分析表明,氢键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离子键、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的变化则与之相反。600 V电压静电场处理后,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二硫键的构型分布更加均匀,且α-螺旋的含量增加,二硫键构型中g-g-g构型的含量增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施加300、600 V的静电场后,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具有更小的孔隙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辅助冷冻 面筋蛋白 流变特性 化学作用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