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酸沉淀法制备大颗粒氧化钇及前驱体的遗传性研究
1
作者 李金辉 欧阳剑 +4 位作者 高亮 熊舒东 王燕 高岩 刘嘉铭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5-668,共14页
通过深入探讨草酸沉淀法制备氧化钇及前驱体的遗传性问题,旨在优化制备条件,以获得具有理想粒径分布的氧化钇材料。实验采用高纯氧化钇、盐酸和草酸作为原料,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氯化钇溶液酸度、草酸浓度、沉淀方式、陈化时间和反应... 通过深入探讨草酸沉淀法制备氧化钇及前驱体的遗传性问题,旨在优化制备条件,以获得具有理想粒径分布的氧化钇材料。实验采用高纯氧化钇、盐酸和草酸作为原料,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氯化钇溶液酸度、草酸浓度、沉淀方式、陈化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成功制备了氧化钇及其前驱体。利用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多晶衍射仪对产物的粒度、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钇浓度0.2 mol/L、酸度2 mol/L、草酸浓度1.5 mol/L、正向沉淀2 h、反应温度80℃、陈化6 h是制备大颗粒氧化钇的较优条件。此外,前驱体草酸钇在陈化过程中发生了关键的物相转变,从Y_(2)(C_(2)O_(4))_(3)·6H_(2)O变为YH(C_(2)O_(4))·2H_(2)O,这一变化对煅烧后氧化钇的粒径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优化陈化条件,不仅提高了草酸钇的遗传性,还有效控制了煅烧后氧化钇的粒径,避免其过度减小。从而为制备高性能氧化钇材料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钇 氧化钇 遗传指数 遗传性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亚硝化颗粒污泥对镉胁迫的响应研究
2
作者 陈召 刘世豪 +2 位作者 朱丽娟 常德政 高岩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为探究微藻-亚硝化颗粒污泥在镉胁迫下的响应,采用序批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亚硝化颗粒污泥进行培养,向体系内添加不同浓度的Cd(Ⅱ)离子,对各阶段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胞外聚合物(EPS)、光合色素以及微生物种群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为探究微藻-亚硝化颗粒污泥在镉胁迫下的响应,采用序批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亚硝化颗粒污泥进行培养,向体系内添加不同浓度的Cd(Ⅱ)离子,对各阶段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胞外聚合物(EPS)、光合色素以及微生物种群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1 mg/L的Cd(Ⅱ)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该阶段单位质量活性污泥中的EPS从46.2 mg/g增加至87.2 mg/g;5 mg/L的Cd(Ⅱ)对污泥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而10 mg/L的Cd(Ⅱ)会导致颗粒污泥体系的崩溃,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在其胁迫下减少6.3%。微生物在低浓度Cd(Ⅱ)的刺激下大量分泌EPS,能够有效缓解其入侵,而高浓度的Cd(Ⅱ)可能会突破EPS的防御使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死亡。Chlorella和Secenedesmus的相对丰度并未大幅波动,但光合色素的含量与Cd(Ⅱ)浓度呈负相关,Cd(Ⅱ)可能更多地影响藻类的光合能力,使体系内供氧不足进而影响亚硝化进程,但其并不会导致藻类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亚硝化 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13-2018年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郝宗超 卢中强 +3 位作者 郝大玮 党照亮 段理杰 王高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600,605,共5页
水泥生产过程的CO_(2)排放量巨大,因此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备受关注。以中国主要的水泥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为调查目标,对2013—2018年河南省水泥行业CO_(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河南省水泥行业CO_(2)排放总量... 水泥生产过程的CO_(2)排放量巨大,因此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备受关注。以中国主要的水泥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为调查目标,对2013—2018年河南省水泥行业CO_(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河南省水泥行业CO_(2)排放总量为6435万~7816万t,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平稳的趋势;豫北和豫中是主要贡献地区,CO_(2)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0.94%~38.46%、34.29%~35.82%,其中新乡市、郑州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居全省前列,CO_(2)排放量分别占15.96%~20.70%、11.92%~14.61%、9.30%~13.57%、11.33%~13.10%;原料分解和化石燃料燃烧是两大主要排放源,CO_(2)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57.87%~58.97%、35.62%~36.89%;纳入碳交易配额的熟料烧成工段CO_(2)排放总量为6269万~7597万t,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国家及河南省相继实施的较为严格的水泥企业错峰生产等措施,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清洁生产改造等行动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温室气体 排放特征 节能减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对铜线材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晨阳 国秀花 +7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周延军 刘海涛 张朝民 曹军 曹飞 高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土Y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与氧化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添加稀土元素Y提高纯铜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稀土Y的引入提高了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在600℃、10 h条件下,Cu-0.03Y线材相对于Cu线材氧化增重率由0.55%降低至0.2%,降幅达63%。稀土元素Y的添加使铜线材的(100)晶面占比减少,(111)晶面占比增多,基体表面易被活化的(100)原子面占比降低,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提高。在Cu-0.1Y线材中稀土元素浓度较高时发生偏聚,稀土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与氧的亲和力,偏聚处形成不连续的稀土氧化物,使氧离子与铜离子的接触反应面积增大,相比Cu-0.03Y线材抗氧化性能降低。结论氧化过程中稀土离子的扩散速率慢、半径大,对铜离子的向外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了铜离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了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线材 稀土元素Y 稀土氧化物 增重率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WO_(3)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糠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5
作者 常德政 高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糠醛是木制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官能团且官能团的结构异常敏感,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可制得2-甲基呋喃、糠醇、四氢糠醇、呋喃、四氢呋喃等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因此,制备了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四氢糠醇)、稳... 糠醛是木制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官能团且官能团的结构异常敏感,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可制得2-甲基呋喃、糠醇、四氢糠醇、呋喃、四氢呋喃等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因此,制备了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四氢糠醇)、稳定性好及贵金属负载量低的负载型催化剂。采用硼氢化钠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具有不同Pd负载量的Pd/WO_(3)催化剂(0.34%、2.0%和4.5%),考察了Pd的负载量及反应温度对Pd/WO_(3)催化糠醛选择性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2.0%Pd、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50℃,此时糠醛转化率为99.0%,四氢糠醇选择性达92.2%。低温反应(100℃)时升高Pd负载量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性能,高温反应(150℃)时Pd最佳负载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选择性加氢 Pd/WO_(3) 高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溶剂作用下高阶煤的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东 郝宗超 +2 位作者 卢中强 杨延辉 张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为了对比分析组合压裂液中不同溶剂作用下高阶煤的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分别以有机溶剂(THF)和无机酸(HCl)、有机溶剂(CS_2)和强氧化剂(ClO_2)为组合,对山西长治的高阶煤进行不同顺序试验,并借助接触角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结果... 为了对比分析组合压裂液中不同溶剂作用下高阶煤的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分别以有机溶剂(THF)和无机酸(HCl)、有机溶剂(CS_2)和强氧化剂(ClO_2)为组合,对山西长治的高阶煤进行不同顺序试验,并借助接触角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无机溶剂作用下的萃取(溶出)率要高于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作用下的,其中有机溶剂的萃取率远大于无机溶剂的溶出率; HCl作用后的煤样接触角减小,表面张力增大,润湿性增强,而有机溶剂和ClO_2作用后的煤样则相反;不同溶剂作用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BJH孔容均显著增大,其中有机溶剂+无机溶剂作用下的增大程度大于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作用下的;各种溶剂对煤样均具有扩孔效果,特别是对小孔径段效果最为显著。相比而言,两种溶剂作用后煤样的扩孔效果要明显优于一种溶剂作用后的,且CS_2+ClO_2组合溶剂最为显著。因此,将CS_2溶剂和ClO_2溶剂分别作为压裂液中的前置液和携砂液,可更好地改造煤储层的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溶剂 压裂液 高阶煤 表面性质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芳 刘伟 陈复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3,共4页
采用低共熔溶剂,以超声辅助提取花生红衣中的白藜芦醇。通过对低共熔溶剂的筛选,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为提取溶剂、加水量(以体积比计)为40%、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60 min、料液比为... 采用低共熔溶剂,以超声辅助提取花生红衣中的白藜芦醇。通过对低共熔溶剂的筛选,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为提取溶剂、加水量(以体积比计)为40%、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60 min、料液比为1∶15(g/mL)的条件下,白藜芦醇的提取量为(5.16±0.07)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花生红衣 超声辅助提取 低共熔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生物质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施琪 鲁然英 +3 位作者 常德政 刘欢欢 刘涛 蒋士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83-87,共5页
为研究生物质炭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生物质炭处理即10、20、40 g/kg,测定其对Cd污染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烟叶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生物... 为研究生物质炭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生物质炭处理即10、20、40 g/kg,测定其对Cd污染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烟叶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生物质炭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0.13%~2.67%和8.44%~46.88%;3个处理还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烟叶Cd含量,降幅分别为2.88%~16.29%和17.09%~27.62%,且各处理烟叶Cd含量大小顺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一致,即对照>10 g/kg处理>20 g/kg处理>40 g/kg处理。综上,增施生物质炭20、40 g/kg对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烟叶 镉含量 有效态镉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电池废料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岩 李金辉 +2 位作者 李鹏举 罗春祥 许小菊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4-936,共3页
废弃的电池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锰铜等有价金属,从其废料中回收有价元素不但保护了环境,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相关材料的生产成本。以电池废料盐酸浸出液为原料,经定向除杂直接制备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重点考察了合成温度对... 废弃的电池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锰铜等有价金属,从其废料中回收有价元素不但保护了环境,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相关材料的生产成本。以电池废料盐酸浸出液为原料,经定向除杂直接制备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重点考察了合成温度对三元材料物相、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920℃时,恒温12 h,材料的球形度保持得良好,颗粒分布均匀;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为纯相层状结构,振实密度为2.2 g/cm3;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2.7~4.3 V,2.7~4.6 V范围,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0 mAh/g和192 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7%和82%,在2.7~4.3 V范围,0.2 C倍率下容量能达到158 mAh/g,50次循环后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废料 合成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化工园区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春祥 黄家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0,共5页
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对化工园区布局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风险关联性理论分析影响化工园区企业布局的主要风险要素,建立企业或区块间风险关联性和安全容量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TOPSIS方法对园区布局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 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对化工园区布局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风险关联性理论分析影响化工园区企业布局的主要风险要素,建立企业或区块间风险关联性和安全容量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TOPSIS方法对园区布局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从而确定合理的园区布局方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说明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化工园区规划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多目标决策 风险关联性 安全容量 TOPSIS方法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定量研究——以平顶山市澧河跨界饮用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慧丽 黄建新 +1 位作者 卫凯 何媛媛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跨界饮用水源地涉及保护者和受益者两种主体利益,要长期持续地确保饮用水安全,迫切需要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调节跨界饮用水源地上下游主体利益的经济政策。由于当前河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手段是资金补偿,因此补偿标准的确定便成为... 跨界饮用水源地涉及保护者和受益者两种主体利益,要长期持续地确保饮用水安全,迫切需要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调节跨界饮用水源地上下游主体利益的经济政策。由于当前河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手段是资金补偿,因此补偿标准的确定便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内容。作者从核算上游饮用水源地成本投入和生态效益的差额入手,依据水源地水量确定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以平顶山市澧河跨界饮用水源地为例,平顶山市保护澧河境内饮用水源地的年均投入为2016.77万元,通过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而获得的年均生态经济效益为1292.36万元,根据投入成本和生态效益的差额最终确定澧河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为下游取水需要对上游平顶山市补偿0.13元/m3。以上游生态建设成本投入和获得生态效益的差额作为确定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测算上游地区的净投入,相对客观、公平地确定补偿金额,同时也能够有效建立上下游行政区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建设成本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粮仓腐蚀失效分析研究
12
作者 刘智勇 李剑威 +1 位作者 杜希峰 易移成 《腐蚀与防护》 CAS 1993年第1期45-46,23,共3页
河南省某面粉厂于1986年建设了36个铝合金粮仓、仓面由厚度为3.0毫米的铝合金波纹板卷制成弧形拼制而成,直经6米,高14米,单仓存储小麦330吨,设计使用寿为60年。从1990年起,发现个别粮仓局部出现穿孔、鼓泡现象。至1991年7月,多数粮仓出... 河南省某面粉厂于1986年建设了36个铝合金粮仓、仓面由厚度为3.0毫米的铝合金波纹板卷制成弧形拼制而成,直经6米,高14米,单仓存储小麦330吨,设计使用寿为60年。从1990年起,发现个别粮仓局部出现穿孔、鼓泡现象。至1991年7月,多数粮仓出现大量鼓泡、穿孔及液体溢出等现象,破坏严重的粮仓被迫停止使用。一、现场情况 1、铝合金粮仓剖面结构及主要腐蚀部位如图1示意表示。小麦由入粮口输入,出粮口位于底部。为一混凝土圆台。混凝土紧贴铝合金波纹板,起固定作用。仓内沿圆周方向每隔0.95米有一根钢支撑架,与铝合金波纹板以碳钢螺钉相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粮仓 腐蚀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O/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气-固界面光电还原CO2的研究
13
作者 张宏忠 钱旭辉 +4 位作者 王兰 宋亚丽 周航航 张欢 张逸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2,96,共5页
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不同阳极氧化时间的TiO2纳米管,通过电化学方法将Cu2O沉积到TiO2纳米管表面。借助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复合催化剂Cu2O/TiO2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 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不同阳极氧化时间的TiO2纳米管,通过电化学方法将Cu2O沉积到TiO2纳米管表面。借助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复合催化剂Cu2O/TiO2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光电催化反应装置——“双池双界面反应器”进行复合催化剂Cu2O/TiO2在气-固界面光电还原CO2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产物为CH4和CO,催化产物中CH4含量最高时,可以达到1.678μL。CO含量最高时,可以达到11.499μL。催化产物中CO含量明显高于CH4含量,说明制备的复合催化剂Cu2O/TiO2-2对CO产物的生成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氧化亚铜/二氧化钛 光电还原 二氧化碳 甲烷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柠檬酸从铝钴膜废料中回收钴酸锂试验研究
14
作者 高岩 许小菊 +1 位作者 李金辉 陈士强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研究了从铝钴膜废料中直接回收钴酸锂正极材料,考察了酸的种类、反应温度、柠檬酸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H2O2用量对钴酸锂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 min,柠檬酸浓度0.75mol/L,固液质量体积比0.75/10,加入5%H2... 研究了从铝钴膜废料中直接回收钴酸锂正极材料,考察了酸的种类、反应温度、柠檬酸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H2O2用量对钴酸锂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 min,柠檬酸浓度0.75mol/L,固液质量体积比0.75/10,加入5%H2O2,可以回收84%钴酸锂正极材料。该方法较其他强酸体系对钴酸锂材料的破坏作用小很多,所回收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钴膜废料 钴酸锂 正极材料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煤气人工取样中O_2来源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谢振远 《炼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56,共2页
高炉煤气人工取样分析中,O_2的含量一般为0.2%~0.6%。过去认为这些O_2是在煤气取样时从大气中漏入的。从理论上分析,Fe_2O_3在1100℃时的分解压只有2.6×10^(-7)MPa,Fe_3O_4在927℃时的分解压只有2.2×10^(-14)MPa。分解出... 高炉煤气人工取样分析中,O_2的含量一般为0.2%~0.6%。过去认为这些O_2是在煤气取样时从大气中漏入的。从理论上分析,Fe_2O_3在1100℃时的分解压只有2.6×10^(-7)MPa,Fe_3O_4在927℃时的分解压只有2.2×10^(-14)MPa。分解出来的少量O_2在上述温度下将立即与C结合成CO或CO_2。因此,在高炉煤气中不可能有O_2的存在。但各炼铁厂的煤气分析中都含有少量的O_2。一般认为这部分少量的O_2是在取化验样品时从大气中漏进去的。为澄清这一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气 人工取样 氧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效应研究及其在HY型炉顶装置上的应用
16
作者 谢振远 《炼铁》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7-52,共6页
本文根据漏斗效应实验室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漏斗效应强度的各种因素,介绍了应用漏斗效应原理设计的HY型炉顶装置的结构特征,着重强调了可调漏斗对均匀布料的良好作用。文章最后列举了国内高炉应用该炉顶装置的典型实例及其实际生产效果。
关键词 高炉 钟阀炉顶 漏斗效应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的生产试验研究
17
作者 郭振廷 张晓程 +4 位作者 陈西 王法水 郭起福 王金水 郭扶栓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文叙述了铸态铁素体韧性球铁的机械性能,分析了主要工艺因素对球铁机械性能的影响。生产中选用Mn<0.4%,P<0.08%,S<0.04%的生铁;冲天炉熔炼,用FesiMgBRe7中间合金进行球化处理;采用Fesi75硅铁,多次强化孕育技术.结果,底宽2... 本文叙述了铸态铁素体韧性球铁的机械性能,分析了主要工艺因素对球铁机械性能的影响。生产中选用Mn<0.4%,P<0.08%,S<0.04%的生铁;冲天炉熔炼,用FesiMgBRe7中间合金进行球化处理;采用Fesi75硅铁,多次强化孕育技术.结果,底宽25mm的基尔试块和铸件的铸态组织,石墨球化1—3级,石墨球大小5—7级,铁素体比例80%以上,机械性能达到了ISO400—18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态 铁素体 球墨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的硫酸铵焙烧过程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云芳 李金辉 +2 位作者 高岩 陈志峰 廖春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针对传统硫酸化焙烧红土镍矿能耗高、设备腐蚀大等缺点,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处理红土镍矿的工艺;考察硫酸铵焙烧过程中焙烧剂硫酸铵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有价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红土镍矿硫酸铵焙烧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硫酸化焙烧红土镍矿能耗高、设备腐蚀大等缺点,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处理红土镍矿的工艺;考察硫酸铵焙烧过程中焙烧剂硫酸铵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有价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红土镍矿硫酸铵焙烧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矿料与硫酸铵质量比4:3、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90 min的工艺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Co、Mn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0.8%、85.41%和86.74%,而Fe的回收率仅为9.98%,达到选择性提取有价金属的效果。升高温度有利于蛇纹石相与硫酸铵的反应,抑制镁铁矿石的反应,从而抑制该部分Fe的硫酸化。经适当条件焙烧后,目标金属以硫酸盐形式进入水相,而Fe主要以不溶于水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硫酸铵 焙烧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级煤四氢呋喃阶段萃取物的化学组成与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郝宗超 张小东 +1 位作者 杨燕青 孙飞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03-2910,共8页
为了探讨溶剂萃取过程中不同煤级煤的小分子化合物溶出行为及其机制,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对褐煤、长焰煤、肥煤、贫煤和无烟煤进行了分次索氏萃取,借助于柱层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不同分馏时间段各类煤的萃取率... 为了探讨溶剂萃取过程中不同煤级煤的小分子化合物溶出行为及其机制,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对褐煤、长焰煤、肥煤、贫煤和无烟煤进行了分次索氏萃取,借助于柱层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不同分馏时间段各类煤的萃取率、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差异及其实质。结果表明:煤的萃取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萃取速率远大于第Ⅱ阶段;相比于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的萃取物中烃类含量较低,非烃类含量较高;除了褐煤以外,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其他煤的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种类逐渐减少;各类煤的萃取物中,杂环化合物含量高且种类多,相比而言芳烃在中级烟煤萃取物中含量较高,而脂肪烃中长链烷烃在中低级煤萃取物中含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级 四氢呋喃萃取 族组成 化合物 萃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与临产孕妇锌、铜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丽 关珍 +2 位作者 范书贤 刘冬梅 郭秀琴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对321例新生儿和临产孕妇进行了头发和血清中锌、铜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新生儿血锌、发锌分别高于母血锌、发锌1.3倍和1.2倍,母血铜、发铜则分别高于新生儿血铜、发铜3.9倍和1.25倍;在对61例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 对321例新生儿和临产孕妇进行了头发和血清中锌、铜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新生儿血锌、发锌分别高于母血锌、发锌1.3倍和1.2倍,母血铜、发铜则分别高于新生儿血铜、发铜3.9倍和1.25倍;在对61例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中,5例轻度异常的新生儿及其孕母的血锌、发锌低于正常新生儿;健康新生儿及其孕母血铜高于低体重儿及其母的血铜。提示对围产期孕妇和新生儿测定锌、铜等微量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