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夏玉米再高产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振华 王懿波 +1 位作者 王永普 张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共3页
依据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夏玉米再高产的关键技术为: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水、防治虫害及适当晚收等。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栽培 玉米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振华 张新 +1 位作者 唐保军 张前进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5年第5期16-17,21,共3页
1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全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的全省十几个地、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及河南农业大学.'八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协作攻关,在种质创新与自交... 1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全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的全省十几个地、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及河南农业大学.'八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协作攻关,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选育、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玉米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玉米良种的选育速度、水平高,而且应用范围广.使我省生产应用的玉米品种不断更新,目前,全省已进入第6次品种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育种研究进展 河南省农科院 品种选育 自交系选育 种质创新 玉米育种 亚热带种质 爆裂玉米 高淀粉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适宜的经济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同朝 孙敦立 +1 位作者 杜连仲 李新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22,共3页
河南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适宜的经济模式王同朝,孙敦立,杜连仲,李新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实现小康目标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河南省发展高... 河南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适宜的经济模式王同朝,孙敦立,杜连仲,李新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实现小康目标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河南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当前宜采取以下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 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稻的生产潜力 被引量:6
4
作者 柯象寅 房志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2,共2页
水稻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种植水稻。主要产地分属豫南稻区(包括信阳、南阳、驻马店地区)及北中部稻区(主要在郑州及黄河两岸)。常年稻田面积700—800万亩。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 水稻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种植水稻。主要产地分属豫南稻区(包括信阳、南阳、驻马店地区)及北中部稻区(主要在郑州及黄河两岸)。常年稻田面积700—800万亩。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8℃,4月份均温大于12℃,7—8月份均温大于22℃,有利于水稻播种及安全齐穗,无霜期200—230天,年均降水600—900mm,南部可达1000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气象条件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系对水分亏缺的生物学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同朝 卫丽 +2 位作者 吴克宁 席章营 王晨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水分亏缺下小麦根系生物学特性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从根系形态、生理生化、基因型进化角度阐述了小麦在水分亏缺下作物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并由此提出了作物在旱地或灌溉条件下 ,开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水分亏缺 形态 生长 基因型 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永普 王懿波 +2 位作者 王振华 张新 郭金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Ⅰ (Lancaster类 ) :Mo17、齐 30 2 ;Ⅱ (唐四平头类 ) :黄早 4、京 7黄、掖 515;Ⅲ (改良Reid类 ) :掖 8112、郑 32、铁 792 2 ;沈 50 0 3、掖 4 78;Ⅳ(旅大红骨类 ) :丹 340、E2 8;Ⅴ :综 31;Ⅵ :自 330 ;Ⅶ :掖 10 7;Ⅷ :获白 ;Ⅸ :掖 52 10 6 ;Ⅹ :矮金 52 5。并介绍了Griffing方法Ⅳ模型Ⅰ配合力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利用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博 王振华 +1 位作者 贾连璋 赵发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5,39,共3页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长期以来 ,一直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优质玉米 ,尤其是优质蛋白玉米 ,由于其赖氨酸和色...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长期以来 ,一直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优质玉米 ,尤其是优质蛋白玉米 ,由于其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 70 %以上 ,从而大大提高了其氨基酸的利用效率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 ,随着种植业结构方向的调整 ,大力推广和发展优质蛋白玉米必将推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研究利用 发展前景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甘薯生态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利贞 王畅 +1 位作者 金先春 王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6,共2页
甘薯是耐旱能力较强需水量较大,而又怕涝渍的块根作物。土壤水分与甘薯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薯不同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及水分生理指标,为合理集水、保水和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1985年通过盆栽、池栽及... 甘薯是耐旱能力较强需水量较大,而又怕涝渍的块根作物。土壤水分与甘薯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薯不同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及水分生理指标,为合理集水、保水和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1985年通过盆栽、池栽及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土壤水分对甘薯生态生理影响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选用“郑红五号”和“徐薯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态 生理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小麦组合的灰色综合评判 被引量:7
9
作者 詹克慧 范平 +3 位作者 王文林 杨海棠 宋现刚 吴凤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3-225,共3页
利用灰色分析,对20 个 K 型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主茎小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 K 豫3 A×豫麦2 号等6 个组合的评判值较高,是有苗头的杂交组合 K 型不育系中 K 豫3 A ... 利用灰色分析,对20 个 K 型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主茎小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 K 豫3 A×豫麦2 号等6 个组合的评判值较高,是有苗头的杂交组合 K 型不育系中 K 豫3 A 和恢复系中豫麦2号的平均评判值最高平均评判值高的双亲,其组合的评判值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灰色分析 综合评判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永安 高利平 +3 位作者 张先炼 巫朝福 吴淑琴 李素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8,共2页
从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三方面,分析了11份绿豆材料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绿豆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大,遗传进度快,且遗传力较高,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可于早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绿豆 数量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抗旱品种主要性状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畅 程林山 +6 位作者 林秋萍 王振华 李普安 张赞平 付国占 黄宏伟 李艳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4-7,共4页
我们于1987—1988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河南省玉米当家品种的耐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防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玉米杂交种为:耐旱的豫玉三号、中等耐旱的豫玉一号和耐旱力弱的豫玉五号。试验设干旱(靠自然降雨)和正常(及t... 我们于1987—1988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河南省玉米当家品种的耐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防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玉米杂交种为:耐旱的豫玉三号、中等耐旱的豫玉一号和耐旱力弱的豫玉五号。试验设干旱(靠自然降雨)和正常(及tAI 滚J赌一稚玉三号吞6而图1、不同处理LAI变化动态注:时期:1、五叶期2、拨节期3、小喇叭口期4大喇叭口期弓、抽雄期7、乳熟期以万泌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品种 性状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7,共6页
郑单 14号 (豫玉 18号 )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增产 17 6 %和 12 4 % ,均居首位 ,在其他省区试中及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 ,比当地对照增产 9 1%~ 53 3% ,多居一、二位。该品种已通过 4个省和国家审定 ,成为河南第一大、全国六大玉... 郑单 14号 (豫玉 18号 )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增产 17 6 %和 12 4 % ,均居首位 ,在其他省区试中及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 ,比当地对照增产 9 1%~ 53 3% ,多居一、二位。该品种已通过 4个省和国家审定 ,成为河南第一大、全国六大玉米主栽品种 ,已累计种植 333 33多万hm2 。该品种中上部叶片夹角小、叶向值大 ,群体叶面积变化为前快中稳后慢的理想曲线 ,干物质积累快 ,总量大 ,分配合理。叶片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高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高 ,丙二醛 (MDA)积累少 ,功能强 ,衰老慢。高抗多种病害 ,抗倒、抗旱 ,竖叶大穗 ,综合性状优良 ,品质好 ,适应性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14号 选育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旱地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利贞 沈阿林 +3 位作者 徐国信 杨国红 侯利霞 康志河 《土壤肥料》 CSCD 1999年第5期11-14,共4页
河 南省 西部旱 区和郑 州市 农田 上,对 甘薯 进行 水肥 效应 研究 的结 果表 明:不 同氮 磷化肥 配施 能使 鲜薯 和薯 干产 量增 产 252% ~ 430% 和 295% ~4 64% ,单 位 养分 (kg )增 产 鲜薯29... 河 南省 西部旱 区和郑 州市 农田 上,对 甘薯 进行 水肥 效应 研究 的结 果表 明:不 同氮 磷化肥 配施 能使 鲜薯 和薯 干产 量增 产 252% ~ 430% 和 295% ~4 64% ,单 位 养分 (kg )增 产 鲜薯290 ~ 635kg ;甘 薯对 土壤 的 水分 利 用效 率 可 提高 017~ 102g /(m m .m 2 ), 增 幅为 205% ~731% 。 该区甘薯 的最适 N P 肥比例为 1∶ 05~10,每 公顷施 纯氮和 纯磷( P2 O5 )各 75k g 左右可满足 该区甘薯 生长的 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良繁技术的发展与四级种子生产体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汝宏 刘正理 +1 位作者 孟昭桂 铁双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6,共2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谷子良繁技术的发展历史 ,指出传统技术的弊端 ,提出谷子四级种子生产体系及相应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谷子 种子生产 技术要点 传统技术 中国 发展历史 体系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茬中晚粳水稻施氮技术的建模优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5
作者 房志勇 唐保军 +1 位作者 奈良正雄 冯虎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3,共3页
采用施氮量、分蘖肥比率和栽插肥比率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河南省沿黄稻区麦茬稻中晚粳类型品种的施氮技术进行了建模寻优,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施氮技术规范及“三保施肥法”。
关键词 麦茬 粳稻 优化 水稻 氮肥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茬稻育秧技术的建模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志勇 尹海庆 +1 位作者 谢芹 唐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7-9,共3页
采用播期、秧龄和播量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河南省沿黄稻区麦茬稻晚粳类型品种的育秧技术进行了建模寻优,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育秧技术规范。
关键词 麦茬稻 育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志河 杨国红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WTO 马铃薯产业 利弊分析 良种繁育体系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90—1高产生理基础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畅 吴凤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4,16,共3页
经对玉米杂交种90—1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90—1群体叶面积变化是“前快、中稳、后慢”的理想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叶片气孔阻力大,保水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且分配合理,终使其穗长、轴细、百粒重大、出耔率高,经济系数... 经对玉米杂交种90—1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90—1群体叶面积变化是“前快、中稳、后慢”的理想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叶片气孔阻力大,保水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且分配合理,终使其穗长、轴细、百粒重大、出耔率高,经济系数49.0%,此掖单12、13号分别高11.0%和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杂交种 高产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越涛 尹海庆 王生轩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7年第4期27-,共1页
  郑稻1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区试和生试中表现突出,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 2006001)……
关键词 粳稻区 栽培技术 河南省农科院 农作物品种审定 每穗实粒数 常规粳稻 分蘖肥 精米率 分蘖力 多蘖壮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豫玉1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懿波 陆利行 +6 位作者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赵锡璞 程相文 刘光华 张守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豫玉 11号(原名 90—1)是一个坚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9.5kg,比对照种增产14.9%,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该杂交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 豫玉 11号(原名 90—1)是一个坚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9.5kg,比对照种增产14.9%,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该杂交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鲁、豫、皖、苏五省平均亩产512.3kg,比对照掖单2号增产15.7%,亦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试验示范中,一般比对照种增产8.7%~47.6%。在河南省夏播示范中,亩产达900.1kg。其群体叶面积变化呈前快、中稳、后慢的理想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且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因而增产显著。该杂交种高抗青枯、大小斑等多种病害,较抗倒耐旱,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中熟,适宜密度范围较大,制种产量高,适合我国大部分省份春、夏、秋播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豫玉11号 高产 优质 抗性 选择育种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